围场50岁教师清明夜撰文《愧对父亲》看哭啦

無名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围场传媒【2020/04/06】</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愧对父亲</b></p><p><br></p><p>作者:国 生</p><p><br></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今天是清明节,读完专刊上王毓兰的文章《怀念母亲》,我已泪流满面,情不自已……作者饱含着对母亲的深情,用朴实的语言回顾了母亲生前平凡的事迹,言语不多,一个勤劳能干、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关爱至亲、明白事理,善解人意的慈祥的母亲形象已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可见作者是个驾驭文字的高手,让我感佩不已。</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转眼自己已五十多岁,阅历不可谓不丰富,本当有太多的感慨,每每有好多想说的话,却不知对谁去讲……去年一年中,我岳父、父亲、叔叔三位老人,在不到三个月内相继去世。虽然几位老人都已是世俗所说的“七老八十”的年纪了,但毕竟是至亲,且跟我关系都非常好,特别是我的老父亲,一生为了儿女含辛茹苦、鳏居多年,活得非常不容易,我早就想给老人家写点东西,可每次拿起笔来总是心潮起伏,回想老人家生前的一幕幕往事,我就止不住泪水,不知从何处下笔,无论是印象模糊的,还是记忆清晰的事情,就是变不成文字;即使勉强记录那么一两件事,也觉得词不达意,就不得不放下笔……至亲无文——不是的!实在是我的文笔太差,竟然不能为老人家写出一点文字,真是惭愧!</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父亲出生于1939年8月1日,那时我家产业很大。爷爷一生勤劳能干,在乡下老家置买下一趟川数百亩的山林和田地,围场县城中心还有很大的宅子和临街的铺面。爸爸八岁那年奶奶因“产后风”去世,扔下了父亲、五岁的二叔和刚出生20天的老叔,又赶上“打土豪分田地”,爷爷因家有田产挨斗争,东躲西藏不敢回家。家产被分了,父亲仨兄弟成了孤儿,寄养在亲戚家里,童年的生活艰难窘迫。父亲那时刚上私塾几天却从此失学,半辈子受尽不识字的煎熬,后来当我到了上学的年龄,每天都被人呼叫“地主羔子”而受尽白眼和屈辱,在这家庭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父亲依然对我这个长子寄予厚望,一家人省吃俭用想尽一切办法,顶着巨大的压力,父亲还是决心供我读书,所以我们一家兄弟姐妹五人中只有我上学最多。我一直在心底感激父亲,父亲也以我为骄傲。只是我天生愚钝,勉强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教师,除了教书哄孩子外,一直也没有什么大成就,没能让父亲的弘愿得到回报,这使我一直感觉愧对父亲。</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父亲继承了爷爷的优良传统,不仅勤劳能干,还非常有头脑,不仅会说话,善交际,办事能力也很强,无论在哪里人际关系都不错。这主要得益于他小时寄养在亲戚家,从小会看别人的眼色行事。父亲很小时在家就能帮大人烧火做饭,八岁就能上山割柴,十一二岁就能把自己割的柴背到十几里外的集上去卖钱贴补家用,还常年跟着大人一起干农活。父亲心灵手巧,还肯吃苦。父亲十五岁那年,爷爷托人安排他到承德鞋厂当学徒,一直干到1962年“国家经济困难下放干部家属到农村”时,父亲已经是承德虹桥鞋厂的六级工兼采购员,很受厂长赏识。当时,城里食品供应指标太低,没有粮食,只要是吃的东西就贵,父亲说市场上的干白菜都要卖到5块钱一斤, 4岁的大姐因每天吃不饱饭饿得直哭。母亲执意要投奔围场农村的娘家务农,父亲拗不过母亲,只得请求下放。厂长坚决不放父亲这个厂里的顶梁柱回农村,就这样拖了一年,直到1963年厂里才给父亲办理下放农村的手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下放到农村,改变了父亲的人生。但是,父亲干一行爱一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要有骨气,务正业,干啥说啥!”从此,父亲每天没日没夜的辛勤劳作,直到他80岁去世的前两年还一直到田里耕种、除草、收割。父亲常常教育我们兄弟姐妹:“人活着要戳住个儿!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吭声。”他不许我们好吃懒做,不许我们赌博,更不许做坏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父亲心地善良,疼爱子女,关爱老人,勤劳能干,生活简朴,任劳任怨,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的情况下,我家七口人就只有父亲和大姐两个劳动力,每年都亏钱,但父亲一心想着让家人能吃饱饭穿上衣。在生产队劳动,下地耕作,哪个活难干,别人都不愿干,只要挣工分多,父亲就主动要求去干:生产队里,放羊最辛苦,挣工分多,父亲就去放羊。父亲边放羊,每天顺便还能在山边割两个柴禾,这样家里就不用花钱买柴了。父亲放羊极用心,冬天母羊产羔时天气寒冷,新出生的羊羔容易被冻死,父亲就把母羊和羊羔放在自己住在饲养处的小屋里给羊取暖,因此,他的羊群里从来没有冻死过一个羊羔。就这样,父亲放羊一干就是三年,生产队的羊群从原来的40多只发展到200多只,有人看了眼红,向队长说父亲的坏话,父亲知道后,就主动要求去给生产队赶车。父亲赶车外出办事,生产队每天给8毛钱的补助,父亲舍不得花。他每次出门前让母亲把家里做的棒子面饼和咸菜疙瘩用毛巾包了带在身上,住店时用炉火烤热了,就着白开水吃。用省下来的钱买几个烧饼,父亲自己一口不舍得吃,都带回来给我们姐弟每人分半个,他也总不忘嘱咐母亲给姥姥送一个烧饼去。</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1980年市场开放,父亲到四合永街上摆了个修鞋摊。他每天起早贪黑往返70多里路去出摊,无论严寒酷暑,风雨不误。夏天用白布支起个遮阳棚,冬天用竹竿竖起块帆布遮风,父亲吃过的苦也只有他自己能体会到!1982年暑期,我考上了围场三中,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放假,我去四合永找父亲要书费。当我去第一次看到父亲在炎炎烈日下的街上出摊时,我心如刀绞,原来父亲就是这样挣钱的!我暗暗发誓:我要发奋读书,再不要父亲这样为我挣钱!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书费、菜金,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那时学校的菜金每周是一块五,爸爸多给我拿了两块钱,并嘱咐我:在外面念书不容易,要多吃菜,要吃饱,不用省着花,钱不够再来拿。说来自己也真不争气,那年冬天我患了严重的关节炎,两腿红肿不能走路,每天坐在炕上,连脱棉裤都困难。休学两个多月,爸爸和老舅带我到县医院治好了我的腿。快要放寒假了,我才回学校继续上课。课程落下太多了,真的跟不上,老师讲课,我像听天书大多都不懂……放寒假那天父亲接我回家,路上,我对父亲说自己跟不上,不想念书了。当时我不敢看父亲的眼睛,父亲好像没听见,没说话,但我知道,父亲一定听得很清楚,因为这里是大上坡路,只能推着自行车走,没有别人,而且我俩离得又非常近……慑于父亲的威严,我再也没敢吱声……寒假结束开学那天,父亲严肃的对我说:“今天我送你去上学,念书的年龄就说念书,每天多学一个字就不白念!”听了父亲的话,我带上书包又来到学校……高二的一年里,我拼命追赶,但自己实在是太笨,英语和数学还是落得很远,最终,1984年6月,高考预考时我就被刷下来,没能走进高考考场,辜负了父亲的期望,我觉得我愧对父亲!</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父亲对我们姐弟五人都很疼爱,但从不溺爱,且要求非常严格。父亲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白天下地到生产的参加集体劳动,早晚耕作自留地,料理家里的菜园。冬天生产队放假,他就上山割柴,自己家用不了,就卖点贴补家用,一年四季从不闲着。每天天不亮父亲母亲就早早起来了,父亲去自留地干活,母亲做早饭。天亮了,母亲就喊我们兄弟姐妹起床。十几岁的孩子,夏天夜短觉睡不够,早晨实在是不愿意起,但是,父亲嘱咐母亲天亮就把我们兄弟姐妹都叫起来,不能睡懒觉。我非常不情愿的勉强穿上衣服,二姐带弟弟帮母亲烧火做饭,我跟着大姐、三姐去地里帮父亲一起给新栽的火烟秧封土……现在想起来,感觉父亲非常了不起,他虽然不识字,但教育子女很有智慧。如果不是当年父亲的严格要求使自己得到磨炼,我不会有健康的身体,也不会养成勤劳的习惯,懦弱性格的我更不会有敢于面对生活中诸多艰难困苦的勇气,感谢父亲!</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父亲的教子智慧还体现在有远见。父亲见过世面,眼界开阔,深谙对孩子放手、充分发挥子女的潜能比单纯供给金钱更利于孩子成长的道理。母亲年轻时就患有肺心病,我十岁那年冬天母亲犯病哮喘厉害,父亲让我去3里外的六队请大夫给母亲看病,出门时教我见到大夫如何说,当时我非常发怵:我一个小孩请大夫,人家不来咋办?但又不敢不去……我一路上反复念叨着父亲教我的话,当我见到大夫后语无伦次地说:“我姓国,来请先生给妈妈看病……”大夫马上背起药箱出了门,父亲嘱咐我要给大夫背药箱,可能是大夫看我太小担心摔坏他的药箱,坚持不用我背,但我跟在大夫身后暗自高兴,觉得自己请来了大夫,也能独立出门办大事了!从那以后我外出办事不再发怵了。1990年,我师范毕业参加工作结婚成家,依然和父亲弟弟挤在老家那三间土房里,1992年,弟弟结婚没有房子,我才搬到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当时就有人劝父亲:也不是手里没钱,你两儿子,得再盖一处房子!父亲总是笑而不语。父亲多年来省吃俭用,积攒下点钱,可他一直没给我盖房;后来弟弟自己东挪西借花了十几万元翻盖了老房子,父亲只是帮着干活,过后才把自己多年的积蓄一万多元钱交给弟弟还欠款。后来,父亲对我说起此事:“我不是舍不得钱,我老了,自己一分余外的钱都不花,当初没给你们钱盖房子,是怕你们觉着钱来得太容易,有了依靠不上进、不奋斗!国栋(弟弟的名字)念书少,我没帮上他什么,只想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再把这钱拿出来给他。”多么可敬的慈父!如果当初父亲在老家给我盖了房子,我可能就不想再要求调县城工作,就更不可能在县城买楼了。当时,家里人都非常不理解父亲的做法,竟然连我自己都认为父亲是“守财奴”——现在想来自己是多么狭隘,没能理解老人家的苦心。我愧对父亲!</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父亲非常刚强。1989年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对母亲感情太深,也为了家庭和睦,他一直没有续娶,鳏居终老。父亲善于处理与子女的关系,在外人面前,他总是说我们这几个儿女如何孝顺,从没讲过哪个孩子的不是。父亲晚年和弟弟一起生活,弟媳妇性格温顺贤惠,家庭关系和睦融洽。逢年过节,我们兄弟姐妹回家都给父亲点钱,特别是我儿子在中铁工作年终单位发慰问金,儿子把钱孝敬爷爷,父亲逢人便讲“孙子都能给我挣钱花了”, 那言语中的自豪感就不用提了!父亲手里的钱自己总舍不得花,几个孩子每次放假开学他都给拿钱。父亲生活极简朴,即使是旧衣服也总是洗的干干净净。近些年,家里生活条件好些了,每年换季,妻子都给父亲买新衣服,父亲总说自己年龄大了,不讲究,只要把我穿过的旧衣服拿回来给他穿,肥大宽松就行,不用花钱买新的。</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父亲晚年患了严重的腿疾,上厕所都蹲不下,但父亲总是自己独自扛着,从不愿给儿女添麻烦。前年高考前一天,父亲因严重腹泻住进了镇医院,他怕影响我工作,嘱咐弟弟等高考之后再告诉他我住院的事。6月7日早晨,我把去卉原中学参加高考的学生送上车,车队出发后,我回到办公室给弟弟打个电话,才知道父亲已经住院,我马上驾车赶了过来。经B超核磁检查,父亲确诊已经是癌症晚期,在医院住了28天后,老人家于7月5日早7点与世长辞。父亲住院期间,因为学校招生需要安排下乡车辆,我没能天天陪伴老人家,只有三姐、二弟他们几位在父亲身边伺候,我感觉很惭愧。父亲 “三七”祭日那天招待亲朋吃饭,在桌上,邻里的几位老人提起父亲去世前,每天都坐在大门外的石头上向村外的路口张望。有人经过,他就招呼人:“你快坐下,跟我说说话!”——哦!我可怜的父亲,您太孤独了!我知道,您向村外的路口张望,是希望看到我们——您儿女的车突然出现在您目前……我们这些做子女因为都忙于生计,没时间陪您……我一直认为父亲年龄大了,让老人家吃饱穿暖,手里有点自己支配的钱就行了……我们忽略了您的感受,父亲,儿子对不起您!当年我们小时候,生活那样艰难,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亲从未缺席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父亲老了,我们却不能陪伴在老人家的身边,甚至多回家看他的机会都很少,父亲,我陪伴您的时间太少了!——我实在是愧对父亲!</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父亲,如果有来生,</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我一定还做您的儿子</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报还您的养育之恩!</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愿父亲在地下安息!</b></p><p><br></p><p><br></p><p><br></p><p>2020年清明节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