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昆虫。白色中型蛾子,体长13~15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绒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 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雄虫越冬蛹个别前后翅都有黑斑。)</h3> <h3>美国白蛾的生长阶段<br> 1. 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br> 2.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具光泽。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根据幼虫的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两型,其在低龄时就明显可以分辨。三龄后,从体色,色斑,毛瘤及其上的刚毛颜色上更易区别。<br>3. 蛹:体长8-15毫米,宽3-5毫米,暗红褐色。雄蛹瘦小,雌蛹较肥大,蛹外被有黄褐色薄丝质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br>4.成虫:白色中型蛾子,体长13~15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绒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 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雄虫越冬蛹个别前后翅都有黑斑。)</h3> <h3>美国白蛾的危害<br> 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1979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1985年西安市有所报道,1999年以来,唐山市及周边地区都有此虫危害,并作为主要害虫进行了防治。其幼虫食性很杂,被害植物主要有白腊、臭椿、法桐、山檀、桑树、苹果、海棠、金银木、紫叶李、桃树、榆树、柳树等。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危害,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br>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h3> <h3>美国白蛾防治方法<br>1、杀虫灯诱杀成虫。在村庄四旁、林带及林林缘,每隔300-400米悬挂一盏杀虫灯,杀虫灯高度距地面2-3米,挂灯周围要求无高大障碍物。<br>2、剪除网幕。幼虫孵化后不久便在卵块周围吐死拉网,形成网幕,藏匿于其中取食。发现网幕后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一般每3-5天剪一次网幕,剪出的网幕要就地烧毁。</h3> <h3>3、绑草把。美国白蛾第三代老熟幼虫,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入内化蛹,草把下端离地面0.3-0.4米为宜。也可用玉米皮用绳穿联起来,围在树干上当草把。上冻前解下草把就地烧毁。<br>4、人工挖蛹。美国白蛾一般情况下在砖瓦缝隙、墙缝、柴堆、土壤缝隙、枯枝落叶下、树皮裂缝中化蛹,建挖出的蛹就地烧毁。</h3> <h3>5、药物防治。幼虫期一般用药: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1500-25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4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倍液喷雾,喷药时以喷洒叶背为主,全树要全面周到,喷严喷全,不能漏喷。<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