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着意 绿水随情

方新宏

<div> 错过了一季花开,决然不能错过一个春天!</div><div> 说走就走!去皖南,去往那粉墙黛瓦和青山绿水之间,去往那白云和蓝天交际的地方。<br> 出得大别山,跨过长江,便算是到了江南。江南的春天来得早,此时花事已了,放眼望去皆是新绿,生机盎然。<br> 但这里还不是道地的皖南。200公里外的休宁县商山镇浮潭桥(村),方是道地的皖南。浮潭桥(村)很小,220省道穿村而过,沿省道有很多茶厂,此时正是茶季,从揉捻机里,从烘干转筒里飘出来的热气,氤氲弥漫,整个村子都浸润在沁人心脾的茶香里。<br><br></div> 比茶香更让人流连的是村边的新安江。江中原建有水坝,江面在这里较为宽阔,蓝天、白云、新柳、野花,还有那横在江边的舴艋舟,倒映在水里,安静从容,温婉俊秀。 江边的小溪上有一座石拱桥,不大,很有灵气。桥下是流水,桥面是青草。溪的对岸是一片水田,还没有春作,野草萌出了嫩芽,柔毯一般。一头黄牛慵懒地卧在草毯之上,满足而惬意。 别过浮潭桥,经过休宁五城镇上京台高速,驱车一个小时到达浙江开化县的马金镇霞山村。霞山自古就是浙西通往安徽、淳安的咽喉,境内从石撞岭至祝家渡有十华里唐宋古驿道。霞山古民居坐落在马金镇内马金溪旁,共有明、清、民国初年徽派古民居建筑361幢,总建筑面积达29000多平方米。此时因疫情影响,没有对外开放,无法进入古建参观,只能从村内穿巷而过到马金溪边。 马金溪水质清澈,河床平缓,一架古式的双腿木墩小桥横亘其上。桥面用七根圆木铺就,中间有钢筋穿过固定,一米来宽,人行其上,咯吱有声,如和弦一般。 此时河水未丰,河滩上的鹅卵石浅浅的没在水中,或一半在水一半在空。没在水中的鹅卵石下,隐藏着《舌尖上的中国2》中介绍的美味——青蛳。青蛳又称清水螺蛳,它和一般的螺蛳不同,黑色细长的外壳,里面是灰绿色的鲜肉,是浙江省开化县传统的地方名吃。上图中在河滩上弯腰的人,正是在寻找青蛳。 挂在老屋天井的内檐下,披满绿色和白色的菌斑的这刀猪肉,是霞山的另一道美味,原以为是三五年的老火腿,但房东大哥一再纠正我:这不是火腿,是“风干肉”。可惜现在不是饭点,无法体验风干肉和火腿肉风味上的差异。 <div> 浙西多山,蔬菜多且肥壮。用野生青蒿的汁揉和米粉蒸熟而成的时令小吃就是清明果,颜色青青,蒿香四溢。霞山的清明果似乎有些与众不同,除了常规的圆形外,还有锁边饺子形,三角形,也有一些未加蒿汁的白色果子,更有一种类似汤圆的小型果子。</div><div> 霞山的清明果,品种比别处丰富许多。</div> 距霞山村50公里的上郭村,有瀛山书院。相传宋淳熙年间著名理学家朱熹、詹仪之,往来论学于此。朱熹《方塘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便是其讲学期间赋于瀛山书院。可惜书院原来的建筑均已倒塌,仅存后院后的大观亭。现在的书院正在重建,主体建筑虽已经完成,室内装修尚未开始。 书院建在小山之巅,有石级盘旋而上。从山上俯瞰,上郭村尽收眼底,青色的远山环护着一马平川,红瓦白墙的村舍鳞次栉比,间有一栋小楼,外墙斑驳却别有一番沧桑韵味。一条小河弯弯地穿过农田,迎风舞动的素练一般,优雅舒展。 下得山来,友人章总已备好晚宴,地道的农家风味。酒自然是不能少的,自酿米酒色泽微黄,酒体醇厚,坛口方启已觉暗香浮动,持杯近嗅更是香盈七窍。且不说了,先干一杯! 夜宿汾口,酒足易睡。早上洗漱完毕便直奔安徽休宁白际岭,探秘久慕的“白际天路”。 车过中洲、夏山至大溪口,已到安徽境内,这也是“白际天路”的东起点,是著名的旅游线“长(长陔)——狮(狮石)——白(白际)”的中间点。因时间原因,此次不能完整走一遍“长狮白”,但还是往东走了一段,上到了狮石岭的半山,再折返回大溪口。 <div> 狮石乡地处歙县最边远的西南山区,距离歙县徽州古城75公里,与休宁县结竹营村一溪之隔。平均居住海拔在800米以上,这里是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地之一,有“红色狮石”之称。</div><div> </div> 从狮石岭上回望山下,狮石公路攀山而上,白墙农舍星列两旁,在青松翠竹的背景上,一如国画大师的神来之笔,不多不少,不疏不密,偶有浮云飘过,半隐半显之间,安静如羞涩的处子。 白际,江南的墨脱。位于安徽休宁的东南部,与安徽歙县、浙江开化县接壤,俗称“江南秘境”的“徽(州)开(化)古道”蜿蜒其间,是古徽州通往浙江的主要通道之一。“白际天路”自大溪口溯溪而上,翻过白际岭,再到源芳乡,大约20公里,最高处的白际岭海拔1158米。 白际的美,古朴敦厚,温婉静雅。有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有若隐若现的盘山公路,有花脊雕窗的徽派民居,还有那一句也听不懂的方言。最美之处却是它的水,不论是飞瀑流泉,亦或是清涧流溪,都是明亮澄净,清凉温润之中饱含山野花草的芬芳。清浅时空明无物,深幽处碧绿蕴籍。 “油煎豆腐”瀑布。一股清泉从二十多米的高空飞流而下,在崖壁的岩石上,撞成细细的水帘,落在崖底的一块方形石头上,发出“滋滋”的声响,飞溅起一层雾气,其形其声正象徽州传统的油煎毛豆腐。 “百丈冲”瀑布。巨龙出山,气吞山河,未见瀑布时,已能听到它的咆啸了,及至近前,除了震撼还是震撼。一股水流从狭口奔涌而出,直落底潭,轰然作响,盘旋三匝后狂泄而去。 <div> 白际,不仅有美丽的风景,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门头上的匾额,墙上的标语,无不带着厚重的历史感,向每一位来天路的人,讲述着他的过往,一如年长的爷爷向孙辈讲述当年的江湖。</div><div> 但白际不老,和严池村的红豆杉、严池村梯田一样,历尽沧桑之后,正焕发青春。</div> 严池,距离“白际天路”6.3公里,年前新修了一条水泥路上去,村口1500年树龄的红豆杉,黄泥干垒的房子,青石砌成的台阶,还有那沿着房脚流动的清水,都告诉我这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桃源,未曾被现代化的世俗污染。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山下的油菜花早已开败了,纤纤细细的荚早就成形了,海拔1400米的严池油菜花开正旺。一层层的梯田,铺满黄色锦绣。 <div> 离开白际,回到屯溪。梦里徽州,又见老街!趁着疫情期间游人稀少,慢慢地领略粉墙黛瓦马头墙的风韵,品尝石头果子和蟹壳黄的醇香。</div><div> 从青石板上走过,聆听新安江的涛声。</div><div> 千载风流,不老徽州。</div> <div> <br></div><div><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