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接纳和管理情绪—读绘本《菲菲生气了》

罗罗

<p><br></p><p> 本书的图和文都来自美国莫莉·卞,作者在回忆自己童年经验时曾说:“小时候,每当我气极了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像是世界的中心点,是座一触即发的火山。那种想要爆发、即将爆发、又怕爆发的状态,是一种很可怕的感觉!”基于这样的回忆,她创作出了《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本书直指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难学习的一课:如何控制及处理情绪。同时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很有必要去细细品味和探究一番。</p> <p>  首次看到这本书,光是封面的视觉冲击力就让我感到震撼。黄色的方框内有个愤怒的小女孩的头像,一张脸充满了整个方框内,圆圆的鼻孔好像在大力地呼吸,一双蓝色的大眼睛好似深不见底的湖水,正死死地盯着什么,充满愤怒的表情让人一目了然,还有她那亚麻色发帘直泻而下,两个小辫子好像也被气的立起来了,衬托在火红的背景上。看到书名,我很确定这就是生气的菲菲了。</p> <p>  翻来书的环衬页,就像是刻意把菲菲的满腔怒火表现出来。在书的扉页上看到的是一只金黄色锯齿勾勒的玩具大猩猩,正是这个大猩猩引起菲菲生气了,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大猩猩就是故事中纷争的导火索。</p><p> </p><p> 原来当菲菲玩得高兴时…姐姐抢走了玩具大猩猩,妈妈认为,是该姐姐玩了。妈妈这样说,菲菲就更生气了。她大叫,扔东西,咆哮......菲菲离开了家,带着愤怒一个人来到了大自然。当她爬到了一棵树上时,眼前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海景图”,这让她的怒火慢慢平息,最后,她回到了灿烂温暖的家里,一家人开心地在一起了,菲菲再也不生气了。</p><p> </p><p> 作者以言简意赅的文字和极具表现力的图画,抓住抽象的情绪变化,直观形象地把它呈现了出来,让孩子很容易走进故事情景与氛围中,甚至感同身受,能与菲菲的愤怒产生共鸣。 </p><p> </p><p> 我非常敬佩作者把画面的色调把控与情绪的复杂变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颜色可以界定情绪的基本情感,画面颜色精准地反映着小主角的内心世界。对于读者来说,不同颜色的视觉效果也会影响读者的情绪,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以及画面颜色的衬托,也会跟随菲菲的情绪变化而波动。</p> <p>  故事的开始画面,是红色勾边的地板条纹,暗示着不安即将发生,果然,迅速将平静引入危机。黄色线条的大猩猩突显出纷争,姐姐的周围依然是绿色线条。而菲菲的周围线条却由绿色跳转成红色,让整个气氛已然凝重,也融合着情绪的波涛汹涌。</p><p> </p><p> 与姐姐争夺的画面中,作者将菲菲发出的怒吼“NO” 用较宽的锯齿红色线条勾勒,更能突出沸腾的场面,也重叠着愤怒的情绪。此时想起了封面,翘起来的辫子,可以用“怒发冲冠”,来形容。</p><p> </p><p> 菲菲踢打尖叫时,一个比她大好几倍的红色身影夸张的映在墙上,仿佛要吞噬整个世界。画面中破碎的字母就像是菲菲在尖叫时被震碎,巧妙的把象声词与画面结合。</p><p> </p><p> 更为震撼的画面莫过于菲菲怒吼时,一股巨大的“咆哮”火焰把周围的一切掀起来砸在空中。紧接着身体周围喷发出熊熊火焰和正在流淌着泵发的火山岩浆。一切都是火红火红的。把情绪的怒火燃烧到了极点。</p><p> </p><p> 之后,是菲菲摔门而出,进入自然空间的画面,菲菲耷拉着脑袋,缓慢行走着,她的伤心也将周围的景象染成了红色轮廓,色调的变化与菲菲的心情相辅相成。</p><p> </p><p> 然而画面转为 以淡绿色为背景,树木和路面以紫色为主,颜色的冲击感变弱了,表现出盛怒后的一丝宣泄和涌上心头的伤感。</p><p> </p><p> 当菲菲爬到树上,面朝大海时,看着蓝蓝的大海,画面又充满柔和与平静,与红色的火焰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菲菲的衣服出现了黄色的线条,在清凉惬意的背影中显得闪闪发光。</p><p> </p><p> 最后,在一片祥和的画面中,菲菲面带笑容走进了灿烂又温馨的金黄色的家里。</p> <p>  欣赏了绘本的画面,自然又回到了作者对我们的暗示。当菲菲被大自然安慰并治愈后,其实作者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充满爱的空间。他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朴素的道理,生气愤怒是再正常不过的情绪,如果换个环境,或许就能颠覆你最初的想法,缓解自己的心情。让我们知道有心情不好有情绪是可以宣泄的。</p><p> 作者没有说教式地传递真理,而是用简单的情节与令人折服的画面创造出奇迹般地温暖、流畅和自然。</p> <p>  人是一个情绪体,情绪是天生的。品味了菲菲生气的整个过程,我们作为父母是否也该反思。当孩子有情绪时,一定要理解孩子的情绪;要接纳他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帮助孩子过渡并控制甚至化解冲动的情绪。这对家长来说,很有挑战性,但这也是孩子内心一个开拓的过程。</p><p> </p><p> 或许很多家长让孩子读这部绘本就是为了不让孩子再发脾气,起初我也不例外,但当我回想起自己曾经在情绪愤怒,生闷气的时候,甚至也有过报复的心里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也被情绪控制着,没有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孩子产生情绪,压抑自己呢?</p><p> </p><p>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当孩子有情绪时,家长会表现出更大的情绪去压制孩子,命令式的管教,这样其实也是自己被情绪控制了,不懂爱与尊重,或者给孩子讲一些人人听了都反感的大道理,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出现更大的问题。</p><p> </p><p> 《菲菲生气了》这部绘本就是让我们去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自己首先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加以引导,也可以倾诉自己在童年或者昨天的生气的情绪经历,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努力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给孩子无限的爱与陪伴,让其健康成长。</p> <p>  作为成年人, 我们不得不承认情绪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同时也不同程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及行为。尤其是在这个特殊又漫长的假期里,家长和孩子的情绪都需要得到调节,当出现不好的情绪时,我们应积极地去调整,让情绪尽可能不给自己的生活及身体带来恶性的影响,只有我们学会调节了,这样,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能有得当的方法。</p><p> </p><p> 那我们该怎样调节情绪呢?我搜集了一些心理学家给出的几点建议:</p><p>1.用表情调节情绪,有研究发现,愤怒和快乐的脸部肌肉使个体产生相应的体验,愤怒的表情可以带来愤怒的情绪体验,所以当我们烦恼时,用微笑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可能是个很好的选择。</p><p>2.人际调节,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他的社会属性,当情绪不好时,可以向周围的人求助,与朋友聊天、娱乐可以使人暂时忘记烦恼,而与曾今有过共同愉快经历的人则能引起当时愉快的感觉。</p><p>3.环境调节,美丽的风景使人心情愉悦,而肮脏的环境会使人烦躁。当情绪不好时可以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在完美的大自然中,心情自然而然会得到放松。还可以去那些曾经开心过的地方,记忆会促使你想起愉快事情。</p><p>4.认知调节,人之所以有情绪,是因为我们对事情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每件事情不同的人观点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认知,来改变我们的情绪。比如说在为了每件事儿烦躁时,可以对事情进行重新评价,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改变我们刻板的看问题方式。</p><p>5.回避引起情绪的问题,如果有些引起情绪的问题我们既不能改变自己的观点又不能解决,就可以选择逃避问题,先暂时避开问题,不去想它,待情绪稳定时,再去解决问题,而且有时候问题的解决方案会在从事其他事情时不经意的想出来。</p><p> 除此之外,我认为居家的这段时间一定要有合理的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也不容易烦躁;其次,每天坚持锻炼,锻炼可以排除烦恼,保持心情愉悦;第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美食、手工、绘画、阅读等,最好是亲子活动,孩子会更快乐;最后,多沟通,沟通能让孩子和大人之间减少隔阂,多尊重孩子,用商量的语气去交流…… </p><p> 希望这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对我们和孩子都有真正的实用价值。当我们再和孩子读这部绘本时,家长们也能完全放下自己不成熟的“目标”,也就是不让孩子有情绪的目标,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像菲菲一样最后再也不随意生气了。</p>

情绪

菲菲

孩子

画面

我们

生气

愤怒

调节

自己

大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