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狗日的现实相抗衡

毛歌

<p>你阅读一本很好的书,读的过程和读到最后一个字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读到最后,你常常会掩卷深思,默不作声,好像有一些东西在内心里行走,你竟然抓不住这些东西。《神话的力量》最后讲目的不重要,过程才重要,这会提醒我们生命的核心所在就是体验和经历,而神话故事里的英雄之所以能够触动我们的灵魂,恰好在于他们关于生命的体验,他们总是在生命这个现场,不会逃离,更不会畏惧,至于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状况,他们思考得不多。他们是属于当下的,才会那么投入和义无反顾。</p><p><br></p><p>《当下的力量》这本作品,一开始就讲那个行乞三十多年的乞丐的故事,很多人看一眼就往后读,却忽略了这个放在最前面的故事以及它的启发,那个引发我们打开坐在屁股下面箱子的人,不是途径我们面前的陌生人,而只能是我们自己。所以,这本经典到了最后一段话,还是一问一答,真正的觉醒就是没有问题可以再问了。这种惊醒促成了我们自身的觉悟,一旦没有问题,我们不仅仅和自己和好,尤其重要的是,我们终于可以和生活和好了。我喜欢这种问答式的推论,就像一条河流,我就坐在船上,两岸的风光已经令我留恋不舍了。</p><p><br></p><p>所以,当我一次又一次阅读《别为小事抓狂》的时候,我在中间和最后一篇文章都会领悟到作者所说的一句话:不要和你的局限争执不休,否则,那些局限会成为你自己。第一次读这本经典的时候,我就被这句话锁住了,后来只要重读,看着封面,就会马上想起来这句话,好几次送这本书给朋友的时候,还特意翻到那一页,和朋友坐在一起彼此有些讨论。这种感觉有如同一个地质勘测队的同事,遇到了真正的矿石,会彼此分享。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而且借着不同的时间再一次深入进去,所得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别为小事抓狂》我估计读了几十次,属于自己的读本上,有着各样的字迹和批注。光是书名“别为小事抓狂”就足够我拿来面对自己和日常生活了,这种智慧极其有利于建设内心的平静和发挥自律的精神力量。</p><p><br></p><p>我喜欢这种单凭一句话就可以把一本书的精髓讲出来的方式,这会让我感觉到不管那本书的内容是多少的丰富和深刻,至少有一点我可以自信到看见自己和那本书已经建立起来的关系,我只要拥有了这种关系,我就会像一个有经验的徒步者一样,知道某一处有个标志,再往西南偏西一点,就可以走到要分路的岔口。《别为小事抓狂》,你可以读很多次,也可以只是站在书架前看看书脊,——要知道,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他对于读过的书有一种活跃的印象,只要眼睛遇到那本书,他就会把那本书的核心讲出来,这既有赖于他重读的次数,也有赖于他对于某一句话的深刻领悟。</p><p><br></p><p>《西藏生死书》无疑是值得所有人阅读的经典,谈论生死开启智慧,能够让我们的生活过得知足和懂得珍惜。那么厚一本书,我除开记得作者描述他老师的双手具有那种女性的柔和温润以外,还记得“为生做好准备,为死做好准备”这十二个字。我早已忘记了这本伟大作品里的很多概念,而唯独这一句话常常冒出来。我就会问自己:你为生做好了哪些准备,你又为死做好了哪些准备?什么又是生死都需要的共同准备?这句话使得我常常警醒,常常训诫自己:如果没有为生死做准备,会是怎样的仓惶和不安啊!</p><p><br></p><p>所以,我在读完罗伯特·麦克伐伦那本很小的像极了小册子的书《阅读的礼品》之后,特别喜欢最后那一句话:阅读让人活着。这种活着的感觉富有一种令人眷恋短暂人生的感叹。在疫情这样紧闭狭窄的日子里,阅读会让你拥有生命的特征:通过经验另外一些地方的另外一些人的故事,可以并行不悖地建立起一个新的世界,那是一种不同于你此刻的新的秩序,你在那种秩序里开始积累力量,来和这个狗日的现实相抗衡。</p><p><br></p><p>(图文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