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时

思语•语思

卿卿和方方是一对好闺蜜,毕业后卿卿去深圳打拼,方方回家乡工作,两个人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日前,卿卿难得回乡探亲,约方方在老地方见面,方方把双方的另外两个好朋友园园和丽丽也一并带上了。<br> 虽然多年未见,好在当年读书时都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所以短暂的疏离之后很快进入零距离热聊阶段。她们聊工作,聊生活,聊昨天,聊明天,然后自然而然地聊到了彼此的孩子。卿卿说儿子大学毕业后在省城找了一份工作,要准备结婚了,方方告诉她儿子在国外读研,也毕业工作了。园园说女儿在当地电视台新闻中心做采编,一天到晚到处跑,回家吆五喝六充大爷;丽丽说女儿开了一家网店,不分日夜点着鼠标赚票票,要是你想向她买点什么,准比别人更贵更离谱。唉,算了,权当支援她了。<br> “卿卿,你的孩子勤奋,懂事,孝顺,有礼貌,从小到大都是尖子生,现在又即将成家立业,单从这一点上说,做父母的就圆满了,你真有福气。”都是老朋友,园园、丽丽也就不掩饰自己的羡慕了。<br> “唉,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卿卿无声地叹了一口气,轻轻地蹙了蹙眉,似乎有一层淡淡的忧愁,“他现在又懒惰又骄纵,什么都向我要,还不满足,还总是抱怨。在他心里,除了自己,大概谁都不值得关心吧。” <br> 大家正不知道如何接话,卿卿却迅速调整了方向:“不说他了。方方,你那孩子才叫人喜欢呢,印象中他就特别聪明,阳光,爱思考,会运动,做实验和玩四驱车都是一流,主持班会更是连隔壁班的同学都被他吸引了呢。”<br> 方方很吃惊,也很羞愧。<br> 她一直认为卿卿的孩子很优秀,也确实优秀,不光成绩拔尖,而且说话贴心,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br> 而卿卿、园园、丽丽刚才说起孩子的那些毛病很多家庭都存在,自家孩子似乎多多少少也有那么一点点。<br> 方方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话题,心里开始默默地审视:卿卿说的话是真的吗?我的儿子才是人家眼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如此说来,真应该好好捋一捋儿子的优缺点了。<br> 首先,聪明机敏是肯定的了,这一点从儿子黑曜石般的眼睛和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看出来。可惜读书的时候没有化足力气,仅仅凭着聪慧的脑袋,马马虎虎考了个985。对这一点,方方也是懊恼的,当年过分注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管理比较宽松,成绩方面不求甚好,觉得不错就行。如果稍微严厉一点,应该有希望考上国内排名前五的大学。方方现在正在考虑去报个阅读班或英语班,感受学习的乐趣,紧跟时代的脚步。<br> 其次,儿子热情阳光,活力四射。他不仅成绩过得去,而且性格开朗,勇于探索。打球、素描、游泳都不错,小提琴、国画、书法、围棋也像模像样。高中时组织过“迎新年”晚会,大学时代表学院参加智能车比赛,留学时学会了跳伞,潜水,滑雪,蹦极,可以说青春逼人,永不停步。<br> 而且,儿子目光长远,积极向上。他大学毕业原本可以找个不错的工作,然后像很多人一样上班,旅行,恋爱,结婚,过着稳定安逸的生活。但是他选择去国外读书、历练,去过一种更广阔更丰富的生活。他曾经跟方方说起过一个朋友,家庭条件好,性格也好,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上班,并跟一个女同学恋爱了。后来,这个女生考上了公务员,就跟男生提出了分手。儿子有些惋惜,为那个男生抱不平。方方说,如果我是那个女生,我也会选择离开,因为那个男生年纪轻轻却每天朝九晚五,没有任何追求和改变,这样一眼可以看到底的生活,终究没有什么意思。而那个女生入职新的岗位有了新的挑战,会不断向前奔跑,她值得更好更优秀的男生来跟她匹配。方方相信儿子的信心和魄力,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追求的价值在哪里。<br> 当然,儿子知道感恩,体贴孝顺也是优点之一。当初孩子刚刚出国,夫妻俩除了牵挂还是牵挂。好在儿子周末都有通电话,经常有好消息传过来,比如考试顺利,导师印象,实验室进展,交到朋友,享受美食,旅行见闻,天气情况……最让方方欣慰的是,儿子兼职赚了钱,第一个想到的是给爸爸妈妈买一件礼物,并郑重许诺等以后赚了大钱再给爸妈买更多更好的礼物,还要带爸妈去欧洲、日本、新西兰旅游。方方每天拎着儿子买的包,不是因为这个包价格有多高,而是享受儿子的用心和孝心。当然,儿子的体贴和孝顺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比如爸爸出差经常忘记吃药,他就买了迷你小药盒,按日次装好五天的药以便随身携带;阿婆身体不舒服晚间需要照顾,他就做了一个无线呼叫器,方便收到阿婆的信息以便及时提供帮助。据网上调查,现在有30%的年轻人靠父母的经济来源生活,有65%的年轻人或多或少有“啃老”的现象,而父母总是一边倾其所有地为孩子奉献,一边无奈地抱怨。方方也像大多数父母一样,早早地为儿子打算。但是方方希望这些仅仅是作为父母馈赠给孩子的一片心意,相信儿子自己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过更好地生活。<br> 还有,儿子自主独立,勤奋自律,会管理时间,也会规划未来。今年由于疫情管控,暂时留在国内一段时间。但是他对自己接下来的工作生活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安排,比如职业规划,翻译能力,技术评估,驾照更换等,能够远程操作的通过网络完成,必须亲身办理的按一定的时间节点安排到相应的月份。每周安排一天早晨六点半准时加入远程培训,其余四天下午或晚上参加互动交流,时间分配还是比较合理的。<br> 另外,儿子善良乐观,优雅礼貌,能善待弱势群体。他从小活泼开朗,总是笑眯眯地跟每一个熟人问好,周围的邻居经常称赞他有礼貌。留学归来后更是要求家人说话轻声细语,吃饭喝汤用公筷公勺,十分绅士的样子。但是当他看到一个贫病交加、浑身散发臭气的人,却能自然地伸出手去帮助他。有时候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只要看看他如何对待比自己弱势的人群就知道了。<br> 这样仔细捋了一下,儿子的确有很多优点,但是方方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担心和忧虑?或者说她之前为什么看不到儿子优秀的一面呢?也许是因为儿子不工作时晚上不肯睡早上不肯起,光是叫他起床就要生气N次;也许是因为儿子常常偷懒,明明有不错的厨艺却不来做饭,洗完澡脏衣服随手扔进盆里就不管了,床铺乱得像狗窝;也许是因为儿子偶尔会嫌弃父母啰嗦,嫌弃父母接受新事物没有他快等等。<br> 但是,谁家小青年休息日作息有规律呢?洗衣做饭什么的父母会做就多做一点吧,也没多少工作量,或许是儿子难得休假回来赖着父母撒娇呢。如果真需要他做,他也一定会做好的。至于儿子嫌父母啰嗦、嫌父母知识更新慢,是因为他没有想过只有真心爱孩子、一心为孩子好的人才会啰嗦,没有想过父母在他小的时候是如何耐心、细致、一点一滴反复教导他的。这一点只有等他自己结了婚,有了孩子,做了父亲,才会有深切的理解和体会。他现在见了世面,学业有成,视野开阔,见识广博,自然觉得父母落后了。但是他的父母同样在自己的行业做出了成绩,受人尊敬,只是专业不同而已。这些,在他有了更多的历练,变得更加沉稳成熟之后,都会懂的。只要孩子品性好,有孝心,做父母的又何必懊恼何必心急呢?<br> 方方这样想着,心里豁然开朗,就像突然有人在她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蓝天、白云、绿水、红花扑面而来,而方方就行走在这美丽的风景之中。<br> 的确,当我们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时,说不定自己家的孩子也正成为人家眼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呢。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享受。感谢上天,让我们拥有如此优秀的孩子。感恩生活,让我们品尝到如此快乐美妙的时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