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警戒森严的高墙电网之间,一群三米线上的空中守望者不舍昼夜。在狭窄的机房里,他们紧盯监控,明察秋毫,为捕捉视频画面的各类违规熬红双眼;在露天的巡道上,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为甄别监室内部的涌动暗流不知疲倦。面对疫情,他们坚决服从看守所的封闭式战时勤务管理,用40天自我隔离筑起了防疫的坚固堤坝;用连续作战的担当,保障了监所的安全稳定。</p><p> 他们就是厦门市第一看守所一群可敬可爱的巡控民警、辅警!</p><p><br></p> 这是支由一看干警职工、市局增援警、留置所女辅警临时组成的联合战队,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和谐大家庭。全体参战人员克服家庭牵绊、个人疾病、环境恶劣、连续夜班等困难,坚持封闭不落地、吃盒饭、住统间,没有电视和网络,共用水池和厕所。为尽可能地给值班同事创造安静的补休条件,大家自觉将手机设置为振动模式,十几个人的大房间白天没有一丝嘈杂声,晚上八点刚过宿舍就熄灯,半夜换岗的同志摸黑穿戴,进出无声。女干警主动拖地搞卫生,小伙子争着抬盒饭、倒垃圾……无处不在的关心、理解、帮助让陋室生辉,让苦涩回甘。 疫情就是命令!党旗就是战旗!巡控组在所总支和战时临时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执勤A班巡控组七个党员民警,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发出了“向我看齐”的响亮口号。年届六旬的陈玉龙老大哥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为自己四十多年的军警生涯画上完美句号。欧阳维发夫妻是所里的双职工,年初以来俩口子先后发病住院,疫情面前,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奔赴一线。林贤淑是双警家庭,大女儿今年中考,小女儿刚满2周岁,她强忍思念与愧疚,与男民警一样起早摸黑,风吹雨打。他们用无声的行动给年轻人做好表率,激励大家并肩战斗,奋勇前行。 这些稚嫩的面孔是刚完成新警培训的边防转改人员,是市局加强监所疫情防控的增援警力。别看他们都是90后,甚至00后,从军人到警察,制服换了,责任没变,岗位变了,本色不变。他们服从命令。郑久旺挥别月子中的妻儿,周颖毅、陈永鑫忍受失去亲人的悲痛,还有的推迟订婚仪式,毫无怨言地投身监所战疫第一线,连续战斗两个班次。他们敢于担当。业务不熟就加班加点,不耻下问,力争把值班的每一道程序,每一项要求,每一个细节都弄得明明白白。李剑彬完成本轮值班任务后,认真梳理了巡视值班重点关注的八个方面问题,主动留下来与大家分享心得。他们勇于奉献。“我们年轻,多干点,没关系”。看到老民警十几个一间休息不好,他们主动搬到机房打地铺,主动提出多排夜班,主动承担起取饭送餐等杂务。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革命军人本色,为繁重的监所防疫注入澎湃的青春活力。 辅警李林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湖北人,憨厚的脸上充满感激之情。他三年未回家探亲,原计划年前回湖北公安看望父母,突如其来的疫情挡住了归途。随之,他把对亲人的担忧和对国家的感恩化为动力,主动请缨参加第一批战时执勤。他说全国都在帮助湖北,作为湖北人,只有工作才会感到自己在与家乡一起战斗。他积极巡控,认真检查,扎实督导,休息时间则承担后勤保障任务,抬饭盒、搞卫生、倒垃圾样样参加。他总是羞涩地说,作为湖北人,我的付出与别人对我们家乡的帮助真的是微不足道。 作为留置所增援一看的女班长,也是目前巡控组辅警队伍中唯一的共产党员。美春将年幼的双胞胎交给老人,主动要求参战,她说我是班长又是党员我不参加说不过去,再说现在执行的战时勤务模式,标准要求高自己不去也不放心。在工作中,她始终把标准向民警看齐,事事用心对待,严格要求,每次学习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她都要认真记录,回去后组织班里的队员再学习,让大家了解和掌握防疫期间的政策规定,学习岗位职责,学习相关规定,熟记每一种违纪的行为。难得的休息时间,她在天台上领着老民警跳操,传递歌声和微笑。 这是一群平凡的警务人员,饱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无暇豪言壮语。这是一个平凡的监管岗位,除了巡视,就是监控,没有刀光剑影。他们用自己的一滴滴汗水,一点点微光汇成战疫洪流的星辰大海。<div><b style=""><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font></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