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一起长大玩具》

小李老师

第十九课《一起长大的玩具》——泥泥狗<br>学习任务:<br>1.阅读《一起长大的玩具》中《泥泥狗》的故事。<br>2.梳理故事内容,仔细品读重点段落,感受“泥泥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乐趣。<br>3.学习阅读的方法,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br>的成果。<br>知识要点:<br>通过梳理课文、对比、想象阅读等方法了解泥泥狗这种玩具,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泥泥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br>相关内容链接<br>今天我们来继续阅读《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本书<br><br><br>整体感知<br>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阅读《一起长大的玩具》,前几天我们读了里面的《抽陀螺》《兔儿爷》两篇文章,知道了“抽陀螺”是一种很刺激的游戏,“兔儿爷”这种玩具富有童话色彩、很惹小孩子喜爱。今天我们再来阅读一篇文章——《泥泥狗》,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不是很有意思?它让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同学可能会想:这是不是一种用泥巴捏的小狗呀?<br>我们来看看它的样子吧: 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就是“泥泥狗”,它也是一种玩具,现在的小朋友很少听过这个名字,也很少见到它了。<br>你想更多的了解泥泥狗吗?想知道泥泥狗是怎样陪伴金波爷爷的吗?这些都能在金波爷爷的文章里找到答案。<br>梳理故事<br>一、初步认识泥泥狗:<br>先请大家读一读文章的前半部分,我们会对泥泥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br> <br>读了这部分,你从哪几方面了解了它? <br>1. 首先是形状——泥泥狗确实是泥巴捏的,但不光是小狗的样子,奇禽怪兽多的是,只是被统称为泥泥狗而已。什么是“奇禽怪兽”呢?就是各种各样奇怪的、平时没见过或很少见的动物。<br>2. 其次是泥泥狗能发出声音——它们个个都带着哨子,你们想象一下,在嘈杂的庙会上,泥泥狗的哨音尖细、高亢,声振屋瓦,响彻云霄,这多么令小孩子兴奋呀!孩子们的欢笑也仿佛随着哨音飞上了天空。<br>3. 然后是色彩——泥泥狗的色彩极为独特,因为一般都是以浅色为底色,但是泥泥狗却是以黑色为底色,再勾画各种颜色的彩绘,极富民族特色!<br> 4. 过渡:那时“我”年岁小,觉得吹哨子最好玩,对于泥泥狗的色彩和造型,并不那么在意。但是,有一天晚上,我对泥泥狗有了新的发现。在摇曳的灯光里,泥泥狗忽然变得神秘莫测,我感到,在泥泥狗身上,一定有比吹哨子更有趣的事情,这个事情是什么呢?<br><br>二、深入了解泥泥狗<br> 我们一起来阅读后半部分,你继续想,文章写了关于泥泥狗的什么。<br> <br>这部分写了我仔细端详泥泥狗,有了新的发现。你是不是感觉到,这部分有的内容和上部分差不多?也写了泥泥狗的形状、颜色,为什么写过的内容还要再写一遍?而且还写得更详细了呢?<br><br>聚焦重点,品读故事<br>1. 对比内容,学习方法:<br>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重复的两部分来对比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br> 与 <br>前边大概地写了泥泥狗有哪些形状,前半部分是这样写的(教师读)<br>后半部分针对一种造型的泥泥狗,描写得十分具体。一看字数就比前边多了不少,是怎样写具体的呢?我们来读一读(教师读)<br>原来,金波爷爷写出了猫和猴的动作、神态,这样一来,就把泥泥狗写活了!我们仿佛看到了活动着的泥泥狗,体会到了泥泥狗的有趣,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金波爷爷这么喜欢这个玩具了。<br><br>2. 总结学法,引导迁移:<br>看,我们用“找相同(内容)——比不同(写法)——抓重点(语句)——展开想象”的方法,读出了文字背后金波爷爷对玩具的喜爱之情,就这样,我们再继续读,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br>3.运用方法,继续品读:<br>这两部分的内容也是一样的,都写了泥泥狗的颜色,我们也可以对比着来读。<br> <br>你们看,后边写得更加具体,这些语句让我们感受到,泥泥狗的色彩变得朦胧、神秘起来,线条似乎流动着,让泥巴雕塑充满了动感美。<br><br>4. 体会想象的好处:<br>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泥泥狗是真的动起来、变活了吗?当然不是,是“我”对泥泥狗爱不释手,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仔细地观察了它,看着看着就激起了“我”的想象力,然后呀,作者就把自己的想象用这样生动的语言给写“活”啦!这泥捏的玩具就有了生命的活力!<br>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有关泥泥狗的什么?让我们看看金波爷爷当时还有哪些想象吧:<br>金波爷爷的想象力真丰富呀!虽然那个时代没有琳琅满目的玩具,但是,恰好是像泥泥狗这样的简简单单的玩具,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带了给了他们“如梦如幻”的感受。孩子们想象玩具的动作、神态、变化、情感……陶醉在玩具带来的乐趣中。玩具陪伴着金波爷爷长大,也成为了那一代人宝贵的回忆!<br><br>总结方法,引发期待<br>在这篇文章里,金波爷爷两次介绍泥泥狗,后一次更是用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示了泥泥狗这种玩具的魅力。我们在读的时候,一要对比阅读,二要边读边想象,随着金波爷爷的文字,让这种泥捏的玩具活起来。<br>你还记得吗?在《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本书里,一共有三组故事,今天我读完了第一组——玩具和游戏的故事。了解了陀螺、兔儿爷、泥泥狗三种玩具,感受到了简简单单的玩具给当时的孩子带来的无穷乐趣,相信也让你感受了这种情感,知道了玩具是能够陪伴我们长大的好朋友!<br>在这本书中,还有许多作者童年时的有趣故事和经历,让我们继续往下阅读,体会阅读的快乐吧!<br><br> 第16课《一起长大的玩具——兔儿爷》<br>学习任务<br>1. 阅读《一起长大的玩具》一书中的第二个故事《兔儿爷》,了解“兔儿爷”这个老玩具,读懂故事内容,感受兔儿爷给金波爷爷的童年带来了欢乐,体会兔儿爷寄托的美好情感。<br>2. 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br>知识要点<br>复习巩固从目录找到阅读内容的读书方法,阅读《兔儿爷》,通过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和资料链接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读懂故事,了解故事内容,体会老玩具寄托的美好情感。<br>相关内容链接<br><br> <br><br>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阅读《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本书。<br>通过目录知位置:<br>我们要读的故事的名字是《兔儿爷》,是这本书的第二个故事,通过目录我们知道它在这本书的第6页,快快打开书,让我们读读这个故事吧。<br>品读片段,了解兔儿爷<br>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兔儿爷”吗?这可是老北京的一种老玩具了,相传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个玩具的名字应该怎么读?你看,兔后面加了一个儿化音,这是我们北京人特有的发音方法,跟着老师你也来试着读一读吧:兔儿爷。你读对了吗?<br>兔儿爷是怎样的一种玩具呢?为什么叫兔儿爷呢?让我们继续读故事吧,看看金波爷爷是怎么说的。<br><br>每年中秋节,市面上除了卖月饼,水果、干果外,最能引起我们孩子家兴趣的,就属泥塑兔儿爷了。<br>本是兔儿,偏以“爷”相称,这在别的动物中,绝无这种殊荣。“爷”字向来是与长辈、与威严连在一起的,在人间不说,单就诸神而论,我就知道有“灶王爷”“财神爷”;对这些“爷”们,需格外敬畏,以免招灾惹祸。<br>同学们,读了上面的几段文字,你们都知道了什么?你们一定从这些划线的句子中知道了泥塑兔儿爷是中秋节时小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玩具了。我们再来看这句话:本是兔儿,偏以“爷”相称,这在别的动物中,绝无这种殊荣。读了这句话,我们想想真的是呀,那么可爱的小兔子,怎么称为“兔儿爷”呢?别的动物有被这么叫的吗?老师通过查找资料,找到了一个有趣的神话传说,你们读一读,看看能不能帮助你理解。<br>【资料链接】<br>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里闹起了瘟疫,住在月宫里的嫦娥看到人们烧香求医,心里十分难过,就派玉兔到人间为百姓们消灾治病。<br>玉兔来到人间,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她治好了很多人的病,人们感激不尽,都要给她送东西。可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她每到一个地方,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的像个卖油的,有的时候又像一个算命的……有时是男人装束,有时又是女子的打扮。玉兔走遍了北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后,就返回到月宫去了。<br>人们为了纪念玉兔,用泥塑成了玉兔的形象,每到八月十五,家家都要供奉它,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还亲切的称他为“兔儿爷”。<br>同学们,借助老师刚刚提供的资料,你是不是就知道了,原来这兔儿爷是月宫里的玉兔,到人间来治病救人呀!难怪人们把它叫“爷”!<br>品读片段,知道样子<br>不知道有没有见过兔儿爷的同学们,让我们还是走进金波爷爷的故事,去看看兔儿爷长什么样吧!<br>【阅读链接】<br>兔儿爷的外貌就很奇特,兔脸儿,人身子,那样子格外引人遐想。<br>那时候,每逢买来一个兔儿爷,总是沉甸甸地抱在怀里。和它脸对脸地对视好久。兔儿爷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很有神。三瓣嘴儿闭得紧紧的,显得很严肃。脸蛋儿总是施着淡淡的胭脂,样子有些滑稽可笑。<br>读了上面两段文字,同学们,你大概能想象出来兔儿爷什么样了吗?<br>结合书中的插图验证一下你的想象,是这样吗?这就是兔儿爷,长着兔子脑袋,人身子。你还看到了什么特别之处?两耳长长,三瓣嘴紧闭,头戴缨盔,身着盔甲,外罩红色披风,手持捣药杵,面容憨态可掬,端坐虎背上。兔儿爷的这个样子,你又能想到什么?有的同学说看这兔儿爷骑着虎,觉得他特别勇猛,有的同学说兔儿爷是不是刚刚捣完药?还有的说这兔儿爷看着明明像个将军,怎么还抹着红脸蛋儿?是呀,同学们你们读着金波爷爷的文字,看着书中的插图,想象着兔儿爷的样子,想象着兔儿爷做的事情,是不是有了跟金波爷爷同样的感受,觉得这兔儿爷的样子有些滑稽可笑呢!<br>【资料链接】<br>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兔儿爷的造型,还非常有讲究呢。比如这个麒麟兔儿爷,寓意学业有成;黑虎兔儿爷,寓意保佑平安,祛病强身;梅花鹿兔儿爷,寓意健康长寿;骑象兔儿爷,寓意吉祥如意;坐葫芦兔儿爷,寓意福禄双全。你看,这些兔儿爷,个个都有特别美好的意义,在八月十五,给小孩子请上一个兔儿爷,还有长辈美好的祝福在里面。<br>品读句段,感受喜爱之情<br>在我们现在看来,兔儿爷这个玩具太简单了,就是一个泥塑的小摆件。跟同学们现在的玩具似乎都没法比。可是,兔儿爷这个玩具,却是金波爷爷非常喜欢的玩具,陪着他一起长大。在这个故事后面,金波爷爷是这么写的:<br>【阅读链接】<br>小时候,年年中秋节都要买一个兔儿爷。<br>……<br>已经好多年没见过兔儿爷了。如果现在有卖兔儿爷的,我一定买一个大个儿的。<br>金波爷爷小时候每年都要买兔儿爷呢,老师猜他一定买了不少了吧,你们能想象金波爷爷用这些兔儿爷都玩什么游戏吗?现在金波爷爷这么大岁数了,过去那么多年了,还想要再买,而且一定要买个大的,可见金波爷爷是有多么的喜爱兔儿爷呀!这兔儿爷给金波爷爷的童年带来了多少欢乐呀!<br>总结学法,激发兴趣<br>今天,我们阅读了《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本书里的第二个故事《兔儿爷》,在我们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们读着金波爷爷写的有趣的文字,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还借助老师提供的资料帮助理解,这些方法你们都学会了吗,也从阅读中增长了知识、收获到了快乐!<br>同主题拓展,阅读延伸<br>同学们,你知道吗?不仅金波爷爷小时候喜欢兔儿爷,兔儿爷也给很多人带来了美好的回忆呢,很多人对兔儿爷都念念不忘。今天,老师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是熊亮老师的图画书《兔儿爷》,这本书写的是,每个小孩子都应该有一个兔儿爷,可是这个兔儿爷从邮局出来的时候,写有地址的纸条掉了,这个兔儿爷就被放到了阁楼上。这个兔儿爷就一直呆在阁楼上了吗?他找到自己的主人了吗?如果有兴趣的同学,你也可以看看这本书。<br><br>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再见!<br><br> 第二十课《一起长大的玩具》——脸谱<br>学习任务<br>1.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一起阅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一起长大的玩具》——脸谱,这篇小文章里写了什么?快让我们走进这本书吧!<br>2.借助“先……然后……最后”的提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br>3.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br>知识要点<br>通过提示按顺序了解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等方法体会作者对脸谱的喜爱之情,产生阅读兴趣。<br>相关内容链接<br>今天我们来阅读《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本书中的小故事《脸谱》<br> <br>认识脸谱,激发兴趣。<br>同学们,你们了解金波爷爷小时候的玩具——脸谱吗?可能有的同学在庙会上见到过。大家一起来看一个有关于脸谱的小视频吧!(播放视频)看,这就是孙悟空脸谱(出示图片),金波爷爷小时候和脸谱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吧。<br>整体感知,了解大意<br>请你默读文章,试着用“先……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说这个故事吧。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了,《脸谱》先写了金波爷爷小时候非常喜欢脸谱,但是没钱买。然后写了有一次,一个小贩把一个油彩剥落的孙悟空脸谱减价卖给了金波爷爷,金波爷爷高兴地跑回了家。最后写了妈妈教他把脸谱涂上颜色,金波爷爷认为他的孙悟空脸谱是最美丽的,妈妈是世界上手儿最巧的人这样一件事。<br>看来,金波爷爷特别喜欢脸谱,让我们看看他小时候有多喜欢吧!请你再读读这篇文章,看你能不能找到表现金波爷爷对脸谱的喜爱的词语或句子呢?<br>默读文章,初读感知<br>【阅读链接】<br> 我在小摊前已经痴迷地站了很久很久了,我望着黏土制成的孙悟空脸<br>谱,舍不得挪动脚步。<br>妈妈已经是第三次唤我去吃晚饭了。<br>直到小贩收起推子,我望着他把那些脸谱一一收进他的箱子里,我才回家。<br>那夜在灯下,我一遍又一遍地画着孙悟空脸谱,似乎只有这样,我才<br>能得到一点点满足。<br>第二天,我带着节省下来的早点钱,去买那脸谱。小贩说,钱不够<br>的,回家再向妈妈要吧!<br>然而,我不肯。因为我知道妈妈拿不出为我买玩具的钱。<br>又一天放晚学的时候,我又站在那小摊前,凝视着那一排排孙悟空脸<br>谱。它们睁着火眼金睛,好像也在望着我。<br>今天,那个小贩似乎很高兴。他问我:“向妈妈要钱了吗?”我只好摇摇头。<br>小贩挑选了一个油彩剥落的孙悟空脸谱,减价卖给了我。<br>我高兴地赶快把攥得发热的钱给了他,接过脸谱飞也似的跑回了家,<br>我真怕他后悔哩!<br>回到家里,我嗫嚅地告诉妈妈,我买了一个残品,因为钱不够。<br>妈妈没有作声,她接过脸谱,端详了半天。她把我的图画颜料找来,<br>教我涂上色,又打上蜡,于是我的孙悟空脸谱容光焕发了。<br>在我看来,它比小摊上所有的脸谱都要美丽。<br>我觉得我的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手儿最巧的人,因为她倾注了她的爱。<br>品读句子,细读感悟<br>有的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出示句子)<br>“我在小摊前已经痴迷地站了很久很久了,我望着黏土制成的孙悟空脸谱,舍不得挪动脚步。”<br>这句话中有一个词——“痴迷”,痴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一种事物深深地入迷。这个词语直接就告诉我们金波爷爷对脸谱的喜爱程度了,再加上后面的站了很久很久,舍不得挪动脚步足以表现出金波爷爷对脸谱喜欢到入迷的程度。<br>“又一天放晚学的时候,我又站在那小摊前,凝视着那一排排孙悟空脸<br>谱。它们睁着火眼金睛,好像也在望着我。”<br>还有的同学在这句话中找到了“凝视”这个词,“凝视”就是目不转睛地看的意思,也可以说,金波爷爷都看得出神了,才会觉得孙悟空脸谱也在看着他。这样的词语多传神啊!你能读读这两个句子,读出金波爷爷对脸谱的喜爱吗?<br>还有的同学关注到了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br>“妈妈已经是第三次唤我去吃晚饭了。”<br>“直到小贩收起推子,我望着他把那些脸谱收进他的箱子里,我才回家。”<br>初读时,你可能对这几句话没有太深的体会,但是,如果你能联系一下插图再加上你的想象,你就有新感受了。(出示插图)<br>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幅插图,当时金波爷爷站在小摊前好久好久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细致观察的你一定发现了,在这幅图中,房顶上的树枝光秃秃的,说明是冬天。结合小贩的穿戴,发挥你的想象,冬天外面多冷啊?金波爷爷却为了一个玩具在寒冷的天气里站了好久好久,由此可见,金波爷爷真是对孙悟空脸谱入迷了。为了多看看孙悟空脸谱,金波爷爷也不知道饿了,连旁边的冰糖葫芦都视而不见了,真是太痴迷孙悟空脸谱了。看,在读书的时候,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结合插图进行想象,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内容,还能让我们有新的感受。<br><br>发挥想象,走进心里<br>刚才大家通过一些词语、句子还有书中的插图感受到金波爷爷对脸谱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还有一个细节大家也要注意:看这句“那夜在灯下,我一遍又一遍地画着孙悟空脸谱,似乎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一点点满足。”请你试着走进金波爷爷的心理,想想金波爷爷在画脸谱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上文你们一定猜到了,他可能在想:那个孙悟空的脸谱真威武 ,如果我要是戴上了,就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还能像孙悟空一样神通广大呢!可是,我的早点钱不够,那我就画画这个脸谱吧!你们知道金波爷爷为什么那么痴迷孙悟空的脸谱吗?因为在金波爷爷小时候特别喜欢一部动画片《大闹天宫》,里面的孙悟空孙悟空敢做敢当、机智乐观、神通广大。金波爷爷想戴上孙悟空脸谱,变身成孙悟空,那多有意思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这部影片看一看。<br>拓展延伸,脸谱制作<br>金波爷爷小时候的玩具很神气吧?其实,我们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制作一个脸谱,体会金波爷爷童年的快乐。<br>【阅读链接】(加入制作图片步骤图)<br>材料:<br>材料:16K白卡纸、铅笔、油画棒、剪刀、美工刀、松紧带<br>做法:<br>1.在白色16开卡纸上用铅笔勾画出脸谱图案。<br>2.用油画棒涂上颜色。<br>3.用美工刀镂空眼睛部分,在耳部左右挖两个小孔(穿松紧带用)。<br>4.沿脸谱外围剪下多余纸板。在打好的耳洞处穿上松紧带,背面打结固定。<br> 当你亲手制作好,也一定会体会到金波爷爷当年对脸谱那种爱不释手的情感,如果你感兴趣,还可以多做几个西游记中的人物,用这些手工制品跟爸爸妈妈一起来演演西游记中的故事,那多有意思呀!<br><br>总结学法,激发兴趣<br>今天我们一起阅读了《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本书中《脸谱》这个故事,通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情节。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理解词句和走进人物内心想象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作家非常喜欢这个孙悟空脸谱,我们还学习了怎么制作脸谱,有意思吧!金波爷爷小时候的有意思的玩具还有很多呢?让我们找来这本书,一起读读吧! <br><br>

兔儿爷

脸谱

金波

玩具

爷爷

泥泥

孙悟空

同学

故事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