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主题活动四 《生活中的智慧》

小李老师

<br>亲爱的同学们,新的学习开始了!我们将开展非常有意思的语文活动。请你认真读一读下面的任务,开始学习吧!任务完成后可以把相应的小星星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哦!<br>学习任务:<br>一、专注静读<br>1.阅读《画风》,请你边读边画出故事中的三位同学分别是怎样画风的。你还可以通过列表格的方式,让内容一目了然。 ☆ <br>2.和家人一起分角色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说说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位同学,为什么? ☆<br> <br>二、沉心积淀<br>1.阅读由《画风》改写的小诗,选择一个小节抄写在本子上,或者把自己的想法填进去,创作新的小诗写下来,注意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 ☆ <br>2.把《文彦博洞中取球》的故事分享给家人,问问家人是否感受到了智慧。下面几种方式你做到哪一条就把后面的小星星涂满颜色吧! <br> 我把故事读给家人听,能说出文彦博是怎样取球的,对比文中其他孩子取球的方法我感受到了智慧之处。 ☆<br> 我把故事讲给家人听,能说出文彦博是个怎样的孩子,还能说出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br> 这个故事让我回忆起自己读过的一些关于“生活中的智慧”的短文,我能讲给家人听。 ☆ <br><br>三、大显身手<br>从下面两个方式中任选1个完成。<br>任务一:<br>结合老师给你提供的短文《充气雨衣》,请你将生活中的智慧传递给身边的人,分享更多奇思妙想。<br>下面几种形式你做到哪一条就把后面的小星星涂满颜色吧!<br> 我能画出充气雨衣的样子并配上文字,来帮助小林编辑一条微信朋友圈做个宣传。 ☆ <br> 我能找到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发挥智慧说出自己的想法。 ☆ <br><br>任务二:<br>生活中处处有智慧,但这些智慧需要你用心发现、沉心研究、大胆实践、坚持不懈才可以得到。在上面的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充满智慧的探索,或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或是一项充满创意的发明。这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智慧的人们,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可贵品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活动来学习哦!<br>你做到了哪一条就把后面的小星星涂满颜色吧!<br> 我能通过自己阅读,选择一位智慧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他/她制作一张荣誉证书。 ☆ <br> 我能为这位“智慧之星”颁奖并说几句颁奖词,把他/她通过班级群介绍给同学们,让更多人了解他/她。 ☆<br> <br> <br>四、拓展资源:<br>1.画风<br>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他们在洁白的纸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陈丹还在树上画了几只小鸟。<br>宋涛说:“谁能画风?”<br>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br>赵小艺眨(zhǎ)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ɡān),旗子在空中飘舞。<br>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br>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br>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br>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动。<br>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xiǎn)得更美了。<br><br>2. 风来了<br> <br>风来了,<br>风把旗子吹起来了,<br>风藏在飘舞的旗子里。<br><br>风来了,<br>风把小树吹弯了,<br>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br><br>风来了,<br>风把雨丝吹斜了,<br>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br><br>风来了,<br>风把风车吹转了,<br>风藏在呼呼转动的风车里。 <br><br>3.文彦(yàn)博洞中取球<br>  文彦博是北宋有名的宰(zǎi)相(xiànɡ),他小时候爱踢球。<br>  一天,文彦博与村里的小朋友在打谷场上踢球。大家你争我夺,正踢得兴高采烈时,那只球被不歪不斜(xié)地踢进了一棵古树的树洞里。洞里漆(qī)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br>  一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地捋(luō)起衣袖(xiù),身子趴在洞口,将手臂伸进深深的洞里。摸呀,摸呀,够不到底。<br>  怎么办呢?<br>  又一位小朋友赶回家去,拿了一根长长的竹竿跑来,伸到洞里去探呀,探呀。哎,不行,那弯弯曲曲的洞道,怎么也探不到底。<br>  第三个小朋友跑去向大人们求援。叔叔伯伯们来了好几个,朝又深又黑的树洞里望着。大人们微微苦笑,也想不出办法。<br>  久不做声的文彦博这时叫道:“别急,别急。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快回家去取水来!”<br>  咕嘟嘟,咕嘟嘟……一桶桶水,一盆盆水,直往树洞里灌(ɡuàn)。<br>很快,树洞里灌满了水,球浮(fú)到洞口上来了。<br><br>4.充气雨衣<br>  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四年级的小林和同学们一起,顶着大雨往家走。小林的雨衣刚过膝(xī)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br>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br>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br>  “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女同学表演舞蹈。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xuán)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当天晚上,他用粗铁丝弯了一个大圆圈,把它缝(fénɡ)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就做成了。他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来了:这样的雨衣怎么叠(dié)起来呢?<br>  放暑假了,小林和同学去游泳,换好游泳裤,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nánɡ)。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他没心思游泳了,换好衣服就往家跑。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气门儿,买了塑料膜(mó),又请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帮忙压成一个气囊。气囊吹起来,和充了气的自行车内胎(tāi)差不多。爸爸帮着小林把气囊粘(zhān)在雨衣的下摆里面。充气雨衣做好了。充起气来往身上一穿,嘿!别提多棒了!<br>在儿童用品展览(lǎn)会上,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受到大家的称赞。<br><br><br>

雨衣

小林

智慧

文彦博

风来

充气

宋涛

画风

小星星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