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奋斗刷出“青春的存在感” ——记小站一中优秀青年教师群体

小站一中

<p>  习近平总书记说,“牢牢锁定”个人志向与国家航向、“同步匹配”自身修养与新时代要求、用不懈奋斗刷出“青春的存在感”,应该成为“强国时代”青年的内涵与要求。</p><p> 在小站一中,就有这样一群极具“青春的存在感”的青年教师——</p><p> 他们,因学识梦想而丰富多彩,</p><p> 他们,因努力拼搏而锐意勃发,</p><p> 他们,因无私奉献而熠熠生辉。</p><p>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他们以理想信念为帆,以拼搏奋斗为桨,以服务奉献为方向,让青春绽放夺目的光彩。</p><p>  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做好表率,冲锋在前,全身心投入到防控和线上教学等多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青年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王超:一个能带班、能带整个年级的“体育老师”</b></p><p><br></p> <p>  王超老师,中共党员,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本科学历。2007年7月入职小站第一中学,现任初三4班班主任、初三年级组长、学校第三党支部宣传委员,为津南区体育学科中心组成员。 </p><p><br></p> <p>  为了打好初三毕业这场硬仗而酝酿了多日的计划,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特殊时期”的教学工作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在家学习的情况如何把控,中考前的体育训练如何进行等等诸多问题,一下子占满了王超老师的脑子。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经过和学校领导进行反复研究、多次交流,王老师迅速理清思路,及时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他组织全年级老师定时间、定内容、定任务、定进度开展网上教学活动,确保通过线上教学使教与学均能落到实处,确保学生以最好的状态与开学无缝对接,为中考冲刺护航。从线上教学的第一天开始,王老师就密切关注每一个班、关注每一个学科、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老师们线上教学的各种难题,为每一位老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虽然疫情期间工作特殊,但是我一定要为初三年级的每一位学生负责。”带着这样的决心,王超老师每天都忙碌地工作着。</p> <p>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如何做好本班及整个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是很让王老师感到棘手的事。因为体育学科有其自身特点,在无法对学生开展室外体育训练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重视居家时段的体育锻炼,如何调动学生参加室内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为关键。首先是要让学生自觉、自律,克服懒惰,于是王老师带领初三年级的班主任充分利用线上班会课,引导教育学生,为同学鼓劲,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为他们设立目标,让学生们先从思想上重视。接下来,他又和其他体育老师一起,每天在课上为学生推送练习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示范练习的展示,学生们起初不适应,但很快他们就喜欢上了这种全新的上课形式,有的同学甚至别出心裁,主动接龙上报练习的脉搏数。王老师对工作非常认真,他每天都用心地编写体育课的练习内容,力争让这些练习内容更接地气、更实用、更安全,也更有训练价值。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要干好班主任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线上体育教学往往让王老师跟学生之间练习多、交谈少,于是王老师就每周定期跟一些同学进行视频聊天,谈谈学习情况,聊聊家庭生活。这看以说闲事、话家常的过程,既让他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又促进了他与学生的感情。</p> <p> 3月20日学校为复课开学开展的防疫应急演练活动,王超老师亲身参与其中,他说“当我以班主任的身份走进教室的那一刹那,突然感觉自己责任很重,本来还算从容的,突然就变得紧张起来,全班同学的健康安全可不是小事,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认真执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只有我们做好了准备工作,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p> <p>  这个酷爱书法、也练得一手好字、可以说得上是“文武全才”的体育老师,很少有这么严肃的时候,不过他严肃着急的样子,还真让人觉得可敬又可爱。</p><p> “待到春花烂漫时,希望孩子们能用健康的体魄与春风撞个满怀!”这是王超老师此刻最大的心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路景明:一个有着稚嫩脸庞、工作却沉着老练的数学老师</b></p><p><br></p> <p>  路景明,中共党员,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从2013年任教于小站一中高中部,现为高三6班班主任、高中数学教研组组长、区学科中心组成员。</p><p>  路老师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年轻和稚嫩,但是大家可千万不要被他的外表欺骗了,这个颜值在线的小伙子,干劲更在线。在工作最初期,他就经常抱着笔记去听师父的课,这一听就从高一听到了高三。最初的三年里,他经常备课到半夜,早晨三点钟又接着备课。从在外吸收,到内化己用,慢慢地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从2016年开始,他一直驻守在高三的岗位上。作为班主任,他特别注重身教的力量,他认为身教重于言传,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他认真做人做事,备好每一节课,用行动来换取学生的信任和尊重。</p> <p> 2020年的高考注定是不平凡的,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们只能在家上网课。作为班主任,路老师每天都要统计学生们的疫情调查情况和进行体温登记工作;同时备好每节网课,利用电话、微信和家长们交流孩子们在家上网课的情况。在了解到班里李雨澄同学的父亲是海河医院呼吸科的医生,疫情发生以来连续奋斗在防疫的第一线的情况后,路老师就用特别的方式温情呵护、激励这名学生。他知道,孩子是一线英雄们最大的牵挂,而孩子也会因担心一线的家人而心绪不宁,所以他对李雨澄同学格外关注,把师长的关怀和爱源源不断地送给他,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在学校举办的线上百日誓师活动中,路老师把事先让李雨澄家长录制好的视频作为家长寄语播放给李雨澄及所有高三学生,包括李雨澄在内的所有高三学生无不为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和大爱胸怀所感动,无不为李雨澄同学感到自豪。李雨澄同学也为父亲写了一封题为《身着白衣,负重逆行——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父亲》的家信,表达了对父亲的关心和备战高考的决心。在这次活动中,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在心理上得到了支持和鼓励。而这活动的背后,体现的是路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用情与用心。</p> <p>  疫情当前,作为党员的路景明老师,积极响应学校党支部和社区的号召,主动担任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时常忙碌在社区一线,为来往行人登记、测温、消毒,与社区工作者一起并肩奋斗,成为社区居民的“保护神”。</p> <p>  稚嫩是外表,内核是锐气。相信这份锐气必将带着路景明老师一往无前,越走越远。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石明珠:一个用 “双料”专业知识指导工作的英语老师</b></p> <p>  石明珠老师,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西南大学,获得本科双学士学位。2010年7月回到母校小站一中任教,目前担任高三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p><p>  九年来,石老师一直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她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尤其研究新课标的变化,根据变化,优化教学方法,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自己心理学二专业方面的知识,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教学结合在一起,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石老师的教学成绩一直很优秀,多次被评为津南区高考提高教学质量优秀教师。九年来,石老师收获的不仅是自身的成长,也有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家长的信任与支持。</p> <p>  今年,石老师再次担起高三英语教学的重任,一样的紧张忙碌,不一样的是超长假期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考验。</p><p>  “妈妈,你放下手机陪陪我!”“妈妈,你怎么总是在看手机,都不跟我玩!”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这是石老师的两个孩子跟她说的最多的两句话。作为年轻的二孩子妈妈,一面要辅导大宝完成线上学习,一面要应对小宝的缠磨粘人。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听课效果,为了能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开展线上教学,石老师只能把两个孩子交给公婆看管,经常是“躲”在书房里,把门一锁,任凭孩子在门外哭闹。她一面精心备课,制作微课视频,进行腾讯直播,利用微信、智学网批改作业为学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利用自己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和烦躁,帮助他们在疫情期间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有时候为了解决学生在线上提出的问题,她经常一忙起来,就忘了时间,等答疑结束时,才发现两个孩子已熟睡。</p> <p>  作为教师,石明珠老师用丰富的知识与无私的爱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让他们向阳而生,茁壮成长;作为党员,她主动请战,“抛下”家中年幼的孩子,坚守在抗疫前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四</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刘明:一个以立德铸魂为根本、以仁爱之心为标尺的化学老师</b></p><p><br></p> <p>  刘明老师,中共党员,201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化学方向)专业,同年7月进入小站一中工作,为“国培计划” 优秀学员,现任高三3班班主任、高三化学教师。</p><p> 自参加工作以来,刘明老师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7年教学生涯中,其中有4年担任高三教师。让化学接近生活,让化学变得有趣,把课本中的知识点,变成现实生活中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他的“寓化学于生活”的教学方法,既巩固了学生的化学基础,又拓延了学生的知识面,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使学生热爱、钻研化学。“教好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秉承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刘老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更注重“育好人”。他对每一名学生都充满爱心,赏识他们,激励他们,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班风正、学风浓”,这是任课老师给予一个班集体的最高评价,刘老师所带的班值得这样的赞誉。</p><p>  2020年的寒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秩序。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老师在家备课,线上上课;学生在家上课,线上听课。在这期间,刘明老师及时转变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积极认真的备好每一堂高三复习课,精心设计每一份练习,充分利用智学网、微信群等线上交流工具,提前录制好微课或短视频,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耐心的为学生答疑解惑,力争不落下一名学生,使教学效果达到现阶段的最佳。作为班主任,他除了每天要按课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一个“必修课”就是每天都会到学生群、家长群、班主任群中“打卡”: 关注学生的健康,及时发送疫情防控知识、室内锻炼活动等信息;开展心理辅导、理想信念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统计学生的体温值、汇总上报各项数据。</p> <p>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刘明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又是医护人员的家属,在爱人下班后安置好孩子,坚持去小区门口执勤,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完成进入小区人员测温登记等工作。作为两个年幼孩子的父母,刘明老师夫妻二人携手抗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各自的防疫“第一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大爱无私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逆行者”的责任和担当。</p> <p>  “作为一名教师,虽然我无法去前线冲锋陷阵,但会守护好自己的职业,引导我的学生做有大爱、有大义、有信仰、有奉献的人。”以立德铸魂为根本,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仁爱之心为标尺,刘明老师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正朝着“四有”教师的发展目标不断前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五</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常斌:一个用天津方言能把知识讲成段子、爱生如子的化学老师</b></p><p><br></p> <p>  常斌老师,中共预备党员,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担任高中理化生教研组长、高三2班班主任、高三化学教师。</p><p> 作为一个有悟性的教师,常老师特别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他能把学校组织的思维导图课程培训内容,通过认真摸索、仔细钻研,恰当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每一节化学节上,并以此训练学生,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来架构和掌握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他自主研发、编写“化学预习案”,让学生对化学预习有的放矢。他因教学成绩优异,连续多年执教高三。他坚信“教育的本质是人点燃人”,坚持以有温度的教育感染每一位学生,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化学知识,更有生活态度的指引。</p> <p>  在疫情期间,常老师积极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认真组织网络教学,将常年教学实践中网络课的教学经验用于疫情特殊时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高三复习需求,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更有效果。每天他准时完成早晨、下午行政班级的出勤统计,体温调查、疫情反馈,教学班级的出勤情况统计这些常规的行政工作。课前精心准备教学内容、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授课过程中合理化安排教学环节,既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又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度,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和紧张情绪。课后及时批改、反馈作业情况,为了保证微课录制过程中不被外界环境干扰,每天深夜录制习题讲解微课,保证第二天学生能够及时得到练习反馈。自放假以来,每天在线守候解答问题18小时,保证每个学生的问题随时能够得到回复。通过腾讯会议,以网上班会课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疏导学生的紧张情绪,平抚学生的不安心理,激励学生自强奋进,超越自我。利用疫情进行科学的引导,正确对待疫情,合理适度防控,避免不必要的焦虑情绪。利用微信与学生进行语音通话,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波动,同时与学生家长建立起常态的联系机制,帮助家长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共同护航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p>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疫情防控的基础。当学校党组织发出号召,身为党员的常斌老师立刻化身为“战士”,义无反顾,冲向社区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党员精神。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六</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李晨:一个注重条理和逻辑、循循善诱教导学生的历史老师</b></p> <p>  李晨老师,研究生学历,201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专业,同年加入小站一中这个大家庭,现任高三历史教师。</p><p> 入职以来,李老师以踏实认真、任劳任怨、责任心强的工作态度给领导、同事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着科学教学的态度,李老师潜心钻研教材教法,认真阅读和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等杂志和书籍,精心雕琢每一节课,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付诸实践。她的历史课得到了教研员、校领导、学生们的好评,她也多次被评为津南区高考提高教学质量优秀教师。</p> <p>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李晨老师。入职以来,李老师对待学生用心、细心、耐心。在学校的每一个课间、午休,李老师都用来辅导学生,绝不放松;对待调皮的孩子,更是循循善诱,讲道理、摆事实;她还鼓励学生课下问题,因此即使下班回到家,微信讲题也是常有的事。正是这样的良苦用心才换来了一次次的好成绩。</p> <p>  抗疫期间,面对一群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和网上授课的新形势,李晨老师深感责任重大。她顾不上两个年幼的孩子,白天的时间,基本上都留给了教学,留给了学生。对一些自制力、动力不足的孩子,她给予积极引导、耐心劝导、严格要求;对一些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孩子,她鼓励他们多做题、多问题,随时解答他们的问题。从老家回津解除隔离后,李晨老师主动向社区请缨,加入了执勤的队伍。</p> <p>  一项项细致入微的工作,一句句耐心的辅导,一次次不惧风险的执勤,李晨老师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一名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诠释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七</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周伟强:一个让学生感觉严而不厉、肃而可亲的历史老师</b></p><p><br></p> <p>  周伟强老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学历。2009年7月入职天津市小站第一中学,现任高中政史地教研组长、高一四班班主任、高一五个班历史教师。</p><p>  对待班主任工作,周伟强老师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他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生眼中他是严慈并济的可敬师长。在历史教学中,周老师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让学生发现历史的趣味,感受历史的奥秘,领悟人生的真谛。他注重引领学生在杂乱的史料中钩沉辨析、理出线索,教会学生通过剖析表象去发现本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在这特殊的“停课不停学”疫情防控期间,周老师坚决响应上级号召,积极调整教学方式,每日在网络上搜索、制作线上授课资料,争取让每一节历史课都上得像在课堂上一样精彩,力争将疫情对孩子们的学习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因为他坚信,作为一名教师能对抗疫工作做出的最好的贡献就是“上好每一节网课、教好每一个孩子!”。除此之外,周伟强老师还要在班级群里完成学生每日签到、学生体温信息调查、与家长和学生沟通学习健康情况等常规或紧急的工作任务。虽然每一天的事务很繁杂,但他坚持不懈,并乐在其中。因为周伟强老师坚信:“抗疫斗争的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他愿意为抗疫斗争最后的胜利做出应有的努力!</p> <p>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秉着“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的担当精神,周伟强老师在疫情之初,就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学习、捐款、主题党日、义务劳动等各项活动。在疫情开始到现在,周伟强老师始终奋战在小站镇中山路社区在职党员抗疫的一线,每天在丽水新苑小区卡口执勤,认真做好对小区居住人群体温测量、出入证和健康码检查、外来人员登记,并成功截获一名隔离期结束后未办理社区出入证人员。</p> <p>  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已是繁重,但周老师却舍不得留出时间给自己,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坚守社区防疫一线岗位,用执著坚毅的行动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灵魂!</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八</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褚会:一个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又爱校爱家的物理老师</b></p><p><br></p> <p>  褚会老师,中共党员,201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同年保送本校研究生,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小站一中,执教高中物理。</p><p> 有理想、重责任、治学严谨、乐于钻研是禇会老师的标签。参加工作以来,褚会老师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母校“怀天下,求真知”的校训,将自己的青春和祖国的教育事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他主张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观念、方法、思维的启迪。他努力钻研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建立了独特的适合本校学生的知识体系;他认真研究学生特点,提出了适合本校学生的“分层教育、重点突破”的教育方式;他不断升华物理理论,总结出以“方向、简洁”为关键词的哲学思想。他坚信青春无悔,大爱无疆,立志为祖国的物理教育事业贡献终身。</p> <p>  生活中,积极乐观的态度、沉稳随和的性格,让身边人时刻感受到褚老师带来的亲切感和正能量。疫情开始后,作为党员的他坚持科学防控,积极应对,不恐慌,不大意,一切行动听从上级的指挥,坚信在党的带领下,我们可以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他主动向社区请战,积极听从社区的安排,多次参加门岗执勤工作,坚持战斗在疫情抗击的第一线;在线上教学工作上,他努力做到快速转型,熟练掌握网络教学的先进技术,通过希沃微课胶囊授课、通过智学网进行作业反馈、通过微信进行师生交流,建立了一套适合小站一中学生的特色课程;在家庭生活方面,他主动承担家务、教育孩子、照顾老人。</p> <p>  对工作、对生活的高度负责,使得禇会老师深受领导、同事及学生的信赖和喜爱。</p> <p>  青春是奋不顾身,是无私奉献,哪怕千难万险,也依旧涌动着热血和不屈;</p><p> 青春是不虚度,不辜负,用辛劳的汗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p><p> 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是奋斗,他们在追梦路上奋力奔跑,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为教育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p><p> 作为小站一中的骨干力量,他们必将全力以赴续写站一新华章!</p>

学生

老师

疫情

教学

高三

工作

班主任

孩子

社区

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