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疫作用”研究性学习报告

问问

<h3>  一、研究背景</h3><h3> 今年的春节是一个很特别的春节本应该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温馨时刻,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新冠病毒”搞得人心惶惶,大街小巷空无人烟,举国上下人心齐聚,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共抗疫情。医疗部门研究对抗病毒的药物医疗方法成了战胜疫情的重中之重。</h3> <h3>  二、研究目的:</h3><h3> 了解中医药对新冠病毒的作用。</h3><h3>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减少病毒的传播。</h3><h3>以科学的态度弘扬中医药的价值。</h3><h3>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上工治未病”预防方式。</h3><h3> 三、研究方法:</h3><h3> 查阅资料,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料。</h3><h3>以走访形式采访民间中医对病毒的看法。</h3><h3>调查民间对抗瘟疫的方式方法。</h3> <h3>  四、研究课题的资料整理:</h3><h3> 中医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病毒?</h3><h3>1月25日湖北省医疗专家组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会上“关于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介绍,此次疫情临床表现为: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其中中医预防方案有二: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一号方:苍术3克,金银花5克,芦根2克,桑叶2克,生黄芪10克,陈皮3克(开水泡,代茶饮7-10天);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二号方:生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防风10克,贯众6克,金银花10克,佩兰10克,陈皮6克“(煎服,每日一付,分二次,7-10天)</h3><h3> 中医对于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案:</h3><h3> 《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中的预防方案:临床以桂枝汤,玉屏风散,神术散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0克,桂枝9克,白芍15克,苍术9克,防风9克,葛根12克,干姜,9克,甘草10克大枣5个(煎服方法: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各一次,连服一周)。此外中医还有一些简单的外用方法,如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h3><h3> 新冠病毒的中医辩证</h3><h3> 这一次的新冠肺炎属于一种烈性传染病,那么关于这一类的疾病,中医早在皇帝内经的时代就有论述,对这种疾病就有了一定的认识。”据烟台市中医医院副院</h3><h3>长侯爱画介绍,从发病原因到发病途径,这次的新冠肺炎属于一种特殊的病邪,和普通的风寒暑湿燥火是不太一样的。</h3><h3>侯爱画说:“从‘五运六气’的研究角度出发,新冠肺炎最核心的一个病因,就是‘污浊的邪气’,也是所谓的‘浊气’。”侯爱画还表示,新冠肺炎的产生跟地球气候变化也有一定关系。“中医会从一个大的气象整体格局来判断,其中可能会发生哪些疾病。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还有病人的体质,以及以往的伴随疾病等等,再具体的辨证施治。</h3><h3><br></h3><h3></h3> <h3>  4、中医对新冠肺炎的理解:</h3><h3> 1、本次新冠肺炎的特点异于其他瘟疫。(1)非千人一病一症,而表现为症状繁多而复杂;(2)虽有致命性但以轻症居多(传染性强,病死率低,虽目前病死者已过千,超过非典之病死者300余人,但病死率仅百分之2.6左右);(3)病死者多身体虚弱的老年人。</h3><h3> 2、本次瘟疫病位在脾、肺,旁及于肾,以脾为枢。轻症以脾病为主(腹痛、呕恶、泄泻,不发热、无咳嗽;或上述症状伴发热、咳嗽,乃脾虚为本,水湿内停,母病及子,肺失肃降);中到重症乃脾肺同病、上中失衡(脾病如前述,以阴证为主,上则肺有痰热、或上焦水热互结,常见于中焦有湿而上焦素有热者,脾病生湿与上焦之热互结);危重症为脾虚或脾肾两虚(为阳虚)、水湿泛滥(平素体弱者,老年人多见。多因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上凌心犯肺,而致死亡。)</h3><h3> 3、本次瘟疫病性为虚实夹杂。虚多因脾阳气虚,甚或脾肾阳虚,实邪为湿、痰、饮、水,常夹热。</h3><h3>因此,本次瘟疫既非伤寒,亦非单纯湿温,宜辨证论治,不可求一方统治。治疗之关键在于祛湿,根据情况或健脾益气、或清化痰热、水热,上中并治;危重症则要回阳救逆、制水。总之治脾贯穿于治疗之始终。</h3><h3> 4、本病传变规律:1、仅脾虚、湿阻中焦、中焦湿热者,多顺证,症状较轻,以中焦症状为主,兼肺之轻症;2、兼上焦有热者,中、上焦同病,症状较重;3:脾肾阳虚者,可发作为危重症,为逆。</h3><h3> 5、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总有效率达90%。</h3><h3> 3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指导组成员、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等出席,介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并答记者问。国家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表示,社会各界认为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症状,能够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能够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h3><h3> 6、张伯礼: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阻止了疫情蔓延</h3><h3>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他到武汉已经将近两个月了,在院的病人从6万多降到了5000左右,重症病人从1.2万减到了1800左右,特别是连续5天实现了三个0,所以这个形势向好。对于这场抗疫战,他分享了3个经验。</h3><h3> 第一、是集中隔离、分类管理,普遍服中药,阻止了疫情的蔓延。他强调,只隔离不给药,这只是成功的一半。在没有特效药、疫苗的背景下,给病人发放中药汤剂和中成药。从效果来看,2月初到2月中旬,“发热的、留观的、疑似的、密接的”四类人当中诊断出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比例是80%多,到了中旬就降到了30%,到2月底的时候就降到了个位数。</h3><h3> 第二、重症定点医院救治,轻症方舱医院治疗,中医进方舱。张伯礼介绍,在中医的方舱医院(即江夏方舱医院),564个患者,没有一例转为重症的。该经验向别的方舱也推广后,一万多个患者普遍使用了中药,各个方舱的转重率基本上就是2%到5%左右。而按照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新冠肺炎一般重症占比13%,危重症占比7%左右。</h3><h3> 第三,重症患者强调西医为主,中医配合,中西医结合。张伯礼表示,中医配合有的时候是四两拨千斤,我们中医在金银潭医院、在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在雷神山医院,都是参加重症救治,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的经验是中药注射剂要大胆使用、早点使用。像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对稳定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提高氧合水平具有作用。像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和抗生素具有协同作用,血必净对抑制炎症风暴控制病情进展有一定的效果,重症救治、中西结合、降低病死率是我们取胜的核心。</h3> <h3>  五、研究结论</h3><h3>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介绍,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模式上有明显不同。从西医来看,多数的化学药物都是单靶点的,而中医和中药更多是多靶点的。也就是说,中药更多的像个团队在作战,这个治疗模式,中西医是有不同的。但是对于疾病来讲,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也有很多点可以干预的。就像这次新冠肺炎而言,病毒导致了炎症、免疫的失调,进一步导致了器官功能的损害,肺、心等器官的损害,也就是说病毒、炎症、免疫力异常导致的器官损害都是靶点,西药是化学药物,往往是针对某一个靶点进行治疗的,而中药在这里可能是多靶点的治疗,比如说对病毒的复制、对炎症和免疫的调节以及对之后的器官损伤、凝血等等这些方面可能有影响。中医药的特点就是整体论治,治疗副作用远小于西医,治疗费用比西医要少的多。</h3> <h3>  六、研究收获总结</h3><h3> 1、中医是我们炎黄子孙五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包含着我们祖先对人体与自然的一种理解和认知,是一门非常博大精深的学科。中医也称汉医。</h3><h3> 2、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h3><h3> 3、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把祖国的这一优秀文化传承发扬光大,毕竟面对人类的敌人“疾病”,现代医学还有好多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今天,多一种手段,就有一条通往健康的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