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军:刘岱峰领导下牺盟会将山西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

陈延军律师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陈延军律师与刘岱峰之孙刘卓在一起</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当代国考文武双进士陈延军律师</b></p><p><br></p><p> 陈延军“文武双修”,1995年国家律师资格考试中超越录取线13分通过了国家律师资格考试,2013年11月在首届武术国考中以高分取得“中国武术高段位七段”称号,被称为“当代国考文武双进士”。中国武术高段位七段、国家级段位考评员指导员、国家一级武术裁判,现任中国武协市场开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武协监事。</p><p><br></p><p> 现任北京律协军民融合专委会副秘书长,现从事山西军史方面研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山西新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岱峰中将</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山西新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岱峰中将与爱人江冬(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副行长)</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山西牺盟会新军创建人刘岱峰将军</b></p><p><br></p><p> 1913年生,山西省盂县温池人。1927年于入山中学学习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考取北大历史系。曾因家中抄出中共文件在太原被捕入狱,其父刘拱辰(清末秀才)聘请赵戴文好友高翔藻(盂县西沟村人)设法营救,高立即找山西省主席赵戴文从中周旋。致刘岱峰获释出狱。之后,赵戴文推荐给阎锡山并任其主任秘书。</p><p><br></p><p> 1935年秋回太原成成中学任教。1936年受聘于阎锡山的自强救国同志会,9月参与组建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后发展会员300万人),任临时执委和常委,并任军政训练班政训处主任干事兼训练科科长,为牺盟会和新军培养了大批骨干。1937年元宵节协同组织领导了以军训班与民训团干部、学员为主体的提灯大游行,进行抗日宣传。</p><p><br></p><p>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9月,在全省牺盟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总会执委, 10月起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行营政治处副主任(主任梁化之)、民族革命青年团常委(日常工作负责人之一)。他参照中共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起草了适合山西形势的«民族革命十大纲领»,由薄一波审阅后,经阎锡山同意签发,成为全省军、政、民各系统共同遵守的抗日行动纲领。阎及其大本营转移到吉县时,刘岱峰组建政治保卫队,后改编为新军209旅(解放军38集团军前身), 他先兼司令后代理旅长。同时积极发展民青团员和其中的优秀分子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安排职务,以自上而下掌握领导权。1939年秋林会议上,他和新军及牺盟会与会人员向顽固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9月召开全省民青代表大会,由他草拟«民族革命青年团关于展开反顽固分子斗争的决定»。借纪念九一八之机,率民青代表及牺盟总会、绥靖公署政治部(他任副主任)人员举行火炬游行,在秋林的进步团体都全副武装参加。游行队伍路过阎宅时,高喊拥护阎长官抗战到底和反对顽固派搞分裂投降的口号, 高唱抗战歌曲, 士气十分高涨。</p><p><br></p><p> 1939年12月晋西事变中,刘岱峰参加了著名的“秋林会议”,同进步人士抵制了顽固分子取消“牺盟会”及“新军”的决定,巩固了抗日统一战线。民国28年9月,刘岱峰拒绝执行阎锡山的命令,并有计划地用各种名义疏散转移革命干部和地下党员300余名,为保存山西党组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于25日和八路军办事处主任王世英(解放后山西省省长,儿子王敏清任中央保健局局长)商议后偕夫人秘密转至晋西北兴县,同新军、牺盟会领导研究起草了«告全国人民和牺盟会会员书»,揭发阎一手制造“十二月事变” 的阴谋以及新旧军武装磨擦真相,号召坚持团结、抗日、进步,反对分裂、投降、倒退,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奋斗。l940年3月13日,他与薄一波、宋劭文、张文昂、戎子和、牛荫冠、雷任民、孙定国8人根据中共中央和北方局指示,以牺盟会、新军负责人的身份发起和平攻势, 向阎锡山、赵戴文通电,痛切陈词,表示继续拥阎抗战。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牺盟总会迁往晋东南, 并指定他带领工会、青救会负责人由部队护送经过封锁线, 安抵武乡县王家山峪。 彭德怀在北方局陆定一主持的欢迎会上说:牺盟会和决死队对抗日救亡是有很大贡献的,刘岱峰同志在反顽固斗争中是坚决的, 有贡献的。并称赞他在发展抗日武装,保护革命力量中起了特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久,刘等一行去黎城边界,与薄一波商谈总会如何开展工作的问题, 决定由他以薄之名向全省牺盟中心区和各执委发通知,说总会已迁驻涉县, 日常工作由刘岱峰负责,且恢复«牺牲救国»会刊。9月调太行、太岳、冀南行政联合办事处工作。1945年10月由毛泽东提议,经党中央批准、由邓小平、薄一波介绍其重新入党,并出任太行行署主任。</p><p><br></p><p> 1949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电贺郑州解放。奉中原军区电示,郑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张际春任主任,刘岱峰任副主任。</p><p><br></p><p>  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第二司令员,西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主任邓小平),云南省副省长,国家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计划委员会、物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计委顾问等职。是开国正部级干部,行政6级干部。1990年7月27日逝世,终年77岁。</p> <p>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刘岱峰领导下牺盟会将山西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b></p><p><br></p><p> 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著名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精英杜任之、张友渔、邢西萍、侯外庐、高沐鸿、卢梦、宋之的等,在省城组织文艺救亡活动,还创办了艺术通讯社和西北剧社,面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发出了“我们要以自己的热血洗尽我们的耻辱”的呐喊。实际由共产党领导的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牺盟会,把山西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正如冼星海、傅东岱创作的《牺盟大合唱》中激昂的歌声:“太行山、五台山、中条山、吕梁山,保卫牺盟,保卫中国,战到最后胜利的明天,战到民族解放的明天。”</p><p><br></p><p>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于1936年9月18日在太原成立。牺盟会是山西地方国民党政权与共产党合作的产物,最终被中共取得了控制权,与阎锡山分道扬镳。牺盟会在国民师范举办各种抗日训练班,并成立了山西新军的第一支部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牺盟会和山西新军迅速发展壮大,在山西以至华北的抗日斗争中创造了光荣的业绩。</p><p><br></p><p> 1936年5月5日,红军发表了要求南京政府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当时主政山西的阎锡山经再三考虑,最后选定了“联共抗日”这一条路。这时,隐蔽在阎锡山政府机关和各社会团体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刘岱峰、杜任之等,便在1936年下半年发出组织“抗日救国同盟会”的号召。后经阎锡山审定改为“牺牲救国同盟会”,在“九•一八”五周年纪念日,正式宣布成立,阎锡山任牺盟会会长。</p><p><br></p><p> 1937年“七•七”事变的第二天,薄一波、刘岱峰等人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立即着手组建新军,取名“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简称决死一总队)。山西新军有了迅猛的发展。从1937年八月到1939年底,山西新军总计划发展到五十个团,主力部队约七万余人。</p><p><br></p><p> 1940年初,牺盟会完成了它的使命。决死队也列入了八路军的战斗序列,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正式归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制。</p><p><br></p><p>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出征山西实行对日抗战,是全国抗战爆发伊始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的成功发动、迅猛推进,犹如惊天撼地的风雷,震动了全世界,并且成为最先奏响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凯歌、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因素的抗日游击战争的伟大开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