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习录》笔记三

王耳(动然拒聊)

<p>页4-6 核心:”至善只求诸心”和“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p> <p>王守仁(字阳明)认为:心,就是理。也是要求心无私欲,其实这个和朱子的灭人欲,有异曲同工之处了。到了王先生这里,也是同意去人欲,存天理的。</p><p>只是摒弃了表面功夫,需有“深爱做根”。就是在客观的基础上,更加有求于内心的追求。</p> <p>王先生认为:心里有了爱,有了孝敬之心,才能夏天学消暑,冬日学取暖,主动事亲。心是根,行为是枝叶。</p><p>放在今天的社会,不讲行得通或者行不通,人间万种,必有法制约束行为,因为人也是有强弱之分,至今也没有能灭私欲。</p> <p>王先生认为:至善要求区分,他说:事亲理解做的得当,算不上至善,要像《周礼》上说的,先有爱,再有内心和悦,这样面容才有愉快,才能笑脸事亲。这就是从心出发,不然,岂不是像戏子在台上做戏。</p><p>如果放在现代,禁绝为家人大办丧事,也是犹如戏子的行为。孝子贤孙送上死后尊荣,不如生前面带欢愉给老人家说个笑话,奉上美食和关心。这些温情,才是事亲至善。</p> <p>写于4月5日,清明节读书有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