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行走玉函山

幽谷杜鹃

<p> 2020年4月1日,济南预告有雨,托尼安排了玉函山行走计划。为什么不避开雨天?托尼说“习主席雨中视察浙江,我们雨中寻访玉函山。”再说托尼和西江种的香椿芽到采摘时不采就老了,你不采还有人悄悄下手帮你采,托尼果断决策"尽收"!春天的香椿芽是好东西,托尼分成四份,亲家、大哥、小姑各一份,自留一份做成菜带上山与兄妹分享。</p><p> 按照计划早9点在领秀城森林公园门口集合,按说乘坐K164路公交终点下车即进入山野,托尼让提前三站下车,目的是领大哥和小姑顺便游观领秀城森林公园及漫山香墅优美环境。在车上接到小姑电话,问是否在玉兴路转右手边的K164,这个问法让托尼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西江出点子,在玉兴路BRT车站等她一起走。</p><p> 森林公园下车,大哥提前到达在周围转了半天,凑齐人马遂登山起步。这是建造在花山峪中的住宅区,东西两侧皆为自南向北的连体小山,院外西山步道舒适,坡上花树成片争艳,“红叶谷”三字醒目耀眼,想必秋来一定是漫山火红。</p> <font color="#b06fbb">领秀城的社区漫山香墅—天麓</font> <font color="#b06fbb">此红叶谷非彼红叶谷,但皆因黄栌这种秋来火红的树得名。</font> <p>  东转拟进入山野正路,一道围栏封住路口,有人把门说施工重地闲人免进,好说歹说不松口。托尼回身领着从来时观察好的围栏豁口钻进去,守门人视线未能看到。里面所谓的工地就是扒倒花山峪村未整理的空地。工地里遇到的人都不管,走出工地便进入了山野。</p><p> 阴沉的天空开始落雨,飘洒的水细细小小。玉函山凹口横亘南天,东边望花楼群峰九顶蜿蜒若龙,它的东面就是华润社区的公园九里和紫云府。西边碉堡山起伏不大,北面是市政修建的坛子山公园。此山接近玉函山雷达球附近有小路上下,山西面是漫山香墅的一期别墅。</p> <font color="#b06fbb">从右上角围栏钻进,拍一张喜悦的脸。</font> <font color="#b06fbb">进入老花山峪村旧址,左边水泥台子是曾经的吃水井。</font> <font color="#b06fbb">拍照,大卡车拉着土过来,先把路让给它,然后再照!</font> <p>  山根留有一座二层旧楼,几个臂戴红袖章的护林员在值守,以为他们是防疫人员,选择走楼后以逃避盘问。雨来了,他们躲进弧形石棚,我们从石棚下走过还是被叫住了。他们提醒进山注意防火,才知道他们的身份是护林员。经他们指给,从楼前正路开始真正的入山行走。</p><p> 这是一条古老的山路,用二横一竖垒砌方式从原花山峪村一直修到山凹。祖辈修建时良苦用心和人财力投入,历时百年依旧在使用的现状,感动着我们,荫惠着我们。玉函凹处有了防火观察亭,有护林员巡山并留下印刷须知,告诫进山人防火。 </p> <font color="#b06fbb">踏着先祖留下的荫惠石板,步步高攀向玉函凹口。</font> <font color="#b06fbb">过了这株“消息树”便进入了古老的石板路。</font> <font color="#b06fbb">马上就到凹口了!托尼对着腿发软的西江说。</font> <p>  西江体力不佳,凹口有亭正好小憩。小姑冲上茶水,望着外面越下越大的雨,看着山脊盘山路不畏艰苦的骑行人从上驰下。后来小姑说,回家聊起这天经历,才知道这些骑者竟是她骑友中的一部分人。还有人从凹口冒雨向东攀顶望花楼南峰,峰顶有人工砌垒建筑挺显眼的,我们没有去过。</p><p>  继续行走,不防雨不行了。大哥的外衣防水,小姑套上雨披,托尼和西江撑起雨伞。凹口到玉函峰顶军事禁地是水泥公路,坡度相对较缓,先向北坡,转着绕上南坡,一直向西到禁地门口。沿途望南侧山下,小山头和山下开阔地都笼罩在云雾中,雨雾越走越浓,刚才还能看清的地面物变得模糊一片。山下开阔地原为大涧沟村,市中区政府提前开发,村庄搬迁后成为暂缓开发时段,不能售出就补不上财政缺口,着急啊!</p> <font color="#b06fbb">山凹防火亭中小憩喝茶</font> <font color="#b06fbb">雨中的望花楼群峰</font> <font color="#b06fbb">雨衣不穿不行啦!</font> <font color="#b06fbb">有5个人冒雨往望花楼南峰上爬</font> <font color="#b06fbb">我们向着玉函顶走去</font> <p>  在雷达球下合影,托尼给大哥撑着雨伞调试相机。合影后大哥突发奇想,让小姑和西江轮流“抱着”大球“玩一玩”。 </p><p>  到禁区门口,期待商量入内观玉函、庙宇及南天门。大门紧闭,想说话都找不上人,别提求谁啦!</p><p>  民间野路在禁地边向上,于球边踏着木排和伸出一点儿的山地,跨过山涧通往安全地带。小径危险,小姑提醒西江,说话分散注意力,转身动作站不稳,身子一歪倒在地,硌了臀部。伤不重,小姑更关心裤子是否开缝,结实的运动裤当然没有问题!这里真的很危险,有禁区铁丝网为扶手,可确保安全。先过去的托尼发现,拍摄雷达球这里是好地方,他对好焦距,我们一个个过来时被他抓进镜头。 </p> <font color="#b06fbb">本次行程的最高点—玉函山雷达球,海拔523米。</font> <font color="#b06fbb">托尼给大哥打着雨伞,大哥调试相机的安放角度。</font> <font color="#b06fbb">玩一玩大球。</font> <font color="#b06fbb">从大球旁边走过,也是踏着几块木板从危险的山涧上跨过。</font> <font color="#b06fbb">摔倒之后爬起来再行。</font> <font color="#b06fbb">大哥脚走在哪里?这几根木棍下是山涧,掉下去后果很严重。</font> <p>  过了这个制高点,开始转着禁区北坡向西侧走去。土路,陡直,靠松树借力。围栏外垃圾满坡,酒瓶碎渣充斥着林地和小径。此时若滑摔,玻璃渣刺伤更厉害。</p><p>  下到一定程度返回向上,就到了禁区西北围栏外。望山西大地风光震撼,鼓楼山圆滚滚的,头着黛色松林;望岳路车水马龙,住宅区高楼密集;只有回望山崖,才是人间仙境。下山是石阶路了,此古登山路为公元1673年官府整修的盘路,命名为“十八盘”,用于自佛峪寺通达山顶的碧霞元君祠。</p><p>  打开浩瀚的古代典籍,窥知玉函山的千年过往。 据说济南兴隆山上有一个玉函,函中放着王母娘娘的长生不老仙药。王母娘娘派一只鸟守护着。此鸟很漂亮,青足黄嘴白翅,是“王母使者”。有一次汉武帝刘彻登临此山,得到这个玉函心花怒放,率众下山时玉函突然化作一只玉鸟凌空飞去。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这个故事是:“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额,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玉函,常令鸟守之。”从此便有了青鸟衔玉函这美丽的神话传说。玉函山原名“兴隆山”,又名“小泰山”,因与泰山同处一个经纬度,有许多与泰山相似的景点。玉函山距济南城5公里,自西向东有鼓楼、透明、帅旗、行龙、鹅头五峰。山阴自西至东为西佛、柏石和花山三峪。玉函山顶一直是军事禁区,山顶兴隆寺建于唐代大中年间,宋代改为道教的泰山行宫;清《历城县志》记述,明清时改为碧霞元君祠,筑南天门和石砌三大殿。西江找到1929年史料,可见当时山顶建筑群壮观景象。传碧霞元君祠坐北朝南石砌无梁,明清两代香火旺盛,夏历四月前后香客云集朝拜,山上官府驻员监收香火税成明清国库一大收入。碧霞祠后有一水池名“瑶池”,泰山女神沐浴之处,亦为汉武帝得玉函之处。 峰上另有不知建于何年的三教堂,全石的顶墙,供奉泰山奶奶。三教堂正门面北,直瞰济南城,不合常制。三教堂后有王母池泉,名衍自西王母,泉边花草丰茂,冬季可观雾凇,是山顶唯一水源。</p> <font color="#b06fbb">1929年的老照片:玉函山顶的建筑群。</font> <font color="#b06fbb">1929的老照片:玉函山顶的玉皇阁。</font> <font color="#b06fbb">近年玉函山顶遗存并修缮过的三教堂。</font> <font color="#b06fbb">玉函山顶的二级文物“九子狮”。</font> <font color="#b06fbb">三教堂里的供奉</font>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粉刷一新的南天门,从此下山也是古道石阶。</span></p> <p>  玉函山西麓是整座山的精华所在,春雨后的绝壁上,黄色连翘花于云雾中若隐若现。云彩在山顶起伏着,山顶一会儿裸露在天空下,一会儿掩蔽在雾海中。人在花丛中走着,石阶弯转陡直着向山下而去。在济南城边上,竟有这样的仙境幽地,与西龙洞亦伯仲难分。</p><p>  站在玉函山主峰俯视北坡石壁,巨石纹理由南向北倾斜。峪谷西侧有小山,顶端隆起成方形,石色白,宛若玉函。其下林莽密布,通体苍翠,很像衔着玉函飞翔的鸟儿。</p><p>  下山路很长,深深地呼吸,雨后负离子的清香气息入腑沁脾。眼睛有点儿忙活不过来,怎么看都是美景妙影。至此还没吃午餐呢,因为地湿人坐不下来。托尼选择午餐地在西佛峪,隋朝时的佛家胜地。</p> <font color="#b06fbb">西壁陡峭巍峨</font> <font color="#b06fbb">山上山下二重天</font>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远眺玉函</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站立悬崖之上</span></p> <font color="#b06fbb">立照为念,采用蹲姿是因为不敢直身。</font> <font color="#b06fbb">进入300年前的官修台阶路</font> <font color="#b06fbb">植被天然无修饰,石路依旧呈壮观。</font>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树枝上挂着圆圆的水珠</span></p> <p>  西佛峪分三个部分:三仙宫灵官庙、蕊珠泉和佛峪寺隋代造像群。</p><p>  三仙宫供奉着守山门的卫士王灵官,故称灵官阁。在山峪尽头,东西南三面绝壁峭立,北临深谷陡坡,坡顶赫然闪出一石砌庙宇,这就是灵官阁啦。临山道边是高大的圆拱形门洞,洞口离地面足有1.5米高!靠近阁圆拱门向里瞧,向里约五六米有石块垒墙封堵,左右各有高大的圆形拱门,不知深几。从外面封闭的墙体看,也就是数米吧。阁里面全是大块长方石砌墙,几处屋顶也是石发碹,白膏抹缝,没见一根木头。主殿整修过,坍塌的屋顶和墙面已经完整,封堵的后墙露一半圆石拱洞,阁之上又建一石屋,但与下面阁比,上面屋小用材杂。右下侧墙体有一方碑体,缺左上角,中间断裂。碑题刻饰云形花纹,中间似刻有四字,仅左上字疑为“万”字。 细辩碑文清晰可见:修建灵官阁香(社)...盖此山复起于...观音泰山行宫四...领众社友登山...。距灵官阁数米远山岩前竖有三方石碑,碑面密密密麻麻刻满字迹。 </p><p> 蕊珠泉在佛峪寺新月形石棚“岩若窟”西端崖壁下,水珠渗出聚为一泓清潭,这就是玉函山第一名泉蕊珠泉。水由岩壁渗出滴入下方人工开凿的方池,撞击池边常有水花泛起状如蕊珠,故名。清道光《济南府志》载,“丹柿满谷,异境天开,其内有蕊珠泉”。夕阳返照之时,从远处看去,犹如一道金线,为奇观,泉水盛时整个岩若窟水泻如瀑布,清代济南诗人杨致祺描写此景曰:“飞瀑半空落,悬流万仞直。”</p><p> 玉函山隋代造像群,是济南近郊重要的摩崖造像群。20世纪20年代日本人常盘大定和关野贞进行过考察,考察结果载于《支那佛教史迹》第一辑中。瑞典学者喜龙仁也对造像群进行过调查。我国文物工作者张鹤云和荆三林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也对进行了进一步调查,认定其价值的重要性体现在该造像群是我国隋代造像中现存数量较多,保存较好的造像群之一。</p><p><br></p><p> 这里原有古寺名佛峪寺,依山而建,借助于山崖形成的岩棚,在透明峰阴崖间半月形山崖上搭建佛堂殿宇。现存95尊造像,82尊为隋代开皇四年至二十年(584~600年)雕凿,余者皆属唐代。虽然造像面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但佛身尚好,直平线阶梯式的雕刻技法,线条疏洁,衣纹简直,中上层部分造像保存了以蓝色和红色为主鲜艳的原彩绘和大背光。造像群旁还有隋代题记12则,唐代2则,元代3则。对我国的历史人文、宗教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济南市人民政府1995年12月20日公布“玉函山摩崖造像”为济南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午餐西佛峪,在泉边驻足,虽然无人专守,有志愿者清理打扫,卫生还挺干净。有巨石作桌,有木凳为座,兄妹仨排成排坐,西江独坐蕊珠泉方池边上。摆开专炸的香椿芽、牛肉、豆腐,举起美酒、美茶,一饱腹空。悬崖下的大树上岩松鼠跳来跳去,希冀得一点吃的。不料我们饭后清理垃圾,不留一点痕迹。</p><p> 出北庙门,“佛峪寺”三字在幽谷深山里显得格外脱俗。外绝壁上小松倒挂着从洞中长出,像一只调皮嘻戏的小猴子。下山石阶那边就进入了鼓楼山公园,市政修建的公园有多条出山路。继续向北最近,很快就可以从融汇地产出山;向南可以绕山行走2公里余,其间任意选择在领秀公馆南北、大涧沟等多处出山,至望岳路上。我们从领秀公馆北出山,在那里踏上望岳路,乘坐88路公交进入市区。 </p> <font color="#b06fbb">走近西佛峪</font> <font color="#b06fbb">从鼓楼山公园眺望灵官阁</font> <font color="#b06fbb">残破未修整的灵官阁</font>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今日灵官阁下殿</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未整修前的灵官阁下殿</span></p> <font color="#b06fbb">未整修前的灵官阁上殿</font> <font color="#b06fbb">现今的灵官阁上殿</font> <font color="#b06fbb">灵官殿上殿的碑石</font> <font color="#b06fbb">1929年的隋代造像</font> <font color="#b06fbb">摆桌吃饭—肚子早就提意见了!</font> <font color="#b06fbb">合影于西佛峪正门</font> <font color="#b06fbb">现今的隋代造像</font> <font color="#b06fbb">曾经的蕊珠泉,里面壁上方洞是泉眼。</font> <p>  玉函山在古代就颇为有名。</p><p>  老家平阴的明代著名诗人于慎行在《玉函山眺望》一诗中写到,“岱宗直北玉函开,海客乘春蹑屩来。绝壁松杉含宝相,中峰云气出香台。湖边万井烟光动,城上双河练影回。青鸟不归丹鹫远,仙踪佛地两徘徊。”</p><p> 老家章丘的清代进士马国翰以“玉函山房”命名书斋,用毕生心血完成《玉函山房辑佚书》。</p><p> 老家巨野的北宋著名文学家晁补之作《谯都对酒忆玉函山》曰:“不遣西楼对玉函,宋谯频缀副车衔。今年重污花前酒,犹是扬州别驾衫”。</p><p> 明代诗界“后七子”领袖,影响明代文坛数十年的李攀龙有《过吴子玉函山草堂》诗,曰:“玉函山色草堂偏,恰有幽人拥膝眠。树杪径回千涧合,窗中天尽四峰连。绿阴欲满桑蚕月,白首重论竹马年。就此一樽无不可,因君已办阮家钱。”</p><p> 玉函山四季景不同,南面也有古道。有时间天气晴好时爬上峰脊,南可望泰山,北极望黄河,风光无限。更期望山顶放开游览,稍进行复原性开发,让玉函成为济南更靓的名片之一。</p><p> 一天在雨中行走,湿淋淋的,也滋润润的,感受了玉函的古老与神奇,见识了济南这处藏龙卧虎之地。</p><p> 今日流水账记,8:50分进入领秀城森林公园。9:35分进入工地。9:46分等大卡车过去拍摄合影。9:53分越过花山峪村水井。9:58分走过“消息树”走上石板路。10:06分通过防火检查站。10:25分于玉函凹口休息喝茶,雨开始下大了。10:45分继续行走,绕向北坡时必须穿雨衣或打伞了。11:19分到达禁区门口雷达球拍照。11:30分通过山涧险途。11:40分开始走带碎玻璃渣的大下坡。11:50分到达西侧平台。11:54分走石阶下山。12:37分看到西佛峪。12:47分到西佛峪石棚下。12:52分午餐,并参观欣赏崖壁造像。14点经佛峪寺北门出山。15点余到达88路公交车站。</p> <font color="#b06fbb">西佛峪大势图</font> <font color="#b06fbb">今日行走线路图</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