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令人思念的节日]

五五班秦宇泽

<p>一.清明节的来历</p><p><br></p><p>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p> <p>二.清明节的习俗</p><p><br></p><p>扫墓祭祖</p><p><br></p><p>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有的地方径直称为“清明会”或“吃清明”。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磕头行礼拜祭。</p> <p>插柳</p><p><br></p><p>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p> <p>清明节的习俗还有:踏青、斗鸡……</p> <p>三.清明节的古诗</p><p><br></p><p>《清明夜》唐·白居易</p> <p>《清明》唐·杜牧</p> <p>四.我们的清明节是这样的</p> <p>同学展示关于清明节的书法</p> <p>同学们做的清明节小报</p> <p>清明节诗歌朗诵</p> <p>五.自创诗歌</p><p><br></p><p> 《清明节的思念》</p><p><br></p><p> ———致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p><p><br></p><p> 4月4日清明节,这必定是一个令人思念的节。疫情当下,白衣天使们在前线保卫着我们大家。</p><p><br></p><p> 白衣天使们,您们就像园丁一样,在我们快要枯谢时,您们救助我们。您们就像战士一样,当我们的国家被病毒侵略时,您们与病毒斗争。您们就像天使一样,在我们受伤、生病时,您们救死扶伤;您们舍小家顾大家。</p><p><br></p><p> 在远方与家人思念,我们致敬您- -白衣天使们 。</p> <p>  清明是心头的一缕烟,烟中飘荡着无尽的思念;清明是心头的一只船,船上满载着浓浓的牵挂;清明是心头的一杯酒,酒中盛满了沉重的哀伤。清明节到了,愿逝者安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