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勇隶书——砚边随感

青藤画室

<p>高志勇,遵化市第三中学美术教师,遵化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作品在《河北书法家协会》《河北硬笔书法家协会》《思维与智慧,书教》《首届京津冀规范汉子书写大赛作品集》《唐山劳动日报社书画院》《遵化美术研究会》等微信平台发表35幅。曾获国培——河北省骨干教师书法展一等奖,京津冀中小学教师书写大赛优秀奖,唐山市美术教师书法评比一等奖,遵化市教育局职工书法比赛一等奖。</p> <h3><br>  我出生在遵化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小学至初中对书法一直是盲区,1988年初三毕业到沧州杜林镇去学画画,第一次接触到清代翟云升隶书《东海神庙碑》,就被隶书扁方造型,开张的体势,端庄而灵动的感觉,古拙而雄强的气势所吸引,然而去沧州目标是学画画,对书法并没有引起更多关注,但隶书的感觉却浅浅留在心底,注定今生与隶书有缘。<br>  参加工作后,因工作需要偶尔要用毛笔字,看到刘炳森先生和李家鹏老师的隶书牌匾又勾起我对隶书的兴趣,曾模仿一段时间,但没有深入进去。后来有老师说学习隶书不应学今人的应取法汉隶,于是买来一些经典汉隶书籍,由于认识浅薄,发现汉隶不像今人写的好看,索性古人今人的都不学了。<br> 2014年由于三中布置校园文化,让我写了一批隶书,学校装裱了六十余幅,这段紧急任务增加了对隶书的亲近感,恰好年底到石家庄参加书法培训,听老师讲课,看展览,同学间互相切磋,加深了对书法的理解,逐渐增加了自信,决定拿出一定时间亲近隶书。<br> 2016年之后,我对隶书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了解到隶书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既可以作为学习其它书体的基础,也可以独立发展。隶书可以分为古隶、汉隶、唐隶、清隶几个主要阶段,汉隶是鼎盛时期,现今出土汉隶400余块,可谓一碑一奇,比较经典的有十几块,大致可以分为端庄而具有庙堂之气的如:《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清秀飘逸的如:《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碑》;古拙厚重的如;《张迁碑》《鲜于璜碑》《衡方碑》《郙阁颂》等;纵横恣肆具有山林气的摩崖《石门颂》《杨淮表记》等;还有介于楷隶之间的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好太王碑》《爨宝子碑》《谷朗碑》等,纵观隶书简史发现隶书分别具备篆意,楷意,草意,在隶书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心境的练习。<br>近几年,我曾通临、选临《张迁碑》《曹全碑》若干遍,闲暇时也阅读《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好太王碑》,偶尔接触一点国展体,时而进步,时而退步,也有迷茫。由最初只喜欢方正、均匀、大小一致的隶书,到现在开始背叛规矩,追求夸张、变形、有个性的隶书,用笔开始关注线质,讲究裹锋、绞转、逆锋,章法开始尝试多样化处理。<br>2020年春节宅家抗疫期间创作了大量隶书作品,最近有朋友鼓励我,说我写的隶书已经脱俗,但我知道自己还在黑夜中摸索,还是隶书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隶书还在路上,且行且调整,希望老师朋友批评指正。<br>2020年4月4日<br></h3> <h3>毛主席诗词《送瘟神》</h3> <h3>德不孤,必有邻。</h3> <h3>报国多慷慨,战疫真英雄。</h3> <h3>去病还须勤洗手,弃疾尽量少出门。</h3> <h3>战疫赋</h3> <h3>杜甫诗春夜喜雨</h3> <h3>崇德尚义,明礼尊贤</h3> <h3>颜真卿诗劝学</h3> <h3>万众一心</h3> <h3>安得霍去病,康佑辛弃疾</h3> <h3>王起先生抗疫诗一首</h3> <h3>舍小家,倾大爱,战疫必胜。<br>聚众志,铸长城,万众一心。</h3> <h3>抗疫诗一首</h3> <h3>百草济世,大医精诚。</h3> <h3>朱熹诗春日</h3> <h3>抗疫诗一首</h3> <h3>何为芳华</h3> <h3>祖国后盾,武汉加油。</h3> <h3>禅诗二首</h3> <h3>曾国藩六戒</h3> <h3>前线后方并肩战疫,南江北国携手驱魔。</h3> <h3>闫雁诗赋长寿花一首</h3> <h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h3> <h3>诸葛亮诫子书</h3> <h3>国有祯祥,岁以乐康。</h3> <h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h3> <h3>豪情偶发,墨能作酒,清兴忽来,书可当歌。</h3> <h3>抗疫诗一首</h3> <h3>金石寿</h3> <h3>山河无恙,岁月静好。</h3> <h3>郑板桥题画竹诗一首。</h3> <h3>欢迎喜欢隶书的老师、朋友多提宝贵意见,多交流。<br> 高志勇顿首<br> 13933463946</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