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清明节

陈馨怡

<h3>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概开始于周代,距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推演,节日习俗和节日的目的意义也一直在不断变化。<br>刚开始清明是个重要的节日,因为清明过后,气温回升,天气一天天变暖,以农业为主的我国人民开始一年的劳作。<br>所以以前有一句话叫: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在我的家乡,每当清明前后,就会有大量的树苗买卖商来我的家乡移植已经成活的树苗。其实,清明在过去不是祭祖扫墓,更多的是庆贺新的一年农业生产的一天,所以清明节在过去相当于国外的:感恩节。</h3> <h3>清明节习俗:<br>1、扫墓祭祖<br>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h3> <h3>2、踏青<br>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h3> <h3>3、插柳<br>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h3> <h3>2020年初我们遇到了新型冠状病毒<br>对于新年的这场灾难,是我们谁都不想发生的,这场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本的生活,今天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是在工作岗位的,可是受疫情的影响我们大部分的人却在家里呆着,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待在家里就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真的是这样的,你出去了有被传染的风险,也可能传染给别人。<br><br><br>2020年的鼠年是不平凡的,原本应该阖家团圆的时刻,却因这场疫情,好多人有家回不去,好多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在加班抢救病人,而我们只能呆在家里,哪也去不了,什么也干不了,医院的医生有家不能回,困了不能睡,渴了不能喝水,想去厕所却因为抢救病人一次次的忍者,还有的年轻的医生因为劳累过度而离开了我们,真的觉得一线的医生太辛苦了。<br><br>不止医护人员,还有交警,警察,铁路工作人员,机场人员,各个岗位的人员都坚守在一线,只为了保护我们的安全,在这里向他们说一声辛苦了,他们有家不能回,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的觉,他们也很累,也渴望家庭团圆,但是为了我们他们始终坚守着</h3> <h3>在2020年的清明节国家决定设为全国哀悼日</h3> <h3>谢谢2020年带来春天而永远沉眠于这个冬天的所有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