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清明,不一样的寄托!

季夏视界

<p>  又是一年清明时,那些关于生命的记忆再一次被唤醒。</p><p> 有些记忆,是那么近。已持续数月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情地夺去了三千多名同胞的生命,多位与疫情英勇搏斗的烈士壮烈牺牲。在这个清明节,我们向他们表示哀悼。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们鲜活的生命骤然而止。他们的不幸,就是我们的不幸。</p> <p>  往年,此时的我们可能正在去往墓地的路上,或是正在与亲人商量祭奠事宜,而今年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相关部门呼吁大家“预约祭祀”“代客祭扫”。</p><p> 很多人无法亲自到故人墓前行礼敬香、清草扫尘,心里多少有些遗憾和无奈。</p><p> 缅怀逝者并不是简单地走一遭而已,真正的清明祭扫,既是追忆故人,也是疗愈自己。</p><p> 清明节的祭扫,是一种有规律性的看望,也是一种和已逝亲人在情感上的联结方式。通过一种回归的方式,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联结在一起,去特定地点(墓地),聚集特定的人(亲人们),做特定的事儿(扫墓、祭拜),花上时间和精力,是一种家文化的精神传承,能唤起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p> <p>  拂去墓碑上的尘埃,摘除四周的杂草,重温长辈的教诲,这本就是一次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升华。</p><p> 而今年无法亲自扫墓,很多人心里就像缺了一块儿,为无法寻根问祖感到遗憾。</p> <p>  在清明的记忆里,还有我们逝去的亲人。血脉相连,我们的生命与他们的生命曾经那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为他们在,家才有了家的样子。他们不在了,家就少了家的气息,不复记忆中的模样。每逢清明,那些记忆次第涌现,有的遥远缥缈难以触碰,有的真真切切仿若昨日,都浸润着浓浓的亲情。这些记忆,是无法割舍的乡愁,不仅会长久地留存在生者的心间,而且终将融入一个家族的生命记忆之中,世代相传。</p> <p>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清明,在这个大自然生机勃发的时节,我们祭奠逝者,倾诉无尽的哀思,分享生命的喜悦;我们回望生命的历程,反思人生,叩问未来;我们擦去泪水,封存记忆,还要坚定前行。无论是肃立墓前,亲手拂去尘土,献上鲜花,还是居家不出,在网上写下祭文,遥寄思念,或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默默致哀,表达的同样是对同胞的哀悼、对亲友的怀念、对祖先的致敬,这既是对自我的洗礼,也是对生命的礼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