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的中山路原名大经路。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以天津为基地试行他的“新政”,“开辟新市区”就是“新政”重要内容之一。1903年,新车站(俗称北站)落成通车,开始接待旅客,袁世凯下令从新车站修通一条直达总督府的大马路,路宽24米,命名为“大经路”,作为“新河北”的主干线。194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大经路更名为中山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中山路所占据的区域,在清朝中叶除沿河分布着一些村落外,其余大都是坑塘苇草。嘉庆年间,诗人崔旭在他的《大悲院》诗中有“欲向窑洼寻故里,芦花野水四围秋”,可见当年的自然景观。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接受英法联军入侵天津、进攻北京的教训,在天津,除大沽海口、新城外,将三岔口和北运河东岸地区作为他的设防重地。随他到来的一部分淮军亲军,就部署在三岔河口北岸、北运河东岸。从此,这里成为清军在天津的主要营地。到19世纪末,这里已形成一条很长的土道,但这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山路,中山路的真正确立则是在20世纪初袁世凯督直以后。</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统治中心确定后,袁世凯首先考虑的是来往于天津、北京之间的交通的方便与安全。当时,曾被英军占据的京榆铁路虽然同时接收,但老龙头车站的外围两侧铁路,为俄、意、奥租界,他的行动受到牵制。于是,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底在新开河南岸、金钟河北岸之间,着手兴建新车站,转年1月建成启用,这就是今天的天津北站。新车站建成后,为了全面开发河北地区,光绪二十九年(1903)2月,由海关道和天津道联合发出告示,确定在东至铁路、西至北运河、南至金钟河、北至新开河为开发区,限定区内房地产业主在1个月内呈验字契,6个月内将一切坟墓迁移。随后,在东、西窑洼进行填平工程,开始修筑一条连接新车站到总督衙门,长1.5里、宽24米的大道,始称新修马路(后称大经路),路西自南至北先后开筑了天、地、元、黄、宇、宙、日、月、辰、宿、律、吕、调、昆等十几条纬路,形成今天道路的格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于1914年在天津创办了天津达仁堂。现在达仁堂牌匾上的三个字,是胡昭衡先生1985年时所题写。胡氏时任国家中医药局局长,文革前任天津市市长,虽是政府官员,却也以道德文章名世。</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古1955年6月16日达仁堂公私合营,合营后达仁堂药厂叫作“公私合营天津达仁堂制药厂”。</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66年4月,在“文化大革命”高潮即将来临之际,达仁堂制药厂改名为“天津市工农兵中药厂”。随着计划经济时期专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在高度集中统一管理下的达仁堂制药厂,于1973年7月改名为“天津市第二中药厂”。</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81年5月,达仁堂重新恢复老字号,改名为“天津达仁堂制药厂”。</b></p><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99年达仁堂并入中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还叫达仁堂,但对外使用的全称,则改为“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b></p><p><b style="font-size: 20px;">京都达仁堂药铺——天津达仁堂药栈——达仁堂药店制药厂——达仁堂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公私合营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天津市工农兵中药厂——天津市第二中药厂——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这一串名称的演变,正是近百年来中国中药工业企业发展的缩影,世事苍黄,耐人寻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随着这条路的开发,直隶省各新型政治机构很快在这一带建立起来。终至清末,先后迁入或建立在中山路一带的直隶、天津政府机构有:1902年恢复的直隶洋务局,为直隶省外交咨询机构,在李公祠旁;1903年设立的天津建造局,专管天津河北新街官房建筑,在贾家大桥;1905年迁入的直隶学务所,掌管直隶全省教育行政及学务,在锦衣卫桥北;1907年建立的天津高等审判分厅,为全国首创审理民间刑事案件的机构,在李公祠旁;1907年建立的直隶禁烟局,是推动直隶省开展禁吸鸦片的权力机构,在河北三马路;1909年建立的顺直咨议局,是试行君主立宪制的省议院,在河北公园内;1910年成立的直隶劝业道署,由直隶工艺总局改组,是推动直隶省工业建设的政府机构,在新车站旁;1910年建立的直隶交涉署,是办理涉外事务的机构,在河北三马路……这些政治、经济、教育、外交机构在中山路一带的出现,标志着直隶省及天津行政中心的转移。有人说:“这是由于推行新政——富国强民的需要,同时也是被帝国主义‘挤’到这个地方的。”不管怎么说,当时的一些机构,如高等审判厅、北洋官报局、巡警总局等,均为全国之始,具有先进性和首创性,实为中国近代文明的象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中山路的开辟也带来文化教育事业的兴盛和经济的繁荣。坐落在元纬路的高等工业学堂、天纬路的北洋女师范学堂、黄纬路的北洋医学堂、新车站旁的直隶水产学校、河北公园内的觉民中学等新型学堂,均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对于灌输新学说、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当时,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卢靖、傅增湘及中国第一位女校长吕碧城等,都曾在这里办学、任教,留下他们光辉的业绩。此外,清政府造币总厂也坐落在中山路。作为推动直隶省工业及工业教育发展而建立的工艺学堂、实习工厂、考工厂、北洋劝业铁工厂、劝业会场及一些民办企业大都集中在这里。邮电、电灯、电话、电车等城市公用工程也相继在这里出现,使这条路及其附近地区俨然成为近代市政设施新开辟的与租界并驾齐驱的“一块较为齐全的中国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中山路邮局是一个老单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2年到1984年,先后分两期在中山公园路建成“十月风味食品市场”,在这里可以吃到明顺斋的什锦烧饼、利民糖食店的鲜果馅糕干、汤元,川鲁饭店的什大酥面点、冷荤和天津三鲜锅贴、石家庄筋饼、素卷圈及冷食等食品,是天津最著名的小吃街之一。其实十月菜市场在天津也相当有名,不信你可以在公交车站明天看到一批批来采购的大爷大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中山路不能比提中山公园中山公园,</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12年8月23日,孙中山第二次来天津,为缔造共和,推行南北统一、发展经济、振兴中华的建国理念而努力。当日,孙中山登陆天津后即发表了对记者的谈话,强调此次北上即在“调和南北感情,巩固民国基础”。24日上午,孙中山应邀出席同盟会燕支部及广东同乡会在广东会馆的欢迎会。随后,他赶赴河北公园(今中山公园)发表演说,再次阐述自己北上之行的目的。</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24年12月4日,孙中山第三次莅临天津。此时,孙中山已是晚期肝癌的患者,但他为消除军阀混战、废除不平等条约,达到和平统一救中国之目的,仍日夜操劳。期间,孙中山在天津提出了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随后乘专车入京,结束了在天津的活动。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辞世。</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河北公园后改名中山公园,位于河北区中山路。如今的公园中心建有孙中山先生铜像和纪念碑,是天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座落在日纬路上的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万壶堂私立陶瓷博览馆 ,里面有上千把瓷壶,汇集了全国各地各个瓷厂各个不同时代的瓷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一个老消防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2年,十月影院完成建筑主体的重建工程。新十月影院恢复了原有的苏式风格,规划建筑面积达近16万平方米,升级为集商业、商务、居住、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商业文化广场。建成几乎一天没开业,现在已成一片废墟不知又要干什么。</b></p><p><b style="font-size: 20px;">现在,大部分老式电影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胶片电影和老式影院曾是一代人的情感寄托,像十月、光明、延安这些老式影院不仅是曾为天津的地标,承载着天津卫的文化,更是老一辈人记忆中的符号。</b></p><p><b style="font-size: 20px;">记得我们小时候看电影,都是学校组织去的,浩浩荡荡的长队伍,老师带领着,特别兴奋地朝着电影院走去,一路上说说笑笑的,特别开心。</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当年新建成的十月影院,正面门脸是灰色水沙石砌面,厚重的木质门窗,门扇窗棂均饰有雕花,显得古色古香。沿八蹬石砌台阶拾级而上,左侧是售票处,进门厅右侧是观众休息室,里边有卖汽水糖果的小卖部,还有阅览桌椅,观众可在观影前在这里小憩,翻阅各种画报。</b></p><p><b style="font-size: 20px;">十月影院坐落在河北区中山路,1954年10月建成开幕。这是解放后天津市新建的第一座电影院,名称是为纪念苏联十月革命36周年而命名的。建筑风格以中国古典建筑造型为主,吸收苏联建筑工艺的特点,其设施设备当时在全市堪称一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月影院坐落在河北区中山路,1954年10月建成开幕。这是解放后天津市新建的第一座电影院,名称是为纪念苏联十月革命36周年而命名的。建筑风格以中国古典建筑造型为主,吸收苏联建筑工艺的特点,其设施设备当时在全市堪称一流。</b></p><p><b style="font-size: 20px;">十月影院先后进行了三次改造,全面提高了放映质量和服务档次。1981年10月1日竣工复业,由市文化局定为“特级电影院” 。1988年安装了70毫米放映机,放映了超宽银幕国产影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十月影院,80年代的电影票价不到1块钱,电影迷喜欢全市各大影院“赶场”,十月影院是必到的影院之一。1954年10月,天津解放后第一座新建的电影院——十月影院——在中山路落成。1981年和1997年进行过两次改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里的硬件设施一直是全市一流。2020年这里被一块绿地所代替我称它为《十月公园》,留点念想哈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当年,在中山路上经常看到戴着头盔、骑着摩托、风驰电掣地穿梭于各个影院那跑片的小伙子,急步地跑上放映室送上一盘胶片,又拿走一盘刚放映完的胶片,急匆匆地穿梭于河北区工人俱乐部、宁园剧场、民主剧场与东亚影院、凯旋礼堂之间,有时演着演着,突然亮起了灯,银幕上打出几个大字“影片未到、请您原谅”引来同学们一片唏嘘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由于市政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以大经路为基干的数十条道路整齐划一,进而奠定了“新河北”的基础。清末民初,被称为“大江以北第一馆”的直隶图书馆(在河北公园),藏品极为丰富、从全省各地征集文物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新型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在新车站附近),闻名于华北地区的河北体育场、天津美术馆、武术馆等相继建立,这些文化设施均以观念新、设施完备而著称,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堪为天津的骄傲。许多军阀、政客、达官贵人亦在此建公馆、置花园。如曹家花园(原孙家花园)、蔡家花园(1929年纪念孙中山奉安大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唐绍仪的那座花园式庭院楼房、造币总厂厂长刘梦庚的私邸及冯国璋房产等相继在这里建成。1923年以后,在今新开河南岸又陆续形成新的住宅区,街巷纵横交错,呈棋盘形,住宅建筑多为起脊青砖平房、兼有中西合璧式的单体楼房。</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中山路的开辟也带来文化教育事业的兴盛和经济的繁荣。坐落在元纬路的高等工业学堂、天纬路的北洋女师范学堂、黄纬路的北洋医学堂、新车站旁的直隶水产学校、河北公园内的觉民中学等新型学堂,均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对于灌输新学说、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当时,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卢靖、傅增湘及中国第一位女校长吕碧城等,都曾在这里办学、任教,留下他们光辉的业绩。此外,清政府造币总厂也坐落在中山路。作为推动直隶省工业及工业教育发展而建立的工艺学堂、实习工厂、考工厂、北洋劝业铁工厂、劝业会场及一些民办企业大都集中在这里。邮电、电灯、电话、电车等城市公用工程也相继在这里出现,使这条路及其附近地区俨然成为近代市政设施新开辟的与租界并驾齐驱的“一块较为齐全的中国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河北区志》记载,这一地段被规划为“河北新区”,形成了由几十条道路组成的泾渭分明、整齐划一的道路网。大经路周围的道路命名,也是天津第一次统一规范命城市街道:南北向辟有与大经路平行的二经路、三经路、四经路、五经路、六经路,东西向则取《千字文》中“天地玄皇,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律吕调阳,玉出昆冈……”等几句,分别命名了天纬路、地纬路、宇纬路、宙纬路、日纬路、月纬路、辰纬路、宿纬路、律纬路、吕纬路、调纬路、阳纬路、昆纬路、冈纬路、金纬路、翔纬路等道路。据说,这种系列命名方式影响到了全国很多城市。同时,附近的许多里巷的命名,如颐寿里、择仁里、东兴里、元福里、元善里、敏智巷,也多出自《诗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超市旁边的旧楼是过去北站百货店,也是中山路上的一个比较大的商店</b></p> <p>中山路上有哪些名人故居?</p><p>那时候,一些达官显宦也看上了大经路周边的这块风水宝地,纷纷在此购地建私人花园和宅地,营造安乐窝。</p><p><b style="font-size: 20px;">民国总统冯国璋为其女儿在大经路东北端的北侧修建了一处占地4.5亩的里巷房屋,叫“择仁里”,有砖瓦平房300余间,作为女儿的妆奁,如今已被楼房取代。</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中山路地铁站</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老铁路医院现在是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对过是地铁站</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中山路的另一头,中山路到此为止过了地道就是中山北路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几张不同时期中山路和北站火车站的老照片,不知你们还有印象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改造后的地道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过去能过公交车,现在只能过小车了 好在修建了高架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过了地道就是有名的北宁公园</b></p> <p> </p><p><b style="font-size: 20px;">大经路初建时,幽静整洁,路中央植有松树林带。红学家周汝昌年轻时曾在大经路北端的觉民中学读书,他在一段回忆文字中描述了大经路当年的街道风物:“大经路从金钢桥的南端,一直往北延伸,而且笔直,而且宽阔平坦,走在这里,总觉得胸怀开拓,步子迈得舒展而健快。这条街,不但中央车道宽阔,两侧人行道也是舒展的,两旁商店、街道,都是小门脸儿,那是宋、辽、金、元时代商店的典型建筑。书店,则是我最常光顾的去处。”</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中山路变了虽说还有一点原来的东西,但是已没有了当年的味道,城市要发展就得有变化,但一定要进步想办法怎么让它再次成为河北的中心,成为一个热闹的地方不失老一辈希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