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昨晚住在法国边境的一个小镇,今天(6月17日)我们将去瑞士。瑞士不大,土地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不到江苏省的一半,人口850万,是一个永久中立国,自1815年后从未卷入过任何局部战争和国际战争(包括一战和二战在内),它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瑞士并不是欧盟成员国,但同时也参与国际事务,许多国际性组织的总部设在瑞士。</p><p>今天是星期日, 8:00多出发我们先去瑞士的雪朗峰。瑞士西邻法国,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果不其然,离开法国不久,车窗外一片山地风光。</p> 蓝天,白云,连片的树林,草地如同一块绿色的丝绒把山坡铺的严严实实。 山上也有一些建筑,精致的有点像工艺品。 <p>阿尔卑斯山,在初中的地理课上就学到过,这是欧洲最重要的山脉。现在,我们的车就在它的山谷里穿行,车窗外的景色如同变幻的画作令人陶醉。</p> <p>云雾缭绕的山峰,连片的森林,清澈的溪流,雅致的民居,这片土地真如一个大花园,因此瑞士有“世界公园”的美誉,也有人称它为“花园之国”。</p> <p>我们的车不时经过一些市镇,市镇都不大,瑞士的城市除了苏黎世接近40万人,其他城市包括首都伯尔尼都不超过20万。瑞士的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钟表、机械、化学、食品等部门。</p> <p>我们的车到施特歇尔贝格山谷缆车站已经10:30了,我们要在这里乘缆车上雪朗峰。一下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缆车站的对面,是几百米高的陡峭的山岩,一行瀑布倾流而下。</p> 这里地处阿尔卑斯山的峡谷,有不少人在利用峡谷中的气流,进行滑翔伞运动。五彩缤纷的滑翔伞在峡谷中上下翻飞。 <p>上雪朗峰的缆车是车厢式的,里边能装三四十人,速度比较快。缆车每隔半小时从施特歇尔贝格山谷缆车站出发,分四段到雪朗峰顶,整个运行大约需要32分钟。</p> 先从海拔867米的施特歇尔贝格坐到1368米的山峰,再到米伦换车,全程搭乘4种不同型的缆车到达山顶观景台。<br>当我们的缆车慢慢离开劳特布伦嫩山谷,随着山势升高,山谷中的翠绿景色便展现在眼前,宛如宽银幕风光大片。<br> 缆车时而越过森林中的木屋,时而在如茵的草地上经过。 <p>从1638米的Mürren到2677米的Birg是最惊险的一段,不到10分钟的时间,海拔高度一下拉高1千米,上升中人们不断惊呼窗外的美景,也不断体验着飘飘然的感觉,脚下是万丈深渊,缆车还不断的晃动,让人不由得心跳加快。有恐高症的我,有时只能够闭上眼睛。</p> 缆车在高空中运行,去雪朗峰的缆车之旅本身就是心情跌宕起伏、惊喜连连一次观景之旅。 <p>瑞士拥有上百座白雪覆盖的山峰,无愧于“欧洲屋脊”之名。高山景色壮丽,但在众多的山峰中,只有雪朗峰007峰给人带来印象深刻的360度全景观,雪朗峰2970米,在此可饱览200座山峰的壮丽景色。</p> 雪朗峰上白雪皑皑,阿尔卑斯山连绵的雪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在观景平台上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心旷神怡。 <p>一部007系列片--《女王密令》使得雪朗峰在世界上一举成名,邦德兄在BIRG峰爬缆车的惊险场面使人难以忘怀。</p><p>山顶还专门有一个007旋转餐厅,取名Piz Gloria。12:00我们在旋转餐厅用餐,一边享用美餐,一边欣赏窗外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不断变幻的山景,实在是难得的享受。</p> <p>餐厅里进来一帮老年合唱团队,先是在一起轻声交谈,情浓处拉起手风琴,轻轻唱起歌来,歌声和琴声轻柔而优美,听着听着,人都快要在美景和歌声中醉了。</p> 1:30,我们乘缆车下山。哦,这儿大约就是地处悬崖边上的村庄——米伦。 <p>告别雪朗峰,我们乘车去瑞士中部城镇因特拉肯(英语:Interlaken),一路上都是七彩山水画。</p> 地处山林间的住宅,不仅环境优美,住宅四周整齐洁净,哪一处都像花园一般。尽管在山区,交通便捷。 因特拉肯是少女峰山脚下瑞士著名的度假胜地,以一年四季风景醉人著称。伯尔尼、苏黎世、巴塞尔都有火车直通这里。 小镇位于图恩湖(Lake Thun)及布里恩茨湖(Lake Brienz)之间,在首都伯尔尼东南。 <p>在镇中心的何维克街(Hoheweg)上,有一片名为Hohematte的宽广绿地,在这里视野广阔,随时可与少女峰的美丽相遇,能清晰的远眺阿尔卑斯山的积雪。</p> 这片草地为昔日修道院的庭园,现今则禁止兴建任何建物,以防止破坏这片美丽的景观。 这儿整年气候温和,湖光山色,环境优美,最适合各种消闲的活动与运动。<br><br> <p>何维克街(Hoheweg)的尽头是占地35英亩的霍依玛特大公园,这个公园从前是奥古斯丁教派寺院的放牧之地,附近的城堡教堂又称新教教堂。小城最大的酒店,一流的餐厅与咖啡店,美轮美奂的时装店等完美地林立于此。</p> 信誉卓著的瑞士名牌手表以及典型的瑞士纪念品在这里都能买到。 <p>在Hohematte草地东方的因特拉肯旅馆(HotelInterlaken),是此地历史最悠久的旅馆,旅馆的墙面上有诗人拜伦于1816年造访此地的纪念碑。</p> 旅馆旁的日本庭园则是与日本大津市结为姊妹市所兴建的。 <p>我们对购物不感兴趣,顺着大街散步。小城宁静,美丽,这几天无论在法国还是瑞士,我们从没有看见楼房的阳台上晾有衣服,在餐厅和公共场合人们的交谈都是轻声细语,到处都是那么整洁、宁静。</p> 大街上不时有仿古的马车走过,得得的马蹄声清脆悦耳,给小镇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p>在因特拉肯的两个小时,为今天的旅游划上了一个美好的句号。</p> <p>6月18日:星期一,八点出发去卢塞恩。卢塞恩也被译为琉森,是瑞士卢塞恩州的首府,位于瑞士中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琉森湖的北岸。这个市区人口只有7万人的小城是瑞士的第六大城市,瑞士曾经的首都。</p> <p>早在罗马时期,琉森只是一个小渔村。后来为了给过往的船只导航而修建了一个灯塔,因而得名“琉森”,琉森在拉丁文中便是“灯”的意思,琉森1178年正式建市。</p> <p>琉森是座文化名城,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作家在此居住和写作,艺术家们在此得到了不尽的灵感,作曲家瓦格纳在琉森湖畔的恋曲,贝多芬微醺的月光曲,都离不开琉森这一汪湖水……。</p> <p>我们的汽车在一条木头的廊桥旁边停下,廊桥名为卡贝尔桥,是琉森的重要标志,始建于1333年,此桥是欧洲最古老的木制廊桥。桥长约为200米,桥身中间的折弯处建有一石头的八角型水塔,34米高。水塔与花桥一个伫立,一个横卧,共同构成绝妙的水塔花桥美景。水塔曾作为瞭望哨所,有一段时间也是监狱及行刑室。</p> 廊桥顶部每隔几米就有一幅彩画,画的内容多为琉森的历史风貌和当地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 <p>琉森城市依山傍水,相信大多数人知道琉森,是因为奥黛丽赫本与梅尔费勒1954年在这里举行过婚礼,佳人芳踪已难追寻,但是每一个人都相信赫本选中的地方,一定是一个最浪漫唯美的所在。</p> 琉森湖水流入罗伊斯河,将市镇隔为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湖光水色映照城中美景,悠游其间,亦真亦幻。 湖对岸,巍峨险峻的皮拉图斯山遥遥在望。 <p>成群的天鹅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悠闲的游动,它们时而游到游人们面前,天真无邪的看着你,时而在你面前整理炫耀它们洁白的羽毛,让你顿生对大自然的爱恋。</p> <p>早在1856年托尔斯泰就称琉森是瑞士一个最浪漫的地方。在这座古城中,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厅、邸宅以及长街古巷比比皆是。</p> 湖北岸的天鹅广场及周边表行、珠宝店、手表品牌店林立,与巴黎旺多姆广场并列为欧洲两大手表珠宝购物中心。 <p>瑞士人自己说:“瑞士之所以成为瑞士,是因为有些德意志人不愿做德国人;有些法兰西人不愿做法国人;有些意大利人不愿做意大利人。于是这些人一起成了瑞士人。”倚坐在绿色的浓荫下,漫步在静静的湖水边,面对蓝天白云、远山近水,你会真切理解“花园之国”这独有的情调和魅力。</p> <p>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坐船,只能在琉森湖畔欣赏那醉人的风光。</p> 城里有一个狮子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塑之一,1821年由丹麦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岩石上。 <p>这头长10米、高3米多的雄狮,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断的长矛插在肩头,旁边有一个带有瑞士国徽的盾牌。狮子的脸部懊丧、后悔、痛苦的神情,深深的感染着参观者,出神入化的雕刻反映出雕刻家深沉的思考。从来没有一个动物的雕塑给我如此的震撼。</p> <p>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在法国大革命中1792年8月10日为保护巴黎杜乐丽宫中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全部战死的786名瑞士雇佣兵,雕像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经过。当年的瑞士贫穷落后,男子迫于生计,纷纷到欧洲各国当雇佣兵。瑞士雇佣兵忠于雇主,英勇善战,但荣誉和金钱掩盖不了雇佣兵制度的残酷。这次事件之后,瑞士停止出口雇佣兵,仅留下在梵蒂冈为天主教廷服务的近卫军。</p><p>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琉森,将"濒死的琉森狮子"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雕像"。</p> <p>离开纪念碑,从沉重的感受中走出来,微风拂面,顿觉轻松不少。</p><p>琉森的建筑千姿百态,耶稣会教堂是瑞士第一座大型的巴洛克式教堂。</p> <p>有两座美丽尖塔的豪夫教堂(Hofkirche),位于琉森湖的北面,是琉森最重要的教堂。瑞士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p> 这是通向琉森湖南岸的主要桥梁,琉森火车站就在南岸。 <p>1836年是琉森湖上蒸汽船时代的开始,1859年后,火车通到了卢塞恩(琉森)。火车站罗马式的拱门很有特点。</p> 琉森的文化和艺术中心也在南岸,这座美轮美奂的现代建筑物依琉森湖而建,能够满足演出、会议、展览和庆典等各种活动的要求。每年的琉森音乐节都在此举行。 <p>这两天,从雪朗峰到因特拉肯再到琉森,尽揽瑞士明媚秀丽的山水画卷: 雄伟峻峭的雪峰,挺拔幽深的杉林,绿色天鹅绒似的草原,湍急见底的溪流,湛蓝如镜的湖面……在这片沁人心肺的大自然中,点缀着一个个玲珑别致的城郭。上天造就的自然美与人工修饰的建筑美和谐地融为一体,瑞士,真是一个令人心荡神驰的“花园之国”!</p><p><br></p><p>告别卢塞恩,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瑞士托管下的小国---列支敦士登国,该国的首都瓦杜兹。列支敦士登真是个袖珍国家,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34,000,三分之二是山地,三分之一是谷地,是位于阿尔卑斯山中部和莱茵河上游的内陆国。</p> <p>它是以议会民主为基础的世袭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内不设常规军,关税由瑞士管理,两国边界开放,建立共同经济区,使用统一货币--瑞士法郎。</p><p>这是政府办公楼,一幢三层小楼。</p> 国家议会的建筑设计很漂亮,据说还得过奖。 <p>国王的城堡在半山,几乎可以从这个不大的国家的所有角落都能看见。城堡是国王和王室人员的住地,只能远观,不对外开放。据记载,这座城堡始建于700年前,后不断扩建而成,它是列支敦士登的象征。城堡建筑高低错落,矗立在树木苍翠的悬崖峭壁上。</p> <p>2011年,列支敦士登对外公布“国家出租方案”——任何人只要支付7万美元,即可租下这个国家一晚上。租赁者作为该国的临时“拥有者”可以从议会为其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得到一把象征性的国门钥匙,同时获得多达150人的食宿;可到国王酒庄品尝美味葡萄酒,或乘坐中世纪马车游览首都瓦杜兹,去欣赏乡野风光;并享受到用自己名字临时命名路牌、印制货币的待遇等。</p> <p>国家尽管小,但是富得流油,以红酒和邮票出名。2014年,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3.88亿美元。邮票产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 这个袖珍小国印制的邮票世界闻名,爱好集邮的人爱不释手。</p><p>这是邮票博物馆</p> <p>博物馆里摆放着邮递员用具,如手提灯、邮包、喇叭,还有印制邮票的活字板、邮戳等。馆内四周墙上,悬挂着从该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起,直到今天发行的邮票和收藏的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邮票及首日封,五光十色,色彩斑斓。</p> <p>瓦杜兹城市环境十分舒适,大部分建筑不超过六层,房前屋后栽花种草,树木成荫,朴素典雅,田园色彩浓厚。城市行人稀少,全无车马喧闹之声,也看不到公共交通车,人们在街道散步,好似身处公园中。</p> 城市雕塑 给游客代步的观光小火车 <p>圣弗罗林大教堂始建于1874年,是瓦杜兹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天主教瓦杜兹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教堂是一座新哥特式建筑。</p> <p>我们的车在夕阳中离开列支敦士登,驴友们交口称赞这个袖珍小国。区区3.4万人口,以富庶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确有它独有的治世之道。到达德国境内富森附近的小镇,已经八点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