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鹿河骑行记——【原创.写于2010.10.4】

Jiang

<p>  本来想着明年春季加入骑行队伍,过一把骑行瘾的,谁知,梦想离现实有时竟然出乎意料的近。国庆前夕,在博友在路上的组织下,我们一行14人组成的骑行队伍,于10月2日游历了黑鹿河。</p><p> 去之前,爱人再三劝我不要去,一是那里路况险要,二是担心我的体力,三是我微带感冒,还是不要去了吧?这怎么行!我们都预约好了的!无限风光在险峰嘛,我倒想领略一下黑鹿河的险。体力嘛,其实我也有点担心,因为平时都是骑电动车上班,很少骑自行车了,再说年龄也不饶人。可是一想到还有孩子们一同去呢,我怎么也该比孩子们强吧。至于感冒,我想也许通过一天的锻炼,就会把感冒赶跑的。于是,我坚定信念,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几分猎奇的心理,整装出发了。</p><p> 一大早,天空雾蒙蒙的,似乎为这次骑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是啊,我们大多数是第一次骑游,也是第一次骑行黑鹿河,还要第一次野炊,许多未知摆在我们面前。就让我们一层层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艰险探路</b></p><p> 黑鹿河位于辉县市拍石头乡松贡水村,距离我们的出发地点30多里,黑鹿河因“黑鹿献宝”神秘的传说而得名,在茫茫太行群山中,一条静静的河流----黑鹿河流淌了几百年,不曾干枯。</p><p> 我们早上7:30在辉县市城北十字集合上路,向北经韭山路,东井峪,西井峪,张飞城,骑行将近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一个挂在路边电线杆上的“距黑鹿河还有三公里”的木牌子下。距离黑鹿河只有三公里了!我们清点人数,休整片刻,重新上路,向往与喜悦之情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黑鹿河,我们来了!</p><p> 可是,正如一首歌中唱到,不经历风雨,怎见得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的成功!想一睹黑鹿河的芳容还真不那么容易!考验我们意志的时候来了!这三公里路基本上全是爬坡,路边还不时有“坡陡弯急,注意安全”的牌子,大多数路程,我们都是拱着背,低着头,用力推着车走,走不了多久,就气吁喘喘的,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这时的太阳似乎也和我们较劲,热辣辣的,我们一个个汗流浃背,脸红扑扑的。艰难地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我们来到了进入黑鹿河的最后要道“红岩洞”。</p><p> 一九九八年三月,在原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的带领下,当地群众战天斗地,凿通了一千多米长的红岩洞,汩汩清泉水从红岩洞流出。红岩洞不仅解决了山下群众吃水浇地的难题,而且为人们开通了一条通往黑鹿河景区的道路。“松品照人引贡水,郑道民心铸永和”,这刻在山石上的对联,是当地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激。</p><p> 红岩洞只有两米宽,洞内没有灯光,如果骑行过去,必须带手电筒照明。因为我们大多数是第一次前来,不懂路况,没有带手电筒,只好坐当地的小三轮车进去了。一进洞口,前方一片漆黑,一股寒气袭人,地面有浅浅的水流,洞顶是形状各异的岩石。很想把岩洞的景观尽收眼底,可是不时会有人大喊“低头”!因为岩洞里有些地方实在太矮了,我们坐直了身体,就有洞顶要碰着头的感觉,于是,低着头,猫着腰,只听见三轮车的突突声和车轮击水的哗哗声,好大一会儿,我们看到了洞口亮光,出洞,豁然开朗,阳光刺眼,黑鹿河,终于见到你了!</p><p> 顾不得洗脸和休整,急于想领略黑鹿河风光,我们抖擞精神,沿河而上!首先要走的是岸边不到一尺宽的石头小路,左边是哗哗流动、清澈见底的一米多宽的水渠,右边是深不见底的水库,我们行走其间,第一次体会到了黑鹿河的险!遗憾的是,来回的路上,我们始终没有在这里拍张照片留作纪念,因为实在太险了。有个别队友不敢走,就和后面的人拉着手,侧着身,慢慢前行;又有人说,不敢看其它地方啊,只能看着前面人的脚走;小孩子似乎初生牛犊不怕虎,浩然同学脱口而出“波光粼粼“!妈妈赶快吩咐,不要说话,不要分神,一点也不敢大意!走了好长这样的小石头路,才来到二尺多宽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上,我们长吁一口气,好像一下子走在了宽敞的大马路上,身心轻松了好多。</p><p> 路过第一个水坝,水流湍急,在一丈多高的水坝上经过,必须通过一小段的缺口,我们搭着前面人的手,扶着坝上的石头,小心翼翼的过去,再次感到黑鹿河的险! 而下一段路程,也不轻松,我们走在荆棘横生,没有台阶的攀山途中,踏在不稳固的小石块上,穿行在没膝高的茅草丛中,真有点深山探险的味道。而更险的地方,要数贴崖而走的最后一段路了,窄窄的石板路,左边是墨绿色的黑鹿河,右边不时会伸出一大块挡住去路的石头,我们不得不侧着身抱着大石头过去,或者弯下腰从石块下钻过,紧张的神经一直绷着。</p><p> 也许成功之前总会有一次最大的考验,这不,我们已经望到前面的河床----我们的目的地了,但是必须要淌一段水路才能到达。走在我们前面的三人小组合骑行队停坐在那里,他们说,你们敢过去,我们就也过去。过!我们一个个脱下鞋袜,卷起裤管,男士先跳进水里,把包裹一个个递过去,再站定在危险的地方,护送儿童和女同胞。</p><p> 绕过一道道山梁、经过三个水坝、趟过一路风光、走过六里多的惊险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黑鹿河的源头!黑鹿河探险,惊险刺激,别有情趣!</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秀美山水</b></div> 黑鹿河被誉为户外运动者的天堂、人们的世外桃源。这里的美,美在它的山青水秀,美在它的天高气爽,美在它的环境幽静。一进入黑鹿河景区,就有风声耳边的感觉。站定,又没有风,正是古人所说的“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黑鹿河的水,不像湖水那么清澈,而是泛着神秘的墨绿;黑鹿河的水,也不像汹涌澎湃的海水,而是透着淡淡的安静。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泛着白光,更透神韵,这样的静,顿时给人以安静的心态,仿佛整个人都融入了这片纯净的大自然之中。 <br> 黑鹿河的山,不像泰山那样巍峨,也不像华山那么险恶,而像一个慈祥的老者,透着大山天性的温静和深邃,给人以平和之感,让人感到在它厚实的胸膛里很安全,也让人感到生命的平静。而山崖上一簇簇顽强的小白花,轻轻点缀着山的寂寞和单调,给大山以灵性和风韵,我不禁感叹,那些嫩芽是如何成长成一个个茁壮的生命的呀!它们又是如何把种子留给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又如何扎根于不见泥土的石缝中的呢?带着这些疑问,顿有敬畏生命之感。<br> 黑鹿河还没有开发,保持着原始的自然景观,茂密的林木,在山中凝聚起了片片的青翠,仿佛一副历经沧桑的画卷,它们是以一种什么样子的姿态去承受千万年的风风雨雨的啊!这种天然的山路,天然的野生植被,更让人觉得可亲可叹。路边有一戳戳的山韭菜,我们不时弯腰来一把,就地取材,为午餐做准备。也有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亮着嗓门大喊一声,回荡在这静谧的山林里。深处大山之中,我为大山感知时光的流逝,见证悠远的历史,山石之奇,是人间美丽的传说,树枝之奇,是岁月打磨凝练的神韵! <br> 前几天的降雨使山里碧空如洗,黑鹿河更显得绮丽、清秀和纯净。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变换着曼妙的身姿,我不由想起了明代洪应明的诗“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静悬空,静噪两不相干”,这不正是我一直追求的美妙境地吗!黑鹿河的安静,让我惊羡!我的心灵在这里回归到了最真实的宁静,轻松呼吸,自由行走,沉浸在这样的宁和与悦然之中,摆脱了外界的繁杂和浮躁,内心的忧虑和烦恼一扫而空!黑鹿河,实在是一个山清水秀、富含情趣、典雅怡心的游览胜地!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快乐之家</b></div> 我们的骑行队伍由14人组成,11个成年人,三个孩子,其中年龄最大的49岁,年龄最小的11岁。年龄结构从40多岁,30多岁,20多岁到十几岁 ,呈阶梯状分布,真像一个充满生机、其乐融融的大家庭。<br> 一路上,我们反复强调安全第一。路宽时,二路纵队,有车时,一路纵队,做母亲的,自然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然而,我们对孩子们体力或安全意识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他们似乎比我们更强健更有耐力,12岁的浩然同学始终骑行在队伍的最前面,13岁的涵涵同学和11岁的祥祥同学紧随其后,我们不得不一次次的猛蹬几下子追上他们来强调安全。<div> 进入黑鹿河景区,路势险要,我们更是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不时会有人提醒“注意安全”,遇到有松动的板块时,遇到有荆刺的地方时,从前到后,一个个提醒。在危险的地段,对方的一个搭手,就好像增添了莫大的胆量。而在最危险的水路处,五位男士组成一道人墙(其中二位来自另一个骑行队),像一道天然屏障,保护我们安然通过。<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中午的野炊,更让人感到不虚此行。男士拾干材,垒锅台,烧火;女士包馄饨,摘菜,做饭;孩子们在河里摸螃蟹,嬉戏游玩,寂静的山谷里荡漾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取的是黑鹿河水,吃的是我们亲手包的馄饨,还有面条、烧鸡、下酒菜......一锅不够吃,再来一锅,孩子和女士先吃,男士们也许在家从不上锅灶,被老婆侍候着,可是在这里,他们亲自下厨,还给我们一碗碗盛好,真是难为他们了。最后再烧一锅开水,趁这当儿,“在路上”大喊一声“集合了,照相了”,并提议了照相的姿势,就来个前进前进我们的队伍向前进!”的姿势吧 ,结果又是一阵发自内心的欢笑。照过相后,在路上提议,给我们的集体照取个响亮的名字吧!----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好啊,好啊!这名字美丽动听,又富有创意,我们真的是一个个迎着太阳,一脸阳光,英姿飒爽呢!</div></div> 这次骑行是一次体力与耐力的挑战,是一次团结协作、共享快乐的体验,是一次难得的净化心灵、放任自由的机缘。当我走进大自然,把自已彻底交给那些山山水水,交给那些芬芳的景致时,当我在幽谷鸟鸣的环绕中,在巍巍青山、茫茫绿野的映照中枕山而憩、酌泉而饮时,我的身心得到了一次酣畅淋漓的休憩!在那明静清丽、淡雅悠然中,我仿佛寻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平淡;觅到了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恬静安宁;体味到了朱自清月夜荷塘的静谧和欢娱......<br><br>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