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由于复活节岛离智利本土太远,网上没有找到智利含复活节岛高清版地图。所以我拍照《世界地图》部分,比例尺:1:24,000,000。山东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2015年1月第一版)。添加文字是我们的行程。</p> <div>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Santiago)是南美第五大城市,被称作南美“小罗马”,有很多殖民风格古建筑。其标志位于武器广场(Plaza de Armas)</div><div> 智利位于南美洲东南部,西以安第斯山为界,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接,东北接乌拉圭和巴西,东临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面积756,626平方公里,人口1660多万,75%是印欧混血种人,20%的白人,3%的印第安人。通用西班牙语,印第安人聚集区使用马普切语。大约70%人信奉天主教。15%信奉福音教。</div> <div> 智利总统府,也叫做拉莫内达宫(Palacio de La Moneda)。19世纪殖民统治之前是造币厂,所以是重要文物遗址。</div><div> 智利16世纪前属于印加帝国,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西班牙人在美洲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1535年智利遭到西班牙的入侵,1541年建立圣地亚哥城。到18世纪末智利人们多次起义,1810年9月18日开始实行自治,1818年2月12日宣告独立成立智利共和国。</div><div> </div> <div> 位于市中心兵器广场旁的圣地亚哥大教堂(Lglesia Catedral)</div><div>教堂建于1748年,凌工于1800年。1951年被列为智利历史文化遗产。</div> 教堂有三个拱形长廊,每个长度均超过90米,教堂雕栏石砌非常精美。 圣地亚哥市政厅 武器广场旁国家博物馆 武器广场旁中央邮局。殖民时期为历任总督官邸,自1810年智利独立至1846年,为总统官邸,1882年被建筑师改成新古典注意风格的大楼。1908年中央邮局增加了法式风格的第三层。 <p> 武器广场上征服者青铜像,据说因为没有缰绳遭到印第安人的反对。因此多次游行,后来在广场另一侧建造了印第安人的塑像。</p> 印第安人头像雕塑,雕像意味着对印第安历史和文化的追溯和思念 武器广场喷泉雕塑 广场的铜版画 <div>保留与发展</div><div>武器广场周围高楼林立。</div> 步行街,到圣地亚哥第一印象就是人多,完全颠覆了以前的印象。市中心大商场换汇用了半个多小时。在知名快餐店交款后一个小时左右只出来一份,索性都退了。因为天气太热不敢随意用餐。 <div>榜样</div><div>一手商品,一手计算器,衣着得体,凳下储物,腕上手表。生意无大小,上道最重要。</div> 圣地亚哥随处可见保留着殖民风格建筑 圣地亚哥随处可见保留着殖民风格建筑 从宪法广场拍摄拉莫内达宫,智利总统府 <div> 总统府北门外宪法广场上竖立着阿连德总统高大铜像</div><div>1973年9月11日军事政变阿连德总统殉难。</div> 宪法广场北侧的智利司法部和人权部 圣地亚哥情报中心 宪法广场边的建筑 3月7日我们来到圣露西亚山(Cerro Santa Lucia),又称情人山,是智利圣地亚哥市著名风景区,海拔230米高,位于市中心。 精美门栏 圣露西亚山自19世纪以来就是人们暂避城市喧嚣的地方,曾经是修道士隐居的地方,后来成为了军事防御堡垒。 巨大木雕 西班牙殖民者1540年建造的南美首座炮台-克鲁普炮台。这里可以俯瞰圣地亚哥城。解放广场、宪法广场、巴格达诺广场,天主教堂、主教堂,市政厅、邮政大楼、智利大学、国民学院、国家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美术馆等一览无余。 圣露西亚的小山,成为今天圣地亚哥城的最初雏形,也是智利境内的第一座城市。山上古城堡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就是圣西露山之顶,虽然海拔只有几百米,它是1500万年前火山残骸,植被丰富,景色秀美多姿,文物古迹众多。 山上精美宏伟建筑 名人塑像 名人塑像 “情人山”上有许多情侣 并非水中捞月,“苍蝇虽小也是肉”,从景区出来又遇一景。 3月8日清晨来到圣地亚哥阿图罗梅里诺博尼特兹机场, 不知为什么候机厅看到一些线条使我产生了共振,复活节岛(Easter lsland)不但遥远还多了几分神秘。如果去一定提前在官网上申请,否者即使买了机票也无法办理登机牌(check in),申请通过后,系统给你预留邮箱发邮件。虽然复活节岛是智利领土,去的话也要过边检(PDI) 这是入境时给的,住宿时要备份,出境收回。 从智利圣地亚哥飞了3491公里,离复活节岛还有278公里,从航行图看秘鲁首都利马到复活节岛也有3579公里。但是航班只有从智利圣地亚哥飞往复活节岛,避免过度开发旅游目前每天只有一班波音787飞机来往,这样登岛人数每天控制在两百多人。 特意记录复活节岛的坐标 <div> 这是复活节岛地图,沿岛一周有很多摩艾(moai)石像,都是景点。此图来源于网络。白色是可以行车的路,蓝色虚线是徒步线路。路上车不多,部分路段颠簸比较厉害。</div><div>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面积约117平方公里。现岛上居民约2000人,都属波利尼西亚人种,在西方人未到这个岛上之前,这里还处于人类的石器时代,他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div><div> 传说人类最初登上岛屿是在一万年至三万年前,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棕榈树,人口最多达到一万人左右,但是过度砍伐使森林消失,只能种些易生长的甘薯。岛民原来都靠捕鱼为生,现在大多从事旅游服务业。</div><div> 岛上的土著波利尼西亚人,称这个小岛是“世界的中心”或“世界的肚脐”。</div><div> 这个岛的首先发现者,是英国航海家爱德华·戴维斯,当他在1686年第一次登上这个小岛时,发现这里一片荒凉,但有许多巨大的石像竖在那里,戴维斯感到十分惊奇,于是他把这个岛称为“悲惨与奇怪的土地”。</div><div> 1722年4月5日,荷兰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航行经过这里再次发现了这个岛,因为那天是耶稣复活节,于是被命名为“复活节岛”。</div> <div> 复活节岛机场,简单有特色。</div><div> 复活节岛是全世界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因岛上数百尊充满神秘的石像而闻名于世。当地称“拉帕努伊岛”意思式“石像的故乡”。</div><div> 充满着神秘诡异难以理解的文化线索,孤岛为什么有人烟,660多座神秘巨石像的来源,困扰着历史和考古学家,也吸引着世界各地旅游者。1995年列为世界遗产。</div> 复活节岛游客中心,周六日休息。建议游客在机场购买岛上景点通用门票。80美元一张。也可以付智利比索。 由于景点分散,行车方便,所以租车自驾游。 复活节岛圣十字教堂(Hanga Roa Church), 教堂内部简介肃静。 教堂窗户玻璃色彩夺目。 复活节岛石刻主要是用火山岩为原料。 海边供奉圣母玛利亚。 3月9日清晨我们来到拉诺卡乌(Rano Kau)火山湖景区,火山湖中央铺满南美独有的浮萍。 湛蓝火山湖水映着天上的白云 <p> 每个家庭爱情火山曾经喷发过,但是又有多少形成火山湖而不是火山坑。柔情似水,愿世上火山坑都变成火山湖。</p> 复活节岛短腿马 奥龙戈(Orongo),鸟人文化发源地。这里曾经有石像,身高2.7米,名叫“隐藏的朋友”,保存完好,现存大英博物馆。 据说16世纪岛上爆发了部落战争后,岛民对摩艾石像的信仰开始瓦解。替代登场的是“鸟人崇拜”。 三个岛屿由近到远依次是卡奥卡岛(Motu Kao Kao),伊提岛(Motolti),有乌燕鸥,蓝脸鲣和军舰鸟在此筑巢,面积最大的是努伊岛。这里就是鸟人竞赛举办地。 奥戈朗村鸟人屋共有49间,每间约2米宽,8米长,1.5米高,石屋墙厚约1米,是用玄武岩石片垒起来的。鸟人是参加取鸟蛋比赛的胜利者。 岛上的土著波利尼西亚人木雕 石帽 石帽 <div>看海人</div><div>静动变化本无穷,喜怒哀乐择益行。</div> 汪洋大海,波涛汹涌,碧波荡漾,色彩纯正。翡翠已无色,绿宝也失光。 有感“曾经沧海难为水” <div> 阿胡汤加里基(Ahu Tongariki)15个摩艾石像一字排开,面前是一望无际起伏山坡,绿色草甸犹如一张巨大地毯,背面是茫茫蓝色海洋。这是岛上最壮观的景象。</div><div> 波利尼西亚人认为,部落中最重要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对后世产生影响。当部落领袖或德高望重者去世时,人们会雕刻摩艾石像。16世纪达到了鼎盛。</div><div> 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历史上最强烈地震,达到里氏9.5级。地震引起的海啸摧毁了保存较好的Ahu Tongariki石像,九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智利政府,日本政府联合修复,成功竖立了重达86吨石像。</div> <div>有靠山 </div><div><br></div> 由于石像跨度较大,拍摄不清楚,特此分别拍摄 左起第1-2 左起第3-4 左起第5-6 左起第7-8 左起第9-10 左起第11-12 左起第13-14 左起第15 网上石像正面图比较多,我拍了背面视频大家欣赏一下。 <div> 躺着这尊摩艾石像距离石像群不远,但是面部差异很大。</div><div> 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并不了解这些石像的来历,他们的祖先也没有告诉子孙后代这些石像是谁雕刻的。因为没有文字,也没有历史记载。但他们称石像叫“毛阿依”,石帽叫“普卡奥”,放石块的平台叫“阿胡”。 </div> 从采石场远眺岛上最壮观石像群 <div> 拉诺拉拉库是复活节岛著名景点之一,这山坡就是采石场,据说大部分石像是这里加工运到不同地方,有很多石像埋在地下。不知为什么没有运到指定地点,甚至有些没有加工完。</div><div> 复活节岛石像高度一般在5—6米,小的3—4米,最高大的一个高2l.8米。石像一般重10吨以上,最小的估算也在5吨左右。大约有30来个石像的头上戴着石帽,石帽与石像身体不是整体的,是另外雕刻好了戴上去的,并且在一些石帽上涂了红色。石像都没有刻出下身的脚。雕好的石像形态各不相同,但都是耳朵很长,鼻子高大,嘴唇很薄。</div> 山体取石加工石像。 长头阔耳 面部狰狞痛苦 复活节岛阿纳凯(Anakena)海滩,有大片棕榈树,湛蓝的海水和细微的白沙。是休闲度假的天堂。 美女不忍心放过佳景,黄雀在后,通吃,一起收入眼帘。 Ahu Nau Nau石像就坐落在海边上,背朝大海。 体轻如燕,猴性十足 欣赏!期待? 引力—异性相吸 <div>三只眼</div><div> 人在做天在看。</div> <div> 胡塔哈伊(Tahai)的日出</div><div> 有关复活节岛的石人像,种种说法很多。近200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们,一代代地对复活节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出一个使大家信服的、科学而又圆满的解释。<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 <div> 复活节岛胡塔哈伊(Tahai)石像群看日落。这里是岛上观日落最美的地方。</div><div> 虽然就这么一个太阳,但是在不同地方看日落感受还是有别。南非桌山(Table mountain)位于好望角附近,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交汇处,那里日落彩云完美展示日光组成,仿佛上了一堂光学课,有感“除却巫山不是云”。复活节岛看日落,随着光的暗淡,摩艾石像更加神秘,是欣赏还是探索,目光久久不能离去。</div> 妻子与岛上原著民波利尼西亚房东合影留念,房东待人很热情,提前告知到达航班日期,他们机场接机送花,临走还送项链留念。<br> 我与房东合影留念 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米尼斯特罗皮斯塔尼(Ministro Pistarini)机场,雨过天晴,傍晚彩霞绚丽多姿。 经过十多小时来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博来(Bole)机场,这里感到新冠疫情的气氛,不仅旅客戴口罩的多了起来机场工作人员也注意防护。 机场诊所外立着关于新冠肺炎的牌子 埃塞俄比亚航空是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br><div>经过近10小时飞行,我们终于回到北京。很幸运在南美旅行阶段,那里疫情刚刚产生,只有巴西发现了2例。</div><div> 这次南美之行十分感谢智利华商张先生和华龙旅游老板,张先生给我介绍了华龙旅游,我咨询了南美自由行很多问题。历时近两年准备终于完成了南美五国三十天的自由行。</div><div> 3月13日到北京后居家隔离14天,晚2天到北京必须集中酒店隔离。如果行程晚一周或两周不仅回国机票昂贵(对于我来说),部分行程也无法完成。</div><div> </div> 这是我请的兔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