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警示教育深入开展,切实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根据《锡林郭勒电业局纪委关于切实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条件下的正风肃纪工作,确保清明节期间风清气正的通知》要求,我局纪检选取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纪委通报曝光的典型案例加以剖析,供各单位学习和参考。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来临,希望全行党员干部和员工以案为鉴,闻警自省,进一步筑牢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廉洁意识,坚决守住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全体党员、各部门、班组要坚持抓早抓小,加强党性教育,强化警示教育,使教育真正触及灵魂深处,入脑入心;要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要加强风险排查,强化“八小时”内外的行为监督和异常行为排查,发现苗头,及时处置。<br><div><br></div> <h1><b>案例一:</b></h1><div>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青私车公养问题。2016年至2017年,李青利用管理单位加油卡的职务便利,数次使用公务用车加油卡在节假日期间为其私家车加油并购物消费,合计支出1700余元。2019年6月19日,乌海市纪委监委给予李青党内警告处分,并责令退还违纪款项。</div> <h1><b>案例二:</b></h1>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公安局民警温丰生违规使用制式警车问题。2019年5月,丰镇市公安局民警温丰生在抽调参加乌兰察布市驻京信访工作组期间,违规驾驶警车前往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游玩并拍照留念,造成不良影响。2019年6月28日,丰镇市公安局党委给予温丰生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h1><b>案例三:</b></h1>太仆寺旗城管局局长柯晓明因本单位职工公车私用被问责。2017年4月23日,太仆寺旗城管局职工张慧利因公车私用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城管局局长柯晓明因履行主体责任不力被诫勉谈话。<div><br></div> <h1><b>【警示剖析】</b></h1> 公车,顾名思义是公家的车,只能在工作时使用。但是一些党员干部没有牢固树立公车公用的观念,导致屡屡发生公车私用现象。有一些党员干部甚至把公车当成免费的私家车,旅游、探亲、接送孩子、购物,甚至成为宠物的保姆车,其本质是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损公利私。<div> 公车私用、私车公养问题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br> 一是特权思想作祟。学习意识不强,法纪意识淡薄,把公权当私器,认为我当了领导,就应该享受这个特权,把公车使用当作福利心安理得的享受。<br> 二是虚荣心作祟。在亲戚、朋友面前开个公车,说明有地位、有权力、有面子,虚荣心得到满足。<br> 三是心态失衡。用私家车办公事存在补偿心理,利用工作便利换取补贴。<br> 四是舆论监督不够。群众民主监督意识淡薄,怕遭穿小鞋,受打击报复,不敢监督。</div><div><br><div><br></div></div> 这些案例再一次为全行党员干部敲响警钟,要时刻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提高党性修养,杜绝侥幸心理,筑牢廉洁底线;要清醒地认识到,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不管是谁,只要碰触必受惩罚。<div><br></div> 2020年作风建设再出发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一定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按照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要求,巩固落实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持续整治“四风”,成风化俗、成为习惯,不断擦亮作风建设这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