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么中华文化之根(源头,根本,根本精神)究竟在哪儿?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朱永新先生的脚步出发吧!因为新教育首先是一种创造性的寻根,她会带我们寻找这一文化的根源,使得生生不息的创造在这片土地上重新开始。</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u>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u></b></p> <p> 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里,从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的传说里,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民族最初的精神:<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惧任何生存困境的创造精神。</span>中国最早的部落帝国的故事,则和神话传说纠葛在一起,事实上他们是真正的文化奠基者,也是各种事物的发明创造者。黄帝部落发明了车辆、历法、弓弩,炎帝部落把农业发扬光大,蚩尤部落创制了青铜器,而鲧(读“滚”音)和大禹一败一胜,却都是治水的英雄。尧、舜、禹,则又是原始国家的体制建立者,也就是最早的立法者。那是个充满了原始创造精神的时期,是一个民族的第一次奠基,没有一种无畏的,博大的创造精神,是不足以建立起一个可以传承数千年且屡有世界性建树的民族的。</p> <p> 穿越对我们今天来说,还在神话的烟雾中难以看清的夏朝,然后就有了商朝,一个文字得以创造和繁荣的时代,一个以商业为维系,空前繁荣的部落结盟时代。周朝则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大家族,把自身扩大成为帝国的模型。</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周王朝的“家天下”和"礼乐之美”的稳固政治遭受权利争夺,利益争夺的背景下,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孔子</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应运而生。</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他是显性的中国文化的第一奠基人。</span></p> <p> 孔子的为己之学,把一个民族的目光、社会荣辱的责任,从关注他者、上位者转变到每个个体身上;孔子的仁学把人的目光,从关注世界,转变到了关注自己的内心。然后再由内而外,从改造自身开始来改变社会,这在社会政治学上也许是天真与不成熟的,但在教育和文化意义上则是完全正确的</p> <p> 曾子云:“<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span>”这种刚健精神,就是孔子所极力倡导的<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刚毅木讷</span>的精神。</p> <p> 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最自由的繁荣时期,在各家激烈的争辩中,虽然有不少诡辩,有不少走了弯路的思想实验与思想探索,但是它却是后世中国文化取之不竭的思想宝库。如果我们细读那些经典,我们将会惊奇的发现,许多我们今天创造的,讨论的哲学概念,其实也正是几千年前古人念兹在兹的概念一一因为生命存在中的大问题,往往是超越时代永恒不变的。</p><p><br></p> <p> 我们从这些经典的最核心精神处,读不到任何与科学和民主思想的绝对冲突。所以我们应从自身的历史中汲取那些根本的创生精神。创造出此时此刻的新的文化样式一一宇宙万物,有待我们重新命名。</p> <p><u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新教育的文化使命</u></p> <p> 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于人类所创造的思想文化的自觉传承活动,这个传承不是全盘的,而且选择的,是在对各种思想文化进行一番审视、选择和编纂之后,才纳入“以人化人”的教育体系中的。一部教育史就是一部思想文化的选编史。</p> <p> 新教育认为,教育应该是文明复兴的新动力,学校应该是文化发展的新中心。没有教育对于文化的自觉“选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复兴和重建,也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精神家园。所以,这既是国家文化建设与教育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新教育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在新教育理念与实践中,把中国文化作为新教育的根基和创造之源,已经成为新教育人的文化自觉。</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二、共读共写,共同生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三、努力让自己朝向一个“生生不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境界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四、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知行合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五、“在农历的天空下”;“走进孔子";晨诵、午读、暮省;开学日、涂鸦节等仪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六、文化为学校立魂。</span></p> <p><br></p><p> 新教育人的使命,就是自觉地把中国文化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作为我们教育的根基和创造之源;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推动文化的自我创生,让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重新显现,并焕发青春。促进中国教育在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让人类在21世纪,乃至今后更好的生存!</p> <p><br></p><p> 我相信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因为这粒种子傍“根”而生,她依托强大丰厚的根系,不断地吸收水分和营养,正满怀信念,精神百倍,蓬勃向上,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