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君清明复清明》文:陈天生

姚东旭

<p>愿君清明复清明</p><p>文:陈天生</p><p>图:姚东旭</p><p>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写“清明”的诗脍炙人口,但这只是写清明人们踏青寻春的诗,并非是写清明祭扫的诗,它与宋代诗人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类似。</p> <p>  真正与人们祭奠亡灵相关的诗,是介子推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p><p>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是悼念介子推的。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死后,妃子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便设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迫自杀。其弟重耳为避祸四处逃亡。一天,重耳饿晕,介子推便割下腿肉,烤熟后喂重耳。十九年后,重耳回国执政,成为春秋五霸的晋文公。晋文公亲自登门请介子推上朝受封。但介子推背着母亲躲进绵山。军士遍寻不见,便举火烧山,只留一条出路,希望把介子推烧出来以报其割肉伺主之恩。三天三夜后,文公上山,只见介子推和母亲相拥一棵柳树而死。在树洞中,有半截衣衫,上面有介子推用血写的诗:“割肉奉主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见此,晋文公哀痛不已,遂下令介子推忌日举国不得燃火煮食,是为寒食节的由来。</p> <p>  清明,是始于周代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日,天清气爽,万物明丽,游人踏青寻春,农人种瓜种豆。因悼念介子推,人们便把这一天也作为祭奠亡灵的最佳时光。另外,介子推之诗,又赋予了“清明”以政治内涵,希望执政者勤政廉洁,风清气正,并持之以恒,“清明复清明”,年年如是,代代如是。</p> <p>  相传,晋文公将那棵烧焦的柳树砍下一截,带回宫作了一双木屐(木拖鞋),天天穿在足下,以此既表示对介子推的尊重与怀念,又借以自省,励精图治,终成一霸,这便是“足下”一词的来历。</p> <p>  可惜,江山千万年,英烈代代出。介子推常有,重耳不常有。</p><p> “清明复清明”,是介子推的遗愿,也是世世代代仁人志士的期盼。</p> <p>背景音乐</p><p>清明雨上</p><p>作词:许嵩、安琪 作曲:许嵩</p><p>演唱:许嵩</p><p>窗透初晓 日照西桥 云自摇</p><p>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p><p>木雕流金 岁月涟漪 七年前封笔</p><p>因为我今生挥毫只为你</p><p>雨打湿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归堂</p><p>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p><p>我在人间彷徨 寻不到你的天堂</p><p>东瓶西镜放 恨不能遗忘</p><p>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p><p>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p><p>远方有琴 愀然空灵 声声催天雨</p><p>涓涓心事说给自己听</p><p>月影憧憧 烟火几重 烛花红</p><p>红尘旧梦 梦断都成空</p><p>雨打湿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归堂</p><p>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p><p>我在人间彷徨 寻不到你的天堂</p><p>东瓶西镜放 恨不能遗忘</p><p>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p><p>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p><p>我在人间彷徨 寻不到你的天堂</p><p>东瓶西镜放 恨不能遗忘</p><p>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p><p>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