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寄语/赵顺年

顺年文集

<font color="#39b54a"><b>超然如风摄影作品选</b></font> <h1><font color="#167efb"><b>“清明”寄语(散文)</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 赵顺年</b></font></div></h1> <h1><b><font color="#39b54a">作者按:</font></b><div><b> 本文是为公元2020年农历庚子年“清明”所写。 </b></div><div><b> 2020年的“清明”是一个特殊的“清明”,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清明”,是一个亘古未有的“清明”,也是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清明”。</b></div><div><b> 本文在2020年的“清明”期间发表之后,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注与点赞,更有诸多鼓励的美评,特别是得到了山东省政协“联合网”的青睐,给予了全文转发。</b></div><div><b> 为了感谢大家的厚爱与鼓励,我今天将大家的美评作以实录,附在本文的结尾处。</b></div><div><b> 在2022年“清明”来临之际,我将本文予以重发。之所以重发,决没有赚取流量之心,更无哗众取宠之意,只是想自己给自己鞭策,又以此向大家深表谢忱!</b></div><div><b> 当前,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正处在关键阶段,2022年的“清明”与2020年的“清明”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b><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是一个特殊的“清明”,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清明”,是一个亘古未有的“清明”,也是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清明”。为</b></span><b style="color: inherit;">此,我将本文重发,以将自己感悟和体味再次展现给读者!</b><b style="color: inherit;"> </b></div></h1>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 (一)</font><br></b><font color="#167efb"><b> 又到一年“清明”时。<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清明”是一个特殊的日子!<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在一年十二个月中,我国有着诸多的重要的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比如元宵节、比如中秋节等等,而“清明”就是重要的“节日”之一;<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在一年的四季当中,我国有着独特的唯一的二十四“节气”,比如立春、比如雨水、比如小满等等,而“清明”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之一。<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由此可见,“清明”,的确是个特殊的日子。<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其特殊有三:<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首先,唯“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在其它二十三个“节气”和众多的“节日”中,都没有在时间上重合为一天的,唯“清明”是“节日”又是“节气”,二者重合为一天。<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其次,“清明”的特殊,还在于其“节气”和“节日”在同一天的时间里,按照传统和习惯,一般都有两项活动,也差不多在同一天进行。两项活动之一,是祭奠已故亲人,为已故亲人扫墓,缅怀、追忆、祭奠,以寄托哀思与心疼,还有恸哭的悲伤。两项活动之二,便是人们踏青、赏花、远足、旅游,以感受季节的温度适中,还有亲朋好友团聚的欢畅。 没有哪个日子能像“清明”这样意蕴深厚又风清景明,既有“节日”慎终追远的悲呛;又有“节气”放歌逐春的轻盈。<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第三,“清明”的特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中,我国独有的“二十四节气”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清明”身居其中,诸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都无一能够媲美。<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正因为“清明”的特殊,与之相关联的,还有“清明”期间广大平民百姓在“祭祖”与“踏青”中演绎和创造的万千动听而感人的故事,更有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诗词歌赋的流传。所以,“清明”处处彰显着历史与现代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演绎着历代所存在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文化实体与文化意识,蜿蜒而宽阔,久远而绵长,古老而新颖,又对应着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了一种独具特点的传统文化!<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按“节日”计,“清明”时,曾有第一天是“寒食”,第二天是“清明”之分,并且是先有“寒食日”而后有“清明节”之说。<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相传,“寒食日”起源于春秋时期,据史料记载,晋国晋献公死后,诸公子为夺王位相互残杀,公子重耳为躲兄弟间相互杀戮,便逃出晋国流亡他国长达19年之久,大臣介子推始终不离不弃,紧随左右,关键时刻“割股啖君”,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为重耳充饥。后重耳返回晋国,励精图治,成为日后“春秋五霸”之一的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君晋文公。晋文公当政,为了答谢介子推的忠心耿耿,欲与嘉奖,而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便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介子推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全国禁火寒食,以寄哀思。此乃“寒食日”之来源。<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清皇帝康熙认同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推行中国历法改革,并将其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汤若望在历法改革中将“寒食日”定在“清明节”前一天。自此,我国施行的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历法中,就有了“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日”的汤氏历法的沿袭。“寒食日”从春秋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光的流逝,晋文公和介子推所代表的那种封建愚忠思想已沉入历史的长河,但所弘扬的忠诚、廉洁、政治清明却千年如一被人们所称道。</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现在,“寒食”的概念不仅在百姓中基本全无,国务院专门做出“清明节”放假一天的决定大概也未考虑这个因素。<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不过,可以充分说明,不管是“节气”还是“节日”,既然国家都作出决定为“清明”放假,可见“清明”的重要。<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花草复苏为清,日月辉映为明。以我个人浅见,就“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不管是“节气”还是“节日”,你过也得过,不过也得过,她告诉人们,这既是“节气”和“节日”同步而至的时间概念,又是一个纯中国元素可以安放人们多种心情的文化符号!<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她是岁月匆匆的脚步;<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她是时光流动的坐标;<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她是停留在人们梦中难以释怀的一份乡愁;<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她是在外游子需作出决定是否返回故乡的一次远行;<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她是未能回到老家的善男孝女们内心深深地遗憾与缱绻;<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她是一年四季中怀古与幽思、朝气与欢快、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一个“双节”的名字。<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在公元2021年农历的牛年“清明节”来临之际,人们最应该记住的是公元2020年即农历庚子年的“清明”,那是一个在特殊之上又加上特殊因素的“清明”。那个“清明”,注定是一个给人们留下最为深刻印象,最值得人们记忆,最应该念念不忘,最具有特殊意义的“清明”!</b></font></h1> <font color="#39b54a"><b>超然如风摄影作品选</b></font> <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二)</font><br></b><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在个人乃至国家的记忆里,我想,没有哪个年代哪件事情能让全国的民众从“春节”开始连续地不间断地一直“宅家”到“清明”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而庚子年之春,却实实在在地偏偏就是从“春节”开始,中间没有间断地连续性地让14亿国人都老老实实地“宅家”。那不是三万五万,十万八万人的“宅家”,也不是几省几市人的“宅家”,而是泱泱一个大国的国人“宅家”,是拥有老老少少14亿人之众的“宅家”。其“宅家”的范围之广,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宽,持续时间之长,堪称中国历史之最,世界历史之最,人类历史之最!<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曾很认真地“探究”过“宅家”这个名词。<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早在1400年前的我国唐代,“宅家”这个词汇就已经开始使用。那时,“宅家”是在宫廷中人们对皇帝的敬称。唐•李匡乂所撰《资暇集•阿茶》曰:“盖以至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不敢斥呼,故曰宅家,亦犹陛下之义”。也就是说,皇帝是至尊,他的“宅”是天下,他的“家”是四海,亦敬称他为“宅家”。意思是说,皇帝就是“宅家”,“宅家”便是皇帝,亦是对皇帝的尊称。也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称为“宅家”,也只有皇帝,才拥有天下拥有四海。<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近几年,“宅家”一词使用者渐渐多了起来,社会上尤其在城市里边兴起了颇多的“宅男”、“宅女”等等。这些“宅男”或者“宅女”,他们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宅家”便是皇帝,“宅家”便拥有了天下拥有了四海。而从2020年即农历庚子年的第一天开始,全国14亿人都开始“宅家”,但他们不是以“天下为宅,以四海为家”,而是“以宅为天下,以家为四海”,真真切切成了“宅家”之人,也确确实实当了一把“皇帝”,并且还出现了很多很多“宅爸、宅妈”、“宅爷爷、宅奶奶”、“宅姥爷、宅姥娘”以及“宅男宝宝、宅女宝宝”等等。<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这一“宅”,硬是从庚子年春节的正月初一“宅”到了庚子年春天的“清明”之日。<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十分清楚地记得,2020年,由于“宅家”时间太长,“清明”尚未到来,随着国家和当地“撤卡松禁”,一些年轻的男男女女便开始走出了“宅”,离开了“家”,或走上大街,或遛弯在院里,还有的跑到野外,或劳作、或种地、或爬山……随着“清明”越来越近的脚步,有的便开始盘算如何祭祖、如何远足、如何赏花、如何踏青,如何在特殊得情况下过好“清明”。<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前边我已经说过,14亿国人同时“宅家”两个多月,这是任何国家实行不了的一道政令,是任何国家想实施而无法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任何国家无论如何想做而不可能做到的一次全民行动!而只有我们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做到!<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多年后,对于庚子春14亿国人“宅家”的这一全民行动,人们也许会忘记,甚至记不住了为什么“宅家”?“宅家”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庚子年从“春节”到“清明”这长达两个多月的“宅家”却是没齿难忘甚至是刻骨铭心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由此,这一全民的“宅家”,又给“清明”平添了若干新的内容和神秘色彩!<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为了说明“宅家”的原因、目的和意义,更为了方便大家在每年的“清明”到来之际不忘也不能忘记2020年的“清明”,我必须在此重复一下那两个月所发生的现代人都很清楚的那件大事,那件惊天地泣鬼神震撼全球的大事!<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件大事,就是用我们的肉眼看不见但却夺人健康危及人们生命的叫做“新冠病毒”的东西。在我们国内,它从肆虐荆楚开始,迅速蔓延全国。面对危情,我们的党和政府采取了及时地行之有效地全国驰援武汉、湖北;4万多名白衣战士逆行荆楚;武汉封城;国人“宅家”;老少“禁足”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直到取得全国性的阶段性胜利。本来,我想从2019年12月26日上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接诊了第一例病人即引起她怀疑传染病的高度警惕并以最快的速度和院领导上报省市主管部门开始,将所经过的“吹哨人”、国家专家组奔赴武汉调研、钟南山院士做出“人传人”的论断、武汉2019年农历腊月29日“封城”、解放军医疗队大年30日第一时间到达疫区、火神山和雷神山两个医院先后开工、为应急迅速搭建方舱医院、各省白衣战士从大年30日开始分批次逆行荆楚、正月初一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部署全国启动紧急响应、各级党委政府雷厉风行发出政令、全国人民群众“宅家”禁足、社区村庄设卡拦路严格防控、各地在继续驰援武汉湖北的同时诊疗排除当地发生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等等,一直到全国部分省市确诊病例出现“0”逐渐开始复工复产,至2020年3月31日,即庚子春三月初八日,我们全国确诊病例3006例,全球累计确诊也刚超过78万例,其中美国累计超过16万例等等事件经过做出比较详细的列表。然而,时间走得很快。一年,仅仅一年,在这一年360天的时间里,至2021年3月25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提供的数字显示,全世界确诊病例竟攀升到了1.25亿人以上,美国、巴西、印度都超过千万,其中美国确诊病例突破了三千万,死亡病例已逾50万。居全球第一。世界上诸多个国家所面临的形势也极其严峻,全球因新馆肺炎被夺去生命的已达270余万。对此,我已无力为这一牵动全球的大事件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时间排序或略为详细的备忘,我更无暇对那些国内、国际上产生过的这样那样的争论和谁写了什么文章、发表了什么日记的孰是孰非予以评判,而正是为了避开那些乱七八糟的争论和孰是孰非我确实不感兴趣的什么东西加以澄清。我觉得对我来讲确实没有必要。当然,我并非是对已发生的“冠状病毒”漠不关心,而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个“冠状病毒”给我思想的冲击使我对整个世界整个人生特别是面对人的死亡的认识发生了新的变化,还有对“清明”节所产生的影响和对“清明”节的新的感悟与思考,我才产生了颇多的想法并写下了这些文字。</b></font></h1> <font color="#39b54a"><b>超然如风摄影作品选</b></font>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 (三)</font><br></b><font color="#167efb"><b> </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毋庸讳言,每到“清明”时节,人们总是会有走过大雪纷飞,迎来鲜花盛开;度过阴霾寒冷,终与暖阳相拥的感觉。<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种感觉,使“清明”这个日子越发显得明媚清新,伴随着传统的习俗,人们既要祭祖,还要踏青。<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前些年,“清明”一到,我也是驱车赶回故乡,到名曰“都吉台”的我的村的那个诺大的公墓林坟地里,祭奠我那逝去的先辈亲人。每到那天,在通往我的故乡那纵横交错宽宽窄窄的路上,车轮走过,一种特有的思绪就会丰盈着我的一种情感,那情感伴随着“清明”的微风轻轻地飘荡着我对故乡熟悉的但已久违的味道遥遥而来又随之远去,路边的小草和野花镶嵌着都吉台村曾经的青山与绿水,还有潺潺的河流与小溪。这一切,往往会使我那种对于故乡的情感越发浓郁。<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每当我顺着通向村东南岭那片长着茂密松柏墓地的小路爬坡而行时,前边走过的车轮碾压起的车辙边上,几朵鲜花和丛丛小草便在尘土中悲痛欲绝,东倒西歪地为前来墓地的悼念者平添上些许无限虚幻的空茫和悲伤,那传统的习俗便轻轻地抚摸着岁月的最新时光而演奏着一出出对刚刚逝去亲人悲壮的痛苦怀念抑或是对已故多年的先人送上那古老的伤痛和象征意义的追思与祭奠,使悼念者伤痛之上愈加伤痛,忧思之上愈加忧思,传统之上愈加传统,象征意义之上愈加具有象征意义。<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站在墓地稍远的岭地斜坡上,我曾不止一次地审视般凝望过墓地里一个个前来“添土”“扫墓”“祭祀”者的身影,看着他们穿行在一座座黄土堆中间焚纸烧香弓身弯腰的样子。我的每一次审视往往都有新的发现,内心深处也便生出莫名的隐隐之痛。而那隐隐之痛竟在多年的多次审视中集合成了一种,使我仿佛看穿了那些前来扫墓祭奠大部分人的心态,那心态便是用实实在在的虔诚追忆和奉承逝者的能耐、本事甚至伟大,以祈求逝者的在天之灵对生者幸福美满当官发财的赠予和保佑。那一刻,大部分前来悼念者都会相当容易的把生者和逝者的人生阐释得通俗易懂,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与祈祷逝者在生者看不见的那个世界里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使逝者各个方面都得到满意,从而毫不吝啬地给予生者至高无上的关爱、支持、福祉与庇护。对此,生者便不遗余力地“孝敬”逝者,他们认为,给予逝者的“钱”越多越好,给予逝者的“家具”特别是“交通工具”越高档越现代化越好。比如,过去烧的纸钱都是普通的粗粗的黄色草纸,而近几年有的已经变成了印刷好的成叠成摞的“人民币”,还有的直接换成了“美元”、“欧元”等冥币。为了让逝者确保生者的愿望实现,有的还专门为逝者购买了名牌“电视机”、“电脑”还有高档的内存量特别大的“手机”等纸草,最为显眼的是“轿车”,什么配置很高的“奔驰”、“宝马”已经不为稀罕,有的直接买上了“劳斯莱斯”或“兰博基尼”,有的甚至还购置了私人“飞机”……<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这是近几年的现象。我对造成这些现象的生者们感到既可怜又悲哀,他们当中,有的确是怀着对逝者的一片孝心与虔诚,而有的,则纯是在装模作样,我甚至感到了他们灵魂中的某种丑陋。我想,他们地下的亲人,有几个用过“美元”或“欧元”的?有几个坐过“奔驰”“宝马”的?他们知道“劳斯莱斯”是什么?他们听说过一辆“兰博基尼”价值亿元几亿元吗?给他们购买了“飞机”他们会开吗?开着飞机到哪里去呢?还有,给他们购买了高档的内存量很大的“手机”,他们能和生者通话吗?他们能给生者发发微信发发朋友圈吗?<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当然,这些也无可厚非,因最为主要最为关键的是,那是生者对逝者的悼念、哀思、追忆抑或祈求。<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于是,每当“清明”来临,那“清明”时节的鲜花;“清明”时节的绿草;“清明”时节的暖阳;清明”时节的思绪;“清明”时节我故乡公墓林里那一缕缕的青烟等等,便伴随着我“清明”时节的“纠结”,时常在我的眼前闪现,甚至让我魂牵梦绕……</b></font></h1> <font color="#39b54a"><b>超然如风摄影作品选</b></font>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 (四)</font><br></b><font color="#167efb"><b> 说实在的,每到一年的“清明”,我心里便涌上来那份“纠结”。<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份“纠结”就是我回都吉台还是不回都吉台;就是我能回都吉台还是不能回都吉台!<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都吉台是我的故乡,那是我的老家。</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我时常问自己:</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老家是什么?<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老家是我的父辈、祖辈,也许是几代几十代祖先长期居住的地方;老家是逢年过节时我及我的亲戚曾经能相聚在一起的场所;老家是自己父辈、祖辈及再往上祖先盘根错节各种关系的一个集散地。<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老家是什么?<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老家是本家本族历史的一份记载;老家是本家本族文化的传承;老家是割不断理还乱的一份浓浓乡情;老家还是我填写干部履历表时熟悉的抑或陌生的一个地理名称。<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老家是什么?<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老家是掩埋着自己几代几十代祖先的地方;老家是一个不可知的世界;老家还是被人们称作“阴间”的一个专指。比如,某人因为作恶被人打死,就会说“某人被送回他老家了”;打死了一个小鬼子,也往往会说“打发那个小鬼子回了老家”!<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其实,“老家”这个词汇,在概念上是很模糊的,它的定位本身就存有不少问题,并不像籍贯、出生地那样定位准确。有人说,老家是父辈、祖辈的居住地或住过的老屋老房子——故居。可是,在父辈、祖辈中,他们有的人在很多地方居住过,哪个地方能界定为老家呢?老屋老房子所谓故居已经没有了半砖片瓦,那个村那个庄还能称其为老家吗?有人说,老家是父辈、祖辈的出生地,那父亲要是在北漂沪漂广州漂海南漂或者是美国漂法国漂俄罗斯漂南非漂的漂二代漂三代呢?<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其实,“老家”这个词,在概念上模糊也好还是不模糊也好,在定位上准确也好还是不准确也好,对我来说都不重要。因为我毕竟还有个老家所指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一个叫做“都吉台”村的地方,对我来说,实际上仅仅就是一个地方,那是一个村庄名字,是我出生的地方,仅此而已。所以,我的老家是都吉台,都吉台就是我的老家,怎么说,也不过分并有理有据。<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知道,在都吉台村那厚厚的黄土下,掩埋着我的父辈、我的祖辈,我甚至叫不上名字的祖先,还有我的兄长和那村里已逝的人们!<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知道,在都吉台村那厚厚的黄土里,曾洒下过我诸多的汗水和泪水,那里曾浸透着我诸多的梦想、情感与思念!<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知道,在都吉台村那厚厚的黄土上,还有我自家的晚辈,我的近邻,还有我全村至亲至爱的近3000名村民!<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更知道,我的儿子,我的孙子,他们可曾知道都吉台的黄土有多厚?他们可曾知道都吉台的河流有多深?他们可曾知道都吉台的“南台”有多高吗?如果说都吉台是他们的老家,那都吉台这个老家给了他们什么?这个老家有什么东西能在他们的记忆里打上或深或浅的烙印呢?<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还知道,即便是我回到都吉台,我也找不到见不到了作为“老家”的踪迹,那些埋在黄土之下的亲人和村人们更是谁也不会走出来见我的,或者说,我是怎么也见不到他们的!我所能见到的,就是当下在世的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本村众多的老少爷们;我所能见到的,就是掩埋着众多本村老少爷们“公墓林”里的那一堆堆黄土;见到的就是前来祭奠自家亲人的村人;见到的就是萦绕在“公墓林”里那一堆堆黄土间的一缕缕青烟。<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很清楚,那萦绕在“公墓林”里那一堆堆黄土间的一缕缕青烟,是人们对逝者的一份份情感;那一缕缕的青烟,是人们对逝者的一丝丝怀念;那一缕缕青烟,是人们对逝者一帧帧的哀思和追忆……<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情感与怀念,哀思与追忆,诉说着、编织着、创造着一个个关于“清明”的;关于自家和他家的;关于黄土之下和黄土之上的;关于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故事……</b></font></h1> <font color="#39b54a"><b>超然如风摄影作品选</b></font>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 (五)</font><br></b><font color="#167efb"><b> </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于是,每当“清明”来临,我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默默地咏颂着一首我自己所作不能称其为诗的所谓的“清明诗”——《何为清明》:<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一堆黄土一部书,<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一块墓碑一绝唱。<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一堆堆的黄土,<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构建了一座座生与死的桥。<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先人在桥那边,<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后人在桥这边;<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桥那边是已逝的亲人,<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桥这边是心中的呼唤;<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桥那边是梦中的容颜,<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桥这边是婆娑的泪眼;<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桥那边是曾经的相拥和离开,<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桥这边是当下的追忆与怀念。<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这就是“清明”。</b></font><font color="#167efb"><b><br></b></font><font color="#167efb"><b><br> </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最美人间四月天<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梦中的容颜,<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婆娑的泪眼;<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曾经的相拥和离开,<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当下的追忆与怀念。<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这一切,<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都无法挡住春天的美丽;<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这一切,<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都挡不住四月的青春与浪漫。<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嫩草的葱绿,<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柳叶的鹅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盛开的鲜花,<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燕子的飞翔,<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草丛的虫鸣,<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小鸟的欢叫,<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踏青的脚步<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悠荡的秋千<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孩童的嬉闹,<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大人的笑颜,<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还有口袋里那煮熟的鸡蛋,<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这就是“清明”。</b></font><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我想,2022年的“清明”,肯定要恢复以往历年“清明”的习惯、做法和程序,然而。因为疫情,因为“新冠肺炎”,因为那些确诊的和无症状的,因为又到了2020年的“清明”,给太多太多的人留下了非同一般的印象和难以磨灭的记忆!<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清楚地记得,2020年即庚子年的“清明”已经与往年的“清明”大不一样,非同一般。由于“新冠肺炎”仍处在防控阶段,特别是上级一再提出的“无症状感染者”和全世界其它国家爆发的“疫情”,党和政府要求大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一定不要放松警惕,要改变往年“清明”节的一些做法与活动内容,并明确提出了传统的扫墓祭奠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可采取新的方式和办法。<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2020年3月18日,山东省民政厅就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暂停群体性祭扫活动。<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青岛市、淄博市等多地,为方便市民在“清明”节期间慰籍逝去的亲人,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寄托哀思的“代客公祭”,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套餐予以定制,由公墓管理部门“代客祭扫”。青岛市殡仪馆还专门开通了“时空信箱”,逝者家属可将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写成信件发到市殡仪馆“时空信箱”。有些地方直接开展了“云追思”“云祭扫”等活动,采取多种措施代替现场祭扫。<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最引人关注的是“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往年的“清明”前几天,来此扫墓奠祭的人就络绎不绝,而2020年,从“革命公墓骨灰堂”到“革命公墓林”,几乎看不到了来公祭与私祭的人们。对此,大部分人感到这既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得力措施,也是由“线下”转为“线上”时代发展与进步的祭奠新形式,并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赞同,都一致认为,悼念的形式虽然不一样,但表达的感情是一样的,给逝去的亲人送去的都是真挚的追思、祭奠与真情的怀念。</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2022年“清明”节之前,潍坊市各地都发出了关于加强清明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告,以诸城市为例,诸城市委组织部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发出了“筑牢防疫屏障,践行文明祭祀”的倡议书;诸城市文明办、诸城市民政局向全市广大市民发出了《清明节期间疫情防控倡议书》,明确提出了2022年“清明节”期间在全市范围内暂停现场祭扫活动,提倡健康清明,践行防疫规定;绿色清明,倡导新型祭扫;文明清明,传承中华美德。<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其实,这种非现场的“云追思”“云祭奠”的思路和想法,在几年前我就有了,并且在几篇文章里我都发表过。我的这种思路和想法,并非是我有什么不同凡响的伟大之处,更不是早就预料到了会发生“新冠肺炎”“人传染人”的先见之明,我的这个思路和想法,是来自于自己最简单最朴素也是最现实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就是我对生者与逝者的记忆刻度和情感尺寸以及我心中的那份“纠结”!<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很明白,在生者与逝者之间,不管是何种关系,不管多么亲多么爱多么近多么血肉相连,时间都会将所有的逝者变成生者记忆上的空白!<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为了进一步阐明我的这个观点,我将下面的文字再拉回到本文第四章开始说的,每到一年的“清明”我心里就涌上来的那份“纠结”。<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说真的,那份“纠结”是沉甸甸的,很有份量的。有几次,我都被那颇有份量的“纠结”压得喘不过气来!<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纠结”,就是跟着“清明”的脚步,我回老家还是不回老家;我能回老家还是不能回老家!当然,遇到“新冠肺炎”的防控应另当别论!<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清明”回老家的目的无非有三:一是祭奠逝去的先人;二是与同时间回去的亲戚相聚;三是见见邻居和村人。而最重要的就是祭奠!<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后来,经过我多次的观察、思考与总结以及回到老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认为:回,自然有回的理由与条件;不回,亦有不回的缘故与前提。倘若距离不远,身体状况良好,有能够允许的时间和方便的交通工具,那么,回,就是应该的。反之,就不必强求,即便有想法也不可能有办法。有时,不是人为的,而是思想上或认识上的强求,最终成为一种难以实施的“纠结”。<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世上很多很多事情是不能强求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对此,任何人都不要人为的背上思想包袱和力不能承的负担,尤其是过节,特别是“清明”对已故亲人的追悼和祭奠。比如,2020年的“清明”所采取的“云追思”“云祭奠”和2022年像诸城市几个部门所提出的倡议就是很不错的形式!<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在这里,我特别要说的是,祭祖是“清明节”的一件大事,但是,当你站在掩埋着你的亲人、你的祖先的那一堆堆黄土面前时,你的怀念和哀思也许会追朔到几年、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之前,但我可以断定,除了你曾经见到过的你的父辈、你的祖辈和你的曾祖辈之外,其他的人在你的脑海里大概都是传说的、模糊的、想象的、空对空的。我想,你要祭拜的,大概主要祭拜的就是你曾经见到过的父辈、祖辈和曾祖辈了,其余的族人,也只能凭着你的想象在你眼前的烟雾缭绕中穿行,甚至连想象都没有,也想象不出来!<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还想,当一个个“孝子”,面对那一堆堆黄土,或站、或跪、或鞠躬、或磕头、或倒酒、或夹菜、或焚香烧纸的时候,人们各种各样的思想、情感、心理、目的都会纷至沓来,心疼的、悲伤的、怀念的、感恩的、祈祷的,当然,也不可否认在那些祭祖的队伍中,有思想复杂的、有估摸不透的、有目的不同的,有另有企图的,有做了坏事祈求祖先保佑的,有的是在做给亲戚看的,做给邻居看的,做给村人看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祭祖,更不知道“清明节”真正的深层次意义在哪里!</b></font></h1> <font color="#39b54a"><b>超然如风摄影作品选</b></font>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 (六)</font><br></b><font color="#167efb"><b> </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习近平同志说过:“……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将大比小,一个民族是这样,那么,一个人也是如此。<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人,同样是没有出路的人。<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清明”的祭奠,就是要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来路,我们不仅要祭奠和追思我们的先贤,还要缅怀为国家、为民族献出生命的先烈和英雄。而更重要的,是在不忘他们的同时,要把你所有的情怀放在当下,感恩你在世的父母,感恩你在世的祖父母,感恩你在世的曾祖父母……<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认为,在长眠于地下的先人和生活在地上的后人之间有一座“相通之桥”。那座“相通之桥”,最关键最重要的主体结构就是在你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人还活着的时候你对他们的感情,即我们常说的“孝顺”!<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父辈祖辈活着的时候,晚辈的“孝顺”是真正的“相通”,除此,再无语言和行为上的任何交集,更无任何“相通”。<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孝敬父母,孝敬先辈, 这是中华文明在“清明节”传统文化中的精髓!<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国家通过“清明节”放假给你,为你创造了一个通过祭奠追忆已经掩埋在地下的先辈,实际上是在提醒你不忘先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求你孝敬尚且在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不然,你的祭奠又有什么意义?<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这也是国家放假让你过“清明节”的真谛!<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在这里,我并没有在用什么唯物主义或什么唯心主义来诠释“清明节”的什么重要的或什么不重要的意义,我只是说,从国家领导人到平民百姓,从亿万富豪到贫困人群,所有人都明白: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人死不能再活!<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敬,尤其是生活已经不能自理的老人你不管不顾不问不伺候,待他死了你再去烧香焚纸,哭天喊地,那纯是一种扯淡!你就是真花了许多钱给逝去的先人送上一辆真实的“兰博基尼”,也远远不如他活着的时候你喂他一匙汤饭,你递给他一碗白开水!<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生的和死的已经不能对话,更无法往来。<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如果能对话,如果能往来,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会是标准的甚至是超标准的孝子,标准的甚至是超标准的贤孙;每个男男女女都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争着抢着去孝敬去感恩!<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如果能对话,如果能往来,在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些不肖子孙,不会有那么些虐待父母,不会有那么些目无尊长,不会有那么些形形色色的忘本之人、忘恩之人。<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如果能对话,如果能往来,父母、祖父母尚在,但他们已经不同程度地老了,不同程度地病了,不同程度地无法自理了,他们已经到了需要关爱,需要照料,需要伺候他们吃喝拉撒的时候了,你敢不去照料,你敢不去伺候,你敢不守在病榻前尽上你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吗?<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对待老人的态度,是每一个子孙面前孝敬与否的“照妖镜”,也是对子孙孝心大小的“探测仪”。<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当然,如果能对话,如果能往来,长眠于地下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他们绝对不舍得让你驱车几十里几百里甚至更远,踏着黄土,面对着黄土,去点燃那些他们根本无法收到的纸钱抑或那些高档“轿车”甚至“飞机”。因为他们心疼你们,他们深爱你们,他们不舍得浪费你们的精力、你们的时间、你们的钱财。他们会跟你们说,即便是“清明”,你们也不要来了,你们带着你们的孩子踏青赏花去吧,人间最美四月天,你们不要辜负了这最美的四月天!<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这是长辈对晚辈永远的关爱与希冀!<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清明”时节的天是美得让人们无法形容无法描绘的天;<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清明”时节人的心情是一种最为明亮最为复杂的心情。<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清明”既有扫墓祭祖的肃穆,又有享受春天的乐趣,繁花似锦,绿草盈盈,十里桃花和那平日不敢触碰的易碎的心扉,总是在这个节日里交织着、演绎着……<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黄土、荒冢、青柳、蒿菜、绿草,朦胧的氤氲,无语的沉思,缅怀的泪滴,点香时的祷语,焚纸时的长跪,悲恸声颤中的泣涕……<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其实,深爱你的父母你的长辈并不希望你如此。<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说的这些,并非是在为不能回老家祭祖的人们强词夺理,更不是在为他们推卸什么责任,因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子女对父母的爱所无法企及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人,不能生活在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当中……不能生活在对去世亲人的哀思当中。一个人应当把心思放到未来,放到需要自己去做点什么事情上。”</b></font></h1> <h5><font color="#39b54a"><b>国家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b></font><div><font color="#39b54a"><b>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为爱接力</b></font></div></h5> <h1><font color="#167efb"><b> 多年来,我们党一直坚持唯物主义,坚持“无神论”,坚持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发出号召,要求共产党员、国家干部要带头推动殡丧改革,去世后自觉捐献器官或遗体。<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几十年后,我也将走向那个未知的世界!<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是人生自然规律,那是人生的必然法则!<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几年之前,我就已经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施予受”人体器官捐献官网上做了登记,表明我去世之后全部捐献我身上可用的所有器官,实现生命的接力,救治那濒临生命垂危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还想,在我去世之前,再给我的儿子、孙子留下我正式的遗嘱,告诉他们,把我的遗体整体捐献,捐献给我们这个最需要人体(器官)捐献的国家,献上自己生命最后的一份人间大爱!<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要说清楚,我身上所有可用的器官可任意摘取,去救助那些需要的人们;我的骨架如果可用,亦捐给国家的医学教学或研究机构,不要去火化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我还要明确告诉我的儿子、孙子,在每年“清明”节到来的时候,不需要再为我花费一分钱,不需要去买任何东西,不管他们身在哪里,也不需要往这跑往那赶,到了“清明”那天,只需对着影集里我的照片说一声:“爸爸(或爷爷),我们一切都很好”!<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这样,我心足矣!<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如果没留我的照片,我也不会在意,倘若能在“清明”这个节日里,面对着蓝天,面对着鲜花,让春风把“我们一切都很好”的话捎一程就行!<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心灵的呼唤才能跨过万水千山,只有心灵的呼唤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子女们从心里说出的话,我在什么地方都能听到!<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想,“清明”就是“清明”,既要“清”,还要“明”。<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2022年的“清明”即将到来,在这个有着多重意义的节日里,应该让笼罩在人们心头的凝重感悲切情尽量的少些再少些,让抗疫的决心坚强些再坚强些,换之以愉悦的欢快的大气的向上的幸福的行动,像人家杜牧之老先生那样,在雨纷纷的“清明”时节,看见欲断魂的行人,依然奔向美丽的杏花村找酒喝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向往与豪放:<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b></font></h1> <h5><font color="#39b54a"><b>国家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br></b></font><font color="#39b54a"><b>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为爱接力</b></font></h5> <h1><br><font color="#ed2308"><b>附(一)</b></font>:<b><font color="#167efb">朋友们的美评</font><br><br><font color="#167efb"> 赵旭铭:</font><font color="#333333">这篇《“清明”寄语》,内涵广深!既有历史性,又有知识性,还突出了孝道文化。更可贵的是宣传了老家都吉台,作为都吉台人倍感自豪!</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王良瑛:</font><font color="#333333">广博,有情味。</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岽麓子:</font>融学者,作家,诗人,思想家,评论家于一身; 将考据,文章,诗词,感想汇一文。 有理有据,由浅入深。 旁征博引,真切感人!<br> </b></h1><h1><b><font color="#167efb"> 梓轩饰品:</font>看到《“清明”寄语》(6)的那一刻,泪奔了!这眼泪,有对已故亲人的思念,更多的是深切体会到作者的“用真心,写真情”!作者几年前就做了自愿捐献身体器官的登记,更是被深深震撼!感动!向您致敬!<br><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王清海</font>:洋洋万言,巍巍大观。<br> 形散神聚,情真意远。<br> 广采博引,厚重如山。<br> 笔下带风,一咏三叹。<br> 如此雄文,令人拍案。<br> 一读再读,受益匪浅!<br><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Pamela Pu:</font>真情流露,有感而发。作者带着对故乡和对亲人的思念在特定的时间文思潮涌,没有良好的文学造诣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是做不到这样的,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也是做不到这样的,没有爱思考勤琢磨的头脑更是做不到这样的,这样的文章必须点赞!<br> <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孙 宇:</font>2020年“清明”是一个全国哀悼的日子,看到赵先生的文章,几度泪目!我们国家在抗击“疫情”中能打胜仗,最重要的就是有那些逆行前线的白衣战士以及像赵先生这样心有大爱的人们!<br><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王志伟:</font><font color="#333333">长见识了,“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第一次了解了“宅家”。</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胡西莹:</font>好达观的心态;<br> 好时髦的器官捐献;<br> 好深沉的爱子之情;<br> 好别致的立意构思……<br><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王 炜:</font>一篇《“清明”寄语》,被洋洋洒洒地写成了一篇长文。读此文章,读到了思想,读到了情感,读到了知识,还有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对身后事的泰然。边读边感到,很值!<br> 近期“纠结”着的扫墓一事,释然!借您的文章,寄托我的哀思!<br> <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拙 实:</font><font color="#333333">拜读了大作《“清明”寄语》,深知了“清明”、“宅家”、“回家”的含义。每年过“清明”,从没深究过“清明”节的文化含义。这次长见识了,谢谢!</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王炳利:</font>赵主席:刚刚拜读大作,感动!“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心灵的呼唤才能跨过万水千山,只有心灵的呼唤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子女们从心里说出的话,我在什么地方都能听到!”<br> 洋洋洒洒万余言,思古念今说“清明”;<br> 乡情亲情桑梓情,化作渠河水长流。 <br> 此去春秋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br> 吾辈寄语身后事,千载悠悠万古愁。<br> ——读赵主席《“清明”寄语》临屏有感而作。<br> <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戴培秀:</font><font color="#333333">读了赵书记的《“清明”寄语》深受感动,学到了很多做人的知识,真是美文,正能量,说出了人间的大爱,看到了一个宽广博大的胸怀!</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周世国:</font><font color="#333333">闻“清明”而祭祀,唯华人所寄托,系文化与文明的永久惦记。致辞双节为文豪墨客奋书者巨,赵老师的选择与书怀,将是友中之最赞!</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郭存芳:</font>“用真心,写真情",顺年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回顾顺年同志的所有大作,都没有虚构和夸张,朴实无华,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净是干货,所以,生动感人。 文学作品就是要给人以真,善,美,但说起来容易,好多人做不到,但顺年做到了。点赞!<br> 读《“清明”寄语》,使人在知识,思想等方面,确实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作者以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结合实际,洋尽地阐述了对“清明”的正确认识。 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都应依实际而行。平时你做到一个孝子应做的,问心无愧。相反,烧香烧纸,哭天嚎地又有啥用?<br> <font color="#167efb"> 超然仰苏:</font>心系故乡都吉台 “清明”诗文寄情怀。<br> <font color="#167efb">赵术升:</font>认真读《“清明”寄语》,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和见解,作者流露出对家乡和对亲人的真情和亲情,向您学习。<br><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苏茂山:</font>清早收文,一气读完。既读出了“清明”意义的“厚重”,又读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颖”,尤其读到最后的“人体器官捐献”以及对子孙后代的嘱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大我”的境界。</b></h1><h1><b> 此文要细细读,有些哲理性的语言,要慢慢体味。就像那陈年老酒,越品越香,沁人心脾!<br> </b></h1><h1><b><font color="#167efb"> 高 峰:</font>赵老师, 读您的文章 学到好多知识 ,懂了好多人情。<br> <font color="#167efb">长空雄鹰:</font>作者美篇《“清明”寄语》,阅后感到内容丰富,并结合清明节、当前抗疫情和家乡情,使文章达到了高潮。<br><font color="#167efb"> 赵树美:</font>爷爷您好,看了您写的《 ”清明”寄语》,对“清明节”,”寒食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寄语第(四)部分您写的都吉台是我的故乡,我的老家,老家是什么?看了很受感动,对老家的思念与您有同感,最后看了您写的”斗鸡台”,”都吉台”也了解的更全面了,谢谢您爷爷!<br><font color="#167efb"> 胡宝勇:</font>好文章,意义阐述至理!<br> <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凡:</font>寄语就像在倾听,既增长了知识也包含着希望。<br> “人,不能生活在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当中……不能生活在对去世亲人的哀思当中。一个人应当把心思放到未来,放到需要自己去做点什么事情上。”<br> </b></h1><h1><b><font color="#167efb"> 王钦殿:</font>大思路!大视野!大手笔!大胸怀!大智慧!大家风范!<br> </b></h1><h1><b><font color="#167efb"> 焦金华:</font>赋予“清明”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b></h1><h1><b> <font color="#167efb">好帮手汽修:</font>赵主席才华横溢,大家手笔!<br><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高绪森:</font>赵主席上午好!您的《“清明”寄语》拜读了,长知识了,应编入学生的语文课本啊。转给我的兄弟,子孫读看学习。谢您,祝安康顺意!<br><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逄清如:</font><font color="#333333">收到大作,一口气读完,老师厉害!官人、文人、思想家、哲学家集于一身,朴实的文字,诠释了人生、人性、善恶。老师还是心理学家!</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陆玲娟:</font>读给孩子听,很好!<br><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澜:</font>唯物主义的践行者!<br><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王秀文:</font>“我身上所有可用的器官可任意摘取,去救助那些需要的人们;我的骨架如果可用,亦捐给医学教学或研究机构,不要去火化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我还要明确告诉我的儿子、孙子,在每年‘清明’节到来的时候,不需要再为我花费一分钱,不需要去买任何东西,不管他们身在哪里,也不需要往这跑往那赶,到了‘清明’那天,只需对着影集里我的照片说一声:‘爸爸(或爷爷),我们一切都很好’!<br> 宽广的心胸,感人至极!<br> </b></h1><h1><b><font color="#167efb"> 晴 空:</font><font color="#333333">那张特殊的器官捐献电子登记卡的故事,听过很多次,这次从持有人的作品里读来,更添一份敬佩与感动!</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日 月:</font> @赵顺年 写得真好,把“清明”之由来交代的清清楚楚,把思乡之情怀说得明明白白。有故事有情感,有寄托也有思念,是篇难得的好文章。<br> 感谢您用心如此良苦,感谢您文笔如此秀美。<br><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妙 静:</font>好感动人的文章,为你点赞!正能量,我转发了!<br> <font color="#167efb"> 阳光姐姐:</font>《“清明”寄语》这篇文章,给了我们新的“清明”感悟和意义!太赞了!<br> <font color="#167efb"> 培育灵芝:</font>@赵顺年 ,群内人才济济,赵老师的文才更是忘尘莫及,太厉害了!“学习”二字不敢提及,有生之年是学不了的。<br> <font color="#167efb"> 明镜非台:</font>@赵顺年 老师!拜读老师佳作!每次读老师的作品都被老师那真挚情感和优美文笔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动折服!老师对世事及人情和历史信手拈来,文字中蕴含着对国家兴亡和故土深深的思索及眷恋,而老师对于自身后事的安排更让人感动!老师不愧为当代文人墨客之表率!向老师致敬学习!祝老师天天平安喜乐!</b></h1><h1><b> <font color="#167efb"> 乐 乐:</font>欣赏佳作!不可思议的编写,又有千年万古的春秋含义,使人任人兴慰!</b></h1><h1><b> <font color="#167efb"> 在哪里/韩仪麟:</font>为赵老师深厚的文字文学功底点赞!</b></h1><h1><b> <font color="#167efb">刘德宝:</font>都吉台因此文而扬名!</b></h1><h1><b> <font color="#167efb">时光温若酒酣:</font><font color="#333333">时间飞梭,又是一年“清明”时,恰逢花红柳绿,美文共欣赏。感谢作者带给大家如此美好的文章和回忆。</font></b></h1><h1><b><font color="#333333"> </font><font color="#167efb">尘世烟火:</font><font color="#333333">时光飞逝,转眼又“清明”,感谢老师美文陪伴!</font></b></h1><h1><b><font color="#333333"> </font><font color="#167efb">金海岸:</font><font color="#333333">拜读大作,知古今多少事,亿多少英雄豪杰,追思如春风送花,地名考证当如“斗鸡台”。</font></b></h1> <font color="#39b54a"><b>超然如风摄影作品选</b></font>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附(二):</font><font color="#167efb">我的故乡“都吉台”小考</font><br></b><font color="#333333"><b> 都吉台,是一个村庄,是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镇所辖的一个村庄,全村拥有600多户人家,3000余口人。<br></b></font><font color="#333333"><b> 都吉台村又是一座古城,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文化灿烂,岁月的长河将历史的绚烂与现代文明在这里集聚辉映。都吉台的城墙、城门、护城河给我留下的记忆深刻,我的孩提时代除去在城墙、城门上打闹玩耍之外,也曾在高大的城门顶上掏过麻雀,在那宽厚的城墙之上放过羊,在雨后护城河里拿过青蛙抓过鱼。那高大宽厚的城墙,像一道天然的屏障,使住在村里的每一个人,都如同住在一个有着高大围墙的宅院里,围墙时刻给村人挡风蔽尘,使大家无形中就会生出一种安全之感。<br></b></font><font color="#333333"><b> 如站到高高的城门或城墙顶上,可极目远眺,一种诗与远方的豪情会伴着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br></b></font><font color="#333333"><b> 环绕都吉台村一周的古城墙,它的久远历史与功能及其发挥的作用,曾经保佑着都吉台人千百年间的祥和与安宁。经考证,城墙始建于西汉初年。那是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其刘姓宗室六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王之乱“,汉景帝临时授命周亚夫为太守,率领重兵予以平叛。叛乱者兵败,参与叛乱的胶西王刘卬率残兵败将逃至都吉台时,见都吉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民风社情等诸多条件与因素,是自己十分满意十分理想的栖身之地,为了保住自己残存的势力,防止景帝再派兵前来剿杀,便号令兵士与百姓修筑城墙,以求安全。刘卬在都吉台得以栖息,便将都吉台封国,称“平昌国”。<br></b></font><font color="#333333"><b> 都吉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环境,我在多篇文章中都有叙述,在此不再赘言。但都吉台名字的由来,源于齐桓公和杞桓公两位君王在此“斗鸡”之说,始称“斗鸡台”。这是有关专家根据《山海经》、《淮南子》、《路史》、《列子》、《史记》等史料记载和《中国姓氏考》,以及2014年12月河南开封申报的"杞人忧天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事实研究确认,得出的结论是齐王(齐桓公)和杞王(杞桓公)在此斗鸡的地方。此结论与司马迁的《史记》和郦道元的《水经注》所载均相左,他们二人所述都相差甚远,包括明万历《诸城县志》所载,连都吉台所处地理位置都极其有误,郦道元的《水注经》之言更是不可以信,那鲁国的季氏与郈氏无论如何不可能各人抱着一只鸡到几百里之外还要跨越齐国或鲁国或莒国国境到这个地方斗鸡。就最具权威的司马迁《史记》而言,因司马迁受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和他本人身体致残,诸多地方只能道听途说甚至仅凭个人想象之撰,尤其是他个人经历、学识等诸多因素所限,他的好多作品都属于自己听到的传说,甚至是个人的猜测、杜撰和编造。我的朋友,著名春秋战国史专家、出版家王炬先生曾跟我做过一次对司马迁作品,特别是对司马迁《史记》中多篇文章作过验证与探讨,对司马迁《史记》中特别是地名的描述都不予认同,如将其作为权威之作,那将造成诸多的历史之误。如同我们的七年级历史课本,将刘卬认作刘印。王先生最近即将付梓的长篇小说《春秋爱情》,经过诸多历史资料的查证,对司马迁许多史学性文章直接作了推翻,尤其是关于齐桓公之妹文姜委婉悲切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将司马迁作品中的记载全部颠倒,予以拨乱反正。<br></b></font><font color="#333333"><b> 史料记载: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封夏朝开国君主禹的后裔到杞地(现河南开封杞县)建立杞国。春秋末期,杞国在周边大国的压力下,日常生活难以为继,两个王子便各带一支队伍和子孙被迫北行东迁。一年后,两支队伍中的一支定居于“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北),号称“杞都”;另一支定居于“娄邑”(今山东省诸城城区西南),仍为“杞国”,并继续沿用杞姓,国君杞王为杞桓公。此时,在杞国东北部的齐国国君齐桓公在宰相管仲的辅佐下,先后灭了纪国(今寿光纪台镇)和莱子国(今莱州),拥有了大量生产食盐的基础和技术,使国力迅猛增长,成为春秋华夏大地上的第一霸主。<br></b></font><font color="#333333"><b> 某日,齐桓公沿自己的国境线狩猎巡查,走到南部边界时,听当地百姓说,在自己齐国不远的东南部竟出现了另一个杞国,其国名国君都与自己同音,便顿生妒恨,决定亲自前往看个究竟。<br></b></font><font color="#333333"><b> 到了“娄邑”杞国,见了杞国国君杞桓公,齐桓公以强凌弱,便强行让杞桓公改国名改君名。但杞桓公并不害怕,反过来要齐桓公改,理由是都为周王所封,并杞国在前,齐国在后,以至拖后到给姜子牙封地时才有了齐国。对此,二者之间谁也不肯让步。最后双方约定,以斗鸡胜负为准,谁负谁改,且负者要一次性给胜者千匹战马,万卷布匹和从对方所辖地任意挑选百名美女以作赌注。斗鸡的地点确定为不在两国国内而在两国相近相邻之地原有的最高土台为“斗鸡台”,因新筑之台难免会有“陷阱”和特设机关。这样,就选定了都吉台村东南角高数十丈,圆几千步,且既不属于齐国也不属于杞国仍为夷地并有着特殊质量的土台为“斗鸡台”。为了取胜,两国国君各自都使了鬼招。杞王将芥末面撒在鸡翅底下,欲以辣坏齐王鸡眼取胜;齐王则在鸡爪上暗缚铜钩,欲以利爪斗赢。结果,斗鸡开始,齐王暗缚铜钩的斗鸡尚未来得及施展利器,就被杞王的斗鸡翅膀一展,一撮芥末面便飞进了眼里,齐王斗鸡大败。齐桓公回到国都临淄后,便将斗鸡经过说予宰相管仲,并要求管仲出谋划策,以报仇雪恨。管仲见国君火气冲天,便想了想,提出了一个方案:他们不是国名国君都和咱们同音而不同字吗,那就叫他们完全一样即是。于是,齐国即可发兵,一举灭了杞国,杞王连夜逃往杞都,投奔自己的兄弟而去。 </b></font></h1><h1><font color="#333333"><b> “娄邑”杞国自此覆没,而“杞都”故城尚有遗存。齐桓公灭掉杞国,赶走杞桓公后,为了防止西南和正南方向的鲁国、莒国侵犯,便在原杞国的边界上(今诸城市皇华、桃林镇境内)依山之势,修筑了长城,为齐长城。<br></b></font><font color="#333333"><b> 今齐长城遗址及烽火台依稀可见,自西向东蜿蜒数百里,直至琅玡台。<br></b></font><font color="#333333"><b> 千百年间,由于社会动荡,战乱迭起,至西汉时,刘卬兵败,栖息于此都吉台,修筑城墙后,随即封此地为“平昌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村庄称为“国”实有不妥,但毕竟有城墙城门护城河,内有守护,较为安全,不少外地人便避难于此,他们到了之后,当地村人与之和睦相处,对外来人尊重有加,整个村内百姓无恙,盛传“都吉”,有口皆碑,加上村东南角有座高高的土台,人们便根据“斗鸡台”的传说与谐音,为图吉利,遂确定村名为“都吉台”。</b></font></h1> <font color="#39b54a"><b>超然如风摄影作品选</b></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