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毕生的思念呼唤母亲 一一兼谈郑铁辉的散文语言特色

陈荔红

<p> 老铁是铁辉的昵称,相熟的文友亦以老铁呼之。</p><p> 近日捧读老铁《慈钟岭》、《八坊巷》、《守望》、《独酌杏花》四部新书,加上原先读过的老铁另两部大作《花开花落》、《百味人生》,掩卷沉思,很是为老铁对故乡慈钟岭依依不舍的一腔乡情,对早逝母亲念念不忘的思念呼唤而感叹。</p><p> 老铁与我同是1977年进厂,相识相知几十年了,是我十分敬重的老师、文友。第一次读到老铁的作品是1989年我负责编辑厂刊《火花》,其时我在《火花》创刊号四版头条的位置发了老铁的小小说《老班长》。不久,《火花报》刊号正式获批定期编辑出版,从那以后,老铁的散文、小说、诗歌便时常在《火花报》副刊上与职工读者见面,深得职工喜爱。2019年我将要退休时又特意编了老铁的一个专版向读者再次推介,受到读者的好评。三十年来,老铁笔耕不辍,甚是勤奋,尤其没有想到,新年刚过他就一口气推出了四部新书,令人目不暇接,真是可喜可贺!</p> <p>  老铁6岁丧母,他说,没有母爱是他一生的疼痛!但就是这仅有的6年的母爱,在幼小的老铁心中种下了思念的种子,6年的母爱让老铁刻骨铭心一辈子,让老铁心心念念整整一生。老铁用最真挚的情感,最感人的文字怀想母爱、纪念母亲,用毕生的思念呼唤母亲!饱含深情的篇章虽然无声,却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p><p> “妈妈去了,那是一个太阳雨的日子。</p><p> 阳光很好,艳艳的,灼人的眼。有几缕铅云,飘飘的,于是,便有沁人的雨丝……</p><p> 爸爸说,那是太阳雨。</p><p> 我不明白,太阳了,还雨?</p><p> 大概你妈妈走了,太阳也落泪了。</p><p> 爸爸的话,我信。</p><p> 妈妈走在太阳雨的日子里。那时我6岁。”——《太阳雨》</p><p> 寥寥数语自然、纯真,惹人怜惜。一句“妈妈走了,太阳也落泪了”,形象贴切,感天动地,令人触景生情。不但太阳落泪了,读者也为老铁真挚质朴的情感而落泪!</p><p> 接着,《太阳雨》继续孩童天真的叙述:</p><p> “6岁,很小。我‘骑’在爸爸肩上,为妈妈送行……飘飘的纸钱从我手上飞去,挟着太阳雨,有些凝重,老飞不高,我曾为此遗憾。爸爸说,妈妈需要钱,她病得很重……有凝重的抽泣,爸爸哭了!</p><p> 爸爸,莫哭……我撒很多、很多的钱,妈妈的病就好了!</p><p> 雨霏霏,草萋萋,有一轮湿湿的太阳……</p><p> 妈妈走了,她再也没有回来。</p><p> 妈妈不再回来,不知病好了没?”</p><p><br></p><p> 过早尝尽了困苦滋味,过早就懂事的6岁的老铁,在父亲的肩上反过来安慰驮着他生命的父亲莫哭,懂事地表示要“撒很多、很多的钱,妈妈的病就好了!”此情此景,崔人泪下!</p><p> 其实,绝大多数人对6岁前的童年往事是模糊的,但老铁一生中仅有的短短的6年的“妈妈”,却一直活在老铁心中,让老铁用一生来思念,用一生来回忆。老铁在《母亲》一文中说:“母亲长得怎样,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我没有丝毫的印象。”可是,没有什么母亲形象的记忆了的老铁,却清晰记得母亲给予的疼爱:6岁前,“邻居有一只母狗生下6只小狗崽,毛茸茸的,很可爱。我们围着小狗崽儿乐,不由自主的,我摸了一下那只黑色的小狗崽突然,母狗一声吼,猛扑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我的腿上,顿时鲜血淋漓。</p><p> 腿受伤了,母亲只好把我背到窑场……看母亲赶牛转圈,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就那么转呀转,仿佛从熹微的清晨,转到了落霞的黄昏……</p><p> 我也想拿一根鞭子,帮母亲吆喝几声。于是,拽一松枝,太长了,刚好凉棚边搁着把柴刀,于是便拿刀砍,只是那么一刀下去,我左手的拇指,又鲜血淋漓了!</p><p> 自此,母亲便背上我,即使吆牛踩泥,也寸步不离。</p><p> 我的左手拇指,有了一道深深的刀疤;我大腿上让狗咬伤的痕迹,至今还很清晰。仿佛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时时摩挲着母亲的温暖印记!”</p><p> 是阿,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因为源于真实,源于切身的感受,所以老铁不用虚构,不用灵感,不用技巧;追叙真实,细节生动,饱含深情,珍贵的母爱温暖了老铁一辈子!腿上、手上的两处疤痕,蕴聚着母爱的温暖,让老铁时时摩挲着母亲的温暖!</p><p> 在另一篇题为《蕙兰》的散文中,依旧是老铁对早逝母亲的眷恋:“蕙兰高挑,无疑有一丁点我母亲的基因;我也高挑,一个标准1米80的身材。从遗传学的基因上看,我与蕙兰都遗传了上一代姊妹中那种高挑的基因。不过,大姨也说,你和蕙兰都传了你妈妈的缺点,两个大门牙。”</p><p> 蕙兰是老铁的表妹,老铁6岁时没了母亲,不知母亲印象,因此“只有长得像母亲的蕙兰表妹经常涌入脑海”。而当突然得知蕙兰因癌病刚50岁就撒手人寰,老铁捶胸顿足:“你是我亲情的维系,你是我感情的挂牵,无论在人间,无论在天堂,你都是我可亲、可爱的蕙兰!</p><p> 打小就和父亲俩相依为命的老铁说:“我没有什么至亲常萦于怀,只有长得像母亲的蕙兰表妹经常涌入脑海,在我眼前,经常会出现一道蕙兰远去的背影!特别是蕙兰去世之后,尤烈,尤切!</p><p> 一袭背影,宛如蕙兰,蕙之兰芷,魂兮归矣!”</p><p><br></p><p> 满满的,真真切切的对母亲,对亲人的思念!令人为之动容!</p><p> 文以情动人。巴金曾说过:“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不难看出,老铁这几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蘸着真挚的情感用心书写,可谓情真意切,震撼人心,而这也正是我对老铁这几篇母爱的作品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我一直喜欢读真情实感,善良温暖的,能感动人的文字,因为我喜欢被感动,我愿意被感动洗礼!</p> <p>  老铁早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师从文学大师孙绍振,曾任永安市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长,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因此,老铁的散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行文看似随心随性,无拘无束,有时三言两语,却句句如诗,字字充满张力;有时像绘画素描,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却意境悠远,感染读者。如《清明》:</p><p> 今日清明,风清景明,杨柳依依,春阳盈盈。</p><p> 推开了春天的朝阳,我把第一缕阳光,系在遥远的缅怀……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路上欲断魂。虽然今日晴明,但心里的缅怀却已湿润!</p><p> 我放牧心情,让思绪爬上家乡的茫茫山岗,踏青采风,驰目望眼。</p><p> 清明时节,心雨纷纭,揽一抔黄土,掬一捧山泉,祭奠无尽的怀念。</p><p> 清明怀远,暖风虽轻,心绪却绵!</p><p><br></p><p> 全篇仅百来字,满满蕴涵着对逝去父母的深情缅怀,令人扼腕感叹!</p><p> 读老铁的散文另有一大感受,就是词汇信手拈来,新词脱口而出,字词任意组合,叠字运用自如,节奏朗朗上口。</p><p> 如《春萌》的开头一句:“雨霏霏,不知停,早春寒,听鸟鸣。”全是三字短句,连贯起来意境优美,韵律顺畅。</p><p> 再如《推窗》:“推窗望远,东方初晓,曙光微微,浅云渺渺。”全是四字组合,是老铁散文短章一大特色,“微微、渺渺”恰到好处,神来之笔,足见其文字功底之深厚。</p><p> 还有前面提到的《清明》,开篇第一句:“今日清明,风清景明,杨柳依依,春阳盈盈。”全然是随心所欲的遣词造句,“风清景明,春阳盈盈”虽无先例,但读者完全心领神会,堪称完美。类似的新奇句子在老铁的散文中随处可见,不胜枚举。</p><p><br></p><p> “文章不是无情物,老铁最是有情人。”读罢老铁新年新书,我恍然有悟:长得高高大大的老铁其实不铁,老铁的心中一直有母亲相伴!</p><p> </p><p> (原载《福建电业》杂志2020年第二期)</p> <p>  郑铁辉:1950年生于福建仙游园庄乡义路村,1977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前为中学校长,曾任永安市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长,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花开花落》、《百味人生》、《慈钟岭》、《八坊巷》、《守望》、《独酌杏花》等六部文学作品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