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地摊王国最后一年间 許基山作品

許基山【山言两拍】

<h3>中国&amp;海外画刊 CHAINA OVERSEA PICTORIAL《摄影师讲故事》典藏品读</h3> <h3>【 自摄自话 】<br>  2020年是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30周年。30年间,浦东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沧海桑田,原先的农村成为了标杆性的国际都市,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当然,浦东并不是所有的地块或道路都成了陆家嘴、世纪大道,但变化和进步是明显的,尤其是人的观念和思想,已远远不是30年前村镇居民同日而语的了。  浦东的外来人口数量甚至超过了浦西上海各区相加的总量。地摊,是一种来自中低端的各地民众、和浦东本地百姓在30年间相互交融接轨的象征与符号之一,但这种状况的保持已不会长久了。浦东新区的发展和城市管理,原先的城乡结合部独有的风情将挥之不再,而更趋于符合大都市的整体风貌与节奏。 2020年 1月 1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街道综治办出了一个通告:取消莱阳路小百货临时管控点。取消的日期为 2月 16日。也就是说,这一天为最后一个地摊市场的活动日。  莱阳路市场位于越过东波路往北300米范围内。 这一段的莱阳路平时很安静,尽头是一条河,两边可免费停车。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允许摆地摊交易。摆地摊的人多是来自五湖四海,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如此有多年了,与周边也相安无事,并且挺受附近本地百姓的欢迎。  这是浦东新区最后的地摊贸易市场了,我整理了自2018年 12月31日至2020年 2月 16日的部分照片,试图还原一个浦东最后地摊王国的最后的春夏秋冬。</h3> <h3>  2018.12.31,卖花姐姐鼓励腼腆的小伙子:别怕,好运一定跟着你!</h3> <h3>  老钱卖挂历。上图是2019年的元旦,下图为2020年元旦。摊后还是停着红色轿车,感觉老钱的自信心强了很多。</h3> <h3>  卖牛仔裤的摊主和客人说笑着,一副很舒心的样子。</h3> <h3>  赶季节也赶一把时髦,春天卖夏帽一一刚好!</h3> <h3>  时鲜货,草莓来啦!</h3> <h3>  姚姐是地摊大姐大,经营的是统统两块钱的小五金,还要管一些别人摆不平的闲事。</h3> <h3>  卖茶叶的贵州小姐姐今年比去年胖了。</h3> <h3>  一伙女人围着小老乡擦鞋,光试效果不买洗鞋膏。</h3> <h3>  别搞错了,俺是卖袜不卖腿哦!</h3> <h3>  文化也不值钱,十块钱一本。</h3> <h3>  山羊胡有点小钱,就找别的摊主去赌。</h3> <h3>  补牙的带卖哈蜜瓜。</h3> <h3>  午觉就在车上睡。</h3> <h3>  好像是很懂西瓜的样子。</h3> <h3>  大汉平时人见人怕,今天去搞双鞋穿穿。</h3> <h3>  夏日的一场暴雨,把雅号“小钢炮”的瓷器浇得七零八落。</h3> <h3>  老田从南方拉来的名贵花卉,一盆盆罩上了玻璃纸。</h3> <h3>  狗狗那么凶,还做生意不?</h3> <h3>  也辛苦的,中秋月夜守瓜摊。</h3> <h3>  秋阳高照,推出大数据无人售货地摊。</h3> <h3>  一位姑娘趴在地摊上,边爬边专注地找心仪的物件。</h3> <h3>  冷暖色调渲染下,服装也好卖了。</h3> <h3>  夜深人静,才是环卫工人清扫路面的时候。</h3> <h3>  2020年1月18日通告出来了,管控方如临大敌。担心摆地摊的闹事,加强了力量。</h3> <h3>  1 月 19日是可以设摊经营的节假日。摊主们抓紧年前这一波。连大学生也从老家搬货来卖了。</h3> <h3>  去年卖假古董、梳着秦俑发式的“蒙天放”,今年廉价卖完苹果回老家去了。</h3> <h3>  总有人会不高兴的,最好别去惹他们。</h3> <h3>  管理员小心翼翼的,让人也让车。</h3> <h3>  元月24日是除夕日,生意已显冷清,并有迹象显现。</h3> <h3>  风云突变,春节已了无欢乐。大年初一的莱阳路上,冷雨霏霏,行人已习惯戴上了口罩。</h3> <h3>  浦东地摊王国最后一天来临了:2020年 2月 16日,见到的唯一的、也是最后一个摊主吧,在为停了很久的小车充电。今天他没兴趣摆地摊卖货了,疫情严峻,现在也不会有人来买东西了。</h3> <h3>  环卫工人装垃圾的小车里空空如也,已无垃圾可扫。兵不血刃。领导真的是高人,取缔最后一个地摊的时机选得如同神机妙算,恰到好处。</h3> <h3><br>  我的面前是挚友許基山的一组地摊风情纪实摄影作品。它们无论是人物还是场景,都显得内容丰富、色彩纷呈,尤其是具有浓郁独特的平民生活气象。  在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心目中,摄影创作对象大多是名山大川、胜地美景、名人故居、奇花异木等等。而許基山却以似乎十分平常的地摊人文作为自己纪实摄影创作的对象,有些令人感到意外。但作为許基山多年的好友,仔细想来,却又觉得颇在情理之中。和其他摄影人不同的是,許基山原本就是一位作家。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小说就以关注民俗民生、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而见长,也曾有作品获得上海市级大奖。很可能因为如此,他的摄影创作思路揉合了文学的理念——同样在关注底层人物的命运和他们的喜怒哀乐及生存状态。  浦东新区莱阳路近东波路口的这一带地摊,成形已有多年。在作家兼摄影家許基山看来,地摊作为当代民生民俗的一个侧影,也不失为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他这样思考也这样实践了,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你看他拍得的这一幅幅照片,几乎张张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  在腼腆的小伙子面前,卖花姑娘淡定而亲切,就像大姐在嘱咐自己的亲弟弟一般;地摊大姐大戴金镶玉,尤其是她那种眼神,呈现出一种不屑与人对话的霸气;这边一位推销员,面对着多人免费试用擦鞋剂、但又不买他的产品,微笑中流露出来的尴尬与无奈;而这位女士无所顾忌地在地摊上爬来爬去,是什么好东西如此吸引着她……許基山以娴熟、老道的抓拍功夫,一一摄入镜内。  组照中有几幅同样的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对比照更值得关注:一年前与一年后也是卖挂历的同一个商贩,他的身后都是一辆红色轿车。车又是谁的?没有说,让你去猜测。另有卖茶叶的贵州姑娘,和卖假古董、梳着秦俑发型的“蒙天放”,照片上的主人公一年后都明显胖了,可见生活得确实不错。  笔者在前面即说过,許基山是位作家,他创作的小说特点是:纪实性强,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细腻生动且注重细节,读来令人印象深刻。联想于此,我们再看許基山的摄影作品,每幅图片中见描写,人物神情中嵌有故事,显然与他的写作风格一脉相承。这也可能就是他所说,“用写作的思维来摄影”的实战指导意义下所出的成果吧。  读这组最后的地摊风情摄影,脑子里时而会盘桓着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家与摄影家,其艺术作品同样源自于生活。許基山的这一组民俗风情摄影作品,取材于身边人身边事,拍摄上予以长期关注的纪实手法,再加上图片文学化的意境,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市容环境的整治,目前浦东新区的最后一道地摊风景线也谢幕了。許基山在这方面的创作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笔者并不反对市容环境的整治。但是如果有关方面在整治中能够更为人性化、规范化地扶持一下地摊文化呢?传承的老浦东民风民俗和外来人口的百姓百态,也許更能拓展出和谐的画面,这也就可能为浦东的开发建设增添新的光彩。  国际上的著名大都市都有地摊文化,它们既是城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满足市民生活的需求,更是一种历史情怀的追求和文化沉淀与厚度的体现。在一味地盲目拆除与取消民间风情和文化积淀之后,政府如能重新规划打造出一个新时代的地摊文化商圈,倒也能显示出高超过人之举了。老百姓肯定欢迎,文化人更一定会额手称庆的。</h3> <h3>【摄影师讲故事】征稿启事<br>征稿要求: 谈自己的一件与摄影有关的、有趣或难忘的事,故事要生动;是你难以忘却,并且能给人启发和引以为戒的事。字数在1500字以内。 配发自己拍摄、与所述故事有关的照片8~10张,单片像素文件在1~2M之间。 以上图文必须为作者原创,如有投诉立即删除。 随稿件同时发送作者近期形象照及个人简介200字内(含摄影经历、资历荣衔、联系方式等)。 稿件发送邮箱: a13501663223@163.com 本征稿启事长期有效。<br> 《摄影师讲故事》编辑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