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母亲说说话

锦田

<p>  人老了,醒的时候多,睡的时候少。醒的时候时常走神(老年痴呆或抑郁症先兆?),睡的时候时常做梦,常常梦到母亲。</p><p><br></p><p> 母亲在的时侯,不觉得"田娃儿"这个称呼有多荣光。有时朋友来家,当着朋友面,我最不希望听到母亲叫我“田娃儿"。母亲走后,我再也听不到母亲叫我“田娃儿"了。</p><p><br></p><p> 睡梦中见着母亲,只有母亲温馨的笑容,也不开口,也不叫我“田娃儿"。</p><p><br></p><p> 缘份尽了。</p><p><br></p><p> 这时才知道这一声"田娃儿"弥足珍贵。</p><p><br></p><p> 母亲在的时候,很早就起床了,顶着星光,在街灯下排着队拿着奶票打牛奶。接着锅瓢碗盏响,煮饭,洗衣,带孩子……。</p><p><br></p><p> 母亲是家庭妇女,能干,手巧,家务活样样在行。馒头、包子、豆瓣、醪糟、织毛衣、勾针、缝纫机……,似乎没有什么是她不会的。</p><p><br></p><p> 母亲在的时候,父亲很早就病故了。是母亲孤身一人糊纸盒,剝云母片,用这辛劳赚来的微薄收入供养着六个孩子上学读书,可想而之生活过得何其艰辛,母亲是何等的辛苦与操劳。“从早到晚不得闲,夏季终未见衣干”就是母亲生活的真实写照。</p><p><br></p><p> 上小学时,我是班里的好学生。由于生活的艰难,我不想上学了。母亲用一根竹条打着我,逼着我去上学。我哭着,抱着街边的一棵棵树不放手,母亲掰开我的手,竹条不断落在身上,哽咽着:你读不读书?你读不读书?边走边打,直到隐约地看见学校了,我才擦干眼泪,转身一溜烟地向校门跑去。若干年后,终于明白了母亲当年的决绝。</p><p><br></p><p> 尽管生活困难,我们穿的衣裳,裤子全是补丁重补丁,但母亲要孩子们读书却十分坚决。有好心人劝说,让孩子早点工作吧,也好减轻你一点负担,母亲不为所动。“考上大学,我手板心煎鱼给你们吃”,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p><p><br></p><p> 过年时,别人家的孩子有新衣穿。我们呢,有一双母亲亲手钩织的手套就高兴得不得了。我记忆最深的是一次大年初一,母亲把家里喂养的唯一一只公鸡宰了,红烧。那香气啊,直往鼻孔钻,口水啊,咽了又咽。正巧有亲戚串门赶上了,饭桌上亲戚家的小哥哥不住地对他妹妹说:"妹妹,快吃,是鸡肉呐!"</p><p><br></p><p> 我看母亲不动鸡肉,于是只吃了一口鸡肉的我,也停下了筷子,眼睁睁地看着亲戚家兄妹俩大饱口福。自那以后,我再也没吃到过那么香,那么诱人的鸡肉了。</p><p><br></p><p> 上山下乡时,家里三个姐姐、哥哥读大学。我呢,带着两个妹妹下乡。母亲请人把衣柜锯了,改成了箱子,我们三人一人一口,踏上了上山下乡路。一人一口箱子,这就是母亲唯一能拿得出手,给下乡的三姊妹准备的最好的情意了。</p><p><br></p><p> 母亲走后,家一下就空了,心也空落落的。总希望母亲还在,总感觉家里有她朦朦胧胧的影子。</p><p><br></p><p> 母亲在的时候,家就是家。母亲走后,家就是老家。</p><p><br></p><p> 母亲在的时候,我不懂事,母亲走后,我才真的懂事了。</p><p><br></p><p> 母亲发病的时候,是我用自行车把母亲送到医院(那时没有私人电话,没有出租车,也根夲联系不上救护车)。医生诊断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叮嘱:不要喝水,一口也不能喝。不知是注射杜仑丁(止痛)的原因还是其它,母亲在昏迷前一直念着:“水,水,水……。”直到今天,我一直在后悔,一直后悔:“既然注定要走,为什么不了却母亲的最后心願?”</p><p><br></p><p> 每到清明,我都要提一桶水,除了打扫外,就是给母亲坟前和两边的柏树浇水,柏树已有两人高了。</p><p><br></p><p> 别人的坟前摆放着祭品:水果,腊肉……。我放在母亲坟前的是鲜花,清水。</p><p><br></p><p> 母亲,我给您老人家送水来了……。</p><p><br></p><p> 看着上坟的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份难以言说的悲哀在心里流淌,流淌。</p><p><br></p><p> 母亲走了,离开我们近四十年了。</p><p><br></p><p> 母亲走了,短短的五十九个春秋。</p><p><br></p><p> 没有好好享过一天福,没有好生歇息过。这一走,才真正歇下来了。</p><p><br></p><p> 母亲走了,在我32岁那年走了。母亲走了,在您怀中的小孙孙才刚刚半岁时走了。母亲走了,从发病到离去只有短短的三天。而这三天,就成了母子永别、天人永隔的长恨之期。母亲,几十年生活的重担没能压垮您,为什么这短短的三天您都挺不过来呢?我心不甘啊!</p><p><br></p><p> 母亲走后,我大病了一场,天旋地转,足足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我永远难以忘怀的一幕是母亲在弥留之际时还不停喃语:“记着……去……打牛奶……”。一念到此,泪水不争气地流淌下来。</p><p><br></p><p> 母亲走了。唯一可以告慰您的是您的六个子女都很争气。您的孙儿孙女们都成家立业了,他们中有高级工程師,有公务员,有机关干部,有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有创业小有成就的成功人士……。您的重孙儿重孙女差不多有一个班的兵力了!</p><p><br></p><p> 母亲,您老放宽心。照片中您抱在怀里的小孙孙已经成长起来了,是西南空管十大优秀青年,是位优秀的高级工程師了。</p><p><br></p><p> 我呢,很快就七十有二,闲也闲了将近十年,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了,缩水也一天比一天重了。人啊,一转身就是一辈子。</p><p><br></p><p> 人老了,老家也拆了,回不去了。然而睡梦中回去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多。</p><p><br></p><p> 因为那里有生我养我的母亲。</p><p><br></p><p> 我想,我真的好想跟母亲说说话,说说憋了近四十年的心里话。</p><p><br></p><p> 若时光能倒流,若母还在,儿定倾力以报母恩。然终晚矣,晚矣!</p><p> 儿 锦田于清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