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母亲

明月清风

<p><b> 序 &nbsp;言</b></p><p><b>&nbsp;</b></p><p><b> 2016年2月16日,年仅68岁的母亲因心梗突然离世,安安静静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热爱的亲人,热爱的土地,永远地长眠于黄土地下,从此阴阳相隔。给做儿女的我们心中留下了无尽的悲痛,永远的遗憾,也成为我今后人生旅程心中不能碰触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b></p><p><b> 2020年清明节,在四年后的今天,这个每年让我泪水涟涟的清明节,母亲去世14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想写下此文,以表达自己对失去母亲的悲痛和久久的思念,也是对一位自立自强、慈爱宽厚、吃苦耐劳的平凡而伟大母亲的纪念。</b></p> <p><b> </b></p><p><b> 一</b></p><p><b></b></p><p><b> 我的母亲,在别人眼里也许就是一个极普通的家庭妇女,只上过小学三年级。但对于我来说,母亲在我生命中的份量却比泰山还重,她给我最宝贵的生命,带我来到这个人世,陪伴着我从依呀学语直到长大成人,是我的灵魂导师,是母亲教会我们要诚实做人、勤劳善良、自立自强。在我五十岁时,已为人妻,为人母,并且几十年来在母亲的关爱和培养下成长为一名女检察官--人大常委委会机关干部。我觉得其实我有许多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人生感悟和心里话想说一说,想亲口对母亲说一说,好些时候我都想好好地写一下我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一生,今天一气呵成写出了此文。人到中年的我心中又有几多伤感、几多泪水、几多思念….</b></p><p><b>我最喜爱的歌唱母亲的歌</b></p><p><b>是阎维文演唱的《母亲》</b></p><p><b>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b></p><p><b>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b></p><p><b>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b></p><p><b>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b></p><p><b>  啊,这个人就是娘</b></p><p><b>  啊,这个人就是妈</b></p><p><b>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b></p><p><b>  给我一个家</b></p><p><b>  啊,不管你走多远</b></p><p><b>  无论你在干啥</b></p><p><b>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b></p><p><b>  咱的妈</b></p><p><br></p><p><b> 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b></p><p><b>  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b></p><p><b>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b></p><p><b>  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b></p><p><b>  啊,不管你多富有</b></p><p><b>  无论你官多大</b></p><p><b>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b></p><p><b> 咱的妈……”</b></p><p><b> 一首歌,唱出了天下母亲最无私的爱,最伟大、深沉的爱。“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每当听这首歌总能唤起我对母亲所有的记忆。“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转瞬五十载,我们家姐弟仨在母亲、父亲的关爱中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在当时七八十年代那样物质匮乏艰难的岁月,父亲母亲不仅扶养我们三个子女长大成人,而且全部供我们上大学,现如今,儿女的孩子都长大成人了,学业有成了,这让多少亲朋好友羡慕,可母亲却随着岁月蹉跎,丝丝白发,道道深纹了。曾经,作为家中唯一女儿我在内心对母亲许下心愿,我要母亲幸福,开心,不要她掉眼泪。可2016年2月16日,年仅67岁的母亲却突然离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从此阴阳相隔。让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无尽的悲痛,永远的遗憾,永远的痛!</b></p><p><b> 母亲在世时,我看到她每天为全家操劳、日渐衰老的身影,就感到无比愧疚,我总是能想起母亲年轻时那挺拔美丽而又刚强的模样。有了自己的家庭,总感到很忙碌,工作也忙,我为母亲就做得太少,对她的关心的也太少太少。尽管每每在平时或是节日里给母亲零用钱,为母亲添新衣,送去吃的用的东西,做一顿好吃的,但我知道母亲需要的其实并不是这些,她很想能经常见见的儿女和外孙,能和唯一的女儿说说知心话,但我总是忙于一些无奈的事儿,没能和母亲认真地说说知心话。</b></p> <p><b> 二</b></p><p><b>&nbsp;</b></p><p><b> 母亲,在家中兄弟姐妹共七人,三女四男,她在家中排行第二,在她三十几岁时外公就过世了。外婆,不仅人老实,而且多病,加之阶级成分不好,在那个年代日子过的特别艰难!坚强懂事的母亲为了照顾大舅等六个尚年幼的兄弟姐妹,小学三年级时便不得不便放弃了学业。当时她是班里的优秀生,回到家中她偷偷哭了十多天。直到后来我们上小学、中学、大学时她还时常常提起此事,并提起当年和她一起上学的、学习成绩没她好的同学上了中专,当了教师,言谈中流无不露出一种遗憾,一种向往。于是她对我们家三个孩子在学习上要求很严格,并且省吃俭用、吃苦受累将三个孩子全部送进了大学,让我们的人生没有了遗憾。但转瞬,时光却夺去了她的青春,她却老了,白发盖过了过去她的一头乌黑的秀发,她人生的遗憾却永远成了遗憾。</b></p><p><b>记得在我们姐弟仨小时候,也就是七十年代初,父亲远在乌鲁木齐市一建当工程师,我们姐弟仨还有母亲就和姥姥一家还有三伯一家一起生活在农村。当时那个年代,一大家人吃饭就成了头等大问题。从我记事起,我只记得母亲每天天不亮起床,和姥姥一起为全家十口人生火做饭,把那没肉食品的素菜素饭做得有滋有味。我们吃完热呼呼的饭菜就去上学,然后等中午回来又有一顿热菜热饭等着我们。那个年代,吃一顿好吃的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事儿。有时候令人惊喜的是还有一两只煎鸡蛋解解馋,但我从来没见过母亲吃过一口,她总说吃过了。随着岁月的增长,我们姐弟仨逐渐懂事,现在想想,是那时家里生活条件不好,母亲只是想我们正在长身体,需要营养,自己却是舍不得吃一口。</b></p><p><b> 那时父亲离得远,每次回家来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吃的还有新衣服,这时我们全家像过年一样高兴。我和两个弟弟在分吃好吃的东西,母亲便在一旁微笑看着我们。我印象最深、也是让我最高兴的是一次父亲给我带回的一条花连衣裙,给母亲也买了一件新衣服。十多岁的我穿上花裙子高兴得在地上转圈。那天我发现母亲脸上也有了我很久没见到的笑容。中午,一家人一起吃了一顿我至今都回味的香喷喷红烧肉和白白的大米饭。一周后父亲回去工作,母亲就给父亲写信。每遇到不会写的字她就会向我们请教,她经常鼓励我们好好学习,不要像她那样没什么文化。她经常看我们的课本,只想多认几个字,好给父亲写信。以后的多少年里,母亲还是有忙里偷闲看书看杂志的习惯。那时的母亲虽说没有什么好看的衣服,但母亲在我们姐弟和亲戚们心中,母亲更是美丽的,是善良的,更是坚强的,是我们家的主心骨,有妈在,我们生活中再大的苦都不算苦。</b></p><p><b> 我的母亲,就这么简单,总习惯性地做着一些她认为很简单又很重要的事情。本来,我父亲兄弟五人,大家庭中几代人有近百人。我有四个婶:大婶在奇台,四婶在县城,二婶、三婶与母亲在农村,五个儿媳中属母亲最善良,最孝顺。所以奶奶八十多岁了,母亲主动到床边伺候。每一天,母亲都手把手给奶奶喂饭,洗衣,陪伴说话,从无怨言,直到奶奶去世。因此,亲戚们无不赞叹母亲的孝道。还有父亲母亲两个大家庭无论谁家有红白喜事,大事小情,母亲总是第一个前去帮忙,关心,谁家有困难,都尽其所能。所以母亲在亲戚朋友心目中威望很高,在料理她老人后事时所有家庭成员都前来看望。</b></p><p><b>  &nbsp;&nbsp;因为母亲的善良与热情,很多乡邻都会找到母亲帮忙,小到纳鞋底做针线活动,织毛衣,大到别人借钱,只要自己稍微宽裕点儿,她都不会拒绝。甚至那个年代有外来要饭、收废品的人,路过家门渴了、饿了,母亲都会毫不犹豫地给人以帮助,给吃的,给水喝。这些从小我们就有印像,也是影响到我们一生真诚善良为人的品格形成。  </b></p> <p><b>多想让母亲再吃上一顿我亲手包的饺子,炸好的韭菜盒子</b></p> <p><b> 三</b></p><p><b>&nbsp;</b></p><p><b> 还记得过去四十多年来,母亲从没对我们姐弟仨说过一个“爱”字,我们也一样,从来不说,一家人,也许只有行动才是爱的最好诠释。</b></p><p><b> 记忆中的小时候,那个物资匮乏的上个世纪70年代,日子没有现在这么好,只有过年和重要节日才能吃上几顿肉,穿上好看的新衣服和新鞋子,可这是我们小孩子最兴奋的时刻了,所以直到现在,在我内心深处,始终有小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吃肉的香味飘荡。那时候,每到过年了,哪怕父亲母亲平时再节俭,春节前都要给全家炖一大锅红烧肉、卤鸡蛋、卤豆腐,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珠玉满堂、幸幸福福,这肉味儿越浓,年味儿就越浓,当一锅热气腾腾的炖肉端上来、香味扑鼻的饺子端上来,年的味道、家的味道也就更浓郁了。记得每到过年,母亲总是在忙碌着给我们三个小馋猫炸油饼、蒸包子、包饺子,父亲在忙着卤肉,那卤肉香味扑鼻而来。在外面疯玩小脸冻得通红的我们姐弟三个闻到肉香味就飞奔而来,围着锅,看到锅里翻滚着大块的肉、鸡蛋、冻豆腐等流口水,父亲就会捞出一块肉来,分给我们三个一人一块,那时过年幸福的感觉至今回味悠长。</b></p><p><b>&nbsp; &nbsp;过去每年过年前十几天开始,家家户户就要清扫浮尘,擦拭家具,打理庭院,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十几岁开始,我就是妈妈的好帮手了,手拿小扫把帮妈妈打扫房间,擦拭玻璃,清洗被褥,那时候没有全自动洗衣机,我总是满脸挂着汗珠和妈妈一起忙碌着。因为妈妈说,年三十前必须要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旧年的灰尘不能留到新年里。是啊,窗明几净、鲜花盛开、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饭菜的背后,小孩子穿上新衣服和新鞋子奔跑的欢声笑语,就是家的温馨,是迎接新年的好心情。家家户户在年前都要赶集,购置年货、春联、鞭炮、礼品……过年要贴年画、春联和窗花,屋门上、墙壁上、窗户上,鲜艳的大红纸熠熠生辉,也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忙得一塌糊涂,心里却是快快活活。大人小孩子都非常期盼每年一次的春节,那会有家人开心的团聚、有好吃的红烧肉、有漂亮的新衣服啊。我现在会做很多美食,什么好吃的,我只要看一下,就会做的色香味俱全,大家都会很惊奇。只有我自己知道,是母亲的言传身教的影响,得到母亲的真传了。</b></p><p><b> 出嫁二十多年,习惯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记得母亲在世时,我渐渐感觉到,母亲变得越来越絮叨了,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我穿暖吃好,在单位好好工作,不要为她们二们老人操心…还记得那时我们要在家一天,母亲就一天不闲,一会问我的儿子学习生活情况,问是否还是那么爱玩电脑,现在上大学了,又说别总是让孩子学习,一会又嫌我穿得太少,找来件衣服叫我别着凉,一会又问我们喜欢吃什么她去做,我帮她打扫一下房间,她总是不让,我知道母亲是想我工作、家务忙,不想让我辛苦,母女连心啊。我当时注意到,母亲的白发又新添了厚厚一层,额头的岁月痕更深了……母亲年轻时曾平滑、光洁的脸不知何时已被岁月的手雕刻出一道道沟壑,一头青丝也被岁月的手染成了银白色,母亲曾挺直的脊背渐渐弯了下来,以前嫩白的手上布满了皱纹……这都是为我们儿女和家庭操劳,还有岁月无情?</b></p><p><b> 母亲对我们家仨孩子言传身教的影响是超过任何人的,也影响了我们的一生。我们一生都在追求一种善良、美好、自尊、坚强、独立的人生。尤其像我,本是一个女孩儿,本应当多一点儿温柔,多一点儿娇气,但在我坚强而又善良的母亲的影响下,我同时具备了一种超越一般女孩子的一种自信、坚强和独立,于是我成长为一名坚强、自信、独立的女检察官--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幸福人生。  &nbsp;</b></p> <p><b> 四</b></p><p><b> 想我的父母和所有中国父母一样,一生勤俭节约,自立自强、慈爱宽厚、吃苦耐劳的平凡而伟大。在六七十年代那样艰难的岁月,他们努力为国家、为家庭默默奉献,含辛茹苦,毫无怨言,无法想象他们把家中几个孩子抚养成人付出了多少心血。正是有了这么好的父母,才使孩子们的生活一天天走向幸福,孙子、孙女们也都很懂事、孝顺、爱学习,分别考上了内地名牌大学和研究生,长外孙研究生毕业如今在伟大的民族企业华为公司总部工作,这是多么光荣和幸福的事啊。可母亲大人却无法再享受这天伦之乐。</b></p><p><b> 写到这里,我心湿了,我的眼湿了,这辈子我们做儿女的欠父母太多太多。父母,都是最无私最伟大的。父母对我们的爱,作为儿女,我们倾其一生也无法报答!有人说,父母与子女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现如今,我们自己的儿子也学业有成,长大成人,远在外地工作。人到中年的我们只有好好的生活,按照她老人家的一生的心愿,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真爱和才能回报社会,才是对父母之爱的最好回报和延续。</b></p><p><b> 我今天还想说:朋友,趁父母有生之年,尽我们的最大能力陪伴她们,孝敬老人,愿天下父母都开心!“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只愿我们天下做儿女的,无论再忙,都不要忘记回家多陪伴自己年迈的父母,能多陪她们说说话,多做几顿可口的家常菜,一起吃饭,一起散步,平时想起什么就马上去做,不要再留下什么遗憾。</b></p><p><b> 母亲,今天是您离开我们的第四个清明节,昨天和两个弟弟全家还有您老的至亲去为您扫墓,为您带去了您生前最爱吃的美味,还有换季衣服,不知你在那边过得好不好。我知道您离开了您最爱的人,你一定非常难过。今天,您离开我们整整1400多天了,写到此,女儿已泪水涟涟,泣不成声,女儿在这里只能向您老道一声:对不起,在您生前,我没有照顾好您,没有多多陪伴你……我知道您不需要我的道歉,但这是女儿自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向您说“对不起”。同时,我还想对您说,父亲母亲,请您放心,您的三个子女会细心照顾好您的孙子孙女,像您一样精心把他们培养成人,不要挂念。也请您老一路走好,在那边的世界里您多珍重!我们知道你累了,就好好休息一下……</b></p><p><b> 最后,女儿祝您在天堂一路走好。</b></p><p><b> 同时也把人间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天下所有的慈爱可亲的母亲,祝愿母亲健康长寿,平安快乐!</b></p> <p><b>作者:田慧娴,吉木萨尔县人大监察与法制工委主任,县文联作家协会会员,理事,县摄影协会会员。曾是24年的检察官,她热爱生活,执着的热爱文学,用心记录美好。多年来在《检察文学》《回族文学》《新疆日报》《新疆法治报》《昌吉日报》等各级报刊杂志与“人民网”、“新浪网”、“咱们村 地球村”、“今日头条”“都市头条”“小疆有话说”“新疆旅游”“昌吉旅游”“吉木萨尔零距离”“北庭网事”等国家级、区、州、县各级网络平台发表文稿近百篇。愿与大家共同分享工作生活中更多的感动与美好!</b></p><p><b>通讯地址:吉木萨尔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b></p><p><b>邮编831700</b></p><p><b>电话:18099002207</b></p><p><b>QQ:2217001543</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