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堡”的读音

藏羚羊

<h3>对于高家堡的“堡“,当地人有两种读音:bǔ(埠)和pù(铺)。<br></h3><h3>哪个读音正确呢?</h3><h3>先看《辞海》对“堡”的解释:一、堡读pù,通“铺”,本为驿站,今多用于地名;二、堡读bǔ,指集镇,常用于地名;三、堡读bǎo时,泛指军事上的防御建筑。</h3><h3>这样看来,我们遇到带“堡”地名时,一定要考查这一地名的来历,否则将会弄错它的读音。</h3><h3></h3> <h3>甘肃省静宁的高家堡,能见于史籍的,首推《静宁州志》。“州志”记载:“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宋朝廷升渭州陇干城为德顺军……又营置通边寨、隆德寨、威戎堡、治平寨、高家堡、同家堡,招蕃兵及弓箭手共御西夏”。从这个记载上看,“高家堡”这个地名,在宋代就已经存在。它虽然以军事防御功能的形式出现,但不读bǎo,因为在中国地名中,“堡”读bǎo的非常少见,这可能是一种约定俗成,这是其一。</h3><h3></h3> <h3>其二,高家堡的出现,不是本地发展为集镇的缘故,而是与驿站有关。高家堡的称谓,虽然出现在宋代以前,但筑城的时间是在明代初年,而筑城的目的又是为了设置递运所。递运所,与驿站相似,但功能偏重于物资的转运(近似现在的物流特快)。再者,在设置递运所之前,高家堡就已经设置了递铺。《静宁州志》记载:静宁州“铺递总铺设在州城东面。东路一铺,叫十里铺,在平家河;西路五铺:十五里铺,在官道岔;又十里设铺,在席家堡;又十里设铺,在姚家庄;又十里设铺,在高家堡;又十五里设铺,在界石铺,此铺接会宁地界。”铺递,就是急递铺,它的功能与驿站有些相似,但比驿站更单纯,就是专门负责传递地方公文,而驿站除了传递军事信息之外,还兼有输送人员和接待过往官员住宿的功能。</h3><h3>这样看来,在明代,高家堡既是急递铺,又是递运所,都与驿站同一性质,因此“堡”读pù(铺),比较正确,而老一代高堡人就是这样读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