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父亲的日记》(作者:蔡长益)

J.Y.z

<h3><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b></h3><h3><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020年清明节,为防控新冠病毒疫情,全面暂停一切祭祀活动。因此,我未能前往陵园祭拜父母,为已故的亲人扫墓,深感遗憾,特写《父亲的日记》文章,以此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无限思念……】</b></h3><h3><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r /></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u><b>父亲的日记</b></u></h1><h3><br /></h3><h3>临近清明,我又一次翻看父亲的遗物,见物如见人,无限思念涌上心头。</h3><h3><br /></h3><h3>记得父亲在世之时,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对各项东西进行细心整理,分门别类,拟写标题,保存完好。父亲平时有心、用心地为我们留下的遗物,在我看来,这些遗物是珍贵的,是用金钱换不来的精神财富。</h3> <h3><br /></h3><h3>父亲平时喜爱以记录工作、记录亲人、记录生活的形式留影存照,将美好的事物与大家分享。所以,他留下了几本珍贵的相册,分为"往事记忆""旅游影集""亲情影记",还有为母亲编集的"乌卒辞世录"等,他不仅在相册封面写好题签,而且在照片背面注明时间和文字,这样便于观阅和回忆。相册中有早年的黑白照片,是父亲年轻时及七八十年代期间拍摄的,彩色照片有父母与我们一起合照的"全家福"、父亲与孙儿、友人、同事等合影,每一张照片都有故事可讲,都有纪念意义,十分难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h3> <h3>父亲录制了3盒磁带,内容是父母生前的对话录音,盒面分别标写"同甘共苦话思忆""酸甜苦辣四十六年回顾""中秋夜病变愁煞人"。为了能够听到父母的声音,我买了一台便携式磁带机进行播放,父母的交谈,听来无比亲切,一幕幕与父母在一起的往事随即浮现脑海,情感交融的我,禁不住流下思亲泪水……录音中父母亲共同回忆困难时期建家立业的种种艰辛和经历,这是父母一生相濡以沫的真挚情感的真实流露。</h3> <h3><br /></h3><h3>父亲生前拒烟戒酒,生活十分俭朴,因此,他特意手书"恭俭戒奢"字匾挂在家中,提醒子女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传承前辈的美德家风。如今,我们秉承他的遗愿,将"恭俭戒奢"作为家训,复制三份,分别挂在我们仨兄弟家中,作为警省后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h3> <h3><br /></h3><h3>遗物中还有许多荣誉证书和奖章,那是父亲在晋江纺织厂任统计时,工作表现突出而获得省市县的各种表彰,两次被评为全国统计工作先进工作者,这些荣誉曾经让父亲引以自豪,他将几张较大的证书装框悬挂在家中,以此鞭策自己,作为子女,看到这些荣誉证书,也是倍感荣光。</h3><h3><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h3> <h3><br /></h3><h3>最让我感动的是父亲的日记,每当翻阅那几本厚厚的日记,映入眼帘的是字迹清新工整的钢笔字体,文句言简意赅,饱含父亲丰富的情感。回想当年父亲已是古稀之龄,还做过前列腺手术,他用无限的情感寄托于笔端,以超凡的恒心和毅力,持续写了2700多天的日记,真是令人敬佩。</h3><h3><br /></h3> <h3><br /></h3><h3>日记始记于2000年6月7日,那是母亲入院前一天的晚上,父母亲一起回顾结婚44年来夫妻生活和经历过各种艰难挫折共同建立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家。日记从"话别"开始,一日一篇,从不间断,并署上标题,写有"第二次退休""教妻写信,晚年第一次""喜见孙女在成长"……</h3><h3><br /></h3><h3>父亲重亲情、守信义、惜情缘,他认为:非亲有义须当敬,是友无情莫与交,所以重"情义"是父亲一生的为人准则。日记所写"天育恩重 ,何能报答",写的是医师杨天育精心护理母亲的过程,字里行间,表达父母知恩、感恩而未能报恩的万般谢意。父亲特别疼爱子孙,无论是男是女,后辈成长成材,取得成绩,是他最大的欣慰,日记中记录着他对后辈寄予无限希望。</h3><h3><br /></h3> <h3><br /></h3><h3>自从母亲得病治疗到离世之后,父亲虽然承受着身心的各种痛苦,仍然每天坚持点滴记录,就连母亲治疗挂滴的瓶数也准确无误记录在日记。为信守与母亲生前的约言,父亲风雨无阻,坚持每月初一到东石寨大觉寺给母亲上香,寄托哀思,直至自己无法走动为止,这种精神让儿辈们非常感动。</h3><h3><br /></h3><h3>每年清明节、中秋节、春节期间,父亲愈加思念逝去的亲人,那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现实意义,也许他体会得特别深,真情至爱在日记里处处可见,让人读后倍感心酸。<br /></h3> <h3><br /></h3><h3>父亲的日记,内容丰富,不但写出他的人生经历感悟、表达珍惜亲情友情,更有对晚年生活的热爱,以及夫妻恩爱的情感,亲情世故尽写在这几本日记里。2008年,77岁的父亲体质逐日衰退,身心疲惫的他,终止了书写日记。<br /></h3><h3><br /></h3><h3>今天,我看着这些遗物,想起父亲,思念母亲,不禁泪如雨下……</h3><h3><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此文章刊登于2020年4月5日《晋江经济报》清明追思专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