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画, _____关爱地球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

静悟自然

<p>原石洞穴壁画欣赏</p><p>欧洲原始洞穴壁画一般展现的是原始人狩猎生活的历史。 “在轮廓和主要的部位,都以简朴遒劲的线条来勾划,并用鲜明的红色、黄色和黑色的矿物颜料,调以动物油脂涂抹而成的。那些豪放粗犷的线条、饱满明快的色彩、准确分明的结构和威武雄壮的野性形象,使人神往,至今犹显示着巨大的艺术魅力。” </p> <p>敦煌壁画欣赏</p><p>敦煌壁画规模宏大、风格各异;不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且巧夺天工、技艺精湛。凝聚了我国古代画师顽强的精神和意志及卓越的创造能力。这也是石画的前身。</p> <p>石头画手工制作绘画技艺</p><p>石头画历史悠久与岩画一脉相传。历经多年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p><p>石头画的原料是采集天然精美的鹅卵石。它有多道绘画程序,分别是:1.选材 2.洗涤 3.晒干 4.构思题材 5.打磨 6.上色7.作画 8.粘贴 9.成品。石头画题材十分广泛。</p><p>石头画选材天然精美、颜色多样、充满质感、绘画制作技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石头本身不含有任何人的意志,变成石头画之后,通过画笔在石头上进行再创造,呈现出多姿多彩。不同的石头,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主题内容,产生不同的艺术审美效果,让人们获得不同的艺术享受。</p><p><br></p><p></p> <p>观看央视纪实短片</p><p>自然在预警</p> <p><br></p><p><br></p><p>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美国 惠特曼</p><p><br></p><p><br></p><p><br></p><p> </p><p> </p> <p><br></p><p><br></p><p>&nbsp;&nbsp;&nbsp;&nbsp; 疫情无情人有情,作品《共克时艰》创作于中国战疫最为严峻的时期。全国各地医疗队极速赶往武汉,是你们用生命呵护生命,给疫中的人们带去生的希望,值得我们永远铭记。</p><p>&nbsp;&nbsp;&nbsp; 作品选材为一块普通的鹅卵石,寓意这些普普通通的白衣战士,他们有着石头的纯朴自然,坚韧沉静甘愿成为人民垫脚石的牺牲精神。</p><p>&nbsp;&nbsp;&nbsp;&nbsp; </p><p>&nbsp; 大红的石上铺色,鲜明的"战疫"二字,昂然浩气的白衣战士。表达剑出赤峰肝胆催,身荐九州瘟神不灭誓不回的战斗决心。远处飘扬着的五星红旗是我们团结在党中央共克时艰的有力信念。</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庚子大疫期间晓梅手绘石画,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医务人员致敬。</p> <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嫩江玛瑙原石组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警觉</span></p><p>庚子大疫,唤醒人们提高警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p> <p>庚子疫情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p> <p>生命的源泉</p><p>石头画</p> <p><u>这个一颗状如拇指般大小的嫩江玛瑙原石,外形完整,颜色淡雅,小巧而精致。</u></p><p><u>庚子大疫,干渴的木桩在岩石上的一滴泪,这是大自然的呼救,亦或是我们人类反省的泪水,值得当下我们每一个人深思……</u></p> <p>人类最后一滴水,将是环境破坏会悔恨的泪。</p> <p>干渴</p><p>石头画</p> <p>长江石的纹理色彩丰富,每一块都是意象或抽象的画面 。这块石头外形是稳固的三角形,土黄色和深褐色交织出抽象的肌理,如干渴的土地。我利用其自身的图案加上几条色彩炫丽的鱼儿,表达出的是生命的不和谐的存在或是对灾难的警示。</p> <p>人人为环保 环保为人人</p> <p>觅</p><p>石头画</p> <p>  石头天然纹理为黄沙旱滩,这对蝈蝈觅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p><p> 自然枯竭,生物链将要消失,这再次启迪人类要珍爱环境,加大生态管理。</p> <p><br></p><p><br></p><p>  地球的环境在人类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已经每况愈下,“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大自然的报复正向我们一步步逼近,大自然的报复是无法抵御的。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来保护环境。顺应时代发展,我们最先做到的就是低碳生活。我们要做到尽可能的步行外出,或者骑自行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我们也要学会节电,将手机的亮度调低点,将空调温度调高一度。这些细小的动作对我们来说非常简单,然而日积月累,它们就有可能可以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p> <p>期待春暖花开</p><p>石头画</p> <p>  北方四季鲜明,江雪枯荷是常见的冬季景观。在这里人们把冰雪上的残荷看做是生命的奇迹,她在诉说着没有起死回生的能力终不是一个强者的姿态。</p><p> 眼前这一切让坚强的人们拥有更加顽强的斗志。</p> <p>秋水残荷鱼未觉</p><p>石头画</p> <p>  这是五公分的小鹅卵石,在漆黑的底色里只有暗黄色的纹理,似乎少有生机。开启想象的大门,用暗黄色表现枯萎的荷叶,利用了石头天然纹理。三条小鱼似乎是划破夜空的美丽星辰。</p><p> </p> <p>看到这块鹅卵石的天然纹理第一眼让我想到的是鸟巢形。于是我就画了这么一幅鸟类哺育的画面。生命、 爱与自然是人类永恒的主题。</p> <p>生灵</p><p>石头画</p> <p><br></p><p><br></p><p>在一片绿色的基调里,企盼万物生灵永恒存在,岁月有痕,斑驳可见。</p><p><br></p> <p>人类智慧的宝库</p><p>石头画</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物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石头画</span></p> <p>物语</p><p>石头画</p> <p>辛勤的园丁</p><p>石头画</p> <p>竭尽所能</p><p>石头画</p> <p>蝈蝈</p><p>石头画</p> <p>《诗经・国风・周南》中就有一篇描写蝈蝈的民歌――《螽斯》。</p><p><br></p><p>螽斯</p><p><br></p><p>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p><p><br></p><p>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p><p><br></p><p>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p><p><br></p><p>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就是:</p><p>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p><p><br></p><p>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p><p><br></p><p>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p><p><br></p><p>诗歌全篇颂祝“宜尔子孙”,是先民“祈求多子”这一观念诗意地热烈抒发。“子孙”,是生命的延续,晚年的慰藉,家族的希望。华夏先民多子多福的观念,在尧舜之世已深入民心。</p> <p>同学们也可以利用自然中发现的小石头</p><p>精心设计</p><p>画下心里的“话"</p><p>石头可以反复绘画 拼贴</p><p>节约资源 回归自然</p><p>我们应有责任发扬</p><p>非遗传承的石画文化</p><p>当非遗文化与时尚潮流完美融合</p><p>古老的非遗美学将绽放出不一样的美丽火花</p> <p>珍惜资源 永续利用</p> <p>作者</p><p>王晓梅</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