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十)《千里江山图》

高高老师

<p>《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p> <p>《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为中国北宋<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青绿山水</span>画作品。</p> <p>  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p> <p>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p><p> 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卷后有当时蔡京的题跋,证明此画是真迹无疑。</p> <p>  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p> <p>  构图上充分运用<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平远”、“高远”、“深远”</span>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人类的创造: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楫亭桥,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难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全图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p> <p> 而山石则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青石绿是矿物颜料,本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与整幅画的墨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