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读文观图不喜欢背景音乐的朋友请点击右上角的音乐符号🎶关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吴忠是我的第二故乡,17岁从雪域高原青海乐都,从军来到塞上江南水韵吴忠,一待就是50年。5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就像白驹过隙一瞬间,而吴忠的发展变迁用天翻地覆,日新月异一点都不过份。我这个在吴忠生活、工作、战斗了大半辈子的老兵,见证了吴忠的千变万化,发展壮大,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吴忠自古以来就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著称,是一座古老而新兴的现代化城市。这里山川相济,景色秀丽,素有“塞北江南”之美誉。古老的黄河穿境而过,浓郁的回乡风情、悠久的古灵州历史、雄浑的大漠风光造就了一个多姿多彩、多种文化交相辉映的塞上菁华之地。走过了漫长历史的吴忠,曾经创造了彪炳青史的灿烂文化,而今塞上江南、滨河回乡、水韵之城、魅力吴忠,更渴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为了让更多的朋友了解、走进、喜欢——吴忠,我愿以拿过枪的大手,用笨拙的笔向朋友们介绍一、二,用手机拍摄了一些图片展示给大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热烈欢迎好朋友们来吴忠,品西夏美酒,尝清真美食,观西域风情,看回族尕妹。</p>  <p>吴忠悠久的历史</p><p>        吴忠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羌、戎和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曾在这里逐水草、牧牛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在这里屯兵驻守,农耕桑麻。借贺兰山之屏障,得黄河水之养育,林茂粮丰,六畜兴旺,成为天下粮仓。烽烟叠起,金戈铁马,成为西北重镇。</p><p>  秦汉置富平县(迁至今陕西富平县),是宁夏平原最早设置的县治之一。西汉置灵州县,从此吴忠一带成为河东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孝昌二年改置灵州。唐代的灵州,总领黄河中游,是中兴唐朝的基地,是唐代西北部最重要的军事要冲,是“交通要道”、“天下粮仓”,也是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接壤点,素有“关中捍蔽”、“朔方雄镇”、“兵食完富”之誉。唐太宗李世民曾亲临灵州,接受铁勒诸部的归降,并开创了空前的民族大融合局面。唐肃宗李亨曾在灵州登基称帝,并在此指挥各路大军,平定安史之乱,挽救了大唐将倾的危难。“回乐锋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笙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朝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形象地描绘了千年前边关富地的景象。宋代的灵州,仍为西北边疆的著名重镇。灵州的西面,是我国通往西域的要道——河西走廊,此地主要散居着回鹘部落;灵州的西南面,则是吐蕃部落分布地区,灵州因此成为汉、回鹘、吐蕃和党项各势力争夺的焦点。咸平五年,李继迁广集党项诸部攻取灵州,遂改灵州为西平府,做为西夏王国的临时都城。李继迁认为西平府“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若缮城竣濠,练兵积粟,一旦纵横四出,关中莫知所备。”灵州的攻占,实质上为西夏国的建国奠定了基础。明永乐二年后筑吴忠堡,以其堡长姓名而得名。清末民国时期,吴忠堡则已成为陕、甘、内蒙古在宁夏的通商贸易之地。</p><p>         1949年9月21日吴忠解放,从此翻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p>  <p>吴忠的“天下大集”</p><p><br></p><p>        吴忠是一个回族聚集的地区,回族人口占51.9%,回族具有善于经商的优良传统。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水旱码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北重要的商埠。陆路交通便捷,集市贸易历史悠久,更以“天下大集”闻名遐迩。多少年来,各族人民和回族群众,携手共同开发了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各族先民不仅造就了这块富饶的土地,也把各民族的传统技艺世代传承,为吴忠赢得了美食之城、商贸之城、天下大集的美誉。</p>  <p>吴忠穿境而过的黄河</p><p>         吴忠盘踞于黄河流域的菁华地带,得益于黄河自流灌溉之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等,是宁夏粮食、鲜奶、畜产品、果品和水产品的重要产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奶牛养殖基地、“中国甘草之乡”、“中国滩羊之乡”。</p>  <p>黄河在吴忠境内温柔缠绵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宁夏吴忠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黄河从甘肃兰州东下,闯过两峡和黄土高原。进入中卫,河面渐宽,两岸经过水流多年冲刷,冲积成中卫平原。黄河抵中宁后,被南北走向的贺兰山脉挡路。相传得大禹治水,引黄河水通过青铜峡峡谷向北流,进入宁夏腹地银吴平原。流经宁夏五百多公里的黄河,描绘出一幅“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图景。</p>  <p>吴忠的名胜古迹</p><p>         吴忠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成就了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沙漠、草原、绿洲并存,历史文化与天然景观同在。境内秦、汉、明古长城遗址、青铜峡108塔、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青铜峡鸟岛、黄河十里长峡、牛首山寺庙群、金沙湾、同心清真大寺、董府、罗山等景点融历史底蕴、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一体形成了吴忠黄河大漠、回乡风情、西夏遗韵交相辉映的独特的西部旅游景观。</p>  <h3>吴忠罗山是一个四周被荒漠化土地包围的严酷条件下形成的温带森林草原自然景观,是宁夏仅有的三大天然林区之一,又是宁夏中部的水源涵养林和宁南山区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屏障</h3>  <p>吴忠牛首山位于宁夏平原中部的黄河东岸,横跨中宁和青铜峡两个县市,山脉总面积约440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西陡东缓。奇特的是,牛首山的主峰有两座平行、对称的山峰构成:南曰武英峰;北曰文华峰,海拔分别为1781.5米和1677米,高差仅为4.5米,远望难分高下。两峰相距500米,中间有狭窄的山脊相连,地势比较平坦。从东西两个方向远眺此山,有双峰插云之势, 望之如“牛的两只犄角”,故得名 “牛首山”。 </p>  <p>吴忠城市的伊斯兰建筑风格</p><p>        吴忠被誉为东方的千塔之城,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回族之乡”,是我国主要的回族聚居区之一。回族建筑风格在结合伊斯兰教信仰实践的同时,受儒家文化影响,逐渐形成了以清真寺、民居、商业建筑为代表的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回族建筑群落。吴忠市有1200多座清真寺,分布在市区及各县的各个角落,既有纯阿拉伯风格的建筑,也有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典范,还有完全本土化的建筑形式,可谓是清真寺建筑的博物馆,建筑艺术也已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爱</p>  <h3>这是6月28日(开斋节)下午拍的千塔之乡吴忠市伊斯兰文化中心的几张图片,以后塔楼顶上的新月永远看不到了,不知为什么近几日突然把四座塔楼顶上的新月全部拆除了。以后你所看到的就不再是这个样子的了……</h3>  <h3>新月升起在蓝天,梆克声响彻夜空。</h3>  <p>吴忠的美食</p><p>         吴忠餐饮业发达值得一喧,名小吃甲天下。具有传统地方风味特色和伊斯兰民族文化风格的吴忠清真菜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品种繁多,特色浓厚,独具风味。大体可分为羊肉菜、牛驼兔肉菜、禽蛋菜、水产菜、山珍海味菜、植物菜、甜味菜、和其他菜共8类600多种菜肴,其中,吴忠手抓羊肉、手撕土鸡、糊辣羊羔肉、黄河鲶鱼、烩羊杂碎等别自成一体,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菜肴和民族风味小吃受到南来北往客商的赞誉,也是当地各民族群众都喜爱的美食,是中国清真烹饪艺苑里一朵盛开的奇葩,享誉区内外。</p><p>        说到吴忠美食,就不得不提到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老字号的大哥大特色餐饮企业——吴忠民族饭庄,有着中华餐饮名店之称的民族饭庄同时也是吴忠市民族餐饮的品牌象征。</p><p>        民族饭庄始于光绪年间,距今己近一百多年,传承三代,长盛不衰。不仅传承和发扬了传统特色菜肴,同时也见证了吴忠的历史发展变迁。 然而就是这吴忠人再熟悉不过的民族饭庄,最早却是一家名为“贾死狗”的饭馆。</p><p>        1962年,陕西西安农民贾长俊因机缘巧合来到了当时的吴忠堡,在西街上(现在的开源广场)开了一家饭馆。由于早年间有绰号“贾死狗”之称,食客们干脆把贾长俊开的饭馆就叫贾丝沟(谐音)饭馆。饭馆经营有方,生意兴旺,在当地人尽皆知。新中国成立后,贾长俊将饭馆改为国营性质,即后来吴忠民族饭庄的前身(国营回民食堂),贾长俊担任经理,直到1964年病故。1985年,饭馆改建成为今天的民族饭庄。现如今,民族饭庄在两馆一中心东侧,吴忠新商贸中心西大广场牛街旁新开了一家更加宏大的新民族饭庄,爱好美食的朋友们,到吴忠千万别忘了美食啊!</p>  <h3>民族饭庄厨师厨艺精湛,精心烹饪美食佳肴。</h3><div><br></div>  <p>牛肉拉面</p><p>        饮食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在吴忠独具特色,品种繁多,口味独特,因而有“吃在吴忠”的美誉,拉面便是其中特色之一。</p><p>        曾几何时,拉面成为吴忠人流连忘返的风味早餐。更让人叹服的是,近两三年来,吃拉面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文化交流,是这座年轻而又古老城市的一道餐饮文化风景。对于吴忠人来说,吃拉面就是品味时间的滋味,就是交流与沟通的绝佳机会。</p><p>        吴忠人的清晨,是伴随着吃拉面的吸溜声开始的。  不管是做生意的老板,还是离退休老干部,跳广场舞的老大妈,甚至是节假日放假的学生娃娃都要去拉面馆做一做,谝个闲传(吴忠人叫刮嘴)。先泡上一壶茶,切上三两牛肉,拼上一盘豆芽韭菜、豆腐皮等各色小菜。一人倒一杯茶,一人一碗面,拉拉家常,谈谈时局,从一早能“泡”到中午,既满足了口福,又饱了耳欲。</p><p>         吴忠拉面己成为拉动吴忠经济的一个品牌,是吴忠饮食文化的一道风景线……</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h3>手抓羊肉</h3><div>        手抓羊肉是吴忠美食中最具代表性的菜肴,羊肉是大补食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常配以熟附子片、甘草、当归、枸杞等药材。它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最适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称为冬令补品,深受人们欢迎。</div><div>        手抓羊肉是吴忠特色饮食的头号品牌,它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初是沿街叫卖,百姓以手抓食之故名手抓羊肉。不仅有热手抓,还有凉手抓。而且吃手抓也有许多说法,如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男士吃了吴忠的羊肉强身健体,女士吃了吴忠的羊肉美容养颜等。</div><div>       </div><div><br></div><div>        吴忠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手抓羊肉馆,最具代表性的还属老毛丶国强手抓羊肉。被国家认定为中华名小吃的宁夏清真食品老毛手抓羊肉1915年创始于塞上明珠的回族之乡的吴忠市。经过五代人不懈的努力与创新,先后接待了原国家副主席王震等中央领导及国内国外20多个国家的百万宾客。他们先后留下了"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手抓数毛食"、"吃遍祖国大地,中华一绝在此""天下第一抓"……等许多由衷的赞叹,使吴忠手抓名扬五洲四海。</div>  <h3>老毛手抓羊肉的第四代传人、现任美食楼总经理努哈·毛强  </h3>  <h3>羊杂碎</h3><div>         烩羊杂碎是一道著名的传统小吃,宁夏区内各地均有制作,但以吴忠的制作独特、历史悠久而素负盛名,故又称吴忠羊杂碎,在吴忠市辖区街头小吃摊、大小餐馆(厅)均有销售,是吴忠回汉群众每日必食的早餐小吃。其特点是红润油亮,肉烂汤辣;红、绿、白三色相间,色彩绚丽,飘香诱人。</div><div>         最有名气的还算杜优素羊杂碎,量足价优,味道好。特别是大堂经理是个端庄大方,美丽漂亮的大姑娘,大家都称“杂碎西施”。故更加久负盛名了……</div><div>杂碎</div><div><br></div>  <h3>黄河鲶鱼</h3><div>        在吴忠只要提起“牛三阁黄河鲶鱼”,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黄河鲶鱼在当地堪称为饮食一绝。有远见的“牛三”不失时机地在首府银川又开了“牛三阁黄河鲶鱼美食楼银川分店”。因为用心经营,这边风景依然独好。近日他又筹划着在北京开家“牛三阁黄河鲶鱼美食楼”。“牛三”说,他要将“牛三阁黄河鲶鱼”这个品牌推向全国,让更多的人品尝到黄河鲶鱼这道美味大餐。</div>  <p>油香和馓子</p><p>        油香也叫油饼,是回族节日和庆典中必吃的食品,表面油黄发亮,吃起来油味清香,是回族穆斯林的传统食品。</p><p>        制作方法:和好的面揪或切成小面团,每个小面团擀成直径约10厘米、厚约1厘米的饼坯。将油上锅烧热,放入擀好的饼坯,待锅中油香略变黄后,翻一个个儿,当两面鼓起焦黄后即可捞出。</p>  <h3>八宝盖碗茶</h3><div>        吴忠回族群众饮八宝盖碗茶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回族喝茶颇有讲究,既不叫饮茶,也不叫喝茶,而是叫刮盖碗子。而且最讲究用三炮台盖碗子,又称三泡台,民间叫盅子,上有盖,下有托盘,盛水的花碗口大底小,精致美观。其寓意为“天盖之,茶盖;地载之,茶船;人育之,茶碗”。托盘是茶盅的底座,既可以托住,又不烫手。盖子的大小既能浸入碗中,又不会掉入碗内,当茶汤不酽时,用盖碗子一刮,茶汤即刻浓酽。所以喝盖碗茶不能拿掉盖子,而是要刮着喝。因配料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茶叶。</div><div>        制作方法:在配料上,一般有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身体不好的人可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茶水,如清热泄火可用冰糖窝窝茶,胃塞的人可用红糖砖茶,欲促进消化可用白糖清茶。日常保健的八宝茶,除了放茶叶以外,还要放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果脯等。</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回族尕妹谁不爱!</p><p class="ql-block">朋友们闲暇之余,请大家来宁夏吴忠一游。请您看一看美丽的回族尕妹,回族尕妹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她们个个如花似玉,美丽动人,长的特别漂亮,还十分聪慧贤淑。人见了人爱呀!回族姑娘的歌喉特别嘹亮动听,唱起“花儿”来哟,那甜甜的声音,让你会沉浸在回族人民浓浓的深情里幸福满满!</p>  <p>说明:</p><p>以上照片大部分是我近年来,用平果、三星、华为等手机所拍的,部分老照片来自网络(在这里感谢老照片的原作者)。请亲朋好友们读文观图后多多赐教,不甚感谢!</p><p>               李  强(栖龍)</p><p>      2020年4月3日于雲鹤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