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同步课堂”教学反思暨初三有效备考的思考

王千山

<div><br></div><div><b>一、本课名称:</b><br>Reading For Thinking I<br></div><div><br></div><div>观看地址:http://mskt.hner.cn/vhtml/0330/03309yingyu.html<br><b><br>二、课堂目标设计动机:</b><br>河南中考英语在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上已全面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初三备考如果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按老一套的“三轮复习法”进行,就会出现“考的没有教,教的没有考”,甚至“越努力,越失望”的尴尬局面。<br>今年我带毕业班,完全没有使用课本和所谓的“教辅”、“秘笈”进行复习,而是依托语篇,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进行备考。<br>这节课试图依托语篇,进行“思维品质”的学习。本节的灵感来自于禹海军老师在2019年4月的讲座“英语教学之思维品质的培养”。我认真的上网查了下,其中一些观点和教学案例在全国都算首创。看完很激动,也跃跃欲试。<br>本节课试图探讨“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br><br><b>三、自我评价<br>(一)满意的部分:</b><br>1.备考应遵循和贯彻河南中考英语的导向,不应窠臼于题型、语言知识板块、课本梳理等模式。本节通过2018年河南中考完形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了中考导向。<br>2.备考的主要依托应该是语篇(如文字语篇、语音语篇、视频语篇等),而不是讲解、语法书、习题、教辅等。语篇应该或生动有趣,或适合开展某种语言教学。从学生反馈来看,本节采用的语篇趣味性强,内在逻辑符合教学目的。<br>3.备考应侧重“学”,而不是“教”,坚决反对“教师预设”、“满堂灌”等。学习真正发生的途径应是学生为主体的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建构、辨识、评价、创新等。本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论、归纳来答题;然后对比同伴答案、标准答案来进行辨识、评价、建构,甚至是创新。<br>语言本身才是备考的最终目标。从学生试做来看,不少答案和原文和“异曲同工”,甚至比原文更好。(以下图为例)</div><div><br></div><div><br></div> <div>一旦学生真正体验了在学习中“当家做主”的感觉后,他们迸发的学习热情是不可小觑的。有些老师总是苦恼“初三课堂枯燥,学生昏昏欲睡”,也许就是这个维度出了问题。</div><div><b>(说明:因“美篇”有默认尺寸。有些学生邮件的来信地址、图片局部等会被自动剪裁掉)</b><br></div> 3.“学生互惠”应是备考解惑的主要途径。既困惑、问题应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来解决,老师只负责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像禹老师曾经说过的“学生会的,老师一个字都不要说”“老师要学会shut up”。最终达到,“学生动起来,还有老师什么事?”<br>本节中“小老师”环节,均是学生真实作答。<br>本课后,我的邮箱仍源源不断的收到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来信,就说明了给够学生舞台,学生的表演会超出预期的精彩! 4.本节“探究作业”的必然“走红”。审课时,禹老师把对于12题的讨论,设计成了课后探究题。此题引起了全省学生的热烈反应,先摘录一些来信如下: 甚至有学生查证出了柯南道尔时代不太可能有出租车,故事中应为马车和马车车夫。<br>禹老师的这个神来之笔,再次说明了:正确的备考会激发出学生无限的能力。如果老师累、学生累,一定是备考的方向出了问题。<br>顺便说下:对于河南中考英语,我原来在一些方面并不太认同。然而,我尝试着按照河南中考理念进行教学、备考,现在自己感到轻松,学生感动愉悦。同事们都半开玩笑说我“现在是河南中考英语的吹鼓手”。<br><b>(二)不满意的地方:</b><br>1.本节的口语发挥太lousy,大失水准。<br>2.因时间关系,切入“思维品质”话题时,仅展示了完形填空题型。忘记提醒学生,对思维品质的考查贯穿全卷,包括阅读、听力、对话、作文等各个方面。<br>3.对8题(see sb. do/doing)讲解不清。审查录课视频时,禹老师发现并指出了问题。但原因种种,没能修改成,留下了遗憾。<br>四、小结<br> 初三备考不应再“三轮复习”,不应再“题海战术”。河南中考英语理念的先进、实践的科学,在全国都是遥遥领先的,也给我们英语教学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和可操作的途径。我们初三备考不要满足于work hard,而要teach smart. <br>

备考

学生

语篇

中考

老师

初三

本节

思维

英语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