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敬英雄

宁静致远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踏青、荡秋千还有蹴鞠、打马球、插柳等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不会冷食伤身,所以大家一起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生别死离的悲酸,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div>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div> <p>  又是一年清明时,祭扫先人寄哀思。我们用做手抄报的方式来了解节日由来、习俗等。以此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对先人的思念之情。</p> 这个时节,和风是细细的;春雨是绵绵的;绿草是茵茵的;繁花是锦簇的。它从历史中一路走来,诗人们留下许多感人肺腑的诗句,让我们感动至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朝诗人杜牧的绝句,似乎是对清明时节最好的描述。 <font color="#39b54a">苏堤清明即事</font><div><font color="#39b54a"> 宋 吴惟信</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font></div><div><br></div><div> 梨花开放,春风渐起,游子出城。日暮时分,笙歌缭绕,杨柳依依,流莺飞舞,万木向荣,生机勃勃。好一处春光无限清明景象。</div> <p>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他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这时春光明媚、生机盎然。不必远足,赏春的愉悦,踏青的快乐就呈现在我们身边。</p> <font color="#39b54a">  寒食野望吟</font><div><font color="#39b54a"> 唐 白居易</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font></div> 风吹旷野纸钱飞,焚香点蜡寄哀思。清明是烟,飘荡着无尽思念与挂念。2020年,用不同的仪式仍带去相同的情感。这个清明时节不在单是节气清明、自然清明、而是更多的空气清明、环境清明和内心的清明。 <font color="#39b54a">长安清明</font><div><font color="#39b54a"> 唐 韦庄</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br></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font></div><div> 春天如丝的细雨,青青的芳草。长安城的繁华和百姓们的安居乐业,胜似往年。这首诗赋予了满满的希望。</div> 2020年,走过大雪纷飞,我们致敬那些不能留在这个春天里的抗疫英雄们。是他们让更多的人看到春天。我们铭记被爱的幸福,也铭记爱的分量。我们将替他们看好每一朵花,守住每一寸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