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陈梓

一勾

<p class="ql-block">  钱锺书先生曾对一读者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其实,这“认识下蛋母鸡”的心理似乎是大多数读者的天性!</p><p class="ql-block"> 临山作为古镇,留到现在的古迹并不多,龟山北麓上的“麟山第一泉”摩崖石刻算是这少数古迹之一,写这字的就是清代临山人陈梓(1683-1759)先生。笔者作为临山人,去“认识这只母鸡”、了解这位乡里,其实也是自然不过的事。</p><p class="ql-block"> 很想给先生戴顶“帽子”。现在大多将其作为清代“诗人”和“书法家”。“先儒”、“先哲”或“先贤”?这些都可以。但当你全面了解了先生的生平后,还是觉得《临山专辑》给予的“名士”最为合适。《现代汉语词典》对“名士”给出的解释有两项:一是,(旧时)指以诗文等著称的人;二是,(旧时)指名望很高而不做官的人。这两项对陈梓都非常地合适。</p><p class="ql-block"> 至今尚未见到有关陈梓的专门传记,传略倒有不少,乾隆《绍兴府志》、光绪《余姚县志》和民国《余姚六仓志》等均有记载,较有代表性的是清代余姚张羲年(1737-1778)所撰的《陈梓传》(收录于《噉蔗全集》,刊于嘉庆乙亥的《删后文集》前秀水李虹舟所撰的《陈隐君传》基本同张传)。以下为《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儒林传”中的先生略传:</p><p class="ql-block"> “陈梓,字俯恭,少读书,有大志,书体古别,与李锴齐名,时称‘南陈北李’。吴江姚瑚曾及履祥之门,梓弱冠从瑚遊,与祝洤交最契,私淑履祥。撰《四书质疑》,以教学者。隐居事亲,不求闻达。雍正二年,举孝廉方正,辞不就。晚居临山,聚徒讲学。海昌范鲲表彰履祥遗书,梓复为订定年谱。他著有《删后文集》。乾隆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七。”</p><p class="ql-block"> 浏览了一些先生的诗文,也阅读了一些有关先生的文章,其中,陈名扬的硕士学位论文《陈梓生平及其华夷观研究》(2017)对先生生平的考证最为翔实。王重民先生的《陈梓与〈井心集〉》(《冷庐文薮》,1942)是专题研究先生生平与思想较早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笔者特别关注和梳理了陈梓先生生平与临山相关的一些经历,茲记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陈梓先生出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先生自幼随父亲寓居于嘉兴府秀水县濮院镇(今嘉兴市桐乡市濮院镇)。余姚是祖籍,旧家在临山。</p><p class="ql-block"> 康熙三十三年(1694),先生父病逝,与兄扶柩归葬临山,在临山住了约半年。先生于六十三年后(时七十五岁)所撰的《蒸酥记》(《删后文集》卷之五)回忆记述了在临山纵食蒸酥的趣事,《余姚六仓志》将其作为“轶事”收录其中。因觉得有趣,现将先生所作原文摘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忆康熙甲戌,余年十二岁,从伯兄扶先君柩归葬临山。时寓姑母金氏之南楼。姑母年将八十,特爱余,令纵食蒸酥。夜发热,延老医胡德生脉之。胡曰:‘此停面食症,不可为矣!’问何所好?余大言云:‘取笔砚来,余有诗。’遂口占云:‘问我童儿何所好?临山惟有蒸酥少。撑肠拄肚八十枚,作家乡鬼亦不懊。’胡云:‘官官曾读《近思录》否?程子云,吾以忘生殉欲为深耻。官官一命,止值蒸酥八十枚耶?迷矣!过矣!’……”</p><p class="ql-block"> 康熙五十四年(1715),先生扶兄及二嫂丧归葬临山。</p><p class="ql-block"> 雍正十一年(1733),先生应族人之邀赴临山馆课,直到乾隆四年(1739)返濮院,时间长达六年多(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元年曾返秀水)。“梓幼客幽湖,馆故山卧雪轩六载”(《余姚六仓志》)。“卧雪轩”在临山后所(即后千户所,临山卫五个千户所之一)。先生也曾住临山听泉山舍。“年年塔顶望余姚,今向余姚望智标”的诗句很好地表达出了先生身在异乡而对故乡的热爱与向往。先生在临山,与泗门的谢秀岚(雪渔)和周行的汪鉴(津夫)交往最密,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佳作。谓雪渔为“百年知己”。</p><p class="ql-block"> 乾隆八年(1743),先生曾还临山卧雪轩。</p><p class="ql-block"> 乾隆二十一年(1756),先生七十四岁,应胡榜(锦书)所请,馆余姚北乡(今慈溪市宗汉街道),盖房屋三间,题“筠谷精舍”。</p><p class="ql-block"> 乾隆二十四年(1759),先生即世于筠谷精舍,年七十七岁,还葬临山。</p><p class="ql-block"> 陈梓先生作为古代名人,令人敬佩之处在于他的“才气”和“骨气”。</p><p class="ql-block"> 先生作为杨园学派的主要传人,著述甚丰,如经学著作有《经义质疑》等;史学著作有《正统书》等;诗学著作有《定泉诗话》等;别集有《删后诗存》等。先生书法参颜真卿、米芾,以行草著称,直造晋人堂奥,可惜墨迹至今留传甚少;先生还是古玩行家,尤善识别汉魏以来金石、彝器之属。</p><p class="ql-block"> 先生作为清代康雍乾时期江南反清力量的代表,不食清粟,只身隐居,一生以讲学、授徒为生,“乐为童子师”,甘为清苦。先后被举“博学鸿词”和“孝廉方正”,均不就,愿为布衣。先生坚守中华民族气节,终为后人所敬仰。</p><p class="ql-block"> 作为名士,现在可见介绍先生的小传很多,但常有舛误。如以上《清史列传》中的“雍正二年,举孝廉方正”。据《删后文集》和《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雍正二年”应为“乾隆元年”;再如,《宁波词典》(1992年版)在先生的简介中撰有“一生未曾娶妻,孤生一人,直至去世。”而实际情况是,先生曾娶二妻(姚氏和金氏),育有二子三女,只是二妻二子陆续先先生而去;又如,《余姚名人(古代篇)》(2008年版)在对先生的介绍中,认为“陈梓出生在临山后所卧雪轩”。其实,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先生的出生地是在临山。《余姚六仓志》对“卧雪轩”有按:“轩非古宅,殆馆于此欤!”也就是说,卧雪轩并非陈家在故乡的旧宅,只不过是陈梓五十一岁后在临山讲学授课并居住的地方而已。实际上,陈家在临山的旧宅早在顺治十二年(1655)就售给了戚氏(后改佛寺)。另外,陈梓母亲是嘉兴秀水人,所以,先生很可能就出生在寓居地濮院(幽湖)。</p><p class="ql-block"> 对于故乡的山水和风物,陈梓作了不少的诗篇。其中一首便是《麟山(旧名临山)》(《删后诗存》卷之八),全诗如下:</p><p class="ql-block"> (吾乡有龙山、凤山、龟山,独无麟山,因改临曰麟,系以诗)</p><p class="ql-block"> 海湖氤氲花木新,自来间气属何人。</p><p class="ql-block"> 三山得地应栖凤,一字更名抵获麟。</p><p class="ql-block"> 为孽为祥凭立说,生虫生草各怀春。</p><p class="ql-block"> 每思共主同根意,再咏周南默怆神。</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介布衣,陈梓给“临山”改名为“麟山”,虽然并未得到外界广泛的认可和流传,但却给临山的地方文化画卷增添了浓重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如今,每当人们漫步在临山龟山脚下,看到“麟山第一泉”这五个石刻大字的时候,一定会联想到这位二百多年前的临山名士——陈梓。</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关于陈梓年谱。</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除了陈名扬先生的《陈梓生平及其华夷观研究》附有陈梓年谱外,人民出版社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12月出版过《井心集诗抄》一书,该书包括“井心集诗钞”整理本和陈梓年谱两部分内容,标点、校注及年谱撰写为香港大学中文系梁绍杰先生。该书笔者至今尚未找到和查阅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关于陈梓出生地。</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据《新溪诗续钞》卷三:“梓,字俯躬,又字古铭,号客星山人,居南乡之幽湖,祖籍余姚。”另有网友曾在网络转发过历史上的余姚人物简介,其中的“陈梓”内容,似乎证实了笔者对陈梓并非出生在余姚临山的分析判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span><i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陈梓(1683—1759),字古民,号一斋,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余姚籍。二十岁时师从张履祥的弟子蛰庵先生姚瑚,然后绝意仕进,私淑张履祥。工行草书,室名“定泉书舍”。曾重辑杨园年谱、诗文集,撰《杨园先生小传》,其中说:“障姚江之澜,直穷其窟;启当湖之学,道得其传。呜呼!如先生者,真朱子后之一人已。”另著有《四书质疑》、《志仁》、《困知记疑》、《毛诗正本》二十卷等。</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关于陈梓文集。</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余姚市地方政府组织编校的《陈梓全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20年5月出版。该书为陈梓撰写的诗、文,诗近1700余首,文600余篇。诗主要包括《删后诗存》《寓硖草》《客星零草》等,笔记主要包括《经义质疑》《定泉诗话》《四书质疑》《一斋杂著稿》《斋中读书记》,计300余篇,年谱是陈梓补正的《张杨园先生年谱》四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