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二零二零年农历三月初十,这天蒙蒙细雨,天气阴沉,农家小院门前停了一辆高档白色小车,从车上走下来一位老人,他头戴一顶白色帽子,中等身材,脚步稳健,面带忧伤,由儿女们搀扶着进了庭院穿过偏厦房走到了楼房内灵桌前,他面对着桌上黑白相框里的公公遗像老泪纵横,满屋里的人也流着泪劝慰着老人不要难过了……</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老人家是本村和公公从孩童时就要好的挚友坤印叔叔(原在西安西建公司工作,退休后仍担任西安书法协会理事)</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公公不幸于二零二零年农历二月二十日凌晨去世,享年八十七岁,因为叔叔年龄比公公小两岁的原因,所以公公去世的消息没有告诉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零一九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是公公八十六岁生日,由于在过四五天就是儿子大婚的日子,家里的琐碎事情一大堆,所以和公公商量着今年他的生日简单过一下,这天坤印叔专程从西安坐302公交车回马王给公公过生日,老人精神矍铄,和蔼可亲他一手提着两个精致的小酒瓶,一手提着一盒高档月饼说着两瓶酒过春节回去大家一块再喝。小叔子他们也带回鸭肉和饼子米酒,喝完酒我做了他们最爱吃的臊子面。临走时叔叔执意给公公1000元让他平时花销。当时我们在场儿子媳妇们多次阻拦未果,感动万分!</b></p><p><b style="font-size: 20px;">自从婆婆去世后叔叔怕公公平时吃不好,前些年他经常把大约四五斤肉切成大块炖熟装满瓷盆带回冯村让公公吃,后来公公一个人吃不了就放坏了,所以这些年才不往回拿了,每次好酒好茶食品都买双份的,回来时提前和公公约好时间请他到镇上最好的酒店吃饭,他还邀请我和老公一起去喝酒,红烧肉回锅肉都点双份,一份在酒店吃一份让公公带回家后吃,到了换季的时候叔叔早早就买好两身薄衣服送回来,公公耳背,叔叔打听着给他买那个牌子的助听器合适,叔叔对公公体贴入微的关心,让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深感内疚!</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公公兄妹五人,他是家中老大,家族中排二,众亲们称呼他二大或二爸,他精明能干,人随和,脚下利索,是我们村数的上的能行人,他从不摆长辈人的架子,耍社火,听秦腔是他一辈子最大的爱好。</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记得,我和老公大见面后还没有正式订亲,我两次外出都巧遇公公,他每次都毫不犹豫掏出十元钱给我,那时的十元钱也不算少,大见面时公公执意让老公买了七十元钱的名牌蝴蝶手表送给我,这些让我的玩伴姐妹们很是羡慕。</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祖父去世后剩下行动不便的祖母,每天晚上倒痰盂倒尿盆,不厌其烦服侍了祖母三年多。和大嫂两家子十几亩地的庄稼,那时,他在家里还养了头骡子,辛勤挣拉运费供给家里经济花销,农忙时 做务耕耘田地农活,他对马车,犁地收麦扬场农技术娴熟。堪称本村农耕把式(模范)。公公以庄稼人一辈子的经验指导着在家儿女们农事耕作,直至机械化普及和年岁高才恋恋不舍地卖掉牲蓄。</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十几年来在外忙于赚钱,家里一切家务活留给了公公和婆婆,夏收夏播秋收秋播,种庄稼都是体力活,曾多次劝说他不要种玉米了,主要是怕累坏了两个老人的身体,他说:不种了,不种了,可到了夏播时节他又种了,他那辈人受过没啥吃的饥饿苦日子,这么好的水浇地怎能让它闲着呢?庄稼人的本分始终保持着……</b></p><p><b style="font-size: 20px;">虽然老人离开我们五十多天了,可我们总感觉他还活着,肯定会骑着他的三轮电动车给我们送面送菜,家里的小菜园公公搭理的井井有条,尤其夏季的豇豆大把大把的送给我们,有时他还让我送给对门姐些,十几年来我早已习惯了吃他亲手种植的新鲜蔬菜,也早已习惯了正月回家煮肉蒸包子时他给我烧火,结婚三十多年来不管我遇到什么烦心事和不顺心的事都能得到他的劝慰和理解。老人一辈子爱热闹,给别人红白喜事请戏热闹,因为疫情的原因没能给他风风光光的举办后事非常遗憾!</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爸是一位工程师毕业于西安西工大,在那个年代他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第一位考上大学的人,有了他这个大家庭才有了榜样,才能激励后代,于是家中就有了一位又一位大学生。他刚强耿直,重情顾家,对待晚辈们的学习他耐心教导,听长辈们说那时候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他那时每月才58元的工资,对待自己孩子十分苛刻,确把省吃俭用的钱每个月邮寄回家维持着一大家人的一日三餐和侄子的学业。</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年公公感冒住了几次医院,回家后仍不见病情好转,二爸时常电话询问着公公的饮食起居,今天你大吃了么,中午吃的啥饭,晚上休息的怎样?公公最后病重期间心情低落烦操,每次长达一个小时的通话,给了他精神上的安慰,让公公在生命最后感觉到了亲情的温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大姑是师范小学教师,退休多年,她精明干练是公公的大妹妹。儿子高考时我们实在抽不出时间去陪考,姑父每天开车接送,姑在家变着花样给儿子做营养餐。安静宽畅舒适的房间让他住着。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今年公公病重,大姑每次和我通话中嘱咐我不要让你大摔了,天气暖和了让他多晒晒太阳。</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二姑也退休多年,她心灵手巧,心思细腻这个大家庭中不管谁家遇到难事琐事二姑都能提出正确的意见。晚辈们的矛盾她相互调和。</b></p><p><b style="font-size: 20px;">今年公公病重,二姑每天一个电话询问着病情发展情况,你大今天好一点了没有?平躺着睡的安稳吗?春节期间公公病情没有好转,她咨询着在医院工作的亲家让他看看公公病情报告单,然后和我商量快些送你大去医院不要把病耽搁了,今年三月三号二姑和公公视频,看着屏幕那边的哥面容消瘦呼吸困难没有一点精神,那时疫情还没有结束村口还封着,管不了那么多了,晚上立即通知二爸和大姑侄女们回家看望。</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三姑毕业于杨凌农林科技大学,如今一家人加拿大居住,她聪慧善良,善解人意是公公最小的妹妹。十几年前姑和姑父冒着风险给我们贷款让我们度过了人生的艰难时期,每次回国都专程回冯村看望几次哥哥,三姑和公公最后一次视频,屏幕前公公虚弱的叫了一声妹妹的名字包涵了多少爱和不舍,一旁的我早已泪眼模糊。</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爸和三个姑及姑父们是公公这辈子在乡邻面前炫耀的资本,他们融合的关系在我们村少有,他能有三个暖心的妹子是他这辈子的幸福!他们是晚辈们的主心骨,他们身体健康就是晚辈们最大的福气!</b></p><p><b style="font-size: 20px;">长辈们勤俭持家,互相关爱,与人为善的优良传统是晚辈们永远秉承的好家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