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榛·康城幼儿园科学预防新冠肺炎—-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王红梅

<p>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袭,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如何正确做好个人防护,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合理地选择和科学佩戴口罩,对于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预防作用,既保护自己,又有益于公众健康。。</p> <p>目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为引导公众科学戴口罩,有效防控疫情,保护公众健康,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根据当前防控形势和全面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需要,于2020年3月17日组织编制了《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从普通公众、特定场所人员、重点人员以及职业暴露人员进行分类,并对不同场景下戴口罩提出科学建议。</p><p>下面,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口罩的秘密吧!</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戴什么口罩才有用?</span></p><p>口罩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道具,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口罩都有防病作用,大家可千万别戴错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该从口罩的正确选择和佩戴开始。</p><p>口罩可以分为三类:</p><p>1、医用防护N95口罩(阻挡95%的细菌)</p><p>2、医用外科口罩(阻挡70%的细菌)</p><p>3、普通棉纱口罩(阻挡36%的细菌)</p><p>纸口罩、活性炭口罩、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p><p>一句话:N95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三无口罩。</p><p>如果实在购买不到,不管哪种口罩都可以佩戴。在人群密集的场合,戴了就要比不戴强。</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如何正确佩戴口罩?</span></p><p>一次性医用口罩的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有三层,且有里外之分,浅色面有吸湿功能,应该贴着嘴鼻,使深色面朝外。有金属片的一边朝上,切记不要戴反。根据自己的脸型,将折面充分展开,把鼻、嘴、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3、儿童该如何佩戴口罩</span></p> <p>首先,因为会影响呼吸通气,一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建议戴任何形式的口罩;中等程度和剧烈运动中的孩子也不建议戴口罩。</p><p>如果选择让孩子佩戴口罩,要留意孩子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感到头晕、呼吸困难或不舒服,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应立刻停止使用。</p><p>佩戴口罩后(无论上面有没有帮助通气的呼吸阀),孩子可以进行轻度体育锻炼,比如快走,但不建议孩子佩戴口罩,尤其是防雾霾口罩做更加剧烈的活动。</p><p>因此,如果是为了防病,不用太纠结戴什么口罩,只要“戴口罩”就足够好了;如果小朋友实在不愿意戴,或者戴了口罩总忍不住用手去摸口罩,那就别戴了。</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4、有必要戴多个口罩吗?</span></p><p>没必要。华中科技大学有研究者做过相关研究,将单个一次性医用口罩作和双层一次性医用口罩叠加使用,对比两者在不同流量下的颗粒物过滤效率。结果显示,在较低抽气流量下(10-70 L/min) 两组的颗粒物过滤效率几乎没有差别,在较高抽气流量下(80-100 L/min),双层口罩的过滤效率明显高于单层口罩。</p><p>不过,在实际佩戴中,不太可能出现每分钟80-100 L的流速。况且,带多层口罩非但防护效果没有增强,反而佩戴舒适感减弱。</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5、口罩多久更换一次?</span></p><p>最好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一次性的口罩要避免反复使用。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及时更换口罩:</p><p>1.呼吸阻抗明显增加时</p><p>2.口罩有破损或损坏时</p><p>3.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时</p><p>4.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时)</p><p>5.曾使用于个例病房或病患接触(因为该口罩已被污染)</p><p>6.若为含有活性炭口罩,口罩内有异味时</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6、废弃口罩如何丢弃?</span></p><p>分2种情况。对于普通市民(无发热、咳嗽等症状),口罩毁坏后请投放到“有害垃圾”桶内。</p><p>对于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市民,需用酒精喷雾消毒后密闭丢弃到“有害垃圾”桶内。</p><p>摘下口罩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用手指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摘掉口罩后应洗手。</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7、有些处理方法不准确?</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8、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span></p> <p>1、呼吸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和面具,佩戴前、脱除后应洗手。</p><p>2、佩戴口罩时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应遮盖口鼻,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p><p>3、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应通过摘取两端线绳脱去口罩。</p><p>4、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密合性。</p><p>5、各种对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无证据证明其有效性。</p><p>6、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p><p>7、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应该贴着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属条一段端是口罩的上方。&nbsp;</p><p>8、口罩必须遮住鼻子,一定要尽量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简单的试验方法是:戴上口罩后,用力呼气,空气不能从口罩边缘漏出。&nbsp;</p><p>9、戴口罩前应洗手,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9、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span></p><p>一、普通公众</p><p>(一)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p><p>防护建议:不戴口罩。</p><p>(二)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办公、购物、餐厅、会议室、车间等;或乘坐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p><p>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p><p>(三)对于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者。</p><p>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p><p>(四)对于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的人员。</p><p>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p><p>二、特定场所人员</p><p>(一)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场所。</p><p>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p><p>(二)在监狱、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以及学校的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p><p>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日常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人员聚集或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其他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p><p>三、重点人员</p><p>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离结束)。</p><p>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p><p>四、职业暴露人员</p><p>(一)普通门诊、病房等医务人员;低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医务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警察、保安、保洁等。</p><p>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p><p>(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员;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人员;转运确诊和疑似病例人员。</p><p>防护建议:戴医用防护口罩。</p><p>(三)从事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吸痰、心肺复苏操作,或肺移植手术、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员。</p><p>防护建议:头罩式(或全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或半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加戴护目镜或全面屏;两种呼吸防护器均需选用P100防颗粒物过滤元件,过滤元件不可重复使用,防护器具消毒后使用。</p><p><br></p> <p>进入4月,疫情有所好转,路上的人和车都多了起来,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哦,病毒可能会随时回来的,要坚持做一名抗击病毒的小卫士!</p><p>希望大朋友引导小朋友,正确选择和使用口罩,认真做到“勤洗手、少出门、戴口罩、不害怕”,病毒就会离我们远远的。</p><p><br></p>

口罩

医用

防护

佩戴

人员

外科

一次性

肺炎

冠状病毒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