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生活之终结篇:潸然泪下

银杏叶

<p>  太阳出来了,血红血红!</p><p> 季节已过了立冬,气温一天天降下来。我把桌子搬到朝南靠阳台的窗户下,那里干起活来更加舒服。一星期一期的《工地战报》从不误期,工作越来越熟练,质量也越来越高。由于得了第一,各水库办报的知青纷纷来政工组参观取经。大家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战友,我毫不保留地介绍着自己的经验,有问必答。</p><p> 一天,政工组副组长拉着葛姓知青对我说:“你迟早是要走的,《工地战报》不能停。你教教他,等你走了以后,由他来接替你的工作。但你只要在这里一天,就要办好一天的《工地战报》。”</p><p> “这个您放心,我是从不‘出烂屙’的。”</p><p> 时间过得真快,又一个月过去了,一九七一年进入了最后一个月。一天早晨,我正在窗台下刻《工地战报》,副组长走进来告诉我:“经过政审、体检,合格的知青已经进入了‘分配’阶段,要落实具体任职的学校了。”</p><p> “那还要‘分配’吗?不是谁招就去谁的学校吗?”</p><p> “公社党委书记要我把你留在妙山中学。这样,公社有事找你就方便了。为了这事我还跟那个来招教师的中学书记吵了一通呢!”</p><p> “您怎么能这样做呢!您不是承诺过吗?”</p><p> “是的,我决不会拉你的后腿。但党委书记要我这么做,我又有什么办法?哪个领导没有‘本位主义’呢。”说着,他走了。</p><p> 当时我如果留在公社的妙山中学,将来会怎样?公社一定会用我,那是肯定的,因为我有“资本”。改革开放,会不会去做社办的企业老总?做了,企业会不会达到什么“强”?时世难料,我想多了。</p><p> “哎,怎么会这样!”我听了组长的话,再无心思刻蜡纸了。我把铁笔往桌上一扔,“罢工”了。那铁笔在桌上一蹦,跳到窗外的阳台去了。只见那铁笔又“伸”进了窗内,又见副组长站在窗外。原来是他没走,是他捡起来的。</p><p> “到宁波教书和在公社教书的待遇是一样的。既然你喜欢去宁波,公社不拦你,我下午就去市教委说,放你去宁波。你为公社争了光,公社很见情。想把你留在公社,也是真实的想法,于是叫我来讨你的口气。既然你执意想去宁波,那你就去吧。‘罢工’可不行,工作可不能消极啊。”</p><p> “谢谢组长,您待我最好了。”我接过笔,高兴地继续刻起来。</p><p> 又有十多天过去了,终于来了消息:我收到了人事部门发来的《干部调令》!里面豁然写着我的姓名、报到学校、报到时间。报到时间是一九七二年一月十六日,这个日子和我插队的日子(一九六九年十月九日)是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两者相距两年三个月。</p><p> 我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副组长,他说:“我没骗你吧?”</p><p> “谢谢!”我问,“为什么是‘干部调令’,而不是‘教师调令’呢?”</p><p> “教师属于干部编制,所以调动教师发的是人事部门的《干部调令》。”</p><p> “原来是这样。”</p><p> “你走之前可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出好最后一期《工地战报》!”</p><p> “是!哈哈哈——”这恐怕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笑了。</p><p> 我的最后一期《工地战报》如期出版。我就跟保卫组的知青喝过最后一次酒,告别两位组长和其他组员,带者《调令》,路上买了两斤小糖,去找大队会计迁户口。大队会计高兴地为我办了手续,说:“你终于熬出头了。”</p><p> “谢谢你。那我走了。”</p><p> “这糖……”</p><p> “送你的。谢谢你两年多来对我的支持、培养。再见了。”</p><p> 我走出会计室,到了生产队,社员都出工了。我便找到了小队会计朝夫叔。他是朝友叔的哥,生产队里的老病号。生产队照顾他,让他当了会计,不用出工。我告诉他:我要到宁波去工作了,我的工分记到今天为止。</p><p> 告别了小队会计,我走向我的小屋。扳开门扣(我从不锁门),推门一看,我惊呆了:小屋内空空如也!一对便桶,没了;一对土箕,没了;锄头铁耙,没了;几根扁担,没了;连门后吊着的种田绳也不放过!一切农具不翼而飞。正好有一社员路过,我就问:“您知道谁拿了我的便桶担?”</p><p> “难道你要挑着便桶担去宁波教书吗?”</p><p> 这个回答是我插队务农以来,听到的最有水平的回答。是贫下中农早就想好了的,理由充分,我受教育了。有打土豪分田地光荣传统的贫下中农,拿你点农具又算得了什么!对他的反问我无言回答,我认了。</p><p> 平时这个时候我是从不会内急的,但不知为什么我内急了,便走到队里的屙缸群,找自己的那口屙缸大便。一看,我的屙缸已不复存在,地上只留下一个屙缸孔。我不敢再问,担心会得到“难道你要背着屙缸去宁波教书吗”的反问。这就是我离开农村前贫下中农给我上的“最后一课”,接受的“最后一次再教育”。</p><p> 我两手空空地离开了我插队务农两年三个月的乡村,正如我两手空空的来时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我的口袋里装着自己的城市户口和那份《干部调令》。</p><p> 我还是走翻越大宝山这条路回家,目的是为了纪念。走到山腰,再走几步就要拐弯,就再也看不见我那生产队了。我停下脚步回望,整个村庄就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写的红漆标语找到了,我的那间小屋找到了,小女孩溺水的小池找到了,晒谷场墙上的黑板找到了,我独立插秧的那块稻田找到了……难忘的岁月! </p><p> 远望着曾用我瘦弱的身躯撑起过一片蓝天的村庄,此情此景,我鼻子一酸,潸然泪下!</p> <p><b>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鸣谢</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二十四篇回忆录今天完成。感谢您一路陪伴,一路支持!您的阅读、点赞、评论、献花、收藏、转发,都让我非常激动。在此再次表示感谢。祝美友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特别祝愿知青朋友,晚年安康,快乐长寿。谢谢!再见!</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