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3月29日,周日,阴有小雨,气温较周六有所回升。</p><p>今日徒步线路由阿童木规划,开车到永平龙归礤,从龙归礤徒步至东留南洞,再回龙归礤,不原路返回。</p> <p><br></p><p>其实从县城开车到南洞,从南洞出发走到龙归礤也是可以的,少四公里车程。</p><p>但阿童木几次经过昭信,一直想上龙归礤看看,却一直没能成行,今天硬是要多开四公里,圆一下梦。</p><p>正好,我也没去过。</p><p>小时候,正月时随村里舞狮队到过昭信拜梓叔,知道山上有个龙归礤,因不姓钟,舞狮队并未前往。</p><p>如今有机会,正好也圆一下梦</p> <p><br></p><p>周日早上八点县城出发,三部车13人。9:30到达龙归礤村口。向村民问过路,开始沿机耕路出发。</p> <p><br></p><p>查看地图,龙归礤至南洞有两条路迹,一条为机耕路,另一条为旧路。</p><p>只要遇上村民,阿童木都要问一下旧路还能走不。得到的答复无一例外:走不通。</p><p>最坏打算,原路返回,先到南洞再说。</p> <p><br></p><p>机耕路已开十年以上,旧路也就荒废十年以上</p> <p><br></p><p>纯天然木耳,摘上一把炒一盘应该不错</p> <p><br></p><p>上午天气还好,天空透亮,不晒不雨,直到下午三点才起雾</p> <p><br></p><p>龙归礤境内,种有一大片橙,明年就可挂果了</p> <p><br></p><p>偶尔还会有一两棵大树。机耕路开通后,成百上千的大树一两年之内就会消失,哪个地方都一样</p> <p><br></p><p>捡到宝了,张老师,收获不小</p> <p><br></p><p>山桐子,可惜季节已过,树上只摘到一个,其他都是路上捡的</p> <p><br></p><p>东留境内种的是李,水果之乡村民把这个产业发展得很好,种到了边界</p> <p><br></p><p>隐隐约约,村子出现在视线。南洞到了。今天路短,大家走得慢,2个小时才走六公里。</p><p>南洞盛产毛竹,植被很好。</p> <p><br></p><p>其实龙归礤也曾是昭信的一个自然村,1983年才分设成行政村。</p> <p><br></p><p>两个相邻的村子,往往许多风俗是一样的,虽然分属不同的乡镇或者县管辖</p> <p><br></p><p>南洞村子不小,地势平坦,村中一条小河蜿蜒而下,河水清澈</p> <p><br></p><p>村中人不多。</p><p>恰好路边一位老人在制作竹涧,农田引水用的。驴友天空是东留人,与他还是亲戚。用她纯正的东溜话打听路线正好,介绍得很清楚</p> <p><br></p><p>村子水口,有不错的风水林。</p><p>这边的村民也认为,老路走不通了。</p><p><br></p> <p><br></p><p>结合卫星地图,我们发现村内与龙归礤交界处有一个不小的水库,有路迹显示可以绕回龙归礤。询问老人,得到证实,并告知何处左转。</p><p>这样,我们不用原路返回了。</p> <p><br></p><p>南洞并不是行政村,而是东留乡南坊村的一个自然村,村子人口相对多,周围山林茂密、竹林青翠,还是省定的革命基点村。</p> <p><br></p><p>有村民指路,再配合卫星地图,我们很放心线路。</p><p>往下游走半个时辰,到达一个电站,左转过桥,进黄龙坑</p> <p><br></p><p>中午十二点,到了午餐时间,分享美食的快乐时刻</p> <p><br></p><p>户外不需要什么豪华的包厢、精致的美食。电线杆上排排座,各自拿出简单路餐,照样吃得出美味</p> <p><br></p><p>就是电站旁这个水库指示牌,记住了他叫黄龙坑</p> <p><br></p><p>沿着水泥路到达一民房后,发现走过头</p> <p><br></p><p>勤劳的村民正在收获</p> <p><br></p><p>一点半,到达黄龙坑水库。水库深藏山中,周围树高林密,幽深宁静</p> <p><br></p><p>深山之中见到宽阔水面,山风拂过,波光粼粼,岸上绿树葱茏,生机一片,大家沉浸在劳累过后的惬意之中</p> <p><br></p><p>拿起手机,或独照或合影,想留下这一刻的欢愉</p> <p><br></p><p>以下是几张个人照</p> <p><br></p><p>拍完照,从湖边钻进密林,有小径前行。这一段是村民踩出来的小路,虽路迹明显,但坡陡路滑,要小心脚下。天空就差点滑下水库,吓得一身冷汗</p> <p><br></p><p>半途,一小伙独自垂钓。深山之中抛杆撒饵,也是一种境界和享受,只可惜我不大喜欢太静的方式,享受不到垂钓之乐</p> <p><br></p><p>水库凸出之地,恰好有个平台,正是垂钓的好地方</p> <p><br></p><p>突然想起,刚才密林中的小径,正是这些垂钓者日常走出来的,多亏他们了,让我们得以轻松通过</p> <p><br></p><p>这一小落差,倒是形成一处不错的瀑布</p> <p><br></p><p>过河,惊险百出</p> <p><br></p><p>相互帮忙,正是抢拍的好机会,这样的照片,比摆拍自然多了</p> <p><br></p><p>对,就踩这个地方</p> <p><br></p><p>用双杖的好处,还在于过独木桥</p> <p><br></p><p>回到了主路,上午走过的路</p> <p><br></p><p>此时天空飘起细雨,不大</p> <p><br></p><p>山中雾气越来越浓,不打伞戴帽,还是会打湿头发。没有下雨,已经很好了。</p> <p><br></p><p>影子,发现什么了?野芹菜?那不是美味吗!</p> <p><br></p><p>天空也跟下去了,与影子抢,看谁眼疾手快</p> <p><br></p><p>文豪兄也不甘示弱,三下五除二脱去鞋袜,这个爱野芹菜,到了酷爱程度吧,可要小心敕古,你那双白晰嫩嫩的脚</p> <p><br></p><p>据说,红茎的野芹菜更香。难怪他们几个非要下田,一棵都不放过</p> <p><br></p><p>三点二十,回到龙归礤</p> <p><br></p><p>村民榨笋的设备</p> <p><br></p><p>开车到村子转了一圈,再打道回府。有机会,再来拜访。</p><p>其实龙归礤这个“礤”字,与云寨村原来叫“云礤”一样,是电脑找不到“石示”字的替代字,有朝一日也改为“寨”,更为方便贴切。</p><p>想不通2019年改云寨的时候,怎么不把所有带“礤”的村名一起改了呢</p> <p><br></p><p>来一张水库合影</p> <p><br></p><p>今日路程17公里,用时六小时,轨迹呈红旗状,代表胜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