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岗“闹鬼”,记通远门的前世今生

老纳不能吃素

<p>  新冠疫情从二级响应终于降到了三级响应,一直在岗位上坚守了近3个月,趁着休假,想出去转转喝坝坝茶,于是一路闲庭信步来到了位于渝中区七星岗的通远门古城墙。老重庆有句俗话“七星岗闹鬼”,至于到底有没有闹过鬼我不知道,但首先要说说这七星岗,其实应该叫“七星缸”。</p> <p>  旧时,山城百姓生活用水多由挑夫于两江取之后爬坡上坎一路挑来,彼时民居多为竹木结构的吊脚楼,多有走火之灾祸,于是乎父母官遣匠人打造七口石质大缸,按五行方位摆放成北斗星状,蓄水储之,实为消防应急之用。因此,时人将此处及邻近区域以“七星缸”作地名,后依地形且“缸”与“岗”音同,“七星缸”华丽变身“七星岗”。</p> <p>  别看现在的通远门就是一个被高楼包裹着的老城门洞子,外加一段不长的残墙。而事实上,它的每一粒尘埃,都写满了故事,几天几夜都摆不完。重庆民谣中说:“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别看现在通远门内外一片繁华,七八十年前,站在城楼上向西远眺(也就是看七星岗那一片),入眼处,尽是重重叠叠,荒草萋萋,逶迤无尽的坟茔,仅那些看得见的,就有数十万之多。具体是多少呢?有人统计过,足足43万多。</p><p> 你要问谁会去数这个?接下来我们慢慢说。</p> <p class="ql-block">  第一、通远门是谁修的,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从重庆城的建城历史说起了。</p><p class="ql-block"> 1、张仪筑城</p><p class="ql-block"> 重庆称“巴”,成都称“蜀”,合称“巴蜀”,为何重庆称“巴”?是因为重庆为春秋战国时期古巴国的所在地。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其地东至鱼复(今重庆奉节县),西至僰道(今四川省宜宾市),北接汉中(今陕西汉中市),南极黔涪(今天重庆黔江区及其以东以南地区)。”在这期间,巴国五次迁都,但时间最长的,还是在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渝中半岛。</p><p class="ql-block"> 当时蜀国有一个地方叫苴,苴地是蜀国北部重镇,所以蜀王将他的王将苴侯分封到苴地镇守,可这个苴侯偏偏与巴国交好。苴侯的这种亲巴行为让蜀王很是恼火,大骂“你这个吃里扒外的混账东西”,于公元前316年亲率大军攻打苴侯。苴侯打不过他的蜀王哥,便逃到了巴国,蜀王当然不肯善罢甘休,屯兵于巴蜀国境线上,大喊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巴国因为与蜀国的常年争战,早已是外强中干,听了蜀王的狠话,当场就吓尿了。于是,他做了一件后悔八辈子的事,最终酿成了灭国之祸。《华阳国志•巴志》记载:“苴侯奔巴,巴求救于秦。”当时秦国正筹谋夺取富庶的天府之国巴蜀地区,巴国的求援,无异于给他递上了枕头。</p> <p>  秦将司马错对秦惠王说:“蜀有桀、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可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p><p> 公元前316年秋,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等率大军伐蜀,蜀王仓促应战,当年十月,秦灭蜀国。在秦军的帮助下,巴国灭了老对手蜀国,当时把巴王高兴的呀,真唱共产党的天是晴朗的天。结果乐极生悲了,秦军突然调转枪口,迅速夺取了巴国首都江州。巴王这次是真尿了,连骂人的勇气都没有了,仓皇北逃。秦军后面猛追,一路追到阆中,活捉了巴王。至此,巴国灭亡。</p> <p>  这真是祸起萧墙呀,蜀王两兄弟打架,本来是自家的事,非要把嫌死得不够快的巴王牵扯起来,结果硬生生玩儿灭了两国,便宜了秦国。说一句题外话,千年来成渝两地之间互掐互怼,兴许就是从这段历史开始至今。秦灭巴蜀两国之后,在巴国北部设巴郡,张仪在江州修筑城防,史称“仪城江州”。</p><p> 张仪所修的江州城,就是今天的重庆渝中区最早的老城了。史料记载:“分川并注,合乎江州。”当年张仪所筑的重庆城,到底有多大,史书没有明说,不过,据后来考古发现,在渝中半岛的尖端靠近朝天门一带,发现多处战国时期的古井、陶片和瓦当,推测出当年的江州城位于今天千厮门—小什字—东水门一线北面,山脊以东靠近长江一侧。</p> <p>  2、李严筑城</p><p> 整个秦汉时期,江州都是一个繁华的城邑。三国蜀汉时期,因蜀汉政府偏居一隅,江州城的地理位置显得更加的重要。刘备于章武二年最先以费观为巴郡太守,领江州都督。费观在巴子梁置阳关,作为屯兵之地。这个阳关不是古诗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而是在今天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峡。据《水经注》记载:“江水东径阳关巴子梁,江之两岸犹有梁处,巴之三关,斯为一也。”</p> <p class="ql-block">  公元226年,李严镇守江州,开始第二次大规模的筑城。李严是刘备临死前在白帝城托孤重臣之一,另一个是诸葛亮。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更城大城,周回十六里,欲穿城后山,自汶江(长江)通水入巴江(嘉陵江),使城为州,求以五郡置巴……”当时李严有一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在渝中半岛上最狭窄处的鹅项颈挖一条通道,联通长江和嘉陵江,将重庆城变为一个江心小岛。这个想法本来是极好的,对重庆的城防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一来李严有私心,想割据五郡和诸葛亮抗衡之意;二来这个工作量实在是太大,结果诸葛亮听了火冒三丈,一票给否了。否则现在的重庆,更是一个美得不能再美的网红城市。</p><p class="ql-block"> 当年李严所筑的重庆城,其城周围大约7公里,顺山而筑,东西宽长,南北狭短。当时可能只有两个城门,一个叫“青龙门”、一个叫“白虎门”,分别东西两侧。南线大致从今天的朝天门以南起,西南沿江至南纪门,北线约在今天的新华路、人民公园、较场口一线。面积约为2万平方公里。</p> <p>  3、彭大雅筑城</p><p> 南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蒙古大军攻入四川,成都及其附近州县相继失陷,蒙古大军兵锋直指川西。重庆,因为三面环江,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成为了大宋军事防御的重点。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彭大雅就任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彭大雅曾出使过蒙古,深知蒙古军的特点,上任后,见重庆城防漏洞出百,决定大规模修筑重庆城。因为修城工程浩大,当时朝廷有人不同意。《重庆通史》记载:“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蒙古大军大举进攻东川区,彭大雅在应付蒙古按竺迩部的进攻之后,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重修重庆城。”彭大雅说:“不把钱当钱看,不把人做人看,无不可筑之理。”在彭大雅的铁腕之下,两年后,新城筑成了。《元史》和《宋史》中记载当时的新城有五门,分别为洪崖门、千厮门、镇西门、熏风门、太平门。</p> <p>  后世考古学家在其中四门上发现了彭大雅在四个城门都立的大石,上书:“某年某月彭大雅筑此城,为西蜀之根本。”当时的那五座城门,和现在的红崖门、千厮门、太平门在不在同一个位置,就不得而知了。史料记载当时筑城时的情景:“披荆棘,冒矢石。”说明当时筑城条件非常艰难,大部分是在和蒙军对战期间完成的。彭大雅的这种做法,被言官弹劾,说他“贪黩残忍、取办促迫,人多怨之”,所以重庆城修筑完成之后,他就被宋理宗罢官了。真是没天理呀。</p><p> 《重庆通史》记载:“此次筑城,城池西线由李严旧城的金碧山后今大梁子、较场口一线西移,北拓到今临江门一线,原城外的制高点(今重庆自来水公司水池区)已筑入城内,其城池范围已较李严旧城扩大了两倍,初步奠定了明清重庆城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4、戴鼎筑城</p><p class="ql-block"> 《巴县志》记载:“明洪武初年,指挥戴鼎因旧城址彻石城,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环江为池,门十七,九开八闭,象九宫八卦。”新城有九开八闭共十七座城门,九开分别是:朝天门、东水门、太平门、储奇门、金紫门、南纪门、通远门、临江门、千厮门。八闭为别是:翠微门、金汤门、人和门、凤凰门、太安门、定远门、洪崖门、西水门。而且通远门、千厮门、临江门、南纪门、储奇门和太平门都有瓮城,朝天门甚至有两个瓮城。这算得上是重庆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筑城了,此后,一直到重庆建市,拆毁城墙,重庆城墙位置再没有变动过。</p><p class="ql-block"> 新的重庆城,除了西面,三面环水,城门都成了水门,此次建修,是重庆历史上修得最好的一次,其城墙高大坚固,因险高阻,非前代所能比,其后使用了整整三百年,现如今,还能在通远门看到它的雄伟的身姿。从以上4次大规模筑城可以看出,通远门,应该是在明朝戴鼎筑城时才修建的。筑城,当然是为了防御,有防御,就有入侵。</p> <p class="ql-block">  第二、古重庆攻防战</p><p class="ql-block"> 重庆历史几千年,攻防战自然是不知有多少次,但出现重大伤亡而且有明确记载的,主要在南宋末年元军攻占重庆和明末清初张献忠和清军的轮番进攻。</p> <p>  1、宋元战争</p><p> 公元1259年,蒙哥汗在合川钓鱼城下被宋军重伤,退往北碚区北温泉养伤(这里真不是给北温泉打广告),不久伤重不治,死在了那里,一说是死在金剑山温汤峡。第二年,忽必烈即汗位,再次挥军南下。公元1275年,元军分五路大军进围重庆,要重庆守将赵定应投降,被赵拒绝。《重庆通史》记载:“景炎三年,也就是公元1278年,元军对重庆发起总攻,张珏率部队出城与元军塔海、帖木儿、汪良臣部鏖战,打败塔海、贴木儿,射中元军大将汪良臣四矢。”二月,张珏又率兵出熏风门(《老重庆影像志•老城门》说是今天的储奇门),在扶桑坝(珊瑚坝)与元军大将也速答儿大战,结果遭元军前后夹击,宋军大败,退回城内。部将赵安开镇西门放元军入城,重庆沦陷,张珏率兵巷战,后弃城而走,乘小舟东下,欲到夔州重整旗鼓,结果在涪陵被元军俘获,后遭杀害。当时元军是绕道合川钓鱼城从陆路到达的重庆,双方的交锋主要在城西的镇西门,差不多在现在的通远门一带。这一战旷日持久,双方都伤亡不小,这些战死的士兵,几乎都掩埋于城外的官山坡,也就是现在通远门外以西地段。看看地图就知道了。</p> <p>  2、明末战争</p><p> 明崇祯三年,也就是公元1630年,张献忠率部起义,号“八大王”,又称“西营八大王”,所率军队称大西军。当李自城推翻明王朝时,张献忠率大西军入川,对重庆形成进攻态势。当时卸任的四川巡抚陈士奇路经重庆,凭借重庆险要的地势和充足的物资,率军民设防抵抗,同时派兵守住铜锣峡。张献忠率军从湖北进入四川,从峡溯江而上,在铜锣峡受阻,转而绕道攻取江津,然后顺江而下,夺取了佛图关,攻打通远门。通远门城池坚固,再加上守城军民殊死抵抗,张献忠久攻不下。后来有部下献计,挖开城外的坟墓,取棺材板做盾牌,抵抗城上守军的箭矢,掩护工兵到达到城墙下,埋下炸药,最终炸开了城墙,大西军蜂拥而入,重庆城破。刨人家祖坟来攻城,史上恐怕也只有张献忠一人了。</p> <p>  据《重庆通史》记载:“六月二十二日,张献忠攻下重庆城,处死了逃到重庆的明瑞王朱常浩、原四川巡抚陈士奇、关南兵备副使陈纁、重庆知府王行俭、重庆卫指挥顾景、巴县知县王锡等官僚。”这一战,双方伤亡惨重,尸骨成堆,全都埋尸于通远门外的官山坡。</p><p> 据《重庆通史》讲:“张献忠起义军占领重庆后,公开宣布打击的对象是朱明宗室和官僚地主,‘能杀王府乡绅,封府以待,则秋毫无犯’。因此义军所至,势如破竹,四川各州县,皆望风送款。”不知道谁说的是真的,张献忠到底是杀人狂魔,还是爱民如子的义军领袖,在此不下结论,毕竟历史不是谁能轻易判定的。</p><p> 大西大顺三年,也就是公元1646年,清军从陕西攻入四川,张献忠率军从成都出发,前往川北迎击清军,在西充县凤凰山遭到清军的突然袭击,中箭身亡。(这里变身抗清义士了)张献忠余部只得收缩部队,撤到川南,重庆再度被明军占领。当年年底,张献忠余部再次攻占重庆,之后,和清军在重庆展开了拉锯战,重庆三易其手。一直到清康熙二年,也就是公元1663年,清军总督李国英在重庆补筑通远门,加强城防,清王朝在重庆的统治才得以巩固。这期间,战死的军民无数,全都埋在了通远门外的官山坡。当时,从通远门外到两路口上清寺之间的大片区域,坟包那是一个挨一个,一坨重一坨,数都数不尽。</p> <p>  第三、近现代重庆迁坟扩城</p><p> 1926年,军阀刘湘割据四川,于当年6月委派第三十三师师长潘文华兼任重庆商埠公署的督办。据《重庆通史》记载:“1927年9月,潘文华以督办公署的名义呈请川康边务督办公署改重庆商埠为重庆市。理由是在国民政府控制的地区,上海、南京、广州等商埠均已改为市,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同年11月,第二十一军军部准其请,重庆商埠改为重庆市,设市政厅,改委潘文华为重庆市首任市长。”</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重庆,市区狭小,人口稠密,市政无统一规划,街道凌乱狭窄,房屋依山而建,杂乱无章。全城没有一条马路,城区生态环境极差。潘文华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但全城都在城墙以内,根本没有施展的空间,随着江上水运的繁荣,城门也都变成了累赘。于是,潘文华作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拆掉城墙城门,以腾出更多的空间,同时将市区向通远门以西延申。并修筑三条市区交通干线,一条由通远门经两路口到曾家岩;一条由南纪门经菜园坝并斜上接两路口;一条由临江门双溪沟经孤儿院至曾家岩。拆掉城墙还好说,当时最大的难题就是通远门外那片官山坡的坟墓,那里除了乱葬岗之外,城内面姓的祖先可都埋在那里啊。干什么都好说,挖人祖坟人家是万万不干的。那个时候的重庆的人,个个是袍哥,换句话说都是帮派中人,都不是好惹的,只说要挖他们的祖坟,那还得了,差点没把市政厅给掀了。但潘文华是谁,他可以有名的潘鹞子,是从战场上死人堆里杀出来的,当然不怕几个江湖人士闹事,他任命外号郭莽娃的旅长郭勋祺为迁坟总指挥,在杀了一批带头闹事的二混子之后,终于完成了迁坟工程,将重庆主城扩大了一倍以上。</p> <p>  这真是一个造福重庆人的大好事,重庆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开始了飞速发展,江边因为没有了城墙的羁绊,码头宽了许多,水运更加的发达了,也正是因为有了潘市长的这一举动,抗战时期,重庆才能成为陪都,指挥全国乃至全亚洲的抗战。当时挖出的尸骸,经有关部门统计,足足43万多具,大部无人认领。也难怪,那么多死于战乱的士兵,家也不在这里,哪有人认得。而且老重庆人基本都死于战乱了,后来的重庆人,基本都是湖广四川迁移过来的,以前的老重庆人,不是迁走了就是绝后了,自然无人认领。为了安慰王灵,市政厅请来高僧道士,在观音岩修一座塔,命为“菩提金刚塔”。</p> <p>  此塔现在保存完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参观,就在观音岩金刚塔小区的入口处(我家楼下,远道的朋友来渝我非常乐意免费导游哦),此塔融合了印度教、中国佛教、藏传佛教的风格元素,甚是独特。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对通远门的历史都了解了吧?如果是外地朋友,到了重庆,一定要到通远门去看一看,沿金汤街往兴隆街向石板坡可到山城第三步道,沿古栈道往东可至山城巷,其间途径古城墙遗址、老水厂、法国仁爱堂遗址、厚庐老院。那里可是真正的老重庆遗址,比某些古镇有意思的多。</p> <p class="ql-block">  一圈走走看看下来花了大半天,心情也变得无端的低落。人的一辈子真的好短,有多少人说好要过一辈子,可走着走着就剩下了曾经。又有多少人说好要做一辈子的朋友,可转身就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有的明明说好明天见,可醒来就已是天各一方。人生如此难料无常,是因为在自然面前人的渺小,而我要说的是,在某年某月某一天,在我生命里失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座老城。因此,我才要用文字留下千年的历史,用镜头凝固沧桑的印记,让更多的人知晓这座英雄老城的前世今生。</p> <p>摄 / 文 : 老衲不能吃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