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农村案例分析

美友49592141

<p>原告张某,男,汉族</p><p>被告林某,女,汉族</p><p>原告与被告于2005年初经人介绍相识,于2006年8月二人登记结婚,2007年生育一子(小张),双方因为婚前了解不足,婚后经常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双方协商离婚未果,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11年二人经人民法院调解离婚,婚生子小张由女方抚养,跟随女方生活,张某每月支付婚生子抚养费2000元。张某和林某离婚后从事个体工商经营活动,需要经常出差,并且一直未婚。小张在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和继父王某生活5年多,丁某的抚养条件和学习环境比张某好。2013年6月,被告林某将小张的姓氏改为再婚丈夫王某的姓氏,取名王亦飞。</p><p>自原被告离婚后,林某对小张的活动控制很严,外出(包括上学、放学)全都进行护接护送,禁止小张和张某接触。因为张某看望小张受到林某阻止,双方多次发生纠纷,后张某向林某书面提出每周六探望孩子,陪伴孩子玩耍,对于张某的书面要求,林某不予理睬,仍然继续阻止张某和孩子见面。更不让张某和孩子共同生活。因此张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p><p>原告诉称:2011年双方经过法院调解离婚,婚生子小张由林某抚养,2014年06月林某将小张的姓名改为王亦飞(林某再婚丈夫姓王),严重侵犯了原告的权利,双方离婚后,原告多次探望孩子,均遭到阻止,后经过书面提出探望孩子要求,被告林某仍然不予理睬。据此向人民法院依法将婚生子小张变更为原告抚养,由原告承担小张的抚养费用,若小张不愿跟随原告生活,判令被告林某恢复小张的原姓名,依法保护原告探视小张的权利。</p><p>被告辩称:原被告离婚时,法院的调解书已经载明,离婚后儿子小张由被告抚养,现在孩子已经跟随自己生活多年。小张已经年满10周岁,不愿跟随原告张某生活,并且原告张某的抚养条件和抚养能力都不如自己。如果小张继续由被告抚养,则小张可以进入铁一中上学(被告林某再婚丈夫系铁一中教师)。据此原告要求变更抚养权无正当理由。小张自愿将姓名改为王亦飞是合法的,王亦飞不愿见原告,自己不曾阻止原告探望孩子。</p><p>在诉讼中小张明确向法院表示愿意随母亲林某生活,不愿随父亲张某生活。</p><p>法院审判: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从有利于小张健康成长的角度考虑,不宜改变原来的抚养关系,小张仍追随林某生活更有利于其健康成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六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子女随父姓还是随母姓由父母双方协商,子女有表达能力的应尊重子女的意见,被告林某将小张的姓名改为王亦飞,既无法律依据,又与社会习惯相悖,因予以纠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原告探视亲生子的诉讼请求是合法的,应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六条、二十九条及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一、驳回原告张某要求变更儿子小张抚养关系的诉讼请求;二、责令林某在本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将王亦飞恢复为原姓名小张;三、原告张某可在每周六或周日早十点到晚八点探望孩子小张,但是小张拒绝接受探视时,张某不得强行探视。四、本案诉讼费由原告承担。</p><p>一审审判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判决已经发生效力。</p><p>总结:男女双方离婚后,生育有子女的,一方抚养孩子,另一方享有探视权,但是子女明确表示不接受探视时,享有探视权一方不得强行探视。</p><p>姓氏权是公民基本的宪法权利,不论是父或母随意改变孩子的姓氏都是不对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19条规定: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父或继母姓氏发生纠纷的,应责令恢复原姓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