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家世

甘肃戏圣

<p>第一代</p><p>曹锡远:又名曹宝、曹世选,明沈阳中卫指挥使,降清为正白旗包衣。</p><p>原配:张氏。</p><p>第二代</p><p>曹振彦:曹锡远之子,任浙江盐法道。</p><p>原配:欧阳氏。</p><p>继配:袁氏。</p><p>第三代</p><p>曹玺:曹振彦长子,又名曹尔玉,曹家第一位江宁织造,工部尚书衔,生年不详,卒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夏。</p><p>原配:姓氏不详,无子,早死。</p><p>继配:宫女孙氏,康熙教引嬷嬷保母,生子曹荃,生于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卒于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该年“冬期营葬”。</p><p>妾:顾氏,蕲州文人顾景星失散之妹,生子曹寅。</p><p>另,曹玺有幼女嫁傅鼐,生母或为曹玺某个妾。</p><p>曹鼎:曹振彦次子,又名尔正,原任佐领。</p><p>原配:徐氏。</p><p>妾:梁氏,生曹宜。</p><p>第四代</p><p>曹寅:曹玺庶长子,官至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生于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卒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八月二十三日。</p><p>原配:顾氏,舅舅顾景星之女,生子曹顺。</p><p>继配:宫女李氏,江西布政使司参政李月桂之女,生子曹颜、曹颙。约生于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约卒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p><p>曹荃:曹玺嫡子,原名曹宣,避讳康熙玄烨的“玄”字,故改名曹荃。南巡图监画,司库,生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花朝节,卒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p><p>原配:姓氏不详,卒于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605年)。</p><p>曹宜:曹鼎之子(曹頫之子曹霑过继在曹宜支系,故《石头记》抄本有避讳“宜”字的缺笔写法)。</p><p>曹玺幼女:嫁富察傅鼐,傅鼐生于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比曹寅小十九岁,比曹荃小十五岁。</p><p>第五代</p><p>曹顺:乳名赫达色,曹寅原配顾氏所生,过继曹荃。采办龙江、淮安、临清、赣关、南新五关铜筋,号雪芹,写作“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的《红楼梦》,生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卒年不详。</p><p>原配:张氏。靖逆侯张宗仁女。</p><p>妾:青楼出身,即袁枚《随园诗话》中的“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的“某校书”。</p><p>曹颜:乳名珍儿,曹寅继室李氏所生,是出生在曹家的康熙皇子,生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卒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p><p>原配:生曹颜遗腹子。</p><p>曹颙:乳名连生,曹寅与继室李氏所生,江宁织造。生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卒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正月初八。</p><p>原配:马氏,金山将军马三奇之女或侄女。生一女一子,一子即遗腹子曹天祐。</p><p>(曹颙):曹荃之子,即贾敷的原型人物。八九岁上死了,据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可知,名额以及名字被曹寅之子连生冒用。</p><p>曹頔:乳名骥儿,曹荃次子,即为曹顺“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红楼梦》作序的“棠村”,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卒年不详。</p><p>曹颀:乳名桑额,曹荃第三子,任二等侍卫,兼佐领。约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至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之间,卒于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之前。</p><p>曹頫:曹荃第四子,曹颙死后,出继伯父曹寅名下,奉养曹寅之妻李氏,江宁织造。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被革职抄家,也是《石头记》的批书人“畸笏叟”,约生于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p><p>原配:甘氏。第十六回王熙凤说“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粤闽浙是曹霑之妻脂砚斋的曾祖父李士祯仕宦之地,而滇所指的云南省则是曹家世交甘文焜死难之地,故以此揣知“粤闽滇浙”应是曹霑母族妻族仕宦之地的组合暗记,曹霑母亲该是出自甘文焜家族。</p><p>曹宜之子:《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74脱漏曹宜之子的名字和“四世孙”三字,故知曹颙之子曹天佑被误记曹锡远元孙条内。</p><p>曹宜殇亡之子:曹霑出继在曹宜支系,但仍随生父畸笏叟曹頫生活,可知曹霑出继在曹宜一个殇亡之子的名下。</p><p>曹寅长女曹佳氏:嫁平郡王纳尔苏,生年不详,约卒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纳尔苏生于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小曹顒一岁。</p><p>曹寅次女:嫁某蒙古藩王。</p><p>第六代</p><p>曹顺之子:童养媳是废太子胤礽养在曹家的私生女“秦可卿”,因“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故再娶。</p><p>(胤礽私生女:约生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岁末,“淫丧天香楼”而死于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岁末,卒年十五岁)</p><p>曹颜遗腹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与花塘观女道士妙玉相恋,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四月殉情而死。</p><p>(妙玉:苏州织造李煦孙女,李鼎长女,曹霑之妻脂砚斋的姐姐。约生于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花塘观的住持女道士,即庚辰本批书人“绮园”,也是抄录《石头记》传抄为蒙府本的空空道人)。</p><p>曹颙长女:约生于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p><p>曹颙遗腹子曹天佑(《氏族通谱》卷74作“天祐”,此据《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后任州同。“天佑”系乳名,学名不详,即庚辰本批书人“玉蓝坡”。</p><p>曹霑:曹頫长子,乳名“天保”。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江宁织造曹家抄家时从阴沟逃出,后出继在叔祖曹宜支系。约生于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石头记》,因书中“碍语”有悼明之亡祈盼汉族复兴的寓意,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除夕诈死,隐姓埋名消逝他乡期间续书后四十回。</p><p>原配:脂砚斋,苏州织造李煦孙女,李鼎次女。约生于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p><p>妾:花自芳,花塘观女道士妙玉徒弟。</p><p>妾:天津水西庄查家的家庭戏班戏子。仰慕曹霑文才,以身相许,即脂批中的“杏斋”。</p><p>曹頫次子:曹霑之弟,庚辰本批书人“鉴堂”。</p><p>曹家其他第六代子孙不可考。</p><p>第七代</p><p>曹顺之孙:《石头记》第二十四回,邢夫人骂贾琮“哪里找活猴儿去!你那奶妈子死绝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的黑眉乌嘴的,哪里像大家子念书的孩子”,贾琮原型就是曹顺的长孙。曹顺长子的童养媳是太子胤礽养在曹家的私生女“秦可卿”,因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故又续娶生子。</p><p>曹颜孙女:曹颜遗腹子殉情死后,花塘观女道士妙玉约在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生遗腹女,交给书中荣国府管家林之孝原型人物的女儿暂时抚养,后来曹家被抄,辗转入京,又由曹霑夫妇收养,也是巧姐的原型人物之一。</p><p>曹霑长子:第十五回十七八岁的“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就以曹霑养女十七八岁出嫁之前在家照看弟弟的情形为原型,这个二丫头的“小兄弟”即曹霑长子。</p><p>曹霑幼子: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夭折,清朝敦诚《挽曹雪芹》诗中自注“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p><p>曹家其他第七代子孙不可考。</p> <p>曹雪芹的祖先是汉人,明朝末年定居于辽阳。高祖曹振彦隶籍于满洲正白旗包衣佐领,为皇室家奴,可以视为满人。曾祖曹玺是曹家成为望族的创业人,其妻子孙氏是康熙皇帝的奶母。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曹玺被派到江南,任江宁织造郎中。这是正五品官,专为皇家办理织造用品和其他生活用品,官位不算高,却是皇帝派出的亲信,地方官不得不另眼相看,故而实际地位较高。康熙帝赏赐曹玺正一品衔,荣誉非凡。他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病死于住所。其子曹寅,是康熙皇帝的奶兄弟,少年时代伴君读书,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被任命为江宁织造,继承父业,一直做到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病故,这中间兼任两淮巡盐御史,加通政使衔(正三品)。他奉康熙帝之命,组织校书班子,刊刻《全唐诗》、《佩文韵府》等书。他自身文才很高,善作诗词古文,喜作戏曲,著有《楝亭集》、《续琵琶记》,刻书很多,有《楝亭藏书十二种》、《楝亭五种》。他同江南的文士广交朋友,并为朱彝尊、施闰章等名家梓刻文集。康熙帝六次南巡,曹寅赶上了四次接驾,把康熙帝供奉在他的织造署里。曹寅的女儿出嫁给平郡王纳尔苏,成为王妃。他的妻子李氏,是苏州织造李煦的堂妹。曹寅时期是曹家的鼎盛阶段,但他开销大,拉下亏空,也是曹家衰落的开始。曹寅死后,康熙帝命曹颙继承其父差使,对他非常赏识,说是看着他长大的,“拿起笔来也能写作,是个文武全才的人”,办事又“谨慎”,是“朕所使用之包衣子嗣中,尚无一人如他者”。可惜曹颙在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死了,康熙帝怜悯曹寅两世孤孀无人奉养,下令把曹宣的儿子曹頫过继给曹寅为子,并担任他的职务。曹頫原受曹寅抚养和器重,他的为人,据唐开陶编纂的《上元县志·曹玺传》讲:“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看来他是忠厚老实的有点学问的人,但是他办事和应变的能力不足。自曹寅以来欠下的官帑亏空,多年没有弥补,他在办理织造事务上又常常出现差错,雍正帝清厘钱粮,就以他“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为名,于雍正五年底下令抄了他的家,罢了他的官。曹家于是离开任所,回到北京。曹玺祖孙三代四人出任江宁织造,前后六十余年,成为织造世家,离开江南后,家业凋零,一蹶不振。</p><p><br></p><p>  曹雪芹是曹颙之子,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夏天出生在江宁织造署,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除夕死于北京,享年四十八岁。</p><p><br></p><p>  曹雪芹,名霑,此为父辈所取谱名,赋予感戴皇恩或天恩祖德之意,字芹圃,表示游沣水,得功名的愿望。另一号梦阮,阮即指阮籍,表示自己思想性格上与之有相通处。雪芹是又一个号,又自署芹溪居士,这同佛教有一定关联。</p><p><br></p><p>  曹雪芹与敦诚、敦敏兄弟交谊笃厚,敦氏弟兄是努尔哈赤之子英亲王阿济格的后裔。雪芹经常与他们交游,互相唱和。曹雪芹逝世后,他们经常以诗文悼念。曹雪芹的另一友人张宜泉,也是旗人,孤苦贫寒,在北京西郊教村学,曹雪芹晚年与之过从甚密。总的来说,曹雪芹与之相交的朋友大多是生活不得意之人。</p><p><br></p><p>  曹雪芹的最后十年,是在北京西郊的山村度过的。张宜泉的《题曹芹溪居士》七言律云:“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说明雪芹的住处有山有水,有花木,有飞禽,自然环境很好。但是这个地方偏僻,房舍简陋,张宜泉赋予它诗情画意,不过是友人劝慰感情的流露。曹雪芹的居处坐落在什么地方,有人说是今日香山南边正白旗村三十九号住宅,有人说在香山北边白家疃村。</p><p><br></p><p>  清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说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这是我们所知唯一的说明雪芹相貌体型的资料。</p><p><br></p><p>  张宜泉在《伤芹溪居士》诗的小序中说曹雪芹善常诗画,这是知交之论。曹雪芹的诗意境高超,气势磅礴,韵律严整。敦诚在《佩刀质酒歌》里给予热情的称赞:“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影交寒光”。他还把雪芹与唐代大诗人李贺相提并论。雪芹善于作诗,但不轻易吟哦,至今留下来的,除了《红楼梦》中的诗句,就只有为敦诚著的《白香山琵琶行》传奇所作题跋诗的最后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曹雪芹具有卓越的绘画艺能,从《红楼梦》中薛宝钗论作画的有关叙述就可知一二。他可能拿绘画为职业。张宜泉《题曹芹溪居士》中云:“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用李白被唐玄宗召为翰林而得意一时,阎立本为唐太宗大宴功臣的场面作画而身不能与宴感到耻辱两个典故。由此可以推想,曹雪芹可能应召到内廷画苑作画工,因受侮辱而离去。</p><p><br></p><p>  曹雪芹缺乏经济来源,生活过得相当清苦,常常靠赊欠度日,所谓“举家食粥酒常赊”。为了生存,有时就得卖画了,敦敏的“卖画钱来付酒家”的诗句应是写实的。贫困不已,曹雪芹可能向阔亲戚请求过帮助,所以敦诚才对他讲:“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看来曹雪芹投亲遇到羞辱,知道了人世冷暖,增加了对丑恶社会的厌恶。</p><p><br></p><p>  曹雪芹或许在右翼宗学当过差。敦诚赠他的诗有“当年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的句子,他们交往是在“虎门”,这里指学校,敦诚弟兄上过右翼宗学,因之推测曹雪芹到那里做过事。</p><p><br></p><p>  曹雪芹的家庭人口很简单,前妻去世后,又续弦娶妇,还在人家处于“新妇”时期,他就辞世了。曹雪芹晚年有一娇儿,不幸殇逝,使他身心遭到沉重打击,酿成疾病,又无力医治,就在儿子死后几个月离开了人世了。</p> <p>曹雪芹的先祖,原是宋朝开国大将曹彬的后裔,明朝初年随着军队到了辽东,从此就在辽阳住了下来,世代继承军职。</p><p><br></p><p>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率后金八旗兵攻占沈阳、辽阳一带,曹雪芹的太高祖曹世选、高祖曹振彦被俘投降,沦为满洲贵族的包衣,也就是家奴。曹世选父子后来被分配到多尔衮属下,充任多尔衮的仪仗亲兵。</p><p><br></p><p>曹振彦能武能文,受到主子多尔衮的赏识,将他提拔为旗鼓牛录章京,也就是由汉人家奴编立的兵民合一基层组织的军政长官,率领亲兵保护多尔衮行军征战。</p><p><br></p><p>清朝顺治元年(公元1646年),清朝定都北京,曹家也跟随着大军入了关。此后,曹振彦考中贡士,历任山西吉州知州,大同府知府、两浙盐运使,成为三品高级文官。</p><p>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摄政王多尔衮死后被认定犯了大罪,顺治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收归自己掌管,曹家也由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成为皇帝的家奴。这时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也由王府护卫升任内廷二等侍卫。</p><p><br></p><p>“内廷”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曹玺在这种地方当差,他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和皇家的人接触,取得他们的喜欢和信任。在三年以后,康熙皇帝出生。按清朝的制度,凡皇子、皇女出生后,一律在内务府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妇人当中,挑选奶妈和保姆。曹玺的妻夫人孙氏,被选为康熙的保姆。从此,曹家与皇帝的关系也就更加亲密。</p><p><br></p><p>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正担任内务府营缮司郎中的曹玺被康熙任命为江宁织造,负责织办宫廷里和朝廷官用的绸缎布匹,以及皇帝临时交给的差使,充任皇帝的耳目。</p><p><br></p><p>由于曹玺忠实勤奋、办事利索,康熙对他更加宠信,又赏蟒袍,又赠一品尚书衔,并亲手写“敬慎”的匾额赐给他。康熙二十三年,曹玺“积劳成疾”,死在工作岗位上。康熙南巡至江宁时(今天的南京),亲自到织造署慰问曹玺的家属,还特派了内大臣去祭奠他。</p><p><br></p><p>曹玺的儿子,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17岁时就当上康熙的侍卫,深得康熙赏识。</p><p><br></p><p>康熙二十九年,他出任苏州织造,两年后又调任江宁织造。从此,曹寅和他的儿子曹颙、继子曹頫连任江宁织造近40年。</p><p><br></p><p>曹寅喜好文艺,又爱好藏书,他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他的代表作有《楝亭诗钞》、《楝亭词钞》等 。曹寅深厚的文化教养和广泛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曹家的文化艺术氛围。此时的曹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p><p><br></p><p>然而,就在这繁华的背后,已是潜伏着危机,由于曹寅的日用排场,应酬送礼,特别是康熙四次南巡的接驾等等,在经济上给曹寅造成了巨额的亏空,甚至可以说,曹寅已经给曹家种下了衰败的祸根。</p><p><br></p><p>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公元1709年),两江总督噶礼参奏曹寅,密报康熙说,曹寅和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他。康熙把曹寅看成是“家人”,噶礼要求公开弹劾曹寅,康熙当然不会批准。但事关重大,康熙不得不私下谆谆告诫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必需设法补上亏空。</p><p><br></p><p>曹寅面对茫茫债海,已经无法弥补,也没有能力挽回局面。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一病不起,死在扬州。李煦奏折上说:弥留之际,核算出亏空库银二十三万两,而且曹寅已经没有资产可以补上。</p><p><br></p><p>就在曹寅去世的前一年,即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公元1711年),曹雪芹在北京诞生了。他的父亲是曹寅的长子,已在当年的三月间不幸早逝,年仅24岁。康熙五十一年二月,曹寅进京述职,将还不满百日的曹雪芹,带到他任职的南京去抚养。曹雪芹便在江南度过了锦衣玉食的少年时期。</p><p><br></p><p>曹寅死后,康熙为保全曹家的江南家产,免遭搬迁的损毁,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病故,康熙又亲自主持将曹寅的四侄曹頫过继过来,接任了江宁织造的职务。同时康熙又让曹寅的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代管两淮盐差一年,用所得的银子补齐曹寅生前的亏空。</p><p><br></p><p>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又查出曹寅生前亏空织造库银三十七万三千两。</p><p><br></p><p>康熙只好再次做安排。让两淮盐政李陈常和李煦代为补还。到了康熙五十六年,才总算把这笔账补上。</p><p><br></p><p>康熙照顾曹家,是看在曹玺和曹寅的情分,到了曹頫这一辈,就疏远、淡漠了许多。康熙曾经明确对曹頫说:“念尔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康熙六十一年,因李煦、曹頫拖欠卖人参的银两,内务府奏请康熙,严令李煦、曹頫将拖欠的银两必须在年底之前交清,否则就严加惩处,康熙当即就批准了。显然,这与康熙以前对曹寅的态度,已是决然不同了。</p><p><br></p><p>雍正上台以后,接连颁布谕旨,开始在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清查钱粮,追补亏空。他一再表示,我不能再像父皇那样宽容了,凡亏空钱粮官员一经揭发,立刻革职。</p><p><br></p><p>仅雍正元年,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与曹家既是亲戚又患难与共的苏州织造李煦,也因亏空获罪,被革职抄家。</p><p><br></p><p>但一开始雍正并没有把曹家与李煦一起治罪,而是允许他将亏空分三年还完。曹頫自身的亏空尚未补完,又增加了曹寅遗留的亏空,只好多方求人托人。雍正为防止有人吓唬敲诈曹頫,特地在曹頫的请安折上写了严词批语:乱跑门路,交结他人,只能拖累自己,瞎费心思力气买祸受;主意要拿定,安分守己,不要乱来,否则坏朕名声,就要重重处分,怡亲王也救不了你!</p><p><br></p><p>雍正皇帝的这个朱批特谕,说明他对曹頫“乱跑门路”是十分不满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雍正皇帝还是出于好意的。</p><p><br></p><p>雍正四年,曹頫负责操办的缎匹衣料质量“粗糙轻薄”,受到重新补偿并罚掉一年俸禄的处分。不久,雍正穿的石青缎褂褪色,经查又是江宁织造的产品,结果又罚掉曹頫一年的俸禄。曹頫一次又一次地失职,导致了雍正对他越来越不满和失望。</p><p><br></p><p>雍正并没有就此将曹頫问罪,决定将他招回北京当面考察和训诫,雍正五年五月传旨,命苏州织造高斌不必回京,他所督运的缎匹由曹頫送来。不料曹頫在督运织造缎匹的途中,又在山东长清县等处勒索费用,骚扰驿站,终于招致雍正“龙颜大怒”。十二月初四雍正下令将曹頫等交由内务府和吏部严审。</p><p><br></p><p>在曹頫被撤职受审的时候,雍正又得知曹頫转移财物、企图隐蔽,于是新罪旧账一齐算,雍正五年《内务府满文上传档》记载:十二月二十四日传旨查封曹頫家产。他命令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頫家中财物封存看守,并将重要家人立即捉拿。</p><p><br></p><p>范时绎接到谕旨,立即将曹頫的管家数人拿下,关押审讯,所有房产财物一并查清、造册封存。第二年二月,新上任的江宁织造隋赫德将曹頫江南家产人口查明接收,曹頫在京城的家产人口,也由内务府全部查封。六月,骚扰山东驿站案审结,判曹頫赔银四百四十三两二钱,由内务府负责催讨,并将曹頫戴上木枷示众。</p><p><br></p><p>雍正六年初夏,曹雪芹随同祖母、母亲等全家老少,由南京回到北京,住在崇文门外蒜市口的曹家旧宅,开始了穷困潦倒的悲凉生活。这一年,曹雪芹刚18岁。</p><p><br></p><p>曹雪芹从赫赫扬扬的官宦世家,坠入“绳床瓦灶”的地步,特别是由于他亲身经历了家庭的衰败破产,这一急剧的转折,对曹雪芹来说更为痛苦。如果曹家不是这样的结局,曹雪芹没有这样的经历,那么,也就没有世界名著《红楼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