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更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又名“三月节”或“踏青节”。</p><p>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感悟人生的价值,弘扬正能量的修正日。因此,七年级(13.14)班举行了“了解清明,祭奠先辈”的主题活动。</p><p></p> <p> 缅怀先烈,致敬英雄</p><p> 13班 陈一鸣</p><p> 碧云天,青山下,烈士陵园里,一派庄严肃穆气氛。在苍松翠柏掩映中,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花岗岩浮雕上镌刻着英烈永垂不朽的两个大字,令人肃然起敬。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p><p> 因为疫情的原因,只能居家用文字在清明节来表达我对先辈的敬意。我想象着烈士陵园,想起了那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革命先烈。</p><p> 九一八事变后,涌出了太多太多的英雄。陈翰章将军,本来是一位老师,但他目睹了太多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暴行,毅然决然地弃笔从戎,奔赴抗日一线,重创日军,取得了巨大胜利,最终被残忍的日军砍掉头颅带回日本,他一定“首身离兮心不惩。”赵尚志将军,虽然又黑又小,他领导的第一支抗日队伍被迫解散后,却又被迫地承担了所有责任,开除了党籍,但如此落魄的他依然“位卑未敢忘忧国”,依然组织抗日,却死于鬼子刀下,慷慨就义。杨靖宇、左权、彭雪枫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等众多英雄群体</p><p>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杰出代表。“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p><p> 我默念这一位位先烈的名字,热血澎湃,中国因他们这样的英雄而骄傲。他们有的伟大,有的平凡。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现在才战胜了其他国家战胜不了的疫情。 </p><p>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这场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众多志愿者、工人、医护和院士,奋战,严防死守。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守在防疫一线,不顾严寒,冒着感染的风险站在村口,社区口。仅有十天时间,就建起一座上千张床位的医院。全国各地包括军队所有医疗队逆行出征,义无反顾。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尽管已是高龄,却依然冲在最前方。</p><p> 我的思绪又回到陵园里,我仿佛看到一位位先烈,不,是英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古往今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先烈必是英雄,凡人亦是英雄。我必将拿出英雄的姿态走新时代的路。缅怀先烈,致敬英雄。</p> <p> 我的不平凡的先辈</p><p> 13班 杜恩佳</p><p>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两年前冬天的冬天,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外,我和您永不再相见,可现在梦里都是您啊,我好想叫您一声太爷,可您却永远听不到我的声音了。</p><p>我最后看到您的时候,您静静躺在冰棺里, 围绕着您的是一个较为简易的灵堂,灵堂前迎来了很多为您送别的人群, 遗像上的您很慈祥,可我却没有多跟您说过几次话,见过几次面。</p><p> 仔细想想,从去年开始太爷身体一直不太好,大家都很注意一日三餐的问题,太爷每天早上起来吃豆浆,鸡蛋和油条,吃完早餐,太爷骑着三轮车去参加老年人活动了,老年人活动丰富多彩,有的唱京戏,有的下棋,跳舞,还有的打麻将,我太爷最喜欢唱戏了,每次都会给别人唱戏。每次回来都会给大人们说说好玩的事情,总是说着说着就咳嗽了,只要咳嗽厉害起来,我就能看到他那眼睛里打着泪珠。那时候还小,只会躲在一旁看着。</p><p> 太爷还有个“坏”习惯,就是看到我就要“欺负”我。在我5岁的时候,我们刚吃完饭,太爷闭着眼睛坐在沙发上休息,我过去倒杯水喝。走到茶几那儿时,太爷突然伸出手来,捏了一下我的脸蛋。 这时,我的好奇心开始"工作”了,太爷怎么闭着眼睛也能捏到我?难道太爷在私底下练了气功之类的?我不服气,就偷偷地走近太爷想挠他痒痒,可还没凑近就被太爷一把抓住了,我没招了,只好乖乖地服输。太爷不只爱“欺负”我,连“乐乐”也不放过。听奶奶说,它经过太爷面前,太爷竟用拐杖轻轻敲了几下乐乐的腿。太爷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是他那"敲法”还是准确无误,百发百中。“乐乐”汪汪”大叫,围着太爷跑了好几圈,逗得太爷哈哈大笑。</p><p> 我总觉得外祖父是一个喜欢听戏的老人,后来才专注的看他,真的唱戏而不是胡乱的唱戏,听舅舅说他年轻时是会单位的文艺小能手,尤其能够唱的一出好戏,只有姥姥可以听得懂他唱的,只有他自己在那里笑和惆怅,, 虽然外祖父唱戏依旧洪亮,但从没有人可听得懂,那祖母有时还帮我们翻译是什么意思?可现在外祖父去世了那祖母也不在翻译给我们了也不再唱给我们听了。</p><p> 太爷的笑声还在我耳边回荡,太爷的目光还是那么慈祥,我不敢再去想了,因为我怕我越想会越伤心、痛苦。现在,什么也挽回不了了,我只希望太爷能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更好,更幸福。</p><p><br></p> <p> 不平凡的先辈</p><p> 七(13)许志佳</p><p>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p><p>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p><p> 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p> <p> 不平凡的前辈</p><p> 13班 王康笑</p><p>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有的人一生很精彩,有的人一生了无生趣,还有的人一生都在付出,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在这场新冠状肺炎病毒中,我们有一群人沉默而坚定,平凡而伟大,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人民筑牢防控的堡垒,用自己家人的破灭换得千千万万家人的团圆,他们是平凡的,但是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p><p>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很多人因为自己的冲锋在前而倒下,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疫情防控争取时间,这其中有我们的刘智明院长,为了不再让更多医务人员感染,他拒绝使用呼吸机;有“疫情吹哨人”的刘文亮,用他的专业和敏锐传递疫情信号,然而他自己却不幸感染病毒死亡;还有我们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徐辉,她曾说过“我是党员我先上”,她用生命诠释了坚守。在这之中,还有我们的警察王爱兰、饶云星等,他们有的是感染了新冠病毒而牺牲,有的是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突发意外而牺牲,但是他们都是在用生命和死神拼搏。然而,还有一群人,他们“游走”在基层一线,有的进社区排查外地人员,有的在乡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在对抗疫情中,他们勇敢的站出来,用自己微弱的生命来守护更多人的健康,每天的坚守让他们不幸倒下。</p><p> 他们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们换得了千千万万家庭的平安,他们是平凡的,因为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也有悲欢离合,同时,他们也是伟大的,他们愿意舍小家为大家,愿意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平安留给他人,他们忠于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信仰,忠于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他们是伟大的平凡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