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战“疫” • 一半春光

安息香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从2月4日立春,到3月20日春分,2020年的春天就过去了一半儿,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这春天的上半场却过得异常艰难。从1月21日钟南山宣布新冠肺炎“人传人”开始,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在毫无防备中经历了从恐慌到揪心、从黯然到希望的全过程。五十多天的庚子战“疫”,每一天都刻骨铭心。</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于一个热爱行走的人来说,春天最是不容错过的季节。今年春节之前本来想着过了年就安排一次出行,或印度或以色列,亦或海南岛,出去一趟是免不了的。没想到灾难临头,前半场出不去,后半场进不来,瘟疫肆虐全球,几乎没有幸免之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家宅着,宅在家里,成为今春人们必须的也是无奈的选择。在立春的日子里,有过漫天飘雪的寂寞无语,有过阳光灿烂的无限期待,也有过不知不觉泪已成行的满怀忧伤,隔窗相望,一个问题总是挥之不去:人类怎么了?地球怎么了?大战将会以怎样的结局收场?</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好在,无论人与瘟疫的鏖战多么激烈,大自然的春天依然顾我,如期而至。在疫情好转之后,偶然游走于京城寂静的公园、街道,收听着湖北武汉不断传来的利好消息,那明媚的春光开始逐渐照进心里。</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立春的风寒料峭,到春分的春暖花开,这一场疫战太过惨烈,太过悲壮。那数万人的生死挣扎、数千人的生命飘散以及四万医护的逆行壮举,都定格在这2020年的一半春光里,成为人类历史永不消失的底色。</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半春光,中国走出泥沼;另一半春光,世界陷入深潭。秉烛祈祷,只愿夏花怒放时,人类走出灾难,重获往日平凡。也祈愿能早日走出家门,继续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最有治愈感的立春图</p> <p>立春,窗台上的长寿花洒满阳光</p> <p>家里的铁线蕨茁壮成长</p> <p>2月5日,窗外雪花漫天,扬扬洒洒。要按往常,那故宫、太庙想必又是一番摄影人的盛会。而今,那以遛相机为乐的人们,只能隔窗看雪,默默祈祷了。</p><p><br></p> <p>  3月7日,第一次正式出门,从西单出发,到南长街,一直向北到故宫角楼,沿文津街、西四回家。到故宫角楼时已近黄昏,抬头见朗月晚霞交相辉映,自然界静好如初。</p> <p>北海大桥(原名金鳌玉蝀桥)回望</p> <p>  3月10日,春风拂面,终于喘了一口舒坦气儿。前晚一场风刮走了雾霾,天空澄澈,云卷云舒,便做好防护沿长安街步行到中山公园。往日摩肩接踵的天安门金水桥畔人影稀少,园中花儿都还没开,但置身参天的古树和泛绿的小草之间顿感心情舒畅。悄悄脱下口罩,吸一口清洌的空气,哦,好惬意![咖啡]</p> <p>3月13日,初春的北海,花红柳绿。</p> <p>春分,景山鸟瞰,春色盎然。</p> <p>每次路过北海大桥,都忍不住多看几眼。透过古石桥向东,中南海、北海团城、故宫角楼尽收眼底,再加上中华樽做背景,传统与时尚互相映衬,浑然一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