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冰棍

大西庄我的故乡

<p>三年前我和杭州的朋友去北京游览,走到北京城护城河那里。时至中午,不觉感觉到一阵炎热。北京的夏天,早晨还是凉风习习,风吹在人脸上很惬意,中午太阳却火辣辣的。手里拿的矿泉水,正好这时又喝完了。正感到口渴时,这时从不远处忽然飘来卖老冰棍的吆喝声。隐隐之中像似夏日的风,给我们带来丝丝清凉。没想到这京城之地还有这稀罕物,我和朋友不约而同,异口同声说道“去买两支尝尝”。真是来的及时,卖冰棍是个姑娘,穿着一身得体的连衣裙,小步跑起来显得很飘逸,俊俏的脸上冒出微微的汗珠,地道的北京话,在这茫茫人海的景区,尤如一道靓丽的风景。拎着的小箱子不大,里面能放几十支冰棍,一块厚布包裹着。里面的冰棍也和过去一样,用一层油纸包着。冰棍卖的是一元钱一支,这在景区来说价格还真算地道。也有可能城管不让卖,有点躲躲藏藏的,卖得便宜些,好早点结束。拨开冰棍包的油纸,不仅眼睛为之一亮,没添加任何颜色和其它成份,还是保持了原有的风味,纯白色,一口吃下去,甜滋滋的,凉嗖嗖的,直透到心底。分秒之间,感觉凉快了许多。</p> <p>吃着老冰棍使我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时光,那时候最喜欢听走村串户的叫卖声。卖冰棍的人骑着自行车,车上拖着一个木箱。木箱大多是漆成白色的,箱口盖着厚厚的棉垫子,里面有各种颜色的纸包成的冰棍。那时记得是两分钱一支,后来卖到伍分和一毛钱。卖冰棍的人脖子上挂着毛巾,骑到村口时便停了下来,边擦着汗,边撕破喉咙地大声的叫卖着,越是孩子多的地方,叫声越高。孩子们听到叫声,飞快地跑回家,向父母要钱买,要到的眉开眼笑,要不到嘟着嘴,一脸的不高兴,只能看着别的孩子吃。遇到心肠好的人,会把热化了的,还剩下一点的,把给没钱买的孩子,孩子接过冰棍别提多高兴了。还有省吃俭用的家长,家中两个孩子给一支冰棍的钱,孩子没办法只有你一口,我一口的吃起来,就这样也乐在其中。尤其是到麦收时节,正午太阳光直射到身上,喉咙被哂得要冒烟。这时从远处忽然飘来冰棍的叫卖声,就象久旱的秧苗遇到雨水滋润一样。田里的人会迅速地扔下手中的农具,直向卖冰棍处跑去。买来好多支,干活的人一人一支,那时认为是最好的奖赏。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出的品种也多了,不光有冰棍,还有雪糕,后来还有塑料袋装的冰汽水。从口感上也进行了改进,如奶油的、水果味的等等,但换来换去我还是比较喜欢老式的冰棍。因为它代表了一种过去,也寄托着几代人追求美好岁月的向往。</p> <p>后来我搬进县城,在我家小区的南门旁正好有一家专销冷饮的小店,一年四季都有卖。家中的女儿喜欢吃,我会特地去买上一些放在冰箱里面,这样女儿吃也方便。到店里一看,品种比以前丰富多了。以前的老冰棍成份就是水和糖精,现在可不同了。有牛奶做的,有绿豆做的,还有豆沙做的,那是应有尽有。口感也和以前大不一样,脆皮的、夹心的,样样俱全,另外还有知名品牌的。我随便问下小店掌柜的,“过去卖的老冰棍有没有?”,没想到他说还真有。并且他说还销量不错,都是些中年以上的人买的多。我想他们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都是对那段美好的时光的一种眷恋。于是我便买了几支在里面,到家后女儿说:“你买这老冰棍干啥?”。现在的孩子都不喜欢吃它,喜欢一些带牌子的,到最后还是入了我的肺腑。也许过去的老冰棒,无论从口感和外形上,真不好与现在的冷饮相比较,但它是那段岁月的最好见证。人都会叙物思旧,有时还会触景生情。所以说二者之间并不矛盾,现代感和历史感同时并存,才是最好的解释。小小的老冰棍,也是如此。它是我的一段牵挂的情结,也是我的一生当中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虽然时光荏苒,可过去的事和物仍然在熠熠生辉,使灿烂的星光同在,让悠悠的岁月永恒。(宋长生)发表于2020年6月3日《中国风文学网》</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宋长生,男,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供职于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曾任单位的团委书记、宣传科长等职,有300余篇新闻作品发表于全国报刊。2009年开始散文、小小说创作,散见于报端。《当代先锋文学》签约作家。</p> 老冰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