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老营烈士陵园牺牲的战友扫墓》

顾太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年清明节快到了,十天前开始寻找最好的天气,我选择了3月31日这一天,我带着女儿开车到160公里外的老营烈士陵园。这次来陵园已经是第四次了,前三次都是战友聚会统一行动,因为前几次天气下着小雨,呆的时间太短,还没有找到有关好友坟墓就离开了。而这次我要选择好的天气,买上鲜花,烟酒专门来到陵园为铁一师四团泗阳籍同年入伍四位战友扫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特殊时期扫墓用特殊方法去完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午11.40分,赶到老营烈士陵园大门口,门己锁,敲门多次无人答应,可能工作人员下班了,我问附近的老百姓,他们说下午2点钟上班,我在车内等待。陵园工作人员两点钟准时到达,我立即向工作人员小陈(上图右下)说明来意,小陈反复向我宣传解释,上级有文件规定,因疫情湖北境内烈士陵园暂时对外不开放,我着急了,我给市、区军人事务部去电联系。我说:我是铁一师近七十岁的老兵,清明节快到了,我专门从外地来给牺牲几十年的战友扫墓。他们说上级文件有规定,我们不敢违反规定,要不然我们的工作就没了,怎么办?既然不让进,又不能伤害老兵的心,他们提出,由工作人员帮我代劳。我将五位战友名字写在纸上,还标明几区几排几号,我将准备好的烟、酒、花一同递给他们,他们代替我扫墓。工作人员在墓前递烟倒酒时向己故战友说明情况,转达了家人没有忘记你们,战友也没有忘记你们,这就是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方法,只要心意尽到就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起初对工作人员小陈不让进,我有看法,后来小陈又将话带到了,烟酒花献上了,还拍了照片,他的具体行为感动了我,特殊时期遇到的特殊问题,还是需要相互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为什么代表五家人及泗阳籍战友为襄渝线牺牲的四位战友扫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近几年在战友网看到两侧消息,在新疆某地某陵园安葬己故战友几十年来,家中没有人来看过;另一则是以已故战士的心愿“妈妈我等了二十年你怎么不来看我”。这两则消息深深打动了我。我就萌发决定,我一定要代表五位家人,不顾近来疫情严重,年近70岁,半年身体不好的状况下,在清明前一定去老营烈士陵园为我的兄弟战友扫墓,我要告诉他们:“你们的父母,兄弟姊妹一直在惦记你们,因各种原因虽然没来墓地看你们,但全家人都没有忘记你们。特别是你们的父母,自你们牺牲后,他们很伤心,很思念,老人由于思儿心切,一个个也都离世了。你们的兄弟姐妹不仅成家了,而且都当了爷爷奶奶了,他们都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你们在世时的音容笑貌,我们还记忆犹新,你们走了几十年,战友们一直在怀念你们。襄渝线运营几十年,现在襄渝二线也早就投入运营,运送旅客及各种货物给国家繁荣已经起到巨大的作用,你们一定感到欣慰和自豪,因为你们亲自参加建设才献出你们年轻的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以后每一年清明节都代替你们的家人和战友为你们扫墓,给你们聊聊家常,谈谈祖国发展的好形势,让你们安心守护在襄渝铁道线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张明烈士,江苏泗阳人,1949年2月生,1971年1月入伍,5804部队1连班长,共产党员。1973年10月26日因公牺牲,24岁(十堰市老营烈土陵园左区1排9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原铁道兵一师四团一连侯南平战友回忆说:“我们4排主要负责搜集铁路两旁钢轨、枕木,用轨道平板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卸车、装车到车站就是我们排的基本任务。由团物资部门运到指定堆放点。1973年10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我们4班在班长张明的带领下,在胡家营卸25米长的钢轨,按规定应该由四人来共同完成任务,但是,张明班长就安排他和我来完成,其他两人下车干其它工作。我们俩人身材高大,都有力气。在撬的一瞬间,钢轨巡速滑下,撬杆失去把控,钢轨掉下弹起将张明和我同时先后摔下,张明落在钢轨下面,几千斤的钢轨滚压在他的胸部,他当场口中喷血,不省人事,而我落在钢轨上边,膝盖砸伤,鲜血直流。张明受伤后速送附近医院,到医院经医生确诊,己无生命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张明在部队时,是同年入伍战友中表现最好的士兵,他为人正直,自我要求严格,吃苦在前,默默无闻,他是同年兵入党最早的,当时他己经成为连队的骨干。他的牺牲使很多干部士兵受到震惊,感到惋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于文学烈士,江苏泗阳人,1952年7月生,1971年1月人伍,5804部队7连副班长,共产党员。1975年3月11日火车碰撞牺牲,22岁(十堰市老营烈士陵园右区7排5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原一师四团卫生队卫生员王学虎战友回忆说:“一个初冬早晨,天刚亮,救护车发动的声音惊醒了我,心想,这时出车准是急诊!这时邱声清医助来喊我,快,小王有急诊,白浪火车站七连有重伤员!带上担架,喊上夜班的江西兵小扬,上车急驶往白浪火车站。路上,邱医助说,先救不吭气的(说明严重),大叫的,没生命危险!几分钟后,救护车开到事发的地点,这时客车己停,不少人围观,我们按约定,先抢救躺着不动的一个战友,后救一个不停哼哼的战友,简单包扎后急送卫生队手术室抢救!后来得知,受伤的二人是三庄战友于文学,王集战友薛玉祥。战友临近退伍,他俩留队,夜晚参加欢送退伍老兵晚餐,饭后他们俩背上冲锋枪巡道。因三月份山区夜间的天气还有些寒冷,俩人穿上大衣戴上棉帽。火车的汽笛声他们没有听到,从十堰开往武汉的列车急速驶来,当火车司机发现前方有人紧急刹车,还是撞飞了他俩。根据伤情,于文学紧急进入手术,薛玉祥进入特护室,由于于文学身体多处创伤,需大量输血,上级紧急调连队近百名战士来卫生队献血。下午1点左右,手术结束,据手术室河北兵何春庆讲,于文学左上肢多处骨折,离断,肝脏,脾脏严重受伤!转急救室后第二天去世。一同受伤的薛玉祥战友,经治疗观察,腹痛严重,手术中发现脾脏破裂,已自愈合,约二周后治愈出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佴同祥烈士,江苏泗阳人,1949年6月生,1971年1月入伍,5804部队13连战士,共青团员。1972年7月13日坠桥牺牲,23岁(十堰市老营烈土陵园左区4排2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原铁道部一师四团十一连张业太战友回忆说:佴同祥烈士和我是同乡同年入伍的战友,小学文化,1949年6月出身。他和我是邻村,七O年年底应征入伍。和我是一个新兵连,新训结束后分在铁一师四团十三连。我们同在一个营,同在一条铁路上施工。我们全乡45名战友是在一个部队,陆续退伍后回来了44人,只有佴同祥永远留在了湖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佴同祥烈士在家是长子,父母年老体弱,兄弟姐妹尚年幼,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为人忠厚老实,不善言语,做事脚踏实地。到连队后分在十三连一班,由于工作任劳任怨,入伍不久就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在连里,在班里是大家公认的好人。平时脏活,累活,危险活都抢着干。大小劳动积极参加,经常帮战友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连队重点培养入党对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危险向他悄悄地靠近。还未加入党组织就离我们而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那是在1972年7月15日的晚上,黑暗的天空见不到一颗星星,天是那么的黑,地是那么的暗。那天晚上,十三连是上夜班,配合架桥机架设襄渝铁路将军河大桥。佴同祥所在一班是在桥墩上作业,桥梁落下后把桥梁固定好。桥墩的顶部只有几平方米,几个人要在这狭窄的空间作业。在卷扬机向桥墩运送材料时,不幸的一幕发生了。佴同祥的安全带被卷扬机钢絲绳扎断,人也被刮下了桥墩。二十多米高的桥墩,下面简易石子路。就这样佴同祥重重地摔到了下面,一条鲜活的生命没了。时间定格在1972年7月15日6点。当时全连停止了作业。回来后,全连干部战士没有一个能吃下饭。团政治处领导看到这情况后,立即召开全连军人大会,做深入细致的疏导工作,并要求全连干部战士化悲痛为力量,认真抓好安全,以更大的干劲投入到铁路施工中,以实际行动告慰佴同祥战友。这样,全连干部战士才勉强能吃下一点饭。多好的一个战友啊,怎么说没就没了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义玉同志,江苏泗阳史集乡韩冲大队人,1951年5月生,1971年1月入伍,5804部队七连战士,共青团员。1972年10月4日病故,21岁(十堰市老营烈士陵园右区4排9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原铁道兵一师四团七连王光余战友回忆说到:关于王义玉战友的牺牲,我最清楚。他属于病故军人。王义玉自入伍以来上进心很强,对工作勤勤恳恳,每天扛着一百多斤重的起道机上下班,下班后还利用空余时间为连队出黑板报。他的一生也是为部队建设,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死因和一个四川兵开玩笑相抱掼跌玩,倒铺上就停止呼吸了,经卫生队诊断结论是心肌梗塞而死。当时是我代表战友向他致的悼词。每当想起他的时候,心中总是十分难过,失去了这样一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友太痛心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四团襄渝线病故牺牲烈士遗骨收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文/王学虎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约是1973年秋,秋菊漫山遍野,卫生队派我去参加团里组织的战友烈士遗骨收集小分队。小分队由每营2名老兵,驾驶员一名,卫生队派出一名卫生员(我),主要负责全队生活住宿安排,烈士遗骨收集消毒。群众股一位干事带队负责,共11人组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铁道兵部队施工在崇山峻岭,病故,牺牲了的战友棺木就近葬在附近山上。第一个是71年泗阳籍战友王义玉。义玉战友坟墓埋在团部后山一向阳的山坡上,四周松柏茂盛。打开棺后,放掉棺中集水,用特制的火钩翻动遗体,浇上柴油,用医用药棉,沾上酒精,点燃后投入坑中,反复加油,翻动,直至烧至遗骨,待冷却后,捡拾,喷药消毒,装入有祥细资料的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白浪开始,一直向南,约一个多月时间,共收集(约)36具遗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铁道兵,和平时期为了国防建设,献出汗水,鲜血,生命。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附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襄渝线有关资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襄渝线全长915.6公里,铁道兵修建正线859.6公里。1969年3月开始修建,1973年10月19日全线接轨通车。修建襄渝线投入兵力83万人之多(其中包括铁道兵23.6万兵力,设计院及四川、陝西、湖北民兵59万人)。在施工中因地质及其它多种原因牺牲病故近千人,在襄渝沿线以师、团为单位共修建了20座烈士陵园,安葬为襄渝线国防施工建没牺牲的铁道兵官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这条铁路横跨鄂、陕、川三省 ,全长九百多公里,在秦巴山区的高山峡谷中穿行。其中隧道四百多个,桥梁七百多座,而且多是桥隧相连 。地理环境极其复杂险恶 ,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悬崖峭壁,怪石峥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技术设备落后,施工中缺少大型机械,主要靠人拼体力。比如打隧道,用炸药将岩石炸松后,一人在前面用钢钎顶住岩石,一人在后面抡锤打钢纤,而凿下来的泥石又用手推车推出来。在修桥挖基坑时,先打进去几根木桩,使土质疏松之后,战士们再一镐一铲往下挖。在隧道掘进作业中,由于没有有效的防护面罩,每天吸入很多粉尘,故很多战士患上了矽肺。遇上塌方事故,一个班,甚至一个排全部战士光荣牺牲。几乎是每天都有险情发生,每天都有可能有人倒下,平均每修建一公里铁路就有一名战士为之牺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这些英烈们,为祖国的铁路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我们铁道兵战友不会忘记他们,国家不会忘记他们,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感谢各位战友关注我的美篇。“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看到你们一张张微笑的面容,就感到战友及网友的亲切。点赞、献花代表每一位好友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我祝愿亲人们健康长寿,平安快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此篇文稿被新华网客户端网站刊登,已经得到全国铁道兵战友及网友101.1万人阅读。感谢《白浪情》卫华群主、京平总编、毛秘编辑为我稿件修改,推荐,编辑,发布。也感谢老首长老战友鼓励和转发。</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此篇文稿被今日头条刊登</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注:感谢候南平、王学虎、张业太、王光余四位战友提供的现场采访资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