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春、夏、秋、冬(随笔四则之二)

高五幸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春蚕(散文)</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西安 高五幸</span></p><p><br></p><p>为哄孙子开心,小儿子不知从那儿弄来了小蚕,似蚂蚁大,密密麻麻,黑不溜秋的,装进纸盒子里,我记着时间大概在仲春时候。</p><p><br></p><p>一周时间过后,当我在见到时,己没有来时的“黑蚂蚁”形象,出落成白格生生的身段来,十分的爱人。蚕公子、蚕公主张开那铁齿钢牙,贪婪地吞噬着绿茸茸的桑叶,留下了“嚓嚓嚓”的吃音,那丧眼的吃相,象几辈子没吃过啥的“饿狼”。小孙子见了,拍着小手,唤来邻里的小伙伴看个新鲜稀奇。看到孙子高兴开心地神态,我受到感染,灰败的心情陡地开朗起来,体感到生命的律动和快乐的寻觅,原来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p><p><br></p><p>慢慢地春蚕长大了,原来的小纸盒已经难以装下,儿子和孙子其乐融融,你呼我应,将一只只小“白蛇”“搬家”到更大、更宽阔的地方。我想,其实父子俩拾拣蚕的过程并不重要,而是其间收获的那种快乐是难以用金钱买到,从小培养孩子热爱生命,劳动快乐的意义才是最实惠,有价值的收获。</p><p><br></p><p>“作茧自缚”,这句民间常以用来“搬起石头砸自已脚”贴切形象比喻的成语,在春蚕身上就这么表现得淋漓尽致,你瞧,那长大了的蚕“帅哥”、蚕“公主”,不甘寂寞地从纸箱里攀爬出来,借着箱沿、墙壁开始给自已编织“护身符”(即茧),他(她)骄傲地将“成果储蓄”,亳不吝啬地展示出来,好一幅“春蚕吐丝”生动图画!此阵子我悠地想到,我们天下为父母者,宁愿自己吃苦受罪,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为儿女捐躯忙碌和奉献,父母这种“春蚕”的无私舍得的精神,真是泣鬼神,感天地,了不起!孩子们,你们想到了吗?</p><p><br></p><p>真正让我感到惊呀和神奇的,是春蚕的涅槃重生的破茧而出。大约十数八天功夫,茧内的蚕俑变成了蛾,将茧嚼了个窖窿,钻了出来,象人间谈对象一样,纷纷地寻找生活的“另一半”,找到彼此心仪的便开始繁衍后代的“交尾”程序。我看到身段硕大的雄娥,扑闪着翅膀,努力地“表现”,而小巧的雌娥一动也不动,幸福地只是个“享受”,其忘情到了旁若无人的程度。雄娥在完成这个“伟大使命”、怀着对未来的希翼,子女的憧憬,在幸福、不甘的复杂情愫中结束了它光彩的一生。而雌蛾怀着悲悯的心劲,努力的将“爱情的结晶”,若鸭子屙蛋似的,存留在主人提早备好的纸张上…`…。</p><p><br></p><p>大概蚕妈妈骄傲地自信的在想,到来年的春上,上百上千的儿女便会应时而生,蜂涌而来,它在努力地挪着屁股,向“丈夫”报告,“一个,又一个,再一个……等等我!”此情此景,是何等的悲壮!我的心震颤着,脆弱的心理变得坚强起来,人,一撇一捺,顶天立地。我们应该学习借鉴春蚕的无私奉献精神,除了给社会多留点什么、给子女付出外,还需要惜时如金,善待自己,好好的享受生活,才能无愧于这瑰丽而多彩的人生。</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高五幸:七月的雨(散文)</span></p><p>2018-07-06</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七月的雨(散文)</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西安 高五幸</span></p><p><br></p><p>“春雨贵似油,夏雨遍地流”。刚入七月,天就象锅漏了似的,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让人产生了既爱又恨的感觉。爱的是炎炎夏日雨水给高温肆虐的势头“收了个风”,让烘烤热蒸的毒狠少了点疯狂,给人们送来舒畅的凉爽。同时也给上班、外出忙事的人儿带来了不便,雨真乃是“几多欢喜几多愁”,应了老人"天久不下雨、下雨了仍有怨雨之人”的俗语。</p><p><br></p><p>七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刮风就可能有雨。民间就有“东边冒红西边雨,不是有晴(情)却有晴”之说,尤其是大暴雨有着“无雨有雨,相隔不过三五里”和“分犁沟”之传说,更将大自然的神奇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暴雨(陕西方言亦称白雨)有“白雨不过三阵子,雨过天晴地皮湿”的说法,对七月雨水的顺当多了一些赞许。记得当年的秋庄稼,“五天一小旱,十天一大旱,”包谷被太阳晒得“拧绳绳”,我的父兄们巴不得老天下点“及时雨”,降点甘霖以解救“水火”。因为浇地水涝不均匀,有的地方浇不到,即便见了水,也有上水头和下水头之分,上水头水存不住苗弱,下水头因积水而禾苗壮。而天下雨就妥善地解决了这些“不公”的矛盾。因此,农民扳上七月就盼望着老天隔三差五地下场透雨。我的恩师陈忠实兄在巨作《白鹿原》中就再现了父兄叩拜苍天“求雨”的场面,以祷告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可窥乡党们对雨水的渴望程度。</p><p><br></p><p>七月的雨,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农民自会笑逐颜开,喜在心里。我当年务的“承包地”,打工归来,就是趁着下雨,穿着雨衣,光着脚丫,给包谷根下撒“尿素”,前边刚撒,后边雨水融化,看到一株株包谷欢快吮吸的样子,我的心里就有了一股莫名其妙的激动,这样的雨继续再下上个三两天,便少了法水钻包谷地闷热之烦,也省去了灌溉的电费钱,真乃是“人忙天不忙,终究有一场”,“瓜娃子头上有青天!”我对妻子自信地说,“天助我也,照这样再能下几场雨,亩产千斤没问题!”</p><p><br></p><p>窗外依然下着雨,雨声勾起我曾经的记忆。虽然我现在不再种地,但对七月的雨还是情有独钟,相思相惜。没有种过庄稼浇过地的根本不知道雨水的重要,未从饥饿、困难中走过的人,就不知道今日生活的幸福和甜蜜!</p><p><br></p><p>七月的雨,丝丝缕缕,落到路面,汇聚成小溪,洗滌路面的尘泥,还路面之本迹;落到树木草卉,使之更加青翠深绿;落到平川大地,禾苗摇曳贪婪地将水份吮吸,落在人的头顶,使人浮躁的情绪得到平抑,领略收获到热浪夏季难得的舒服和惬意……</p><p><br></p><p>七月的雨,感谢有你!</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高五幸:小暑之后话秋蝉(散文)</span></p><p>2018-07-09</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小暑之后话秋蝉(散文)</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西安 高五幸</span></p><p><br></p><p>季节不等人。过了小暑节气,就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夏天。</p><p><br></p><p>夏日,满世界都充满了热烈、热情。“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早上一出来,就热烘烘的,到了偏午,毒,烧灼,把人晒得蔫不拉沓的,偶尔刮来的风,也是热的……而这个热情似火的氛围,激情燃烧,催生迎接着自然界一个生灵的来到,它就是陕西方言的“吱啦”,学术名字:金蝉。</p><p><br></p><p>对“吱啦”(金蝉)我是熟悉的,她伴我度过了难忘充满幻想的童年。记的小时候,一群只知道疯和野的半大小伙子,大清早起来就相约,到有树的地方逮幼蝉,拾蝉壳。被逮住的幼蝉可能不曾会想到,她将受到油炸的“礼遇”,成为“猎人”们的“唇齿香”“腹中物”。拣拾的蝉壳则是上等的中药材料,积攒得多了,可卖钱置换到铅笔和作业本。为上树捉蝉蛹、拣蝉壳,磨破了裤子挂了伤,跌个尻子墩,那是常有的事,不过劳动收获到的快乐,会将这些不光彩的“插曲”冲淡而忘却。</p><p><br></p><p>真正让人们注意的是秋蝉的嘶叫声。蝉和人的作息时间一样,也是日劳夜眠。人在高兴、顺心的时候,听蝉鸣,似唱歌,若欣赏其美妙的音乐,那种音扬顿挫的舒缓音律,抒发着永不言弃的生命之歌,给生活以伴奏,给心情以愉悦。而在人热得心烦气燥,想静静呆一会儿的时候,秋蝉却不知趣,天气越热,她愈叫得骚情,更加的卖力,会让人更加地烦她而记住她!</p><p><br></p><p>蝉是季节的报时器。蝉呜告诉我们,夏天到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儿时那种此起彼伏的蝉鸣声,在林立高楼中聆听似乎现在成了一种奢念,一种记忆。我想,尽管蝉的生命很短,到了秋未冬初,就“寿终正寝”。而她在有限生命的日子里,不遗余力地绽放生命之歌的壮美,还有蜕变捐驱为人类送来快乐和健康的奉献精神,还有勾起回味中那淡淡的乡愁情结,仍有着让人依恋和思考的东西……</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冬至絮语(随笔)</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西安 高五幸</span></p><p><br></p><p>早上打开手机,看到文友的问候语,方知道今日是农历节气的冬至。</p><p><br></p><p>冬至,顾名思义,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冬天而至。今天一过从明日开始,扳指头数,入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堤看柳,七九加一九,田野见耕牛,春燕飞门楼……。在我小的时候,祖母给我讲的“过了冬至,天长一枣刺”,“过了腊八,天长一扠把”等农谚,现在想起来这个节气就是“门槛”,标志着天短夜长的日子开始向昼夜平分秋色方面走,“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冬至给人带来不只是寒冷沮丧,还有明天美好的憧憬和希望。</p><p><br></p><p>白鹿原下灞桥一带的地区农村,素来把“冬至”这个节气看得高,吃得和过年一样的美味水饺。吃水饺,有两层意思,一是据说这天吃水饺,耳朵冻不掉,为了保护娃娃的耳朵。二是冬至是幸福到,一年的辛苦终于划上了句号,也该到窝冬把肠胃犒劳,擀上薄薄的面皮,用上或韭菜鸡蛋、或肉沫拌以萝卜、莲菜、芹菜、甘兰等菜蔬做馅,一家人忙忙碌碌,其乐融融,做、包过程收获的心情快乐,远比简单的吃喝丰盈、受活。</p><p><br></p><p>冬至,我想实则是春将临、幸福至。从这个时候起,农村的主妇们开始着手准备男人小孩越冬的棉鞋棉袄,操劳春节过年该应备的需要,她们以“掌柜的”身份,出出进进,唠唠叨叨,一方面操心家里人的吃喝穿戴,更为家里明年的生计和发展操劳,充当着家里唱戏的“主角”。家里有了她们,生活不再无味单调,温馨的画面传递着简单快乐的味道。</p><p><br></p><p>冬至,我想最多的感慨还是从这个时候起,虽然气候依然还冷,冰天雪地,但地下的“阳气”却悄然萌动,新的生命开始慢慢酝酿孕育,它们“于无声处听惊雷”,它们正以“不沏风霜寒,那有梅花香”的毅力,坚信“冬天过去了,春天会来到”,绽放着不一样的生命壮美之歌。</p><p><br></p><p>冬至,冬止。愿冬至的饺子为你送来幸福和甜蜜!为你的生活增添信心和勇气!!为你的生命注入倔强的新绿和希翼!!!</p> <p>作者介绍</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高五幸,曾用笔名:高五星。陕西西安灞桥人。20多岁时开始在报刋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其创作的剧本《席简相亲》(与王韶之先生合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现为陕西农村报网乡村作家;法制文萃西部网特邀作家;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会员;西安市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我的祖母高王氏》一稿荣获陕西农村网征文三等奖;《港兴路惊闻喜鹊声》在首届“才子杯”文学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学杰出贡献奖》。因为热爱,所以执着。秃笔能给后人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是作者余生努力的向往。</span></p>